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课*逍遥游永远的庄子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在斜阳晚照下的河边悠然地摆弄着他的鱼竿。有经邦济世之才、虚怀若谷之量的他抛弃了那个时代。他义无反顾地选择属于他的人生。不与世俗争名利,只在深山求逍遥。楚王的盛情相邀只换来他的淡然谢绝。他是一向视权贵如腐鼠的,在他眼里,窃国者诸侯,与盗贼共事岂不是对他的侮辱?自嘲曳尾涂中的他却有凌云之志。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豪言是英雄的气魄与哲人的睿智最完美的结合。他人最大的志向不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人间过上极尽奢华的生活,得到万古流芳的美名,谁看到了头上高远的天空?别人俯下身子,只有他昂着头。一贫如洗的他永远不会放弃他的尊严,魏王嘲笑他的潦倒,他立即讥讽诸侯的昏
2、庸。如此桀骜不驯,以凛然不可侵犯之气示人。孔子哀叹累累若丧家之犬,比起庄子,实在是相形见绌。孔子永远弯着腰,庄子却从不低下他高傲的头颅。他超越了任何知识体系和意识形态的限制,注定他不会被人理解。他注定会生活在无休止的孤独里,孔孟成了至圣先师,韩非的思想统治了上千年,墨翟的理论偶而还会被人提及,唯有他的思想被斥为家人言。只有零星几个超然物外的隐士与他神交。即使这样,也是他们的无奈之举。他们只把庄子当作精神上的导师,而不是推心置腹的朋友,更不是大成至圣的圣人,他的思想,只是山水突围的理论武器。庄子用一颗真诚的心感动着中国人,用一种超人的智慧教育着中国人。斯人已去,虽死犹生。一、学习目标1.体会庄子
3、散文中的寓言特色,了解庄子的人生哲学,并能对之作简单辨析。2.欣赏作品的情节,理解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及其作用。3.掌握文中重要实词的意思,体会虚词在表达感情方面的作用。二、作者连线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庄子(约前369前286),我国战国中期思想家,名周,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庄子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他的文章汪洋恣肆,变化多端,善于运用夸张、比喻、说故事等手法,形象而具体地表达他的哲学观点,富于浪漫色彩和幽默讽刺的意味。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评论庄子的散文时说:“著书十万余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
4、皆空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清代著名的文学评论家金圣叹把庄子同离骚史记杜工部集水浒传西厢记等一起列为“六才子书”。三、背景探寻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其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战争也空前残酷。孟子所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就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庄子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及统治者深为不满,时时进行尖锐的批判,发出沉痛的抗议;他对自己无力改变这样的社会现实心有不甘,想用自己的一套思想和人生观来影响和改造人们。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
5、之歌逍遥游。四、归纳整理1.字音北冥(mng)鲲鹏(kn)抟(tun) 坳堂(o)夭阏() 蜩(tio)决起(xu) 抢榆枋(qing)晦朔(hu) 蟪蛄(hu g)小知(zh) 加沮(j)数数然(shu) 泠然(lng)恶乎待哉(w)2.通假字(1)北冥有鱼 “冥”通“溟”,海(2)小知不及大知 “知”通“智”,智慧(3)此小大之辩也 “辩”通“辨”,区别(4)而征一国 “而”通“能”,才能(5)御六气之辩 “辩”通“变”,变化3.古今异义(1)腹犹果然古义:吃饱的样子。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海波动荡。今义:海洋上的
6、运输。(3)野马也,尘埃也。古义:游动的雾气。今义:野生的马,野性不驯的马。(4)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古义:一般人。今义:大家,一定范围内所有的人。(5)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古义:旋风。今义:羊头上长的角。(6)小年不及大年古义:长寿。今义:丰收年。4.一词多义(1)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名词,名字,名称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动词,取名,命名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动词,说出不图宦达,不矜名节 名词,名声,名望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形容词,有名的,著名的(2)志齐谐者,志怪者也 动词,记载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名词,心意,志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动词,立志博闻强志 动词,记忆,记,记住
