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08285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1. 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千沟万壑的特征,主要成因是:A. 风力侵蚀作用B. 风力搬运堆积作用C. 流水侵蚀搬运作用D. 流水搬运堆积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考查外力作用的相关知识。【详解】黄土高原植被稀疏,土质松软,在流水侵蚀搬运的作用下,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地表就形成了千沟万壑的特征。故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特征主要是由于流水侵蚀搬运作用形成的,C正确。故选C。读图,完成下列小题。2. M处地貌是由下列哪种外力作用形成的( )A. 风力堆积B

2、. 风力侵蚀C. 流水侵蚀D. 海浪侵蚀3. 三岩层按由老到新的顺序排列应是( )A. B. C. D. 【答案】2. B 3. C【解析】【分析】【2题详解】读图可知,M处地貌呈蘑菇状,且周围地表多沙质沉积物,因此该地貌应为干旱地区的风力侵蚀地貌风蚀蘑菇,一块孤立突起的岩石如果下部岩性较软,经风力长期侵蚀而形成风蚀蘑菇,B符合题意;风力沉积、流水侵蚀、海浪侵蚀很难形成蘑菇状地貌,排除A、C、D。故选B。【3题详解】读图可知,岩层位于岩层之下,因此岩层比岩层先形成,岩层比岩层新,岩层侵入到岩层、之中,表明岩层出现在岩层、之后,因此岩层比岩层新,因此三岩层按由老到新的顺序排列应是、,C正确,排除

3、A、B、D。故选C。【点睛】流水、冰川、风力、波浪等外力容易产生侵蚀和沉积地貌。如流水侵蚀地貌“V”形谷(峡谷)、瀑布等。流水沉积地貌山前常形成冲积扇(该扇形为河流冲积扇,大多位于主要分布于河流出山口,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形成扇形分布的地貌。)、河流中下游地区常形成冲积平原、河口地区常形成三角洲。风力侵蚀地貌风蚀柱(风蚀蘑菇)沟谷、风蚀洼地等。风力沉积地貌沙漠(沙丘)和黄土等。海浪侵蚀地貌海蚀崖。冰川侵蚀地貌角峰、U型谷等。4. 下图所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读图判断

4、,、对应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分别是褶皱、风蚀蘑菇、三角洲、断层,其中,褶皱、断层属于地壳运动形成,是内力作用的结果,、符合题意;是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作用而成,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结果,不符合题意;是三角洲,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结果,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点睛】下图为宁夏平原及其周围地区地形地质构造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 贺兰山的构造地貌类型是A. 背斜山B. 向斜山C. 断块山D. 火山6. 关于宁夏平原形成过程的推断,正确的是A. 岩层断裂下陷,黄河携带的泥沙冲积形成B. 贺兰山隆起,拦截大量洪积物沉积而成C. 岩层断裂下陷,西北风挟

5、带沙尘沉降而成D. 贺兰山隆起,东南风挟带沙尘沉降而成【答案】5. C 6. A【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5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岩层出现了断裂,并且在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有错动和位移,形成断层在断层两侧,宁夏平原一侧的岩层下降,是地堑构造,会形成谷地,贺兰山一侧的岩层上升则是地垒构造,会形成断块山。故C正确。【6题详解】从图中可看出,宁夏平原先是经岩层断裂下陷,之后由黄河携带的泥沙在此沉积形成。故A正确。【点睛】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区别地垒和地堑以及所形成的地貌,结合题中的信息解题,难度一般。7. 下列地貌的形成与流水堆积作用有关的是A. 长江三峡B. 戈

6、壁和裸岩荒漠C. 河口三角洲D. 沙丘、沙垄【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主要通过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改变地表形态。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详解】长江三峡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戈壁和裸岩荒漠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河口三角洲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沙丘、沙垄是风力的堆积作用形成的。所以ABD错误,故选C。8. 读下图“某地地貌图”,图中地貌名称为()A. 三角洲B. 沙丘C. 冲积扇D. 冲积平原【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读图可知,图示地貌位于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而形成冲积扇。ABD错误,故选C

