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重难点01 新高考·论述实用类之论证分析专项训练(原卷版).pdf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09228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54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难点01 新高考·论述实用类之论证分析专项训练(原卷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重难点01 新高考·论述实用类之论证分析专项训练(原卷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重难点01 新高考·论述实用类之论证分析专项训练(原卷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重难点01 新高考·论述实用类之论证分析专项训练(原卷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重难点01 新高考·论述实用类之论证分析专项训练(原卷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重难点01 新高考·论述实用类之论证分析专项训练(原卷版).pdf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重难点01 新高考·论述实用类之论证分析专项训练(原卷版).pdf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重难点01 新高考·论述实用类之论证分析专项训练(原卷版).pdf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重难点01 新高考·论述实用类之论证分析专项训练(原卷版).pdf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重难点01 新高考·论述实用类之论证分析专项训练(原卷版).pdf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重难点01 新高考·论述实用类之论证分析专项训练(原卷版).pdf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重难点01 新高考·论述实用类之论证分析专项训练(原卷版).pdf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重难点01 新高考·论述实用类之论证分析专项训练(原卷版).pdf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重难点01 新高考·论述实用类之论证分析专项训练(原卷版).pdf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重难点 01 新高考论述实用类之论证分析训练 (建议用时:30 分钟)【限时检测】一、(山东省潍坊市 2020-2021 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一般情况下,数字人文都被理解为以数字技术为方法,研究人文领域的相关问题。“数字”是方法,“人文”是对象。这种理解固然没错,但并不全面,原因在于,它只是将“人文”作为研究的对象来看待,忽略了研究的主体性问题,而主体性是人文研究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正因如此,我们才会更强调人文研究中的“个性”“特色”以及研究者“情感”“悟性”等因素在研究活动中的介入。数字人文研究作为人文研究与数字技术的跨学科结合,同时包含了两个维度的

2、趋向:其一是“人文研究数字化”,即用数字技术解决人文问题;其二是“数字技术人文化”,即以人文方式发展数字技术,让数字更人文。作为研究方法的数字人文,其模式是将文化经典视为可编码的信息,将日常生活转换为可追溯的数据,将价值体系打上可识别的标签,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文本数据挖掘技术和可视化技术等,呈现出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文本形态。数字人文研究者就是基于这一可视化的文本展开意义阐释。如果说那些作为“事实本身”的经典文献和行为活动相当于人文研究的“原初文本”的话,那么,经过数字人文方式处理过而形成的新的文本形态则是“次生文本”。相对于“原初文本”来说,“次生文本”毕竟与研究者之间“隔了一层”,需要充分

3、调用研究者对“原初文本”的认知、对相关理论观念的理解以及对个人感性经验的体悟等。“次生文本”是寄生于“原初文本”的,但又对“原初文本”进行了数据化处理。这一过程本身就已包含了研究者的问题意识、理论预设和价值判断。“次生文本”既可能是对“原初文本”的抽象化还原,也有可能包含着对“原初文本”的颠覆性解构。从这个意义上说,将数字人文方法引入人文研究,将会极大地扩展和丰富人文研究的层次和内涵,成为人文研究的延伸和补充。数字人文研究在知识产生方面要解决的问题,比传统的人文研究要复杂得多。一方面,它需要研究者拥有传统人文研究“说文(文本)解字(文字、图像等符号)”的能力,能够通过文献处理、文本分析和意义阐

4、释,完成对相关信息的阅读和观看,进而获得对研究对象的感性经验和个人判断;另一方面,它还需要研究者拥有数字人文研究“看图(可视化图形)识字(数字、数据等信息)”的能力,能够从“次生文本”的各种图式、图形、符号、数字等信息中,形成对原初文本的意义挖掘和价值判断。进而,将两种研究方法做出的分析进行对比、参照,展开“原初文本”和“次生文本”之间交叉性质的反思性分析。当然,以上两个特点的分析都建立在数字人文研究目前处于初级阶段基础上,初级阶段的主要问题是 “技术化”和“文献化”比重偏大,根本特点是在“人-机”关系中“人”的因素还处于支配性地位。随着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字人文方法也会不断地升级换代,“

5、人-机”关系也会出现“人”的因素支配性作用不断下降,甚至出现“机”对“人”的控制和替代的可能。这也使得一些人文学者对数字人文方法常常抱有一种本能的敌意,认为这一研究隔绝了研究者面对“原初文本”的感性经验,将人文研究认知、理解、阐释和判断的权力让渡给了计算机软件程序。究其原因其实是人文学者对数字人文方法的双重误判:第一重误判是对数字人文方法目前只能应用于人文研究初级阶段的蔑视,另一重误判则是受当前各种科幻大片渲染的超级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后人类”“超人类”甚至“反人类”的技术恐慌。其实,我们对待数字人文的最好态度,既不是拥抱,也不是逃离,而是真诚的握手。(摘编自曾军数字人文的人文之维)材料二:数

