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背景1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诸侯争霸、人民渴望统一与政治稳定。2商鞅变法以后,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3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二、内容1国家最高权力中心皇帝制度(1)创立: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皇帝。“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2)特点皇位世袭:嬴政自称“始皇帝”,由子孙传承皇位,权力不可转移。皇权至上: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 皇权独尊:皇帝有一系列专用称号,自称“朕”,
2、命称“制”,令称“诏”,印称“玺”等。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职责三公: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九卿:分别掌管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特点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作用以“朝议”等方式讨论国家军政大事,备皇帝裁决,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3.地方政治制度郡县制(1)内容地方设有郡、县两级,“郡”直属于中央,“县”隶属于郡。县下设有“乡”“里”两级基层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2)影响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国
3、家管理人员由职业官僚取代了世袭领主。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官僚政治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或地方行政权力体系,包括有关官僚机构的组织运作与官僚的活动及一套完整的制度规定。从战国末期到秦朝,伴随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官僚政治逐步确立,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色。4秦律:细密严苛。三、影响1积极影响(1)使秦朝国力增强,疆域不断扩大,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促进了中国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3)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起了重要
4、作用。(4)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2消极影响: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是一种决策方式,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不具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1)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2)修驰道、直道。(3)颁行法律、编制户籍。(4)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5)整顿社会风俗。 1秦朝大一统的历史地位秦朝大一统的历史地位仅
5、仅从开拓疆域、确立中国腹地大格局之中来寻求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从养成国家统一的心态历程中加以阐述。统一国家所形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之大,确实是前所未有的。摘自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思维激活秦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一统”政体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与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2秦朝政治制度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影响自从秦始皇统一了当时的“天下”,中国即成为一个长期整合的政治体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单元,能够有长期的凝聚性,固然由于其地理环境自成格局,但也由于国家形态具备一定程度的稳定性。许倬云历史大脉络思维激活秦的统一和制度创新在中国历史上有独特
6、的地位。探究1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史料一秦朝中央官制结构图史料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六枚一套的御玺,分别刻着“皇帝之玺”“天子之玺”“皇帝行玺”“天子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信玺”。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秦亡御玺落入汉室,代代相传,称“传国玺”。(1)史料一体现了专制皇权和三公九卿制下,各部门的职权及运作,解读史料应注意观察结构图体现出的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2)史料二反映了皇帝制的特点,解读史料应注意提取史料信息,从御玺的分类、用途等方面分析皇帝独尊的特点。(1)根据史料一,归纳秦朝中央官制有哪些特点。(2)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皇帝制的特点。提示(