7、。【点睛】水在搬运过程中,因为流速降低,所携带的物质便沉积下来.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河流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9. 下列地貌与其成因的搭配,错误的是( )A. 峡谷流水侵蚀B. 冲积扇风力沉积C. 沙丘风力沉积D. 风蚀洼地风力侵蚀【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峡谷是流水在落差大、流速快的地区向下侵蚀的结果,因此峡谷与流水侵蚀搭配正确,A不符合题意;冲积扇是流水在出山口,流速突然降低,大量泥沙在山前堆积而形成,因此冲积扇与风力沉积搭配错误,B符合题意;沙丘是风力遇到阻挡,风力变小,风沙大量沉积形成,因此沙丘与风力沉积

8、搭配正确,C不符合题意;风蚀洼地是风力侵蚀形成的地形,因此风蚀洼地与风力侵蚀搭配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澳大利亚东侧分布着大片的生物礁大堡礁。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0. 这类岩石按成因分类属于A. 石灰岩B. 变质岩、C. 沉积岩D. 岩浆岩11. 近年来,这些生物礁的缔造者-珊瑚大量死亡,据研究,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及全球气温升高有关,这说明了地理环境具有A. 整体性B. 地域差异性C. 独特性D. 表现复杂性【答案】10. A 11. A【解析】【10题详解】珊瑚虫以浮游生物为食,群体生活,能分泌出石灰质骨骼。老一代珊瑚虫死后留下遗骸,新一代继续发育繁衍,像树木抽枝发芽一样,向高

9、处和两旁发展。如此年复一年,日积月累,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骨骼,连同藻类、贝壳等海洋生物残骸胶结一起,堆积成一个个珊瑚礁体。澳大利亚的大堡礁属于珊瑚礁,是生物的骨骼遗体沉淀形成,所以属于石灰岩。A正确。石灰岩主要是在浅海的环境下形成的,石灰岩是沉积岩的一种,但大堡礁属于浅海环境形成的石灰岩,C不是最佳选项。大堡礁不属于变质岩、岩浆岩,BD错误。故选A。【11题详解】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气候变暖导致的珊瑚大规模白化,全球变暖引起珊瑚死亡,濒临死亡的珊瑚会对依靠它获取食物并栖息在此的海洋生物造成影响。故反映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一个要素的变化可能引起其他环境要素的变化。A正确。故选A。【点睛】常见的岩浆

10、岩有花岗岩、玄武岩等;常见的沉积岩有石灰岩、砂岩和页岩等;常见的变质岩有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等。12. 生物的光合作用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 整体功能B. 平衡功能C. 调节功能D. 生产功能【答案】D【解析】【详解】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把自然环境中的无机物合成有机质,故属于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D正确。13. 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与我国东南沿海景观不相符是( )A. 气候干旱,沙漠广布B. 以酸性土壤为主C. 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D. 以流水侵蚀地貌为主【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从地理环境整体性来看,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离海近,水汽丰富,受夏季风影响明显,降水丰富

11、,气候湿润,A选项的现象与我国东南沿海景观不相符,符合题意;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因气候湿润,地表径流丰富,地形起伏较大,因此以流水侵蚀地貌为主,D不符合题意;气候湿润,形成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的植被,C不符合题意;气候湿润,雨热同期,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从而形成以红壤为主的酸性土壤,B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下图是沿海地区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4. 该山地可能位于( )A. 北半球温带地区B. 北半球亚热带地区C. 南半球温带地区D. 南半球亚热带地区15. 若该山地山麓的最热月平均气温为15,则该山地的相对高度不超过( )A. 1000米B. 1500米C.

