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论《红与黑》中主人公的爱情.pdf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08590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4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红与黑》中主人公的爱情.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红与黑》中主人公的爱情.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红与黑》中主人公的爱情.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红与黑》中主人公的爱情.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论红与黑中主人公的爱情潘乐达摘 要:文章基于司汤达的爱情论,对红与黑中三位主人公于连、玛蒂尔德和德雷纳尔夫人的爱情进行分析。德雷纳尔夫人的爱是发自本心的爱,玛蒂尔德的爱则是“虚荣的爱”。于连对德雷纳尔夫人始终是“情感的爱”,但一直被野心、欲望所压抑,直到他打伤她后才意识到自己心中的情感;对玛蒂尔德则始终是虚荣的爱。关键词:红与黑;爱情;爱情论司汤达在爱情论中将爱情分为了四种:情感的爱、癖好爱即贵族式的爱、性爱和虚荣的爱。他还将爱情划分为七个阶段:仰慕、多么快乐、向往、产生爱、第一次情感高潮、产生疑虑和第二次情感高潮。一、德雷纳尔夫人的爱情德雷纳尔夫人对于连的感情属于“情感的爱”。这种爱“越过一

2、切功利的考虑主宰着我们”。1三位主人公中,德雷纳尔夫人爱情的七阶段最为完整。她对于连的感情始于第一印象:“爱情却会因为充满浪漫色彩的第一印象而获得成功”,2她想象中的家庭教师是一位“穿得又脏又破的教士,来管教和打骂她孩子的”,于连却“几乎还是孩子”“面色是这样白,眼睛是这么温柔”,二者的反差之大以致于她在心中发出了“怎么,这就是家庭教师”的感叹。第一次情感高潮以第一次幽会为标志。与情感高潮相伴而生的是她“难道他不再爱我了”的疑虑。这点与玛蒂尔德不同。在后者看来,她是屈从,于连是高攀,而在德雷纳尔夫人眼中,二人是完全平等的。出于本心的爱使她丝毫不考虑二人身份上的差异,所担心的只是“我比您大十岁!

3、您怎么可能爱我呢?”斯塔尼斯拉斯病愈标志着第二次情感高潮的到来。但即便“那股燃烧着他们的火焰变得更炽烈了”,德雷纳尔夫人被斯塔尼斯拉斯生病唤起的罪惡感却难以消退,“现在他们的幸福有时候很像是在犯罪”。司汤达并不认为像她这样背叛无爱的婚姻是不道德的。爱情论第五十七章中说:“要求妇女们在一桩没有爱情的婚姻中保持忠贞,这恐怕是违情悖理的事。”3德雷纳尔夫人的爱情无论是从发展阶段来说,还是从种种细节来说,都最为贴合爱情论的阐释,足以说明司汤达将她作为了理想的爱情模范来塑造。但是,从德雷纳尔夫人爱情中的某些模糊性,如她甚至在第一次情感高潮前就产生过疑虑,能够看出从爱情论到红与黑问世的八年间,司汤达对爱情

4、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更细致的认识。此外,全书只有德雷纳尔夫人拥有健全的情感发展阶段,说明司汤达的阶段划分并不适合所有类型的爱情,抑或是他的观念发生了转变。二、玛蒂尔德的爱情玛蒂尔德生性高傲,具有极强的自尊心。她追求伟大的、充满激情的爱情,自认为自己的爱情正是如此,并不断寻找事实予以证明,如她随手涂抹出于连画像后将其看作“伟大热情的明显证据”,再如她在意识到自己差点被于连杀死后欣喜若狂,因为觉得自己回到了“查理九世和亨利三世的那个世纪的最美好的年代里”。她的爱情本质上是一种“虚荣的爱”。于连出现前,身边追求她的贵族男性都囿于“癖好爱”的模式和套路,这令她感到无聊和厌倦,因而对他们半是接近、半是讥

5、讽。但在这样的氛围中,玛蒂尔德自己也受到了影响,她主动向于连表白时采取的是写信这种方式就是明证。于连出现后,她首先意识到于连的独特性。紧接着她意识到如果她与于连产生爱情,那么她就可以像自己所崇拜的玛格丽特皇后那样,远远有别于其他贵族:“一个普通的女孩子,她会在这些把一个客厅的目光都吸引住的年轻人中间寻找中意的人天才的特点之一,就是不让自己的思想墨守凡人的陈规。”4这种目的性,使爱在产生时即是理智的、清醒的、冷冰冰的。由此我们可以理解玛蒂尔德为什么没有正常的七阶段:在她的爱情中,认为于连与众不同可视作第一阶段,花园中的散步与谈话可视作第二阶段,理论上来说第一次幽会时应该是第一次情感高潮,实际正相

