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姓名 王娟娟 单位 济南第十一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一、教材分析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岳麓版)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27课。 本课既涵盖了国民党政府屈辱外交的终结,也标志着新中国独立和平外交的开始,因此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不同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及主要的外交活动与成就,同 时体现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过程,因此本课的学习对更好地把握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正确理解中美、中日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学生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 是高一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对多姿多彩、内容丰富的历史知识十分感兴趣,尤其现在的教材图
2、文并茂,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理性思维的能力有较大提高。但 由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认识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所以,在教学中应用材料分析法 以提高学生们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并培养其论从史出的意识,另外还通过辩论探究法以配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其历史思辨能力,而对于一些 较简单的内容则鼓励学生通过自学以提取信息从而提高学习的自主意识。 当今的学生与以往相比,其情感世界更加丰富,对于事物的看法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理应提到更高的层次。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建国初三大外交政策、和平
3、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和史实、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美建交、中日邦交正常化、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四项原则和表现(中国加入WTO、APEC、建立中国-东盟贸易区)、发展同大国的关系、上海合作组织、中国在联合国的活动及贡献。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归纳概括出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活动和成就。通过阅读教材,能归纳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原因、目的和意义。能认识到外交活动的目的的出发点,就是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通过阅读历史材料,能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
4、成立,结束了近代以来的屈辱外交,感受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通过学习,认识中国只有增强综合国力,外交事业才会有坚实的基础,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本课借助于 多媒体手段展示图片、视频、文字史料等创设情境,如在讲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一部分时,播放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让学生获得直观 形象的体验,感受周恩来总理的外交魅力及新中国初期外交的曲折。在每一部分相应的环节
5、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旧中国的外交 积极回答 PPT图片 讲授 将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逐一进行:“困境抉择寻方向50年代”、“打破坚冰获转机70年代”、“与时俱进谋新篇新时期” 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思考回答 视频、PPT图片 探究 结合当时的国际环境,探究新中国初期为何实行“一边倒”的政策?70年代中美关系为何会出现转机? 小组讨论探究 教师给予指导 训练 相关知识的巩固练习 自主学习 PPT、学案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本课分为三个部分:“困境抉择寻方向50年代”、“打破坚冰获转机70年代”、“与时俱进谋新篇新时期”,讲授过程中以视频、大量的图片、文字史料为载体,不断创设问题情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小组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拓展学生思维,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了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