6、字的技术、工具和媒介确实为数字人文学术研究与传播方式带来了机遇,但同时数字人文面临的挑 战也已显现,它的发展无疑改变了传统的学术研究思维方式。王涛教授表示,数字人文与传统历史研究不是竞争的关系,而是合作的关系。数字人文不是为了取代传统学术研究方法,而是为历史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种跨界合作的思路。传统的历史研究方法不会被抛弃,而是在“历史学的方法库存”中,又添置了一个新的设备而已。数字人文的方法和理念是为了解决真实存在的历史研究的问题,而不是为了追求虚幻的高科技。对于人文科学来说,数字技术不仅仅是方法的改变,还提出了更为本质的问题,如哪些对象可以被数字化,哪些对象无法被数字化。对这一问题的解答能够为

7、人文学科的研究划出一条界限:意义本身不可数字化,可数字化的是意义之外化物和遗留物。以梵高的鞋为例,这幅画能够数字化为数字作品,但是其原始的光晕却无法数字化。如此,数字技术与人文学科深度融合的必然结果是让研究者面对一个三元难题:无法被数字化之物、能够被数字化的原始事实与被建构出来的数字事实的关系。这一难题的存在意味 着将数字技术理解为工具是不足的,需要加以超越。数字人文的核心是“人文”,着眼于人类生存意义这一终极的人文问题,数字人文研究需要超越技术 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在这个充满了活力的领域,数字人文学者不能再单兵作战,而应加强协作,加强跨 界合作创新,并提倡文化批评,以此包容不同形式的学术研究

8、和批评方法,提升数字人文的学术能力。(摘编自杜娟、刘慧慧“数字”打开“人文”新视野)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主体性对于传统的人文研究和数字人文研究都很重要,“个性”“特色”及研究者“情感”“悟性”等因素的介入是其体现。B.数字人文研究也需要传统的人文研究能力和研究方法,对比、参照两种研究方法做出的分析,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人文知识。C.材料二中提到的“技术悲观主义”概念,可以用材料一中所说的“人文学者对数字人文方法的双重误判”的情况来解释。D.材料一中对“人”“机”支配地位发展趋势的判断与材料二中王涛教授的“传统的研究方法不会被抛弃”的观点相矛盾。2根据材料内容,

9、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字人文研究的两个维度趋向中,“人文研究数字化”可能会超越“数字技 术人文化”。B.如果没有经过数字人文方式处理而形成的“次生文本”,人文研究的层次和内涵就不可能极大地扩展和 丰富。C.一些人文学者对数字人文方法常常抱有一种本能的敌意,这反映了维护其在人文领域研究支配权的心理。D.要解决数字技术与人文学科融合产生的三元难题,前提是区分出哪些对象可以被数字化,哪些对象无法被数字化。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数字人文研究范畴的一项是()A.某图书馆将影印的不同版本的红楼梦原作图片发布到网站,供语言、历史和社会学者研究,发现新成果。B.人们借

10、用计算机工具,对一个地区的方言进行发音生理、声学表现等的研究,揭示出语言变化的动因和机制。C.复旦大学利用大数据,整合古典文集禹贡的历史、地理信息,以新的时空观来审视中国历史与文化的传承。D.某科研所对历史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利用 3D 立体建模方式,建立宋代汴京虚拟展馆,研究当时社会风貌。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5面对数字人文的现状,人文研究学者应该怎样做?请结合材料加以说明。二、(广东清远 11 月高三摸底考试)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倍速追剧、片段式追剧、解说式追剧当代年轻人追剧形式层出不穷,但都离不开一个字“快”。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在许多年轻人心中,“没有倍速播放的电

11、视剧都不想看”这样的想法越来越常见。随便点开一部电视剧,短则三四十集,长则七八十集,有时,无关紧要的事都能演上几十分钟。在这样的 情况下,“倍速播放”就成了急性子观众的“看剧神器”。如今,打开各大视频软件,都能发现有“倍速播放”这个功能,除了正常的 1.0 倍速外,慢的有 0.5、0.75 倍速,快的有 1.25、1.5、2.0 倍速,甚至还能根据个人喜好,只看剧中某位演员表演部分,充分满足不同人的看剧需求。邹婷是一位电视剧爱好者,平常最大的兴趣就是下班后看看电视,因为电视上没有倍速播放功能,她现在已经习惯在视频 APP 上追剧,为此,还开了几个视频网站的会员。谈及喜欢用 1.5 倍速追剧的原

