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十二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08048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十二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十二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十二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十二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十二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十二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十二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十二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十二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十二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十二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十二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十二次考试试题(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1.左传僖公四年记载鲁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齐国攻打楚国的理由,“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意思是楚人没有及时贡奉用来缩酒的茅草,害的周天子无法祭祀祖宗。上述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A. 礼乐制度在齐国得到较好保存B. 周天子“天下共主”的权威尚存C. 诸侯与天子之间存义务关系D. 社会秩序面临冲击与重新构建【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齐国以“尊王攘夷”的口号攻打楚国,而“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实质反映传统的分封统治秩序走向解体,故D符合题意;材料的主旨不是齐国保存好礼乐制度,A不符合题意;可以反映

2、此时“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周王室衰微,失去天下共主的权威,B不符合题意;C只是材料的表象不符合本质,C不符合题意。故选D。2.据史书记载:九品中正制下,选择中正的权力在中央,政府选择中正非常慎重,多数中正都符合“贤有识鉴”的标准;中正必须认真负责,不负责者都要受到弹劾。这表明九品中正制A. 强化中正官的道德意识B. 方便中央自上而下地管理C. 安抚了世族的不满情绪D. 消除了士族对吏治的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由于选择中正官的权力在中央,中央对中正官有严格的要求,故方便了中央自上而下地控制官员的任选,B项正确;选择中正官的要求是“贤有识鉴”“认真负责”,强调除了道德,更重要的是“鉴人”能

3、力,A项不全面,排除;材料没有反映“世族”的不满情绪,九品中正制并非意在“安抚”世族,排除C项;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对官员的考核任用的影响贯穿始终,排除D项3.宋代常出现“冲龄即位”的幼主,后妃垂帘听政便成为权宜之计。一旦皇帝长大成人,具备亲政能力,士大夫便集体制造强大的舆论压力,迫使后妃撤帘归政,使政权交接顺利完成。这反映了宋代A. 集体统治有利于政权平稳过渡B. 舆论监督有效防止外戚干政C. 分散相权适应了君主专制需要D. 文官政治对皇权的有力维护【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士大夫便集体制造强大的舆论压力,迫使后妃撤帘归政”来看,文官防止皇权被外戚所掌控,对皇权非常维护。故答案

4、为D项。A项宋代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是集体统治,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文官防止外戚干政,不是舆论监督,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出分散相权,排除。4.清代中期,棉加工业等“低端”产业大多从苏州市区迁往郊区市镇,但其产品仍主要供应市区消费;苏州市区只保留了印刷业等“高端”产业,其原料大多来自郊区市镇工业。这说明此时的市镇A. 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B. 区域分工更加明显C. 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D. 产业结构出现倒退【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郊区的棉加工业主要供应市区消费、市区的印刷业等原料来自郊区,说明城市工商业的范围在扩大,低端及原料工业向郊区市镇扩展,故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不同时期进行比

5、较,无法判定区域分工、生产专业化和产业结构分变化,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5.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内“世界意识”已经普遍盛行,甚至出现用以“万国”、 “全球”、“世界”等说法替代“普天之下”意义上的“天下观”,以“外国”、“异邦”等说法替代传统“四夷观”,这一时期“世界意识”的增强A. 维护了官方的正统意识B. 丰富了“中体西用”的内涵C. 根源于民族危机的加深D. 开启了外交理念的近代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内普遍盛行“世界意识”,旧的“天下观”和“四夷观”逐渐被新说法取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人世界意识的增强,源于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C选

6、项正确;用“世界意识”代替传统的“天下观”和“四夷观”,不是对官方正统意识的维护,与中体西用内涵的发展无关,AB两选项错误;中国开启外交理念的近代化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D选项不符合史实。6.从货币流通的角度来看,“吾国实不啻久已分为十百千小国”。1935年11月,国民政府规定:“以中央、中国、交通(次年1月增加中国农民银行)三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其他银行不再有货币发行权,流通中的纸币逐渐收回,停止使用。这一举措A. 推动实现国家政治统一B. 加剧了经济形势的持续恶化C.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 说明政府为抗战做了充分准备【答案】C【解析】【详解】国民政府通过“三银行”收回货币发行权