12、2000米D. 2500米【答案】14. C 15. D【解析】【分析】【14题详解】山麓自然带可以反映当地的气候。该山麓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带,该地区应为温带,排除B、D。图中显示,同一自然带在北坡分布海拔较高,则北坡为向阳坡,因此当地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由此判断该地为南半球为温带地区,C符合题意,排除A。故选C。【15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高度每升高100m温度下降0.6C,图中山顶为高山草甸,即表示最热月平均温度大于0C,而山麓的最热月平均温度为15C,以山顶降为0为基准,用15除以0.6C/100米即可得出相对高度为2500米,即为相对高度不超过25

13、00米,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点睛】根据垂直地带谱和水平地带性的关系,一般将世界垂直带谱分为海洋性和大陆性两种。在海洋性系统中,垂直带谱基本上重复水平自然带系统,大致按雨林常绿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高山草甸寒荒漠积雪冰川这一序列变化,自低纬至高纬,带谱结构趋于简单,可以根据山麓基带类型大致判断山体的纬度位置。在大陆性系统中,在中纬度出现特殊的干旱、半干旱垂直带谱,即草原荒漠垂直带谱。下表为2002年我国四个地区的相关数据,据此回答各题。地区总人口(万人)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亿元)96130.6380.6036163.216250.5950.0545408.83

14、8370.7211.0751180.02670.6071.276159.716. 四个地区中人口老龄化趋势最显著的是A. B. C. D. 17. 四个地区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A. B. C. D. 【答案】16. B 17. B【解析】考查我国人口问题及其地区差异。【16题详解】表中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反映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趋势最显著,B正确。故选B。【17题详解】根据各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和总人口,计算各地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地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反映经济发展水平最高,B正确。故选B。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来自迁出地,有些来自迁入地,还有些是中间障碍因素。读图影响人口

15、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18.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A. B. C. D. 19. 导致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 B. C. D. 【答案】18. C 19. A【解析】【分析】【18题详解】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就业岗位多,大量民工自发迁往该地区是为了务工和经商,获得较高经济收入,图中表示经济收入,C符合题意;资源()不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优势,因此不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原因,排除B;气候()、国家政策()不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排除A、D。故选C。【19题详解】美国东北部是其

16、本土部分纬度较高、气候相对冷湿的地区,属于“冷冻地带”,而美国南部、西部阳光充足,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属于“阳光地带”,所以许多美国老年人向这些地方迁移安度晚年,因此导致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地区向西部和南部迁移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即图中,A符合题意;资源、国家政策、婚姻家庭不是导致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的主要原因,排除B、C、D。故选A。【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推力(或排斥力)和拉力(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往往经济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自然条件的优势程度、自然资源、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等。(2)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收入的差异

17、、就业、交通、区域开发等。(3)政治因素:经济政策和人口政策、战争、政治中心的建立和迁移等。(4)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等。行政区界线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人口迁移。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20. 图中A、B、C是三个不同行政区。其中常被认为是人口迁移的是A. a1b1B. a1a2C. b1b2D. c1c221. 如果图中A、B、C是三个不同国家,其中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A. a1a2B. a1b1C. b1b2D. c1c222. 如果A、B、C是三个不同国家,a1、b1、c1是农村地区,a2、b2、c2是城市地区。其中能够代表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人口主要迁移方向的是A.

18、a1a2、a1b1B. a1b1、b1b2C. b1b2、c1c2、a1a2D. c1c2、a1c1【答案】20. A 21. B 22. C【解析】【20题详解】人口迁移通常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行政区域界线常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人口迁移,图中人口移动跨越行政区域界线的是a1b1,a1c1,结合选项答案选A。【21题详解】国际迁移即指跨越国界的人口迁移,结合图示A、B、C表示不同的国家,故a1b1,a1c1属于国际迁移。结合选项答案选B。【22题详解】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过程,其人口迁移主要方向为农村向城市的迁移,根据a1、b1、c

19、1是农村地区,a2、b2、c2是城市地区,故判断b1b2、c1c2、a1a2属于乡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故答案选C项。20世纪30年代,一场大旱灾使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及其附近地区赤地千里,许多农民举家逃离,大部分向西迁往加利福尼亚州。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 最适于用来解释俄克拉荷马州人口迁移的因素是A. 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B. 交通通达性提高C. 环境人口容量变化D. 经济区域专业化发展24. 依据材料分析下列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不同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差别不大B.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理想的人口规模C. 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技发展水平D. 合理的人口容