12、因,邹婷表示,现在的电视剧又长又拖沓,倍速追剧既不影响剧情,看得也很过瘾。随着抖音、微博、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当代年轻人的追剧方式多了一种新的形式一片段式追剧。说起前不久的热播剧三十而已,市民邱玉红侃侃而谈,听上去她像是这部剧的忠实粉丝,实际上她只是在抖音和微博上看完了“名场面”而已。邱玉红告诉记者,刚开始她只是想等电视剧播完后一次性看完,结果三十而已频上热搜,自己还 没开始看,便了解了大概剧情。现如今,只要打开微博、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关于热播电视剧的精彩片段随处可见,还有电视剧的官方账号每天都会推送关键剧情片段。“现在看个电视剧省时又省力,每天晚上回来刷刷微博就能掌握剧情走向,没看剧都能

13、和网友一起吐槽。”邱玉红调侃说。对于这样的追剧方式,邱玉红也是欣然接受。她表示,平常工作很忙,看一些关键片段,就了解了大 致剧情,既满足了精神需求,也节约了时间。10 分钟看完一部电视剧,这在以前似乎是不可能的事,但放在现在却轻而易举。作为视频网站资深用户,95 后张女士关注了一大批视频解说博主的账号。张女士称,她最近喜欢通过视频解说来重温一些小时候的老剧,花上十几分钟便能找回童年记忆。这些视频博主会花时间将一部电视剧看完,然后将其中的关键剧情浓缩至十几分钟,用搞笑、悬疑等方式,将大致剧情展现给观众,看完视频解说就相当于看完了整部剧。例如 B 站 UP 主“虫哥说电影”,他的 B 站粉丝量已经

14、有 150 万左右,视频以解说电影和电视剧为主,时间都控制在十余分钟,其精彩的解说吸引了不少用户观看。张女士称,这些解说还能帮助观众排雷捞剧。“有时候我对某部电视剧感兴趣,但看见很多视频博主 吐槽这是雷剧后,便打消了追剧的念头。”她说。(摘编自快餐时代,年轻人这样追剧)材料二:碎片化追剧的兴起,一方面是部分观众对剧目本身有一探究竟的迫切心情,另一方面也与近年来电视 剧市场日益激烈的营销竞争不无关系。一些播出平台为了争夺热门剧集的观众,在社交平台和电视上进行 “预告片比赛”,不断加长预告片长度,甚至不惜放出关键情节片段,使得蹲守微博和电视预告的观众得以超前观看,抢先过瘾。此外;还有剧方和播出平台

15、通过线上话题营销来吸引观众,将剧中桥段转化为社会话题引发全民讨论,从而为剧集增加曝光量。对于观众而言,如此碎片化追剧的确省事,它似乎可以策马扬鞭疾步行,“一日看尽长安花”,不必令观剧心情像坐过山车一样地忽上忽下,能精准锁定剧中“爽点”、迎合自身“痛点”,心随所愿地追随、跳跃至全剧终点。而有了这些功课打底,再与周围朋友、同事聊天时,围绕相关话题也就有了侃侃而谈的资本,不至于扮演插不上嘴的尴尬“局外人”角色。如此追剧直奔目标,聪明确实聪明,高效也实在高效,只是,它就真的好吗?恐怕未必!人们做的很多 事情,有些的确讲求结果,可偏偏观赏影视作品这件事,享受的恰恰在于过程。面对一部心仪的作品,只有令自己

16、沉浸进去,一集接一集地细细品味,任由自己的一颗心随着剧情进展起起落落,才能领略艺术魅力,接受文化的滋养。相反,总是习惯于以碎片化方式追剧,解开的虽是剧中谜团,然而,失去的却是一种耐心,是原本应有的一颗外察、内省的敏感之心。还要看到,观众之需催生了碎片化追剧,碎片化追剧又进一步冲击着电视剧生产本身。当微博、抖音短视频追剧从辅助手段成为风潮,甚至转变为主要观看方式,电视剧市场跟着变得越来越浮躁。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为了博眼球、追话题,一些电视剧创作者刻意写出迎合观众趣味、便于碎片化传播的情节,而这些情节之间衔接薄弱,人物心理活动被忽略,缺少铺垫的剧情走向逻辑混乱的窠臼。本来,影视作品是讲故事的艺术,

