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将相和》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19).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1014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将相和》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1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将相和》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1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将相和》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1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将相和》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1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将相和教材分析:将相和这篇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主线,通过三 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失和到和好的过程,文中人物形象 栩栩如生,因果关系错综复杂。学情分析:将相和这篇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因 年代久远,内在联系复杂,教学前可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 和人物的情况,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教学中抓住“骗”、“逼”、“避”三个字引导学生 体会人物性格,理解三个故事的因果和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教学目标: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 读通、读熟课文,理清文脉。3. 理解课文内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2、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从人物的好品质中 受到启示和教育。4. 复述三个故事中的一个,并自由组合进行排练,在班上演一演。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 读通、读熟课文,理清文脉。3. 学习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审清题目1. 板书课题:将相和2. 出示课题练习,让学生板演:(),“将指的是()。(),“相指的是()。()。既然讲“和”,说明他们原来()。(1)“将”的读音有()()。这里应读(2)“相”的读音有()()。这里应读(3)“和”的读音有()()。这里应读二、设疑激趣、理清文脉,初步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由题目里的“和”引出不“和”那么

3、,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的失和?又是什么原 因导致他们言归于好的呢?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同桌讨论完成填 空:将相不“和”的原因是(),后来“和”了,“和”的原因是()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抓住“骗”字教学“完璧归赵”1. 自由读课文1-10自然段,讨论完璧归赵的起因是什么?(以城换璧、秦国骗璧) 结果怎样?(完璧归赵)要求答案的内容用四字加以概括。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引导教 学。秦国作为当时最强的国家,以城换璧是诚心诚意的吗?你从那里可以看出来?“秦国骗璧”,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2. 蔺相如识破了秦国的骗局,他是怎么做的?从中你体会到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4、 (不畏强暴、机智勇敢、深谋远虑)对于这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上 前一步、后退几步,靠着柱子站定。),神态(理直气壮、大大方方),语言进行充分的 讨论。并指导学生演一演。四、小结蔺相如在赵王危难之时,群臣无策之际挺身而出,面对强大的敌人毫无惧色,由被 动为主动与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从中我们体会到了他的机智勇敢的性格。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学习第二、第三个故事,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进一步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从人 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教学过程:一、抓住“逼”字教学“渑池之会”1. “完璧归赵”之后,秦国两次打败赵国,在这种情况之下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 相会。渑池之会上发生了一

5、件什么事情?结果怎么呢?2. 默读课文,相互讨论,答案用四个词语概括。(侮辱赵王、没占便宜)秦王是如何侮辱赵王的?(逼赵王鼓瑟)对于秦王的侮辱,蔺相如是如何反应的?(逼秦王击)蔺相如为什么逼?如何逼?(出示句子:蔺相如说:“您跟我现在只有五 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指导朗读。)逼的结果怎样?从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蔺相如又是一个怎样的人?说说理由。(突出蔺相如为了维 护国家的尊严,对敌人寸步不让。)二、抓住“避”字教学“负荆请罪”1. 过渡: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尊严,国家的利益,对敌人寸步不让,相反,对于居功 自傲的廉颇老将军,他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2. 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个故事,找出关键词“避”,围绕下面三个问题并体会蔺相 如的为人。(为了国家的利益,对友宽容大度)和廉颇的性格特点。(1)蔺相如是如何设法避开廉颇,不跟廉颇见面的?(2)蔺相如的手下是怎样看待他的避让态度的?(3)蔺相如是怎样向手下人说明避让原因的三、品读赏析,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这三个故事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进一步分清事情的因和果)四、布置作业1. 引导课外阅读:既然将相和同心协力保赵国,最终赵国为什么还是被秦国灭亡 了?2. 写一件发生在同学、朋友之间的团结友爱的故事,要写清楚故事的前因后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