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送东阳马生序》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0913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送东阳马生序》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送东阳马生序》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1 送东阳马生序课后习题一、熟读课文,背诵前两段。作者写这篇文章,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赠送同乡后学,主要是想表达什么意思?参考答案:这是一篇劝学之作。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了为学之难。意在强调:要想学业有成,必须克服种种困难,抵制各种享乐和物质诱惑,勤勤恳恳,专心致志。二、在求学过程中,作者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找出其中的细节,说说最让你感动的地方。参考答案: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1)求书之难。这是由于“家贫”造成的困难。作者用借书、抄书的办法来克服。(2)求师之难。作者用跑远路、拜名师、虚心求教的办法来克服。(3)求学之难。主要是历尽苦寒,破衣粗食。作者以内心的充足、

2、精神的强大来克服这一困难。本文中的细节描写很多。如“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写严冬时节抄书的艰苦,简洁生动,如在目前。又如“俯身倾耳”,仅用四个字,就写出了作者虚心求教的情态。再如,对“同舍生”穿着佩戴的描写,用了一连串的动词,颇为传神。最让我感动的地方是“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作者不攀比,一心向学,求学意志坚定,这种精神难能可贵。三、课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找出来,谈谈这样写的好处。参考答案:本文多用对比手法突出事物的不同方面,或彰显矛盾,或揭示道理,鲜明而有说服力。如“乡之先达”的倨傲粗暴,与作者的谦卑恭敬形成对比,突出作者一心向学、不怕羞辱的学习态度;“同舍生”的豪华装

3、束,与作者的“缊袍敝衣”形成对比,突出作者内心的充实和强大;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与作者求学的种种艰辛形成对比,突出专心学习的重要性。以上这些例子,都是相反对比,简称“反比”。文中也有一些相同或相关的对比,可称之为“正比”,如作者的“嗜学”与马生的“用心于学”的对比,抄书时“手指不可屈伸”与访学归来“足肤皲裂”的对比。这样的对比,造成了一种同类叠加的效果,使文章前呼后应,相得益彰。四、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色愈恭,礼愈至3.媵人持汤沃灌4.主人日再食5.父母岁有裘葛之遗参考答案:1.稍:稍微、稍许。2.至:周到。3.汤:热水。4.再:两次。5.遗:给予,赠送。五、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我们现在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的表现?参考答案:【示例一】我们要摒弃封建社会盲目尊师的迂腐态度,特别是“不敢出一言以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站在与老师平等的立场上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示例二】我赞成宋濂的学习态度。因为他从小“嗜学”,成年以后,“益慕圣贤之道”,他之所以能够学成,正是有这种热爱学习的态度和不怕吃苦的精神。他对待老师更是敬爱有加。人无完人,老师也不是圣人,如果老师有了错误,我们应该有礼、大胆地向老师提出,辨伪存真,这样才有助于学业的精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