17、无限放大局部剧情,结果使得完整的故事被扭曲、细节被模糊、文学性被瓦解,艺术性从而被消磨殆尽。(摘编自碎片化追剧解了谜团伤了艺术)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当代年轻人追剧越来越依赖倍速播放这个“看剧神器”。在倍速播放中,三四十集电视剧在几十分钟内 就能看完。B.各大视频软件都有根据个人喜好“倍速播放”的功能,只看剧中某位演员表演部分,充分满足不同人的看剧需求。C.电视剧又长文拖沓,倍速追剧既不影响剧情,看得也过瘾。电视没有倍速播放功能,部分观众已习惯在 视频 APP 上追剧。D.短视频平台完全兴起之后,电视剧“名场面”在抖音和微博上随处可见,片段式追剧成为当代年轻人追

18、 剧的新形式。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以 B 站 UP 主“虫哥说电影”为例,介绍了解说式追剧的特点、优势以及影响力。B.解说式追剧虽能够帮助观众排雷捞剧,但有时视频博主的解读也会让观众放弃原本感兴趣的作品。C.碎片化追剧能让人短时间内精准锁定关键剧情,获得与朋友、同事围绕相关话题侃侃而谈的资本。D.电视剧市场越来越浮躁的同时,微博、抖音短视频追剧从辅助手段成为风潮,甚至成为主要观看方式。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关于解说式追剧说法不正确一项是()A.关键剧情浓缩至十几分钟。B.以解说电影和电视剧为主。C.将剧中桥段转化为社会话题。D.用搞笑、悬疑等方式。4请结合材料内容,

19、简述碎片化追剧兴起的原因。5碎片化追剧带来的弊端有哪些?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述。三、(福建泉州十六中期中考试)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家国天下是中华文化无论走向何方都割舍不了的道德前提和伦理情结。它指涉三种伦理实体:家是本源而直接的伦理实体,是最小的共同体;天下是普遍而抽象的伦理实体,是最大的共同体:国作为现实的伦理实体,既是家的扩展,又关联着天下之想象。家国天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诠释的中心,它使中国人在不同的实践境域中,无论是作为家人、国人还是作为天下人,都与其所在的世界结成唇齿相依的关联。中华文化中各种共同体的道德前提离不开家国天下的伦理情结。以此观家、观国、观天下,就是用一

20、种关联性思维把个体与整体相贯通的家国天下的伦理观。用这种伦理观看待家国天下,则一切共同体都是相互关联的命运共同体。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的内在延展看,中华文化作为世界文明体系的一部分,内蕴着一种走向世界的伦理情结,并由此预设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精神轨迹。共同体的想象是中华文化礼治德治之本和文明教化之根。它从历史深处走来,构成了中华文化将个人命运与共同体整体命运相融贯的伦理型文化特质。中华文化的根脉深植于共同体之中。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

21、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节选自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 材料二: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指向“天下情怀”。在谈到“天下”的时候,中国古代总是将它和“公”与“太 平”联系在一起,表现出非常可贵的平等、友爱、和平理念。老子说:“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认为只有以天下为怀,其德才能称得上“普”。管子云:“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他的意思是,处理不同的事,要有不同的胸怀,处理到天下事,要有天下胸怀。礼记引录孔子的话“天下为公”。“公”可以理解为公正、公平、合理,强调人与人之间、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诸侯国与中央政权之间的相处,要友爱,要互利,要公平。宋代大儒张载则提出“为万世开

22、太平”。天下太平是天下公平基础上的提升。太平有两义:一是人与自然之间和谐,这中间含有生态平衡之义;二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由于“太平”概念视界阔大,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主要指国与国之间的友好相处,这种友好相处就是没有战争。张载提出的“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最重要意义不在于提出了“太平”的理念,而在于这一理念认为,这种太平不能只是一时的,而应是“万世”的。换句话说,张载要的是永久的太平。这万世的太平、永久的太平如何来?张载提出“开”这一重要理念。既然是“开”就不能靠等,靠恩赐,事实是太平等不来,也没有谁能恩赐。“开”,就是开拓、开发、开创。它需要最大的努力、最高的智慧,必要时也会有最大的牺牲。家国情

23、怀以及家国情怀的放大版天下情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核。这一精神在范仲淹的名文岳阳楼记里得到彰显。在同一个时期,张载倡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曾让张载师事之的范仲淹则高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由于种种原因,张载、范仲淹的愿望也都只能体现在有限的实践中,而绝大部分只是作为一种梦想而存在。然而,在今天,时代不同了。中华民族遇到了从来没有过的历史机遇。振兴中华不再只是梦,而是正在真正化为现实。在举国上下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砥砺奋斗的今天,我们的诗人、作家、艺术家、美学家是不是应该有不负时代的新作为新创造呢?回答无疑是肯定的。(节选自陈望衡