7、邻居种桑树于界上为志 名词,标记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动词,做标志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 名词,记事的书或文章(3)修未有知其修者 形容词,长修守战之具 动词,修理,修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动词,整治,治理乃重修岳阳楼 动词,修建,修筑恐修名之不立 形容词,美好的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动词,修养,修行(4)知之二虫又何知 动词,知道,了解小知不及大知 名词,智慧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动词,认识,识别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名词,知识子产将知政矣 动词,执掌悲歌辞旧爱,衔泪觅新知 名词,朋友(5)之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结构助词,的鹏之徙于南溟也 结构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
8、立性之二虫又何知 代词,这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人称代词,他高余冠之岌岌兮 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何陋之有 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音节助词,不译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动词,到,往5.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而后乃今将图南 向南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向上飞不过数仞而下 落下虽然,犹有未树也 树立(2)使动用法彼于致福者 使到来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使满意;使信任(3)名词作状语水击三千里 在水面上(4)形容词作名词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郊野景象齐谐者,志怪者也 怪异的事物6.文言句式(1)判断句南冥者,天池也用“者,也”表判断此小大之辩也 用“也”表判断。(2)宾语前置句之二
9、虫又何知 “何知”是宾语前置,即“知何”奚以知其然也 “奚以”是宾语前置,即“以奚”彼且奚适也 “奚适”是宾语前置,即“适奚”彼且恶乎待哉 “恶乎待”是宾语前置,即“待乎恶”7.文白对照 一、合作探究1.第一自然段中,作者是如何塑造大鹏的形象的?答:答案作者以夸张的手法描写神奇莫测的巨鲲大鹏,这只鸟,不仅大,它还要腾空而起,还要乘海风做万里之游,大笔挥洒,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接着,作者又假借所谓齐谐一书的话来证明他的描写是可信的;还运用侧面描写,通过九万里高空的高远景象来衬托大鹏形象,以人仰视天空的经验来比说,对于鹏飞刺天的这种情景又做了具体细致的描写和十分生动的形容。2.文章最后
10、一自然段中,作者论述了现实社会中“效”“比”“合”“征”的四种人、宋荣子以及列子,作者是如何看待他们的?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答:答案这四种人虽能“效”“比”“合”“征”,但却以世俗之见自视,以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自居,作为人生的境界,他们也仅仅是斥安鸟飞翔于蓬蒿之间罢了。宋荣子已经淡漠了功名,看清了内外荣辱的界限,却“犹有未树”;列子能御风而行,超然于世,但还是依赖于风,即“犹有所待”。这两个人都比众人高出一筹,但未入道,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这样写是为了提出逍遥的真正境界,即:“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3.本文是怎样逐层深入地论述“逍遥游”的境界的?答:答案文章一开始以大鲲巨鹏