6、反,这次幽会“冷冰冰的”,“与其说是幸福的,不如说是奇怪的”。直到第二次幽会才算得上是第五阶段,在狱中可以称为第七阶段。也可以理解她为什么在每一次短暂的激情过后都陷入后悔,继而变得对于连冷若冰霜:清醒的爱情不会带来持久的狂热,一旦激情退却,贵族的高傲与自尊所导致的委身下人的羞耻感便占了上风。看重勇气和欣赏自尊心是玛蒂尔德爱情的两个重要特点。前者出于她对伟大激情的追求,后者的原因爱情论有所提及:“这种自尊性格的女性很欣赏情人的自豪心”。1她让于连在月光明亮的夜晚用梯子爬进她房内,并决定如果他这样做,“她就完全属于他”。她不由自主地为于连的高傲所吸引,相应地,一旦于连在她面前展现卑微之态,说出“您

7、不再爱我了,可我崇拜您!”这样的话,她就“立刻对他充满了鄙视”。于连假意追求元帅夫人,由此引发的嫉妒是玛蒂尔德与于连重归于好的主要原因。即便在嫉妒中,她出于自尊也极力隐藏自己,所谓“傲慢的女性,为了自尊便将她们的嫉妒掩饰起来”,红与黑第三十章中这样描述玛蒂尔德的反应:“一个月来她一直陷在不幸之中,但是她的高傲的心灵还不肯承认自己的感情。仅仅是一个偶然的机会造成了这次爆发。”2三、于连的爱情于连身上带有法国男人的通病。“虚伪的法国男人一味追求虚荣和性欲”,“在法国,伟大的爱情和伟人一样罕见”,司汤达通过这个角色,毫不留情地展现了他认知中法国男人的缺陷。但在全书的最后,司汤达又选择让于连醒悟,一定

8、程度上说明他对法国男人的人性仍抱有希望。于连对德雷纳尔夫人的爱情是“情感的爱”。这种爱一直存在于他的心中,但被他拿破仑式的人生追求与欲望野心压制了。在与德雷纳尔夫人的相处中,他感受到她爱情的真挚,目睹她为他作出的重大牺牲,大受感动。抵达巴黎后,有了上流社会的“癖好爱”与玛蒂尔德“虚荣的爱”作对比,他更清楚地意识到了前者的爱情是多么难得。有这些因素作为铺垫,在开枪打伤德雷纳尔夫人后,他终于发现了自己的本心,被压抑的“心灵的爱”也得以回归。由于野心对情感的异化和压制,于连对德雷纳尔夫人的爱情中七个阶段是残缺不全的。第一、第五、第六个阶段与德雷纳尔夫人相同,而第二、第三、第四个阶段几乎无迹可寻。引发

9、第一次情感高潮的幽会甚至只是他的一时兴起。于连对玛蒂尔德的爱情是“虚荣的爱”。这其中是否有情感和爱的成分不得而知,但起主导作用的是前者而非后者。他对玛蒂尔德的狂热、迷恋乃至言听计从,都是因为他意识到玛蒂尔德是他实现理想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因而当他明白自己野心再无实现之可能时,对玛蒂尔德的爱也就烟消云散了。在这段爱情中依然没有健康的七阶段。第二次幽会算得上是第一次情感高潮,在狱中算得上是第二次。因为玛蒂尔德的忽冷忽热,“她是否爱我”的这种疑虑几乎一直存在于于连心中。一次次试探过后,于连摸索出的正确地与玛蒂尔德的相处方式是“残酷的话对维持他们的爱情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不是德雷纳尔夫人的信,这样的

10、博弈会无休止地进行下去。四、结语总之,德雷纳尔夫人与玛蒂尔德两位女性,一者纯真天然、情感丰富,司汤达数次提到她爱情中的很多举动是自然而然而非刻意为之的;一者成长、生活在高度文明的环境中,这种文明间接导致了心灵的枯索、冷漠和对虚荣的向往。二人“心灵的爱情”与“头脑的爱情”相映成趣,于连与德雷纳尔夫人之间互相产生“心灵的爱情”,代表了司汤达对这种爱情的向往与呼唤。参考文献:1司汤达.爱情论M.罗国祥、杨海燕等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48.2司汤达.红与黑M.郝运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3536.3霍晓佩.红与黑中爱情视角的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02):195196.4宋秋芬.红与黑中于连的矛盾性与悲剧性J.科教文汇(上半月),2006(08):1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