24、中国美学的“家国情怀”)材料三:家族观念基于血缘的原初信赖关系,安土重迁的中国农耕文明进一步充实了家族的机能。人伦情感亦因血缘而来,在情感依托的层面上,家的意义超越任何经济的“成本一收益”分析。现代社会主张的公共精神与家庭伦理的建设并不矛盾。正如搬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到陌生人社会是不合理的,反过来将陌生人社会的规则搬用到家庭也是不合理的。关键是如何能够在不同的关系当中正确切换。在现代化生产和协作上依照公共理性、法制精神;在家庭与私人领域,弘扬孝悌之道,忠恕相待,爱敬相与。这要求对家庭伦理和孝道进行理性的阐发和合理的引导,使得家庭伦理与公共理性彼此呼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25、家是社会的细胞,国是维护家的外部屏障,家国的良 性互动与发展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历史地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人 格与精神世界,中庸的“修齐治平”深入到一代代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内化为热爱祖国与家园的担当精神。在今天,心怀家国天下便是个体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与忧患意识,是主动追求民族统一、国富民强的精神,也是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意识的来源。(节选自金香花“家国天下”观念的历史形成及其现代意义)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为万世开太平”“先天下之忧而忧”尽管境界不凡,但因为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愿望本质上还是空想,不可践行。B.中华文化的礼治德治和

26、文明教化植根于历史悠久的共同体想象,中国人的世界观使得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成为中国人价值观中的伦理自觉。C.“国”是将“家”和“天下”串联起来的现实的伦理实体,家国天下使得中国人与其所在的世界紧密地联系起来,相互依存。D.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变化,引导人们在意识形态上从家庭伦理逐渐向公共精神转变,是我们的当务之急。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人格与精神世界,造就了中国人共同的爱国情怀、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B.张载“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是孔子“天下为公”思想的发展提升,“开”字体现了一种积极入世、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C

27、.基于中国国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完全沿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或照搬现代社会的公共理性、法制精神,都是有局限的。D.材料二引用老子管子礼记中的话,强调了中国古代谈及“天下”时总是将它和“公”“太平”相联系的观点。3.下列说法中,与材料三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A.“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B.“治大国若烹小鲜”C.“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D.“大河无水小河干 4.试简要说明材料二是如何对“天下情怀”展开论证的。5.我们今天应当如何践行“家国天下”观?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四、(湖南师大附中上学期阶段测试)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北斗”覆盖琼宇,“天问”寻访火

28、星,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使悠远的古老传说塑形于“当代神话”,令科幻和现实更紧密地交织于中国人的日常。科幻作品发展至今,“强设定”和“高概念”已然不再新鲜,与视觉冲击力强劲的特效相比,科幻电影中的“科幻精神”与“人文内核”中那些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人性叩问、社会思辨、生活点滴,才更为引人共鸣、震撼心灵。想象未来的边界,正是为了看清当下,令观众从一部科幻作品中,得以看见未来看见众生、看见自己。唯有生根于现实,寻找到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科幻之路,才是中国科幻文化和相关文学、电影等作品创作在新阶段的必由之路。对科幻电影而言,技术铸其形,思想赋其魂,用中国人的东方智慧,讲述中国人自己的生命故事,以人类共有的情

29、感连接全世界的命运共同体,绝非“技术层面”可以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从世界文明的疆域中寻找到属于我们自身文化在新时代关于“未来”的定义和定位。这一切绝不仅仅是科幻文化或相关产业的一时之功能够抵达,而需要更为漫长的时光与积淀,更多经济建设者、文化建设者与多方面行业人才共同凝心聚力。在文化教育层面,一批文化研究学者和身兼创作者与研究者的青年作家们,正积极滋养着科幻文化与大众趣味的沃土;与科幻相关的文化学科与研究单位相继开设,并持续发展、培育人才、增强影响。文化争鸣与产业发展交相辉映,才能更好地令科幻文化与产业蒸蒸日上。展望前景,从“一纸文件”到“一种常态”,从一部作品的“精彩”到一个时代“经典”,中