7、,有利于国内金融的稳定和统一,从而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C项;此时国民政府已经实现了国家政治的统一,排除A项;国民政府的做法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而不是加剧经济形势恶化,排除B项;国民政府的做法有利于稳定金融秩序,无法体现是为抗战做准备,排除D项。7.从19世纪6090年代末,以中国人为主创办的近代报刊迅速兴起,以1858年伍廷芳等创办的中外新报创刊于香港为开端,总数达到几百种之多。这一现象A. 表明政论性的报刊已成为主流B. 体现清政府对报刊管理不力C. 反映近代化努力推动思想剧变D. 说明社会变局促进媒体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19世纪6090年代末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社会正处于变

8、革时期,西学也在不断传入,这些促进了报刊媒体的发展,故选D项;19世纪6090年代,“中体西用”是社会思潮的主流,材料不能体现报刊的主体内容,排除A、C两项;近代报刊的发展,是洋务运动及西学传播的结果,并不代表清政府不控制舆论和报刊,B项不正确。8.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加强对五四运动史料和文物的收集、整理、保护,为后人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留下历史记忆,加强对史料的分类整理和系统化研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展示和保护五四运动史料迫在眉睫。这可以说明A. 研究五四运动收集官方文件为当务之急B. 应把第一手史料的整理保护作为重中之重C. 史料是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D. 运用现代科技手

9、段还原历史场景大有可能【答案】C【解析】【详解】收集史料是研究历史的必要条件,因为史料是人们认识,解释、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故C项符合题意;官方文件是“有意史料”,虽然有很高的价值,但研究五四运动是全面行为,不能侧重一端,故A、B项的叙述是片面的;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历史,是为了提高研究历史的便捷性和有效性,历史场景不能完全还原,排除D项。9.有学者在谈到文艺复兴运动时说:希腊学术复兴的主要收获是,思维方法从迷信教条变为按照逻辑进行独立思考;民族文字诞生的主要收获是以活的白话文代替死的拉丁文;民族文学勃兴的主要收获是文学摆脱教会和教条的束缚。这位学者意在说明文艺复兴运动A. 是古典人文主义精神

10、复兴B. 天主教的影响力逐步消失C. 主要影响的群体是知识分子D. 影响了近代科学的产生【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核心信息是文艺复兴运动对思维方法、民族文字和民族文学的影响,这些都突出了对知识分子的影响,因为当时的百姓多数是文盲,不可能在这些方面发挥重大作用,故答案为C项;A项错在材料本身无法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复兴;B项不符合史实;D项本身正确,但错在与题干材料无关。10.下表可以反映出美国政治生活中的A. 共和主义原则B. 联邦主义原则C. 平等主义原则D. 孤立主义原则【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国会提出赋予妇女投票权的修正案”“该修正案获得了四分之三以上州的支持,最终得以通过”,

11、说明各州服从联邦国会的联邦主义原则,故B正确;共和强调国家元首不是世袭,而是民主选举的,A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反映赋予妇女投票权的修正案得以通过的过程,无法体现平等主义原则,排除C;孤立主义是一种外交政策,与材料无关,排除D。11.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1944年出版)中指出:“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独立行动的人的手里,所以没有人有控制我们的全权如果生产资料都落到一个人手里,不管它是属于整个社会的还是属于独裁者的,谁行使这个管理权,谁就有全权控制我们。”该主张A. 推动了福利国家制度的发展B. 与凯恩斯主义理念相一致C. 20世纪70年代后得到重视D. 反对极权,推崇民主政治【答案】C【解析】【

12、详解】材料“如果生产资料都落到一个人手里,不管它是属于整个社会的还是属于独裁者的,谁行使这个管理权,谁就有全权控制我们”体现的是哈耶克反对生产资料公有制,强调放松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进入滞胀状态,为摆脱经济困境,西方国家纷纷放松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福利国家属于国家干预经济的一种,A选项排除;凯恩斯主义强调的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材料反对对经济的干预,B选项排除;材料反对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与政治形态无关,D选项排除。12.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中说:“互联网形成了一个扁平的世界平台,使得每一个人能够以个体的形式采取全球行动。”

