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新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时空坐标必备知识自主学习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1.背景:(1)取得成就: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相继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2)面临问题: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没有变化,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有改观。(3)改革契机:斯大林逝世后,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新领导人试图对旧体制进行改革。2.赫鲁晓夫改革:3.勃列日涅夫改革:(1)主要内容:在工业领域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2)结果:改革只是对传
2、统体制的修修补补,效果有限。(3)失败原因: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热衷于树立个人迷信,专断作风日趋严重;各项工作缺乏活力,社会矛盾丛生,发展缓慢。4.戈尔巴乔夫改革:(1)主要内容。经济:承认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政治: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在意识形态上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行“多元化”。(2)结果:经济改革成效甚微,政治改革造成思想混乱,民族分离主义随之兴起。5.苏联解体:(1)1990 年,立陶宛率先独立。随后,俄罗斯发表主权宣言,其他加盟共和国也纷纷效仿。(2)1991 年8 月19 日,几位苏联领导人发动政变,试图阻止苏联分裂,很快失败
3、。12 月26 日, 苏联解体。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1.社会主义建设:东欧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各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大多采取苏联模式。2.社会主义改革:(1)原因。苏联模式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一些东欧国家希望摆脱苏联控制,通过改革,走自己独立发展的道路。(2)南斯拉夫改革。措施建立了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权力下放 影响调动地方、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导致地方主义抬头,民族问题尖锐,为后来国家的分裂埋下了隐患(3)其他改革取得成效的国家: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3.东欧剧变:(1)原因:(填写正确序号)各国改革都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20世纪80年代,
4、经济陷入严重困境,政局剧烈动荡苏联鼓励东欧改革和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东欧执政的共产党或工人党领导人迷失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抛弃共产党领导地位,实行政治多元化(2)概况。类型主要代表变化相对平稳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发生流血冲突罗马尼亚国家实现统一民主德国并入了联邦德国国家陷入解体捷克斯洛伐克分为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独立国家;南斯拉夫经过激烈内战,最终解体三、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1.过渡时期:(1)政治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2)经济制度:到1956年底,中国基本
5、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取得了包括“两弹一星”在内的各个方面的巨大成就。(2)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3.改革开放新时期:(1)背景。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成就。到2018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位,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30%,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基础设施建设快速突进。农业现代化稳
6、步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3)中共十九大召开。背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意义:激励着中国人民沿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地走下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易错点拨】1.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突破苏联模式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仅仅是对苏联模式的局部调整,是在苏联模式框架下的“小修小补”。2.戈尔巴乔夫改革不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苏联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从而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了这些矛盾,从而加速了苏联解体。
7、【图解识记】【情境思考】下图是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的照片。苏共二十大对苏联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历史解释)提示: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所作的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全盘否定斯大林,造成严重的后遗症。【核心概念】东欧剧变(1)东欧剧变是指1989年前后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在短时间内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事件。(2)东欧剧变是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是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演变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动荡。【易错点拨】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但并不意味着整个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8、。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只能说明苏联模式的失败,而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情境思考】1992年,邓小平在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中说:“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材料中“某种暂时复辟”指的是什么?(家国情怀) 提示: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易错点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社会性质还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因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还没有确立。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起来,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情境思考】1978年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从中国对内视角来看,怎样理解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历史解释)提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从中国对内的视角来看,如1978年后确立了对内改革的伟大决策,中国开始进行改革,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关键能力素养探究 主题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认识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异同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不同点历史背景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农业问题严重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经济严重困难,社会陷入危机边缘指导思想只是对原有体制进行局部改革对苏联进行根本性变革和改
10、造具体内容首先从农业开始,重点在农业领域重点在工业,且是重工业领域涉及政治领域,重点在经济体制历史结果改革造成了苏联的混乱改革造成了苏联经济的全面滑坡,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改革不仅使经济继续滑坡,而且还导致了苏联解体相同点背景:都面临苏联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人民要求提高生活水平、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等问题;都对经济政治体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都主要涉及经济领域,如扩大企业的自主权等;改革均以失败告终,但都冲击了苏联模式【新教材命题】(教材二次开发)在学习“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一目时,“改革把斯大林的神像扳倒了,但在苏联体制和基本政策的改革上,并没有什么成就可言”。下列改革中符合上述评价的