30、国科幻的新征程,绝非是某个阶段的暂时性突破或模式化重复,而是需要多维且全面的结构性发展。人类的想象从未停止,有关梦想的故事讲述无尽,而科幻的事业终将薪火相传。(摘编自覃皓珺中国科幻:古老传说成就当代神话光明日报2020 年 10 月 28 日)材料二:现人类世的科幻文学又可以称为近人类世科幻,指发生在与人类世开端不远的现在和近未来的科幻故事,这类故事更多的是反映现实人类遇到的或即将遇到的人与自然的问题。从科幻理论研究来说,现人类世的科幻文学或者可以说是科幻现实主义的一种,代表的是科幻现实主义中有关人与自然话题的科幻。陈楸帆曾在 2012 年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时说过:“科幻在当下,是最大的现

31、实主义。科幻用开放性的现实主义,为想象力提供了一个窗口,去书写主流文学中没有书写的现实。”正如他所言,中国的现人类世科幻文学写作也是基于与现实的关系。他在荒潮中描写了一个全球化产业链下回收电子垃圾的小镇“硅屿”。异化的垃圾人与享受着全球化“高尚生活”的新富阶层共同生活在“硅屿”,他们之间的差异因为价值的剥夺与被剥夺、对他者的歧视与他者的反抗,在因垃圾病毒的侵袭产生的变异垃圾人影响下,被无穷地放大且变得不可调和。而这种对当代中国社会民生问题极度关切的科幻现实主义小说中,作者用 他陌生化的笔触将当代中国人面临的困境一一映射在虚构的近未来世界中,让我们既疏离又亲近。同样,灰狐的固体海洋作为现人类世毒

32、物题材科幻文学作品,则立足于被塑料垃圾污染的海洋背景。作者对海洋塑料垃圾的想象似乎来自大洋上四处漂浮的塑料垃圾岛,他以变异的融塑细菌赋予了塑料岛生命,塑料细菌通过海洋传播,使人类婴儿变异、动物罹患癌症甚至与塑料垃圾融为一体,而这又好似日本水俣病的重演。就像人类世所观照的环境人文学理论所言,环境和人文不再是二元对立的,而是一个有机整体。这就意味着对海洋的污染终会反噬人类己身,只有正视这种破坏和污染,努力去保护海洋,才是保护人类自身。同样立足于人类世环境人文学理论的还有与地球环境破坏相关的科幻。阿缺在深处中利用科幻手法将地球描绘成人类的母亲,而人类不听从地球母亲的劝告反而杀害地球母亲的行为最终使人

33、类在宇宙中四处流浪。此外,还有与气候危机相关的科幻,如吴显奎的勇士号冲向台风,主人公试图用核弹去阻止台风且最终似乎成功了,但现实却完全不可能。正如哲学家戴尔杰米森(Dale Jamieson)的判断,人类世显示了“人类改变地球生态系统的强大力量,同时显示了人类极度的无能,因为很多改变及其后果并非人类所愿,通过个人或小集体也无法得到弥补”。中国科幻文学发展似乎缺少历史传承和延续,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核心科幻发展不过 40 年。人类世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也与中国科幻成熟发展的时间相近,它们之间既相互观照又相互影响。中国科幻立足于人类世视野去创作,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科幻小说的表现手法和文学水准,也有利于中国

34、科幻文学性的提升;立足人类世文学批评去观照中国科幻,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终将为地球的发展带来不可忽视的改变,而中国科幻作家也将积极回应这种改变,并用自己的创作去印证中国在世界的发展与变化,让中国科幻的发展与中国经济的成长并行腾飞!(摘编自付昌义、张洁人类世视野下的中国科幻文学科普创作2020 年 02 期)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北斗”卫星的成功发射,“天问”踏上探索火星的路程,这些以古老传说来命名的“当代神话”都是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中科幻和现实更加融合的明证。B.新阶段中国科幻作品创作的必由之路就是要让观众能从作品中看见未来、众生和自己,从而

35、想象未来的 边界,立足现实,进而寻找中国本土特色的科幻之路。C.陈楸帆的颁奖词指出,当下的科幻是最大的最具开放性的现实主义,它能让科幻作家从与主流文学作家 不同的创作角度,发挥想象力,书写另一种现实。D.材料二认为,真正意义上的我国核心科幻发展的时间也就是 40 年,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的话,我国科幻文学发展是缺少历史传承和延续的。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拍摄一部引人共鸣、震撼心灵的科幻电影,虽然离不开特效带给人的强劲的视觉冲击力,但更要在 影片中能叩问人性、引人思辨、贴近日常生活。B.荒潮作者成功地将当代中国人面临的、由全球化产业链下电子垃圾回收引发的系列问题,置于近未