13、此观点意在说明A. 人们可利用互联网创造财富B. 互联网给全球安全带来保障C. 互联网有利于彰显人的个性D. 人们可借助互联网实现平等【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信息“互联网形成了一个扁平的世界平台,使得每一个人能够以个体的形式采取全球行动”说明互联网彰显了人的个性,故C正确;材料和创造财富无关,故A错误;材料主旨未强调互联网的危害,故B错误;D项说法错误,互联网不可能实现人们的平等。第卷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古代周易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做人不可不讲正气、气节;认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栽物”。尚书主张“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孔子把为真理、为国家、为民族牺牲视

14、为最大的“仁”,即所谓“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同时孔子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北宋范仲淹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叹,南宋文天祥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诸原则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侍统。摘编自朱西周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演变与时代价值材料二 面对西方列强对中华民族的侵略,三元里人民自发组织奋起抗英;中法战争中冯子材以七十高龄和法军拼杀;甲午战争时,邓世昌血染黄海。为改变中国现状,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把轮船、火车、手表、望远镜等西洋技术看成“正正堂

15、堂之技”。郑观应主张“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康有为发表的物质救国论,界定了“物质学”即科学的概念。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陈独秀、李大钊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开展一系列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以救治国人心理上、思想上的疾病摘编自缪克成主编民族精神等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初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现代民族精神。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第五次反“国剿”失利后,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形成新的精神风貌与精神品格。在抗日战争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成为中华民族抗战

16、的中流砥柱,人民民主力量发展壮大。解放战争后期,在三大决战胜利之时,毛泽东向全党发出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依靠群众、团结统一、敢于战斗、敢于胜利的伟大号召,明确了党的建设的方向。摘编自俞祖华中华民族精神新论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民族精神的作用。(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成中国现代民族精神形成主要因素。【答案】(1)基本内涵:自强不息的精神;崇尚道德的精神;民为邦本的精神;以和为贵的精神;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2)作用:有利于激发国人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动救亡图存运动的新发展;推动资产

17、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了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想的产生与发展。(3)主要因素:中国近代以来民主革命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复兴为初心;中国共产党秉承践行历代爱国主义精神;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民族精神,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中国古代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栽物”“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2)中国近代民族精神的

18、作用,可以根据材料中的“面对西方列强对中华民族的侵略,三元里人民自发组织奋起抗英”“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陈独秀、李大钊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开展一系列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在当时对民族工业、实业救国思潮等方面的影响来回答。(3)促成中国现代民族精神形成的主要因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中国共产党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初心”“形成新的精神风貌与精神品格”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从近代民主革命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化、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等方面来回答。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8世纪60年代起,欧洲和北美的

19、一些国家相继开始工业化进程,走上了现代化道路,成为世界上第一批完成现代化的国家。这些现代化的原发国具备以下几个特征:1.现代化具有很强的内源性,现代化的原动力来自自身内部产生的现代生产力的推动;2.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是现代化的两个重要基础;3.独立的民族国家;4.强大的文化精神资源。摘编自杨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日本因素根据材料,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一论题:国家独立自主是现代化发展的前提。论述:美、德等欧美国家在开展现代化前夕取得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后,制定工业化政策,为实行工业化创造条

20、件,工业化推动了市场化和城市化,加速了现代化进程。美国通过独立战争赢得民族和国家的独立,建立了美利坚民主共和国,颁布了1787年宪法,确立了总统制共和制,推动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美国迅速成为资本主义现代化强国。综上所述,国家只有实现独立自主,才能走上现代化的发展道路。示例二论题:强大的文化精神资源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和动力。论述:1416世纪末,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潮的传播唤醒了当时人们对天主教会及神学的怀疑和反感,世俗的人生观和理性主义、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产生,宗教改革把人从神权的统治下解放出来,这为后来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和发展预备了前提;启蒙运动倡导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理