11、展开想象,似乎是对鲲鹏大加褒扬,但随即笔锋一转,指出鲲鹏看似逍遥,实则还是“有所待”的。与鲲鹏的“大”相对应,作者又举出了野马、尘埃、蜩和学鸠等“小”的形象,以大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待的道理。接下来作者列举了大年和小年对立的例子,进一步发挥了物有所待的观点,所列举的事物无论短命还是长寿,都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随后作者借商汤和夏棘的问答,再次言及鲲鹏,以增强自己观点的说服力。最后一段,作者列举了“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宋荣子以及更胜一筹的“御风而行,泠然善也”的列子,但又随即指出,二人尽管达到了较高的境界,但还是有所待的。然后水到渠成地得出了自己的观点,只有“乘天地之正,而御六
12、气之辩,以游无穷”,才能做到“无待”,才能达到“逍遥游”,而要达到这种境界,就得做到“无己”“无功”“无名”。作者先述后议,先破后立,层次清晰,论证有力。4.应如何理解作者塑造的大鹏形象?答:答案作者从原则上否定了大鹏,认为它的展翅高飞还要凭借海运,并非真正的逍遥。但是,作者浓墨重彩,不避重复地描绘大鹏的雄伟形象,表现了对大鹏的热爱之情。“蜩与学鸠”对大鹏的嘲笑更突出了大鹏的志向远大,作者对“蜩与学鸠”的嘲笑也进行了驳斥,强调指出有“小大之辩”。才能无双、向往着逍遥却又无法逍遥的大鹏的形象隐含着作者的苦衷。一只大鹏在茫茫北溟中冲天而起,一颗心灵在深深苦闷中挣扎而出;有所待的大鹏失败了,而有所求
13、的心灵也不能在那污浊黑暗的广漠之野找到慰藉。那雄伟的大鹏形象所体现的正是作者欲飞的理想和无法飞走的悲哀。5.什么是作者所谓的“逍遥游”呢?答:答案“逍遥”是一种闲适自得的心理状态。“游”主要有两层含义:无限的思维空间。既然摆脱了仁义是非的束缚,思想就可以自由遨游了,庄子称之为“游心”,是超脱功利和现实境遇的神游。自由无碍的心境。“逍遥”之“游”,没有世俗的羁绊,也没有孔子那种不得已而“游”的不平情绪,就可以真正做到无所忌惮,“安时处顺”的畅达,保持淳朴真实的自然心态。作为“逍遥游”的象征,庄子在文中运用他所擅长的“寓言”方式塑造了多种动物、植物和人物形象,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或者说最具有观念意义
14、的是斥、大鹏和至人,表现了庄子对“游”的三个不同层次的认识:“小知”“有待”和“无穷”。斥之流不知大鹏的九万里图南之志,朝菌等“小年”之物不知“大年”,他们虽然也有“决起而飞”“腾跃而上”的快乐之游,但根本无涉于“逍遥”,这是最低层次的“游”。宋荣子、列子都是世人中的佼佼者,可谓超凡脱俗了,但仍未达到逍遥之游,原因就在于“有待”。而真正的“逍遥游”是彻底的“无待”之“游”,即“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这才是真正的“无穷”之“游”。6.对于庄子在逍遥游中表现的思想历来认识不一,你怎么认识庄子的思想?我的观点:观点一:庄子认为,人应当不受任何束缚,应该自由自在活动
15、,即追求一种不受任何时空限制的超然物外的绝对自由。这实际上反映了庄子要求超越时间和空间,摆脱客观现实的影响和制约,忘掉一切,在主观幻想中实现“逍遥”“无所待”的人生观。但是在现实中是难以实现的。观点二:庄子所追求的境界虽然不可能达到,但他所表现出的对于理想的追求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虽然我们生活在现实社会里,总要受到种种约束,未必能达到理想的境界,但是不愿沦落而愿为理想而努力的精神却是振奋人心、催人进步的,而在这追求中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一个高远的层次和境界中了。二、归纳总结图解文章主旨探微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第一篇,它的基本思想是:人应当不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这实际上反映了庄子要求超越时间和
16、空间,摆脱客观现实的影响和制约,忘掉一切,在主观幻想中实现“逍遥”的人生观。一、百变素材(一)淡泊名利的庄子放弃了为相,你拥有了宁静,面对生命的困境,你淡然直视,然后在思辨的机智中超然解脱。你不去繁华中追逐名利,你在宁静中反思,在宁静中寻找自我,在宁静中品味人生。放弃了富贵,你拥有了清贫。清贫陶冶了你的情操,你可以“曳尾于涂中”做那只自由自在的鱼,你可以一天到晚做着“化蝶”的那个梦。你以极敏锐、极深刻的思想洞察力,看破了权势者之间所玩弄的战争游戏的罪恶用心,激烈反对君主们攻城略地、涂炭生灵的战争行为;你怀着极大的悲悯、极热的心肠,关注饱受战乱蹂躏的人们,为在战火中呻吟、挣扎的芸芸众生指出了一条
17、求生的出路。你以睿智的思想让我们把目光放得远一些,让生命恬淡成一泓波澜不惊的湖水。你也告诉自己:水穷之处待云起,危崖旁侧觅坦途。(二)善假于物大鹏若没有“六月息”,就不能有“水击三千里”,也不能“抟扶摇而上九万里”。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只有发挥和利用大家的聪明才干,才能有大的成就,一个人破译不了基因密码,一个人不能让“神九”飞上太空。(三)善于积累丰厚的知识积累,就好像是大鹏在南徙之前的等待。正如庄子所说:“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也就是说没有丰厚的积累,也就达不到抟扶摇而上九万里高空的境界。而作为一个人,如果没有丰厚的积累,没有渊博的学识,也就创造不出大的成就。二、技法学习丰
