1、检测(十六)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6全国名校联考)下表是依据1919年5月5日学生所呈上大总统书上的签署所做的参加游行的各学校学生人数和校址。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北京大学北沙滩、景山东街、北河沿3 000/2 400 人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平门外厂甸925/700 人 北京法政专门学校西城太仆寺街700 人 北京工业专门学校西四牌北祖家街200/150 人 北京农业专门学校阜成门外罗道庄200/150 人 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前门外后孙公园200/130 人 铁路管理学校西单李阁老胡同 200人 高等警官学校北新桥以西300
2、人 北京税务学校朝阳门内大雅宝胡同320 人 中国大学前门内西城根1 400/1 450 人 汇文大学崇文门内盔甲厂 80人 民国大学宣武门外储库营300/300 人 朝阳大学 东四海运仓200/350 人 A.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B.一些学校对运动持观望态度C.材料数据残缺不能反映事件实情D.运动初期不具有反封建性质解析:选A根据材料五四运动涉及学校之多、范围之广、参与学生之众体现了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爱国心,故A项正确。2 1919年8月青岛潮描述火烧赵家楼的情景:“时正酉正,电灯已燃。未几,火起,众大愤,始知曹将烧死学子,以为泄怨计。”而亲历者杨振声在回忆五四中说:“(
3、学生)搜索到下房,有人发现半桶煤油,就起了烧这些杂种的念头。”这说明()A.报刊报道比回忆录真实可靠B.该报意在淡化学生的责任C.两位作者政治立场截然相反D.回忆录加入个人猜测因素解析:选B青岛潮描述的赵家楼之所以起火,在于曹家人想烧死学生和把放火罪名转嫁到学生头上,这与亲历者杨振声在回忆五四中的描述是有差异的,显然亲历者杨振声的描述应该更符合史实,可见青岛潮的描述是站在保护学生的立场上,故B项正确。3 1923年,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以“党内合作”方式与国民党合作,对中共的反对意见未予理睬;孙中山则拒绝“联合”而认同“党内合作”,最终中共遵照组织原则,以“党内合作”方式实现国共合作。这突出反映了
4、第一次国共合作()A.中共领导层的软弱妥协B.特定内外形势的产物C.孙中山的革命性丧失 D.国民党对中共的合并解析:选B中共当时十分弱小,而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有着较大的影响力,采取党内合作能够更好的使中共成长起来,能够更好的去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党内合作”方式是特定内外形势的产物,故B项正确。4(2016安徽示范高中联考)1926年7月4日,国民党中央通过的宣言中说:“居今日之中国,除少数军阀、官僚、买办、财阀之外,全国人民入则有老弱待哺之忧,出则无立业谋生之地,行则逢掳身丧命之变,居则罹举家冻馁之祸,灾害深于水火,困苦甚于倒悬,凡此皆帝国主义之侵略及卖国军阀之窃权之所致也。”为此,国民政
5、府()A.召开国民党“一大” B.成立广州国民政府C.整编国民革命军 D.发动北伐战争解析:选D材料中“1926年”“困苦甚于倒悬,凡此皆帝国主义之侵略及卖国军阀之窃权之所致也”,说明帝国主义和军阀是导致中国生活困苦的原因,为此要“打倒列强,除军阀”,故D项正确。5 1929年至1932年春,中央根据地流传一首民谣:“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公粮去办公。日穿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这首民谣体现了苏区干部()A.廉洁奉公、密切联系群众 B.惩治腐败、崇尚廉洁C.艰苦奋斗、建立政权 D.从严治党、加强监督解析:选A“自带公粮”“穿草鞋”均体现出了廉洁奉公,“夜走山路访贫农”则体现了密切联系群众,
6、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惩治腐败,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建立政权,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加强监督,故D项错误。6图片是文物拍卖市场上展出的某时期的钞票,从中反映出的信息是()A.中共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C.农村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D.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开展解析:选C江西万载县农村革命根据地通过发行货币维护根据地金融秩序,服务于农村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故C项正确。7标语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观察右图,标语能反映的历史事实是()A.北伐战争胜利B.开展土地革命C.建立抗日根据地D.百团大战胜利解析:选B关键信息是“打倒土豪劣绅”“把土地分给农民”“中国工农红军”。由关键信
7、息可知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故B项正确;A项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C、D两项是抗日战争时期,均排除。8在近代中国革命史上,战略中心曾发生过多次的转移,其中从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成功转移的直接原因是()A.北伐战争的胜利 B.红军长征的胜利C.抗日战争的胜利 D.解放战争的胜利解析:选B1936年,红军完成长征,战略中心由长江流域的江西一带转移到黄河流域的陕北一带,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与此无关。9 “这种战略为俄国所忽略。这种从农村中建立政党与军队的共产革命方式,是毛泽东自中国独特历史环境所领悟的。”这种“战略”是指()A.无产阶级革命 B.农村包围城市C.国共第一次
8、合作 D.开展工人运动解析:选B农村包围城市是毛泽东根据中国国情提出的,是与俄国城市中心论相反的革命道路,故B项正确;无产阶级革命、开展工人运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里就存在的,国共第一次合作有共产国际的指导,都不是毛泽东的领悟,故A、C、D三项错误。10(2016嘉兴测试)下表是摘录于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部分),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第三章南昌起义的参谋长 第六章长征 第七章到敌人后方去 第十三章 第十六章 决战淮海 A.北伐先遣战江南 B.三次反“围剿”C.千里跃进大别山 D.挥师过大江解析:选C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在“南昌起义”前;从1930年起,蒋介石接连向各根据地发动三
9、次大规模“围剿”,应在“长征”前;1947年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挥师过大江”指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在“决战淮海”之后。11 20世纪40年代上海的英文刊物密勒士评论报曾写道:“(中国)内战战场的真正分界,是在这样两种不同的地区中间:一种是农民给自己种地,另一种是农民给地主种地”,这“不但决定国共两党的前途,而且将决定这个国家的命运”。此处强调的是()A.土地政策的重要性 B.农业发展的必要性C.内战胜利的可能性 D.国家前途的预见性解析:选A解读题意可知,决定两党前途和国家命运的关键是国共两党实行两种不同的土地政策,故A项正确。B项在题中没有体现,
10、C、D两项在题中虽有涉及但不是题干的主旨,故排除。12(2016河南八市联考)毛泽东发文称:“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国家,选举自己的政府,向着帝国主义的走狗即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实行专政,实行独裁。”此文发表的背景是()A.国民革命运动兴起B.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C.解放战争即将胜利D.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解析:选C据“这些阶级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国家,选举自己的政府”可以判断是解放战争即将胜利,故C项正确