21、性主义,为资本主义制度勾画了蓝图,成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武器。可见,欧美国家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强大的文化精神资源。(“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解析】【详解】根据现代化原发国具备以下几个特征,可提出论题:国家独立自主是现代化发展的前提。论述:结合所学,可根据美、德等欧美国家的现代化历程进行分析说明,可从工业化前夕两国都取得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后,制定工业化政策,完成了现代化进程。最后,总结说明国家只有实现独立自主,才能走上现代化的发展道路。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在延安)陕甘宁边区政府政治上力图构建新型的乡村统一战线,理顺农民与地主之间的关系,以

22、参议会为载体,调动起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使民众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也为乡村建设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民主政治基础。经济上成立了劳动互助的村庄,农民已不是一户一户各不相关的各自劳动,而是为着一个确定的生产任务而奋斗;另一方面互助合作运动对于克服众所周知的乡村个人主义的思想起了很大作用。文化上对于乡村教育,赋予了中共政治社会化的内涵与目标。这不仅体现在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社会教育方面,即便在小学教育中亦是如此。在陇东分区,各完小均以群众报、解放报、陇东周报作为教材,选择了大量板上的文章,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产生展览会的意义在哪里”、“打倒国民党的特务政策”等等。以上摘编自乡村建设的延安道

23、路材料二 1933年山东省政府决定在山东进行县政建设实验,由梁漱溟主持的研究院进行改革。首先,裁局设科,科长多由研究院毕业生充任。此外,县政府增设了户籍室、农村金融流通处等机构。其次,乡设乡学、村设村学以代替原来的区、乡、镇公所。实质是实行“政教合一”的自治制度,即以“村学”、“乡学”作为乡村的自治组织。在建立的村学中,设有小学部、成人部、妇女部。村里还为失学儿童设有共学处,因陋就简,随处施教。在乡学中,一般设有高级小学部或职业训练部等,供村学学众进一步学习。通过这些措施到1937年,邹平已接近扫除文盲的边缘。另外研究院大力兴办农业合作社,到1936年底,已经成立了棉花运销、蚕业产销、林业生产

24、、信用、购买、机织等多种合作社,计307所,社员8828户,已收股金12422元。七七事变后,日本进攻山东,梁漱溟离开,邹平乡村建设实验至此结束。以上摘编自梁漱溟与邹平乡村建设(1)根据材料概括陕甘宁边区与山东地区乡村建设的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乡村建设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答案】、措施:陕甘宁边区: 建立基层民主制度;开展互助合作;乡村教育政治社会化山东地区: 精简行政机构;推行“政教合一”的自治制度;新办农业合作社;普及教育。、历史背景:西方列强的经济入侵;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冲击;军阀割据带来的动荡;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平民教育思潮的影响;国共两党政府对乡村问题的关注。

25、【解析】【分析】(1)陕甘宁边区措施依据材料一“政治上力图拘建新型的乡村统一战线”“经济上成立了劳动互助的村庄”“文化上对于乡村教育,赋予了中共政治社会化的内涵与目标”的信息归纳回答;山东地区依据材料二“裁局设科,科长多由研究院毕业生充任” “政教合一”“兴办农业合作社”等信息归纳回答。 (2)依据陕甘宁边区和材料二中时间1933年围绕政治、经济以及思想从方列强的经济入侵、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冲击、军阀割据带来的动荡以及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形成平民教育思潮等角度归纳回答。【详解】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58年初英国出现了一个具有广泛目标和威望的新的和平组织“核裁军运

26、动”(简称CND)它联合了传统和平组织、反核团体以及新左翼等三方面的力量,主要反对英国的核防务政策和向美国提供核基地,并发动和组织了有名的复活节和平进军行动,成为世界性核裁军开始的标志。成立初期,它呼吁英国停止核试验和美国携带核武器的轰炸机暂停巡逻飞行与暂缓建设美国导弹基地的谈判;后来CND政策进一步发展为反对美国在英国的所有核基地,在1960年会议土它赞同脱离严重依赖核武器的北约这一政策。CND在1961年的顶峰时期发展到800多个地方团体,在各地区建立了组织,总部办公室有20多个工作人员。它有CND妇女、学生、青年等部和基督教CND,及科学家和建筑师等专业人员团体。CND的月报Sanity