18、富的想象逍遥游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如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何等壮阔。丰富的想象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看来荒诞无稽,却是作者真实感情的流露。运用时要注意想像要合理。想像必须合理,必须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不能胡思乱想。孙悟空是想像的产物,可他一半像人,一半像猴,这就是现实生活的基础。在想像的世界中,蒲公英像小降落伞,柳树像苗条的姑娘等,也都与事物特点密切相关。迁移运用围绕“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发挥想象,写一个片段,150字左右。【示例】三国时的羽扇纶巾,先秦两汉时的明月雄关,长安城上的
19、紫气祥云,江河两岸的饿殍哀鸿,都在历史的书页中栩栩如生。假若记忆可以移植,我情愿在这一段凝重的记忆中感受民族的盛衰交替和前进之路的坎坷崎岖。当唐宋的民间一片歌舞升平,当忽必烈的铁骑驰骋中亚的土地,我们可以在那一段灿烂的记忆中激动欢呼、喜极而泣,当大清帝国的势力衰微,列强的屠刀残杀我中华儿女,我们可以在那一段痛心疾首的记忆中,唤起民族的觉醒,奋发图强,一雪国耻。正是这一串串凝血含泪的记忆给了我们顽强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我们没齿不忘。三、考点链接概括中心意思概括中心意思是在理解语句、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对各部分内容要点加以综合分析,从中提炼出作者要表达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思想,即作者的写作目的或意图,
20、乃至对客观事物的观点或看法,并用简明的语言表达出来。本考点考查时一般涉及以下几点:某个论点的依据,某种现象的本质,某件事情发生的原因、发展和导致的结果,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等等。复习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1)捕捉材料信息。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遵循“局部整体局部”的原则,认真地研读材料。当然,对于一篇文言文,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完全读懂,可利用“猜读法”进行大胆推断,也可运用“跳读法”将一些疑难词语暂且跳过去。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情理辨清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次要信息,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和综合,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材料。同
21、时对作者选取的材料、记叙的角度、叙述的语气、相关的议论抒情等,要做到心中有数。(2)把握文章要素。对于记叙文,首先要弄清写了什么人物、什么事,人物关系怎么样,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么样,然后进一步思考人物活动和事件表现出的思想意义。对于文言文来说,由于文化背景和行文特点的隔膜和差异,弄清其中的人和事,有时也并非易事。如古人称谓复杂,同一个人物在一篇文章中可能有多种称呼,如不了解,很可能把一个人当成两个人或多个人,以致把内容理解偏了。对于议论文来说,首先要弄清文章的论点,并要理清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用了什么论据和方法。文言文中的一般性议论文,结构比较单纯,论点论据也比较明显,弄懂文句之后,把
22、握内容、概括中心思想并不难。(3)注意逐项检查。在阅读题目时,必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理解其用法、意义还是句式。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做题时要将备选答案中的相关内容逐条与原文相关部分比较,看备选项的表述是否与原文一致。特别是在人物的行为、事件的细节等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要努力培养把题目中用现代汉语所作的叙述,按人物、事情的顺序逐一、迅速从原文中找出来的能力,叙述分析、评价的整体性与文中用词造句的细微性,两者间的差别
23、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来解文的意识。(4)进行全面验证。进行验证常采用两种方法:代入法,即将所选答案放回原文中查对;析错法,即能说出自认为错误的一项原因。因为在一般情况下,试题设置常常是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错误项,如果我们能充分识别正确的三项,运用比较法、排除法,选出错误的一项应该是有把握的。另外,如果试题提供了文段的题目、出处、尾注、作者的有关情况以及背景知识等,我们就应该充分地加以利用。因为提供了这些,我们就可联系作者的生平及思想,联系时代背景,进行综合分析。【对点训练】请你根据本处的提示,解答分层训练中第12题。四、悦读心赏意出尘外雄奇壮美庄子逍遥游(节选)欣赏逍