20、量和环境承载力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对当前自然、社会环境的综合反映【答案】23. C 24. D【解析】【23题详解】由材料可知,一场大旱灾使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及其附近地区赤地千里,许多农民举家逃离,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环境人口容量变小,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变化是俄克拉荷马州人口迁移的因素,正确答案选C。【24题详解】不同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差别是比较大的,A错;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B错;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C错;合理的人口容量和环境承载力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对当前自然、社会环境的综合反映,故选D。【点睛】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要素有自然环境要素、技术水平、人类的

21、消费水平和区域的开放程度等。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自然环境要素有太阳、空气、淡水、土地、生物等,它们都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但不同的资源对决定环境人口容量的意义不同。像太阳、空气目前对环境人口容量没有限定,而淡水过去只对个别干旱地区的人口数量起限制作用,现已成为决定越来越多的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估算环境人口容量时通常以土地、淡水等限制性因素来估算,并要考虑地区的开放程度和人类的消费水平。25. 关于城市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了共同分享集聚效益,城市发展初期便形成了工业区B.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由于集聚效益而逐渐形成了工业区C. 为了争夺市场,工业区不断向城市中心移

22、动D. 为了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工厂企业不断向近河流、近铁路和近公路的地方分布【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城市内部功能分区。【详解】城市工业区有以下特点: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向于沿交通干线分布.选项A错在城市发展初期形成工业区,城市在发展初期,其功能区不明显,即使形成工业区也不是因为分享集聚效益;选项D错误在于工厂企业沿交通干线分布不是因为保护环境的原因,而是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了大量的运输需求.所以,正确选项为B.26. 美国大城市中心多摩天大楼,而欧洲城市高层建筑多建在市中心以外的地区,原因是( )A. 地理环境不同B. 发展历史不同C. 政府作用不同D. 发展程度不同【答案】B【解析

23、】试题分析:由于美国发展历史短,市中心多是高层的摩天大楼;欧洲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市中心往往是广场教堂,故高层建筑多建在市中心以外的地区。考点:本题考查地域文化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解答本题学生还需掌握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知识小结】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城市建筑表现原因建筑布局美国城市市中心多是高层的摩天大楼,离开中心区建筑物高度急剧下降,然后又缓缓地向郊区递减美国发展历史短,在后来的发展中形成了有别于欧洲的现代文化欧洲城市市中心有市民集会的广场、大教堂以及工商组合的事务所等许多著名历史建筑,高层建筑大都建在城市中心以外的地区欧洲发展历史悠久,城市中心

24、多著名历史建筑,人们不愿意让现代化建筑夺去其历史建筑的风采建筑格局北京皇宫建筑群雄踞市中心,其他重要建筑物沿城市中轴线排列以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华盛顿以国会大厦和白宫的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轴线及其交会处为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居于高处体现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与法制建筑结构中国围墙是中国建筑的主要景观,中国园林讲究含蓄,显而不露,忌直求曲,忌宽求窄中国地域文化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封闭性西方美国建筑绝少围墙,西方园林强调整齐划一,均衡对称,直率敞朗,和盘托出西方文化以外向、开放著称读某城市空间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该城市的空间结构模式是A. 同心圆模式B. 扇形模式C. 多核心模式D. 田园城市模

25、式2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一定是低级住宅区B. 处宜布局钢铁工业C. 可能是高级住宅区D. 处宜布局高新技术产业【答案】27. B 28. C【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地域结构和功能区的分布【27题详解】本题考查城市地域结构的判断:由图可知,城市工业区沿着高速公路从市中心向两侧发散,其他功能区以中心商务区为核心,其他功能区自中心商务区向外发散,符合扇状模式特征。故选B。【28题详解】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判断:据图可知,集中分布在高速公路的两侧,判断为工业区,故A错误。图示处离煤炭、铁矿产地和铁路较远,故不适宜布局钢铁工业区;图示远离工业区和铁路,且靠近风景区和公园,环境优美,适宜布局高级住

26、宅区;处靠近铁矿和煤炭资源分布区,适宜布局钢铁厂。故C正确。故选C。下图是楼层高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29. 图示规律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 环境质量B. 交通条件C. 建筑水平D. 地租高低30. 在P区域常形成( )A. 中心商务区B. 工业区C. 住宅区D. 高科技产业区【答案】29. D 30. A【解析】【分析】【29题详解】读楼层高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示意图可知,距市中心距离越近,楼层高度越高,这是因为距市中心距离越近,地租越高,城市用地越小,为了降低单位建筑面积的建设成本,缓解用地紧张,建筑向高层发展,因此图示规律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地租高低,D符合题意;