27、达到45000份的发行量。摘编自汤玲20世纪80年代西北欧反核和平运动研究(1)根据材料,概括“核裁军运动”的主要主张及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核裁军运动”组织兴起的背景。【答案】(1)主张:反对英国政府与美国联合的核防务政策;反对美国在英国建立核基地与导弹基地;反对英国进行核试验;赞同英国脱离北约。特点:反对特定的战争和武器;政策具有一定的阶段性;有一定规模,成分复杂。(2)背景:二战后,反战和平思潮的发展;美苏争霸与以核武器为中心的军备竞赛;英国国力的衰退,以及对核战争的恐惧心理;英国政府推行与美国联合的核防务政策;20世纪50、60年代,英国经济恢复发展,中产阶级兴起。

28、【解析】(1)第一小问主张依据材料“反对英国的核防务政策和向美国提供核基地”“英国停止核试验和美国携带核武器的轰炸机暂停巡逻飞行厦暂缓建设美国导弹基地的谈判”“反对美国在英国的所有核基地”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信息从反对内容、政策延续性以及规模等角度思考回答。 (2)依据材料信息从二战后,反战和平思潮的发展、美苏争霸与以核武器为中心的军备竞赛、英国国力的衰退,以及对核战争的恐惧心理等角度思考回答。点睛:纵向比较型非选择题(1)在解读史料基础上对教材内容的重新整合,所以备选项中的表述基本上都是教材中没有的,这是对学生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2)在做此类题时要善于运用历史理论进行分析判

29、断。经常用的基本理论有共性和个性关系的原理,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原理,量变与质变的原理。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要从同中找异,从异中求同。(3)同学们一方面要注意全面准确地掌握历史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将一些相近的事、人或观点进行分析比较,培养自己的分析比较能力,另一方面在解题时要找准比较角度,结合史实分析其共同点和不同点。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在孔颜人格传统的看法中,颜回以笃学受到后人尊崇和景仰。他的笃学并不是对政事冷漠的回避,他的论述和行动都在努力实践孔子的人格原则和风范。颜回是作为一个有为之士,像舜一样匡世济民赢得生前身后名,而不是心甘情愿作一个苦行僧。颜回没有参与政治,与他

30、的早逝是有绝大关系的,但主要是当时所面临的险恶的政治环境的缘故,用他的话说就是“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也就是过于理想化而不能被政治权势所接受。其政治愿望体现在行动上就是颜回追随孔子十四年颠沛流离的列国周游弘道,如果不是坚定的精神支撑,或许颜回早已悄然逃离孔子而去。当弟子们纷纷逃去求得片刻安静和苟延时,颜回出生入死始终与孔子为伴。这种出生入死的献身精神体现了他追求天下有道、弘道行仁的理想社会的政治抱负。摘编自林克庆卫东海论颜回“外王”实践的人格壮美(1)根据材料,概括颜回的人格魅力及其形成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回外王实践失败的主要原因。【答案】(1)人格魅力:勤奋好学

31、精神;强烈的为邦济世愿望;为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等。原因:孔子的言传身教,颜回对个人修养和政治抱负的追求等。(2)原因:春秋晚期,诸侯争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儒家德治的主张不符合统治者迅速实现富国强兵的需要;儒家追求的礼制社会过于理想化等【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颜回以笃学受到后人尊崇和景仰”可知体现颜回勤奋好学的精神;根据材料“颜回是作为一个有为之士,像舜一样匡世济民赢得生前身后名,而不是心甘情愿作一个苦行僧”可知,颜回有强烈的为邦济世愿望;根据材料“当弟子们纷纷逃去求得片刻安静和苟延时,颜回出生入死始终与孔子为伴。”可知体现颜回出生入死的精神和坚定的信仰。根据材料可知,颜回这种人格魅力形成需要从孔子和其自身分析即可得出答案。(2)根据材料“颜回没有参与政治,与他的早逝是有绝大关系的,但主要是当时所面临的险恶的政治环境的缘故,”可知颜回外王实践失败的原因与其英年早逝和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根据材料“也就是过于理想化而不能被政治权势所接受”可知颜回外王实践失败的原因是儒家追求的礼制社会过于理想化,不符合统治者富国强兵,加强中央集权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