24、遥游是庄子的第一篇。本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马叙伦为庄子义证成率题绝句说:“胜义无疑第一禅,几个曾解笑前贤。开宗不了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可见理解本篇对于领会全书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表达了作者的根本思想,也能代表作者文章的主要风格。自古以来,逍遥游的篇旨是读庄子的难处。理解上的分歧与作者的表现手法有关。这是一篇谈论人生哲学的文章,但除了在关节眼上点明意旨外,几乎全用寓言。篇首写鲲鹏现世,极言其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言体大背大,“若垂天之云”言翼大,“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之大。大鹏展翅,左右荡漾,展现了磅礴壮观的境界。忽又转写蜩鸠之笑大鹏,自鸣得意,相互映衬,以“小知不及
25、大知”作结。意旨如此,作者善作层波迭浪之笔,顿成奇观异彩。“小知不及大知”结上,“小年不及大年”启下。翻来覆去都为了说明“小大之辩”。前引齐谐,证之以书;后引汤之问棘,验之以史。不外叫人信其真有。“适莽苍者”“适百里者”“适千里者”,活动空间大小不同;“朝菌”“蟪蛄”“众人”与“冥灵”“大椿”“彭祖”,年寿长短不同。在五彩缤纷、变幻无穷的大千世界里,有动物,有植物,有云气,有人类。其物种形状,其所占时间,所占空间,大者大,小者小,绝不相同。小如斥安鸟固然不应笑大鹏,寿短如众人亦无须攀比八百岁之彭祖,因为彭祖一生亦止大椿之一春或者一秋而已。自然界如此,社会亦然。“故夫”为承上启下之词,从自然界引
26、申到社会界。“知效一官”者流与斥安鸟何异?他们以世俗之见自视,必以出类拔萃之佼佼者自居。作者以为,作为人生的境界,他们只如斥安鸟翱翔于蓬蒿之间而已。因此宋荣子“犹然笑之”。宋荣子已经淡漠了功名,看清了内外荣辱的界限。至于列子,能御风而行,超然于世,更为难得,但还是依赖于风。宋荣子、列子有似于大鹏,比众小高一筹。尽管如此,但宋荣子“犹有未树”,列子“犹有所待”。他们还未入道,还有所依赖而不能真正达到逍遥游。怎样才算是真正的逍遥游呢?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陆树芝庄子雪于此评曰:“此则与造化者游而逍遥之极致者。通篇主意,至此方点出,为全书之纲。”这不仅是全篇之眼,而且是全书之
27、纲。“天地之正”的“正”字,如骈拇中“道德之正”“天下之至正”,德充符中“唯尧舜独也正”中的“正”字,均作“真”解。天地之真即天地之本质,亦即道。乘者,置身其中之意。“乘天地之正”就是天下篇所说的“与造物者游”。“六气之辩”,指阴阳风雨晦明的变化。道一而不变,六气的变化是道的作用。所谓“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阴阳者,气之大者也。道者为之公”(则阳)。六气与天地万物的变化是由道所主宰的,道又称为“真宰”(齐物论)。“御”者,主宰之谓。不过道的主宰是无为的,是任物自然。故御六气之变,实质只是随任六气之变化。简单说来,以道为体,任物自然,就是逍遥游了。这种游,是“无穷”的,没有局限;“恶乎待哉?”无须
28、凭依,是彻底的自由。斥翱翔蓬蒿之间,人之知效一官,固然是有较大的局限性,就是大鹏高举九万里,列子免乎行,何尝不依赖于风?要摆脱依赖与局限,就得做到“无己”。人的本质的一面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人与人的关系网之中。关系网的束缚在客观上是存在的。要摆脱这种束缚,只有从主观上、自我上做功夫。把自我看得越重,获得自由的障碍就越大;把自我看得越轻,获得自由的障碍就越小;把自我视作不存在一般,做到如佛家所说的“去我执”,就可以解脱了。“至人无己”,正是这个意思。既然“无己”,哪怕它个密网宏罗。人把自己看得很重,主要在“功名”二字。在功名上的追求越多、越高,“我”就越膨胀。要做到“无己”,或
29、要做到齐物论中的“丧我”,首先要放弃功名上的追求,做到“无功”“无名”。因此,“至人无己”三句下,宣颖南华经解评曰:“此三句一篇之主也。第一句又三句中之主也。”功名在人生中的意义,古今思想家的看法截然不同。庄子视之为乌有,并在哲理上进行了论证。一、基础达标1.下列各句中,通假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北冥有鱼 通“溟”,深渊。B.此小大之辩也 通“辨”,辨别。C.而征一国 通“尔”,你。D.小知不及大知 通“智”,智慧。解析A项,海。B项,区别。C项,通“能”,才能。答案D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去以六月息者也 息:气息,这里指风B.而控于地而已矣 控:控制C.举世誉之而