27、往往距市中心越近,环境压力越大,环境质量较差,因此不是建筑越高的原因,排除A;交通条件对楼层高度没有直接影响,排除B;一个城市的建筑水平不会随距市中心远近发生变化,排除C。故选D。【30题详解】读图可知,P区域位于城市中心,楼层高度高,表明当地地租水平高,商业活动在此付租能力强,因此往往形成中心商务区,A符合题意;工业区往往分布在地租水平较低的城市外缘,不会布局在P区域,排除B;住宅区往往布局在市中心外围,不会布局在P区域,排除C;在市中心地区经济活动活跃,环境质量较差,而高科技产业区宜布局在环境条件较好的地区,排除D。故选A。【点睛】直接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一是通达度,一般

28、来说,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租金就越高。二是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一般来说,距离市中心越近,土地利用集约程度越高,地租往往越高,越往城市外围,地租越低。31. 下列图中的大中小圆分别表示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其中能正确表示它们三者之间关系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天体系统由低到高依次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其中河外星系与银河系级别相同,但不包括地月系和太阳系。据此分析可知C对。32. 下列关于赤道上产生的自然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全年每天都是昼夜平分B. 每天太阳高度均最大C.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D. 自转角

29、速度最大【答案】A【解析】【分析】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详解】由于赤道与晨昏线相互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A正确;当春分或秋分时,太阳直射在赤道上,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全球最大,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全球最大;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全球最大,BC错误;自转线速度是赤道最大,且由赤道向两侧递减,两极为0;自转角速度除两极外,其他地方都是15每小时,D错误。故选A。33. 下列热力环流图中,画法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白天陆地升温快,气压低,气流上升,海洋气温

30、低,气流下沉,近地面由海洋吹向陆地,A对。裸地升温快,垂直气流上升,B错。夜晚气流沿山坡下沉,山谷为上升气流,C错。城市由于热岛效应,气流上升,D错。故选A。【点睛】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热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冷处收缩下沉。于是上空相同高度处,热地方单位面积空气柱重量(即气压)大,冷地方高空气压小,高空形成热冷的气流。热处气流流失后,整个空气柱减轻,地面形成低压,冷处则形成高压

31、,近地面形成冷热的气流。加上上升、下沉气流,构成了热力环流。热力环流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较为广泛,例如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等都是热力环流的具体体现。34. 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冷锋天气的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读图A,锋面之下的冷气团前进过程中被迫向后退却,表明暖气团势力强于冷气团,应表示暖锋,排除A;读图B,图中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被迫抬升,由此判断该图表示冷锋天气系统,B符合题意;读图C,暖气团和冷气团运动方向一致,暖气团追上冷气团主动爬升,应为暖锋天气系统,排除C;读图D,中心气流抬升,应为气旋天气系统,排除D。故选B。【点睛】35. 下

32、列关于水资源“节流”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A. 开发和提取地下水B. 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C. 海水淡化,人工降雨D. 跨流域调水工程的进一步加强【答案】B【解析】【详解】开发和提取地下水,海水淡化,人工降雨,跨流域调水工程为开源措施,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为节流措施。故选B。二、非选择题(每题10分,每空1分,共30分)36.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图中a处在地质构造上是_,在地形上是_,形成原因是_。(2)图中b处在地质构造上是_,判断依据是_;在地形上是_,形成原因是_。(3)图中c处的地质构造是_,判断依据是_。该

33、处由于_常发育有沟谷和河流。【答案】 (1). 向斜 (2). 山岭 (3). 向斜槽部岩性较坚硬,不易被侵蚀 (4). 背斜 (5). 岩层向上拱起 (6). 山岭 (7). 岩层向上拱起,高于周围地区而成为山岭 (8). 断层 (9). 岩层断裂并发生错动 (10). 岩层较破碎【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地质构造判断、地质构造与地貌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详解】(1)图中显示,a处岩层向下弯曲,在地质构造上是向斜,图中显示,a处在地形上是中部高、四周低,为山岭。该处山岭形成原因应从内、