36、 来世界中展现出来,让读者产生陌生和亲近共存的感觉。C.固体海洋中,灰狐将视角定位于被塑料垃圾污染的海洋,通过写塑料细菌给人类带来的反噬,呼吁 人们只要正视这种污染的现实,就能保护人类。D.我国科幻小说表现手法和文学水准的丰富需要立足于人类世视野去创作,而从人类世视角切入的中国科 幻文学的文学批评更让人了解中国的巨大作用。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电影讲述的故事不属于现人类世科幻范畴的一项是 A.程序恋人:在人工智能的大背景之下,人类和机器发生了一段恋情。B.坏未来:陨石掉在地球上,路过的两个人被辐射,最后形成不相同的性格的故事。C.空气侠:幼年丧父的主人公希望自己成为英雄,有了超能力后,他却发现

37、一切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D.姜子牙:以“封神大战”为前情,讲述了姜子牙跨越人、神、妖三界,为苍生而战的史诗传奇。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现人类世的中国科幻电影”下一个简要定义。5.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五、(江苏天一中学考前热身)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古代书院,承担着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英才的重任,通常由富商、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置学田收租,以充经费。千余年来,作为我国独特的教育机构和学术机构,书院在历经辉煌、困顿和沉寂中发展着,至今仍然“活着的书院”岳麓书院就是其中的典范。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秀丽的岳麓山下,湖南大学校园之中,为我国著

38、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它自北宋创始,历宋、元、明、清各代,兴学不变。随着清末改革学制,废书院,办学堂,辛亥革命后改高等学校直至湖南大学,均因旧址扩建,千余年来都是湖南高等学府所在,反映了祖国文教事业的悠久历史,是十分可贵的文物史迹。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岳麓书院经由湖南大学管理和修复以来,书院延续其千百年来的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功能,成为了全国书院中承继其传统功能的典型代表,被外界誉为“千年学府”。从岳麓书院到湖南大学,千百年来始终坚持成就人才、传道济民的教育理想,高扬爱国务实、经世致 用的价值取向,倡导实事求是、学贵力行的治学精神,秉持开放自由、兼容并蓄的办学姿态,培养和熏陶了大批人才。以

39、近代中国为例,先后涌现了以魏源、贺长龄等为代表的经世改革派,以曾国藩、左宗棠等为代表的洋务运动领导者,以谭嗣同、熊希龄等为代表的维新变法志士,以黄兴、蔡鳄等为代表的民主革命者,以杨昌济、范源赚等为代表的教育家,以何叔衡、蔡和森、毛泽东等为代表的早期共产主义者。目前,岳麓书院已经形成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整的人才培养格局,努力推动岳麓书院的 全面现代复兴,将其建设成为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文化地标。当下,尽管书院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上可以给予我们诸多启示,尽管岳麓书院已是湖南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很多书院正在被新建或复修,但它俨然不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渠道或重要组成部分,不是也不能取代义务教育

40、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说,现在的书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书院,币是一个文化传承的载体,应有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内容,这是发展理念上应该明晰的。(摘编自范玉刚书院的文化传承及精神蕴蓄与岳麓书院网站书院概况)材料二:书院是中国古代民间教育机构,是古代东亚教育制度有别于官学的一种独立的教育系统。书院历史非 常悠久,其间之形制、规矩多有变化,所以要综括地谈它的精神并不容易。传统书院有讲会,讲会有高度的仪式性。不是一上来就开始演讲,演讲前要焚香、要击云板、要歌诗。歌诗非常重要,因为儒家的教育要“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还有祭祀,每次讲会前,主持人都要先到孔子像前上香,上香后才开始讲会。所有这一切,都显示了讲会的

41、仪式性。其次还有会约,极细密。如白鹿洞书院的白鹿洞规约一类。每个书院在具体运营过程中,还有非常多、非常细的规范,包括怎样吃饭,怎么缴费,每个月聚几次,是朔望集,还是每个月初三初七聚会,每个聚会多少时辰等等。这些规定非常详细,否则群体生活便难以进行。书院精神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质疑、问难、辩论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学术上本来有的传统,书院继承和发扬了它。那么,这个传统从哪儿来的呢?从汉代的讲经来!当然先秦诸子不用说了,儒家的师弟子之间也是互相辩论的。但汉人讲经学时,把这种辩论的精神制度化了,演讲时规定要安排一位质疑者。这个传统在南北朝期间又扩大了。皇帝也常出来讲经,由大臣问难。到了宋代,这种风气在