11、是()A.戈尔巴乔夫改革B.勃列日涅夫改革C.赫鲁晓夫改革D.新经济政策【解析】选C。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改革,赫鲁晓夫改革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取得一些成效,但从总体上讲,是对苏联模式的小修小补,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因此,符合材料评价的是赫鲁晓夫改革。故本题答案为C。赫鲁晓夫改革是从理论到实践上对苏联模式发起的一次全面冲击,但从总体上说,只是在苏联模式的基础上,对其中明显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进行改革。从宏观上看,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继承者,而不是叛逆者;是苏联模式的修补者,而不是抛弃苏联模式的革新者。1.获取信息:南斯拉夫改革的主要内容和评价【情境】史料一1949年12月,
12、南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国营企业成立工人委员会的指示,推广工人自治。起初在215个企业中建立自治机构,后来扩展到800多个企业。史料二1952年11月,南共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主要讨论了自治条件下党的任务和作用问题。大会认为,工人自治对于进一步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民主具有重大意义。大会决定实行党政分开、权力下放,认为党不应该直接对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发号施令。发现问题:根据史料一、二,归纳南斯拉夫改革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南斯拉夫的改革。(学业质量水平1)提示:内容:经济上,在企业中实行工人自治;政治上实行党政分开,权力下放。评价: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苏联模式的弊端,调动了工人的积极性;但改革导
13、致地方主义抬头,民族问题尖锐,为后来国家分裂埋下了隐患。2.论证观点:赫鲁晓夫改革的进步与反动【情境】赫鲁晓夫的墓碑是由雕刻家涅伊兹维斯特内设计的,用黑白两种颜色的大理石搭配而成,极具特色。涅伊兹维斯特内在评价自己这件特殊作品时说,墓碑上半黑半白的对比之中“包含着永恒的矛盾,光明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的因素之间的斗争”。张建华俄国史发现问题: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赫鲁晓夫墓碑体现“光明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的因素之间的斗争”的原因。(学业质量水平2)提示:进步的因素:赫鲁晓夫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他对斯大林的批判,在客观上有利于破除对斯大林的迷信。反动的因素:改革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他一味
14、否定斯大林,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造成了人们的思想混乱。苏联经济改革失败中蕴含的家国情怀1.失败原因:(1)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日益僵化。(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3)外部因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2.启示:(1)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但还不成熟,需要不断探索,因此改革是必要的。(2)社会主义改革将是一个复杂、艰巨、曲折的过程。(3)社会主义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4)改革必须从国情出发,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课堂检测素养达标1.赫鲁晓夫执政后期,同意用奖金、利润等手段刺激工业生产的建议,可
15、惜他没来得及做就下台了。这表明苏联政府曾试图()A.废除对企业指令性计划B.用经济方法来管理生产C.放弃中央对企业的控制D.加强对企业的行政干预【解析】选B。赫鲁晓夫“同意用奖金、利润等手段刺激工业生产”说明他开始考虑用经济方法来管理生产,以调动工人和企业生产的积极性,故B正确。2.1964年苏联政府作出决定:对重工业企业,国家只下达产量计划和盈利计划,其他经济指标由企业自行制定;轻工业企业的产量和计划由企业自行制定。当企业完成计划时,企业可以从利润中提取奖励基金。由此可知,当时的苏联政府()A.用市场手段调节经济发展B.试图突破所有制结构模式C.下放企业管理权给各地方D.给企业一定的经营自主
16、权【解析】选D。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是苏联政府在试图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给企业来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故D正确。3.下图所示的是某一期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这一期周刊最有可能出版于()A.1949年B.1955年C.1985年D.1991年【解析】选D。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在19851991年,故A、B错误;1985年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才开始进行经济改革,不符合题干要求,故C错误;1991年苏联解体,与题干中的“他现在已经是一个没有国家的人了”相符,故D正确。【补偿训练】从内容上看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最大不同是()A.导致了苏联的解体B.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进行了
17、政治体制改革C.注意经济方法在改革中的应用D.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了彻底的改革【解析】选D。题干要求从“内容”入手,A错误;B错在“同时”;经济方法在这些改革中都有体现,C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这是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所没有的,故D正确。4.某班同学在对东欧剧变的研究性学习中提出,德国通过剧变完成了民族的统一,结束了分裂状态,因此,对东欧剧变不能一概否定。这一观点()A.否定了东欧剧变给社会主义运动带来的挫折B.没有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洞察历史C.是站在客观的角度审视东欧剧变的历史评价D.是一种没有是非观念的落后史观【解析】选C。材料的观点站在民族统一的角
18、度认识了东欧剧变:实现了德意志民族的统一。以此为据,得到的观点是“不能一概否定”,说明材料观点是站在客观的角度审视东欧剧变的历史评价。故选C。【拓展延伸】东欧剧变的原因(1)长期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照搬苏联模式,严重阻碍本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受到影响。(2)执政党长期脱离人民群众,缺乏民主和法制,伤害了人民的情感。(3)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对东欧剧变起了推动作用。5.1955年11月我国正式印制使用粮票,1993年2月后粮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粮票的使用与废除实际上体现了()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B.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C.所有制形式变化D.产品分配方式的变化【
19、解析】选B。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粮票的使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粮票的废除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属于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发生剧变,苏联走向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材料二东欧各国共产党执政以后,都照搬苏联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苏联,苏联迫使东欧国家在内外政策上与它保持一致在经济上,大多数国家发展缓慢,改革成效不大,同西欧的差距越拉越大。经济困难导致经济危机和民族矛盾。材料三西方反苏反共的敌对势力,长期以来通过各种途径对苏联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并采取种种手
20、段施加压力和影响,扰乱群众和干部的思想;同时,诱惑并迫使苏联领导人改变内外政策,从而改变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1)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是否表明社会主义道路走不通?为什么?(2)材料三所反映的内容被称作什么战略?(3)综合上述材料,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中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解析】第(1)题,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不能表明社会主义道路走不通。因为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社会主义运动虽然受到影响,但在吸取经验教训后必将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第(2)题,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所反映的内容被称作“和平演变”战略。第(3)题,依据所学知识从建设社会主义切忌照搬一种模式,而应结合本国的具体国情;抵制外来不利因素,坚持改革,坚持社会主义,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等方面解答。答案:(1)不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社会主义运动虽然受到影响,但在吸取经验教训后必将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2)“和平演变”战略。(3)建设社会主义切忌照搬一种模式,而应结合本国的具体国情;抵制外来不利因素,坚持改革,坚持社会主义,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