34、外力共同作用进行分析,a处向斜形成过程中,槽部受到挤压而使得岩性较坚硬,不易被侵蚀,而两侧的背斜容易被侵蚀,使得向斜槽部反而形成了山岭。(2)图中显示,b处岩层向上拱起弯曲(判断依据),在地质构造上是背斜,b处在地形上是中部高、四周低,为山岭。该处山岭的形成原因主要从内力作用角度进行,b处在地壳运动过程,受到挤压,岩层向上拱起,使得背斜顶部高于四周地区而成为山岭。(3)图中显示,c处岩层明显出现的破裂面,且两侧岩层出现明显相对位移(判断依据),因此该地质构造是断层。该处由于岩层错动时,因受力摩擦岩石较破碎,容易被侵蚀,常沿断层线发育有沟谷和河流。【点睛】37. 下图是我国北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

35、列要求。 (1)A为山脉_,其自然带是_带。(2)B地自然带是_带,所属地形区是_。(3)C地为_盆地,其自然带是_带。 (4)AC的变化,体现了大陆自然带_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主要以_条件为基础。(5) C北侧的天山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_地域分异规律,这反映了从山麓到山顶的_状况差异很大。【答案】 (1). 大兴安岭 (2). 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森林) (3). 温带草原 (4). 内蒙古高原 (5). 塔里木 (6). 温带荒漠 (7). 从沿海向内陆 (8). 水分 (9). 山地的垂直 (10). 水热【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我国北部地区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

36、,涉及我国地形分布、自然带分布、自然带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详解】(1)据山脉的地理位置和走向判断,A为大兴安岭,为我国温带林区,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据图可知,B为内蒙古中部,属半干旱地区,温带草原广阔,属温带草原带,所属地形区为内蒙古高原。(3)根据地理位置判断,C为天山山脉以南,属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形成的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4)据图可知,AC的变化是从东向西随着距海远近不同导致水分差异,由此出现森林-草原-荒漠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又叫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以水分条件为基础。(5)天山

37、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变化,是随海拔高度升高,水热状况出现较大差异,从而形成不同自然景观,这体现了自然带垂直分异规律。【点睛】38. 下图是某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图示工业区布局合理,则该市主导风向是_。(2)除考虑风向外,该市工业布局的主要特点还有_。(3)该市规划在A处建一大型钢铁厂,其考虑的主要区位条件有_。(4)A,B,C,D四地中,最有可能发展为商业中心的是_地。(5)A,B,C,D四地中,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原因是_。【答案】(1)偏南风 (2)靠近河流、公路、铁路等交通便捷处 城市的边缘地区(3)丰富的煤铁资源;交通便利;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地带,对居民区大气污

38、染少;丰富的水源;城市外围,地价便宜,适合建大型工厂(4)C(5)D 城区盛行风的上风地带,污染少;靠近风景区,环境优美;交通便捷【解析】【分析】本题以城市示意图为材料背景,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难度一般,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详解】(1)根据图例可知,工业区分布在住宅区的北部,工业区应布局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故可推知,该市主导风向是南风或偏南风。(2)从图中可看出,该市工业区布局特点还有靠近铁路、河流、公路等交通便捷处;位于城市外缘。(3)从图中可看出,A处有丰富的铁矿资源;临近铁路线,交通便利;临近河流,水源丰富;城市外围,地价低;盛行风的下风向,河流的下流,对居民区污染少。(4)对比图中A、B、C、D四地,C地位于市中心,人口流动量大,交通便捷,最有可能发展成商业中心。(5)高级住宅区应布局于环境优美的区域,D处位于上风、上水,且靠近风景区,远离工业区,环境优美,临近公路线,交通便捷,故D地应为高级住宅区。【点睛】工业区布局一般主要考虑地租、交通和环保三个要素。一般位于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原因是市区外缘地租低,可降低生产成本,也可减轻对市区污染;临河、铁路,交通便利,便于原料的运进和产品的运出;在河流的下游、盛行风的下风向可减少对市区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