42、书院中也得到了体现。所以书院讲会在制度上要设一名质疑者,目的就是用跟你相反的道理和你辩论,以追求真理。讲会之外,书院山长(院长)还要讲学。这跟讲会不太一样,主要是本门内部的讲习,讲自己的学问。书院山长大概一两个月讲一次,平常并不讲,那么平常书院是怎么学习的呢?是自学!就是你自己学习。书院有个方向,告诉学生应该遵从什么,有个精神上的导引,这些都由山长提点。自己学、自己下功夫,学到某个地步,老师才给个指引或做个印证。书院基本上不考试,你做学问是为自己做的,你学问好不好你自己清楚,我考你干什么呢?你为了考试来蒙混我,有这必要吗?,币且也没有年限,你要读几年就读几年,所以有些人一辈子都在书院。自学自律

43、,为己之学,这种精神贯穿于书院中。另外,还应注意书院的社会性。书院对外另有宣讲,属于社会性的讲学。这种面对社会的讲学,旨在教化,目的是要让社会风俗更为淳美。古代书院的山长们在这方面颇有表现,有很多故事。如清代诗人施闰章(愚山)主持一个书院,有天来了两兄弟,写了状子到书院告状,要争祖产。愚山说:“我这里是书院,是讲学的地方,不是衙门,你们要告状,需到衙门去,但既然来了,那我们也不妨聊聊。”就让两兄弟坐下来,跟他们谈兄弟友爱之道,结果讲得这两兄弟相拥痛哭,当场就把状子烧了回家去了。最重要的,贯穿在书院内部的是一种礼的精神或敬的精神。礼的外在是一种典礼、仪式,内在是一种敬的精神。这敬或礼表现在什么地

44、方呢?第一,表现在祭祀上。书院必有祭祀,祭祀是书院非常重要的功能。这种功能在今天的大学里荡然无存。没祭祀就是没有学术传统,没有学术的传承。我们很多大学只纪念政治人物,立了一堆铜像塑像,但是大学自己学术本身的师承,什么时候祭祀了?其次是斋。书院有斋,我们平时讲心斋、吃斋。斋是什么?是用行动来表现一种对事物恭敬的态度。像祭祀时要斋戒沐浴、要斋心。所以,斋舍不只是回去睡觉的地方,你主要的学习、主要的实践功夫都是在你的斋房、你的书斋里体现的。你大部分的时间并不是到讲堂上听讲,仍是在书斋里自己用功。还有敬师。现在很多学校,老师进教室讲课,学生起来敬礼都不会;下课,学生一轰而散,也不懂得要跟老师敬礼,没任

45、何仪式。没有礼的精神灌输其中,想要学生守规约,必然引起反弹。书院属于私学,是一个特别的地方,但它是整个社会共同的事业,其功效也影响于整个社会。(摘编自龚鹏程书院何为之书院精神)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岳麓书院自八十年代经由湖南大学管理和修复以来,继续在人才选拔、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功能方面做 出重要贡献。B.宋代书院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是因为先秦儒家的师弟子之间一也经常辩论,且到汉代讲经问 难已成为规定。C.古代书院有自鹿洞书院的自鹿洞规约那样的会约或规约,会详细地规定书院各种章程,来保证书院 的生活秩序。D.古代书院不考试,学问的修习全在内心,学习的方式以

46、自学为主,山长会隔些时间进行讲学,并适时启 发提点学生。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岳麓书院到湖南大学,千百年来培养了大批教育家、改革者、革命家等人才,这与其教育理想与治学 精神符合时代需求密切相关。B.现在的岳麓书院已经可以做本科、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的学历教育,人才培养格局逐步完善,有望成为 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文化地标。C.书院里有斋舍,斋舍可用来作休息场所,但斋舍更重要的作用体现在它是学习与实践的主要场所,另外 “斋”还包括恭敬的含义。D.今天的书院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家长选择让孩子进入书院的国学班就读,不再到传 统的学校学习,应予支持。3.根据材料内容

4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书院精神的一项是 A.明代大儒刘宗周的证人社会仪记载,书院讲会皆有司会主持,司会宣布讲会开始,敲云板,童子歌 诗;再敲云板,才能开讲。B.每年 9 月 28 日孔子诞辰纪念日,曲阜孔庙都会举办大型祭孔仪式,典礼包括开城、开庙、敬献花篮、恭读祭文、行鞠躬礼等仪式。C.唐代孔颖达年轻时去听人家讲经,执经问难,不断追问,结果把主讲人问倒了,致其下不了台,甚至恼 羞成怒,孔颖达仍不罢休。D.陆九渊在铅山鹅湖寺与米熹展开了一场关于心学和理学的学术论辨,两人率弟子各守阵营,过程精彩绝 伦,带有浓厚学派争鸣色彩。4.请结合两则材料内容,给“书院”下一个简要定义。5.古代的书院精神对现代教育有怎样的启示?结合材料二进行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