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谈谈初中政治课堂的“支架式”教学摘 要:“支架式”教学是现代建构主义理论中的一种教学模式。它通过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效果评价等五个环节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支架式”教学是现代建构主义理论中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它关注的不仅是教师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而且也强调了学生自身的主动建构,也就是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建构与发展。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围绕学生学习的主题,在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所提出的“最近发展区”内搭建有效的学习“支架”。“支架”就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由教师提供一个暂时性的、帮助学生发展自身学习
2、潜能的一种教学策略或教学用具,也可以是一种教学方法。一、“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1.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2.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探索内容包括: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并将各种属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列。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点,以后逐渐减少愈来愈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最后要争取做到无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确定的、与
3、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属性增加或减少,各种属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调整,并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5.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和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二、“支架式”教学案例课题内容:“人生难免有挫折”。设计构想:“人生难免有挫折”这一节包涵丰富的人生内容和思想内涵,它包含了关于挫折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对学生教学具有较大难度。要解决这个问题,该
4、课题设计采纳“支架式教学”思路,先由教师帮助学生搭“支架(脚手架)”或“投石”,逐渐培养学生主动搭“支架”解决问题的能力。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挫折的含义、造成挫折的因素以及挫折与人生的关系。(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用辨证的方法分析挫折的能力。(3)情感态度目标:面对挫折,采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2.学习者特点经过七年级上册及下册第四课内容的学习,学生对思想品德形成了一些正确的认识,当然也包括一些非正规途径形成的一些对德育的误解,并形成了一些思维方法如辩证地看问题等。3.教学过程(1)搭脚手架(见下图)。(2)进入情境教师引出 8 岁时技艺超群的邓亚萍未能入选省队的事例说明“人生难免
5、有挫折”。(3)独立探索由邓亚萍 8 岁时由于未能顺利入选省队而伤心地哭引导学生归纳人碰钉子时的心理状态伤心、消极、气愤等,并由此归纳挫折的含义;由思想品德课本七年级下册第 63 页茅以升的名言和第 64 页苏轼的名言引出面对挫折意志坚强、有坚定信念的人才能战胜挫折,取得成功、实现生命的价值、享受真正的人生。(4)协作学习在本节课本的各个案例中,实行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通过讨论,使挫折的含义、造成挫折的原因、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和面对挫折三种不同的态度有三种不同的结果日益明朗,最终实现对人生难免有挫折的正确、全面的理解意志坚强、坚定信念的人才能战胜挫折,实现成功完成意义建构。(5)效果评价在学习
6、过程中,生生互动完成了学生对小组学习所作的贡献,其本身也是一种评价;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对话和引导过程中,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可通过类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这种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以后的学习,这个结果也是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评价。在本案例“(1)(4)”中,完成了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这也是效果评价。三、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着重考虑1.以学生为中心第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第二,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第三,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
7、2.强调“协作学习”的作用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在这样的群体中,共同批判地考察各种理论、观点、信仰和假说;进行协商和辩论,先内部协商,然后再相互协商。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3.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类型地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料)。但是必须明确:这里利用这些媒体和资料并非用于辅助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而是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参考文献: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68-72.2余震球.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作者简介:林明尚,华中师大教育硕士,中学一级教师。(作者单位 广东省中山市三角中学)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 PDF 格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