7、1)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各职能机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体现出家国同治的特点。(2)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1)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中央主要官职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中央主要官职相互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政大权完全操纵于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君权不致旁落。(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诸卿中奉常、郎中令、宗正、少府等官职都是为皇帝专设的,是为皇帝私人服务的。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3)决策过程中的朝议制度,即处理军国大事时,皇帝召集三公九卿及相关官员召开会议,商谈解决方案,最终决断权仍归皇帝所有
8、的制度。大臣们议政,可以集思广益,不失为在君主专制制度下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探究2郡县制与官僚政治史料一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据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史料二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1)史料一反映了国家形态从
9、“封建制”到“官僚制”的演变。(2)史料二反映了王夫之对郡县制在历史上的作用的认识,王夫之肯定了郡县制的积极作用。(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的原因,并说明后来中国又是如何实现制度的重新建构的。(2)根据史料二,概括王夫之对郡县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提示(1)原因:诸侯争霸,周王室衰微,宗法制原则遭到破坏。实现: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从贵族制(世卿世禄制)向官僚制转变。(2)看法:从国家考虑,郡县制不如封建制害处多。积极作用:郡县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稳定,其制为历朝所沿用。周
10、秦之际政治文明的转型个人权力由分散到集中,由商周天子权力的尚未高度集中到秦朝专制独裁的“皇帝制”地方权力由独立到集权,由独立性较强的分封诸侯国到集权于中央的郡县政治制度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由商周时期的世袭贵族到秦朝皇帝任命官员,从而形成官僚政治权力执掌由贵族到官僚。国家权力由商周时期的世族把持到秦朝由皇帝任命的职业官僚掌握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感悟郡县制的现实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王夫之认为封建论者是搞无益的争论:“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一如柳宗元所论,王夫之认为秦是行了大公,“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
11、,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王夫之认为,事物都有两面性,但郡县制与封建制相比要好得多,“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摘编自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创新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首先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材料论述了郡县制思想,其思想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中付诸实践。然后选择史实依据加以论证,言之有理即可。答案示例:论题: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集权。阐述: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从而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12、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郡县制的现实启示(1)承袭历史变迁,我国目前的地方行政层级主要实行“省市(州)县乡(镇)”四级制,这在当今世界的大国中鲜有其例,其最直观的好处在于有利于中央实行垂直控制和层层节制,可以确保中央政府的统一指挥和有效管理。(2)另一方面,行政层级设置越多,其所带来的弊端也越大。首先,必然会影响行政效率;其次,行政层级过多有损于行政的回应性。这主要表现在由于层层对上负责和对口设置机构,势必造成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盛行,从而降低行政管理成效;再次
13、,行政层级过多不利于节约行政成本。(3)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现代民主政治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的行政层级的不适应问题逐渐显现,进一步优化行政层级无疑是行政区划体制改革的总体趋势。新高考选择性考试示范命题点:秦代的历史贡献(20207月浙江选考2)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非凡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兴修了许多著名的工程。观察下图(局部),对图中所示区位,命名及标注正确的是()A秦始皇长城B灵渠C郑国渠D都江堰A秦代长城东起辽东,西至甘肃临洮,是秦长城的西边终点,故选择A项;是关中地区,而灵渠位于岭南地区;是四川地区,郑国渠位于关中地区;是岭南地区,都江堰位于四川盆地,故B、C、D三项错误。全国卷新情境考法借鉴【
14、考法示例】创设学习情境,综合考查秦朝中央等级制度(2019全国卷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知情境:秦国建造一批大型水利工程。明立意:以郑国渠、都江堰为切入点,从中央集权的角度考查历史解释这一核心素养。抓关键:“战国后期”这一时间信息所隐含的知识为: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理思路:做题时可以先思考:秦国在战国时期经历了什么?对其有何影响?建立浩大的工程需要什么?然后再结合所学知识深入分析: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