11、。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孙中山和我们具有各不相同的宇宙观,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去观察和处理问题,但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怎样和帝国主义作斗争的问题上,却和我们达成了这样一个基本上一致的结论。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材料二一九三年一月五日,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要创造红色区域,实行武装割据,这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乡村为中心。”后来这种理论和党内“左”倾错误进行了数次的斗争。一九三年四月二日李立三同志在怎样准备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的条件的文章中强调:“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
12、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中心城市、产业区域,特别铁路海兵工厂工人群众的罢工高潮,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想以乡村来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都只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6月,党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立三路线”。这次“左”倾错误在党内统治的时间虽然只有三个多月,但党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经历了两次大的反复, 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一次是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1)结合史实说明,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民主革命的理论和组织方面是怎样做到“和我们达成了这样一个基本上一致的结论”。(4分)(2
13、)对比指出材料二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主张,分析两种革命道路的历史地位。 (8分)(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阐述经过这两次反复,中国民主革命是如何实现转折的。(8分)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国共合作在思想和组织上的条件,思想上新三民主义成为两党合作的基础,组织上是指两党建立统一战线,据此组织答案。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概括;第二小问,历史地位结合中国革命道路探索史实来分析。第(3)问,根据材料所述的“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实来回答。答案:(1)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的目标基本一致;改组国民党,同意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2)主张:毛泽
14、东主张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李立三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地位: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最初党中央“左”倾否认其正确性,后来全党接受其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城市中心道路最初在党中央占统治地位,推行的冒险主义政策,使中国革命遭受重大损失,后该道路被放弃。(3)大革命失败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使中国革命逐渐走出低谷。王明“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主干力量,使中共中央和红军
15、主力转移到了抗日战争的前沿阵地,获得了战略转移的落脚点和开创革命新局面的出发点,使中国革命由内战向民族抗战转折。14为建立独立、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近代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果我们能从今天就醒起来,那么中国前途的命运,还是很大的希望。我们就是要从革命这条路去走,拿革命的主义救中国。孙中山1924年在广州的演讲材料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劳苦大众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政权的探索和尝试当年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这里是共和国的摇篮。中共赣州市委、赣州市政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历史画册
16、材料三1944年9月15日,中国共产党代表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第三届三次大会上提出:“希望国民党立即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由国民政府召集各党、各派、各抗日部队、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国是会议,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地提出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建立联合政府就是要结束国民党的一党专制,实行民主基础上的多党制。谢春涛主编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1)依据材料一,“拿革命的主义救中国”是要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分析未能建立的原因。(6分)(2)依据材料二,怎样理解“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分析其建立的历史条件。(4分)(3)材料三表明中国共产党希
17、望建立什么样的国家?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后建立起来的新中国是什么性质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10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引文引自孙中山言论,由此可以分析出建立什么样的国家;第二小问,引文发表时间是1924年,当时开始国民革命运动,可从国民革命运动结果和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走不通两方面来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劳苦大众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来分析;第二小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工农武装割据”过程中形成的,因此从红军壮大、农村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等角度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建立联合政府就是要结束国民党的一党
18、专制,实行民主基础上的多党制”来概括;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三小问,结合解放战争时期史实回答。答案:(1)国家: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原因: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大革命失败,没有建立独立、民主的新中国;由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行不通。(2)理解:人民当家作主。条件: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力量的壮大,土地革命的开展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3)国家:民主联合政府。性质:人民民主专政(或无产阶级专政,新民主主义国家)。原因: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的反动方针,不得人心;解放战争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反动统治;土地改革极大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