30、不加劝 劝:劝说D.行比一乡 比:比较解析B项,投,落下。C项,勉。D项,合。答案A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三餐而反,腹犹果然B.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C.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D.翱翔蓬蒿之间解析A项,古义为“很饱的样子”。B项,古义为“旋风”。C项,古义为“短寿”。答案D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知其不可而为之B.三十功名尘与土 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C.日暮倚修竹 巨身修尾,青项金翅D.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解析B项,分别为名词,名声;动词,起名,命名。A项,均为动词,知道。C项,均为形容
31、词,长,高。D项,均为名词,志向。答案B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例句:之二虫又何知A.汉帝重阿娇,贮之黄金屋B.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C.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D.送孟浩然之广陵解析例句和B项,均为代词,这;A项,代词,她;C项,结构助词,的;D项,动词,到。答案B6.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而后乃今将图南A.德合一君,而征一国 B.不过数仞而下C.水击三千里 D.彼于致福者解析B项,和例句均为名词用作动词。A项,使动用法,C项,名词作状语,D项,使动用法。答案B7.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A.之二虫又何知 B.彼且奚适也
32、C.齐谐者,志怪者也 D.彼且恶乎待哉解析A、B、D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C项为判断句。答案C8.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逍遥游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所著。B.庄子,墨家学派的集大成者,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第一篇,表现了庄子的人生态度,代表了庄子学说的最高境界,也体现了他散文的风格和成就。C.逍遥游中有“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的句子,其中“晦”指阴历每月第一天,“朔”指阴历每月最后一天。D.“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列子是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解析A项,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B项,庄子是道家学派的;C项,“晦”指阴历每
33、月最后一天,“朔”指阴历每月的第一天。答案D9.下列有关逍遥游的评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庄子所说的“逍遥游”,是他幻想出来的一种自由,是不依赖于外界任何事物(无所待)的绝对自由。B.庄子在本文中所体现的人生观,反映了战国时代一些人的悲观绝望情绪,幻想逃避现实,追求所谓超脱的精神境界。他所说的这种绝对自由,实际上是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不会有的。C.庄子的想象极为丰富,文章雄丽汪洋,生动活泼,颇具浪漫气息。D.庄子为了表明自己的观点,用了大量确凿的事例,很有说服力。解析文章塑造的是一个想象中的浪漫主义形象,不是确凿的事例。答案D二、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
34、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
35、。”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
36、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自处也。(庄子说剑,有删节)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
37、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B.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C.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D.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解析原文标点应为: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答案B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子:指庄周,战国