15、的时期,各国都在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使秦国率先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国家的组织能力,因而能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重大工程建设,由以上分析可得出正确答案为D项。【真题体验】1秦国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2013全国卷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C根据材料可知,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墓葬仍然存在明显的等级差别
16、,而秦国仅君主墓葬明显高于其余墓葬,这充分表明战国时期秦国率先由等级序列明显的分封制走向了中央集权统治,故选C项;铁器牛耕的推广导致分封制瓦解,A项错误;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表现的是分封制下的等级序列,B项错误;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瓦解,D项错误。2郡县制的建立(2015海南单科2)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A郡县制B分封制C井田制D宗法制A本题考查郡县制。秦始皇罢侯置守,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郡县制,设置郡守,故选A项;分封制、井田制、宗法制均为古制,与材料“不与古同”不符,故排除B、C、D三项。模拟题培素养仿真演练1(2020郑州质检)严酷的生存条件和战
17、争的环境,使“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而受传统和文化影响,齐国的君主奉行“以王命讨不庭,不贪其土,以劳王爵,正之体也”的原则,使齐难以实现霸权统一。这说明()A齐国仍严格遵守分封制度B客观环境影响了文明程度C文化差异决定了称霸胜败D独特国情有利于秦国统一D材料认为“严酷的生存条件和战争的环境”下,尚武精神增强了秦国的军事实力,为秦国的统一奠定基础,故选D项。题干材料说明齐国君主坚守正统,不随意讨伐他国,并非严格遵守分封制度,排除A项;材料表明,客观环境影响的是国家实力而非文明程度,排除B项;军事实力决定称霸胜败,文化差异只是影响因素,排除C项。2(2020茂名二模)根据下表材料,可以
18、得出的结论是()评价 出处“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史记李斯列传 “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汉书主父偃传“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 封建论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藏书 A秦始皇制定了统一的法律B秦建立了皇权至上的皇帝制C秦始皇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D高度评价秦朝的统一及制度D根据表格“明法度”“海内为一”“其为制,公之大者也。”等信息可知其高度评价秦朝的统一及郡县制度、皇帝制度、法律制度,故选D项;仅史记李斯列传涉及秦朝制定法律,排除A项;材料中只有“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肯定秦建立了皇权至上的皇帝制,排除B项;材料中只有“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反
19、映了郡县制下秦始皇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排除C项。3(2020深圳一模)20世纪后期,考古学家在湖北、甘肃、湖南等地发现了大量秦代的竹简,其中有政令、上下公文往来、司法文书、吏员簿,还有物资登记、转运、赋税、徭役、军爵、官吏任用等文书。这些重要史料可以佐证秦代()A地方宗族势力较为强大B行政制度比较系统C郡县制在全国范围确立D法律制度非常严密B根据“其中有政令、上下公文往来、司法文书、吏员簿,还有物资登记、转运、赋税、徭役、军爵、官吏任用等文书”可知,秦代的竹简包含了皇帝的政令、中央和地方的往来公文、司法文书和官吏的任免等翔实的行政内容,因此这些重要史料可以佐证秦代行政制度比较系统,故选B项;题
20、干中竹简的内容与地方宗族势力无关,排除A项;秦代的竹简没有反映郡县制的具体推行范围,排除C项;题干中竹简的内容主要与行政、财政相关,不能佐证秦代法律制度是否非常严密,排除D项。4(2020吕梁一模)浅议中国政治制度对城市行政管理的影响一文中写道:“在这样的制度框架下官员对下管理地方事务,对上服从或者等待调遣,很多建设环节仅限于政府强大的纵向行政运作体系中”由此可见郡县制下的城市管理模式()A不利于公众力量的积极参与B有利于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C有助于城市建设的科学规划D有助于打击官吏贪腐问题A“仅限于政府强大的纵向行政运作体系中”说明民众是被管理者而非参与者,因而当时的城市管理模式不利于公众力量
21、的积极参与,故选A项;民众并非城市管理的参与者,所以不利于民生问题的解决,也不利于城市建设的科学规划和整顿吏治,排除B、C、D三项。5(2021襄阳五校模拟)陈胜自立为陈王以后,曾派部下武臣攻取范阳,范阳人蒯彻献给武臣一个“不攻而降城,不战而略地,传檄而定千里”的妙计,即封范阳令一个“侯”的称号,此人必能投降。武臣采纳此计,果然不战而降城三十余座。这则材料反映了()A分封制仍然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B战国变法未能冲击人们固有价值观C秦朝推行郡县制不符合历史潮流D实行分封制成为当时人们的共识A根据“封范阳令一个侯的称号,此人必能投降”可以看出,分封制之下的封侯对于一些人来说有一定的吸引力,反映出分封
22、制仍然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故A项正确;材料与变法无关,排除B;项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集权,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排除C项;D项中“共识”的说法错误,排除。6(2020安庆二模)史记载,韩国制订“疲秦计划”(派水工郑国游说秦王大兴水利),嬴政采纳郑国的建议后,发觉这是韩国的阴谋,于是下令驱逐所有其他诸侯国的人,为此李斯作谏逐客书,改变了嬴政的主张,网罗天下英才。郑国渠修成后关中变成沃野,秦国富强起来,后统一六国。这说明()A秦王善于纳谏重用儒学人才B国家兴衰取决于统治者的才能C秦国崛起开始于修建郑国渠D招贤纳士助推秦国完成了统一D由材料“下令驱逐所有其他诸侯国的人,为此李斯作谏逐客书,改变了嬴政的主张,网罗天下英才”可知网罗人才的举措使秦国能够充分利用人才优势,变阴谋诡计为自身发展的长处和优势,增强了自身的实力,推动完成国家的统一,故选D项;李斯是法家的代表人物,排除A项;“取决于”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秦国崛起于商鞅变法,排除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