38、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B.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这里用来和“天子”“诸侯”相对。C.四夷:对中国边区文化较低各族的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D.五行:水、火、木、金、土。我国古代称构成各种物质的五种元素,古人常以此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解析庄子是道家代表人物。答案A12.【考点链接】下列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子所说的“剑”,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下无敌”。B.庄子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C.庄子说,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委婉地指出赵
39、文王所好实际是庶人之剑,而不是天子之剑。D.说剑这篇文章,主旨是劝说赵文王不要争斗,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解析D项,主旨是劝说赵文王要在其位谋其政,做君主应做的事情。答案D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译文:_(2)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译文:_答案(1)听说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终止大王对斗剑士的喜好。(2)这剑一用,四境之内,没有不诚心服从听从您的命令的。【参考译文】从前赵文王喜欢剑术,剑士三千多人纷纷挤进门希望成为他的门客,在他面前,日夜搏击,每年死伤的多达100多人,赵文王仍然喜好这件事不厌倦。像这样三年,国家
40、日益衰弱,各诸侯都图谋他的国家。太子悝很是担心他,招募左右的人说:“哪个人能说服王制止那些剑士,赏赐他千金。”左右的人说:“庄子应当行。”太子就派人用千金送给庄子,庄子不接受。庄子和使者一同前往,见到太子说:“听说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终止大王对斗剑士的喜好。假使我向上说服大王却违背了大王的意图,向下不敢面对太子,那么自身也受刑而死,我还能安心接受金子吗?假使我向上说服大王,向下敢面对太子,在赵国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呢!”太子说:“对。我们大王见到的,只有剑士了。”庄子说:“对,我擅长舞剑。”太子说:“现在您如果穿读书人的衣服来见大王,事一定不会成功。”庄子说:“请允许我准备剑士的服装。”准备剑
41、士服装三天,才拜见太子。太子才和他去拜见赵文王。庄子进殿门不小步快走,看见文王也不下拜。文王说:“你想拿什么教育我?”庄子说:“我听说大王喜欢剑,所以拿剑来见大王。”文王说:“你的剑为什么能进宫殿?”庄子说:“我的剑,十步杀一人,千里也不留下行迹。”文王非常高兴,说:“天下无敌了。”庄子说:“舞剑的人,故意把破绽露出来,用小利引诱对手,然后击发,反而能占得先机。希望能够试一试。”文王说:“您歇着吧,到馆舍等待命令。等安排好斗剑的场面再来请您。”文王就让剑士较量七天,死伤的有六十多人,剩下五六个人,让他们捧剑到殿下,就召庄子。文王说:“今天试着让那些剑士比剑。”庄子说:“我已经看很久了。”文王说
42、:“您抵御的武器,长短怎么样?”庄子说:“我捧的这把就可以。然而我有三支剑,只等王用,请先说后试。”文王说:“希望听您说三剑。”庄子说:“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文王说:“天子剑怎么样?”庄子说:“天子的剑,用燕谿石城,齐岱做锋口;包容四方,囊括四季;按五行控制,凭奖惩决断;向上能砍断天上的浮云,向下能穿越大地。这把剑一使用,制服诸侯,天下都臣服了。”文王茫然像失去自我一样,说:“诸侯的剑怎么样?”庄子说:“诸侯的剑,把了解勇士和清廉的人作为锋口;向上顺应自然规律,向下顺应四时规律,切中百姓利益来使四乡百姓安定。这剑一用,四境之内,没有不诚心服从听从您的命令的。”王说:“平民的剑怎么样
43、?”庄子说:“平民的剑,像蓬乱着头发突出鬓角垂下的帽子,互相怒目而视却都说不出话,在前面互相搏击,向上斩颈项,向下杀肺肝,和斗鸡没什么区别,一早晨命就没了,没有办法用在国事上。现在大王有天子之位却喜好平民的剑,我私下认为大王看不起自己。”文王就拉他走上宫殿。割肉的人送上食物,文王围绕他看三次。庄子说:“大王安心坐下稳定心气,剑的事情已经陈述完了。”于是文王三个月不离开宫殿,剑士都穿剑服死在他们的住处。三、语言表达14.阅读下面一则寓言,写出寓意。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感到自由自在,于是他积极修炼,终于化成了蝴蝶。蝴蝶日日为食物奔波,还要防备天敌。蝴蝶很怀念曾经是庄周的日子。答:_答案没得到的总比已有的好,拥有了又怀念失去的。15.阅读下面一则寓言,用一个精练而深刻的语句总结其寓意。(不超过10个字)螃蟹妈妈对儿子说:“我的孩子,你别再横爬了,直爬多好看啊!”小螃蟹回答说:“好妈妈,一点儿不假。如果你教我直爬,我一定能学着做。”螃蟹妈妈用了各种方法尝试直爬都不行,于是她才明白起初那样要求孩子有多愚蠢。答:_答案身教胜于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