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五单元 第22课 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 (2)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04829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五单元 第22课 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五单元 第22课 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五单元 第22课 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五单元 第22课 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五单元 第22课 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五单元 第22课 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五单元 第22课 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跳出孙中山的思路看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岳麓版必修三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设计思路20世纪是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巨变的100年。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中华民族进行了顽强不屈的抗争与奋斗,在此期间,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以各自思想理论及其革命实践成为引领时代进步的三位伟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愿望,成为辛亥革命的风帆。此后,孙中山紧跟时代潮流,推动国共合作,基于三民主义,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本课与必修一专题四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和必修二专题二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

2、中国的冲击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就思想论思想,学生对孙中 山三民主义的发展理解不透,思维容易受到限制,且三个模块相关内容比较零散,缺乏整合,不利于学生知识网络的建构。本节课尝试打破就思想论思想的设计思路,以革命对象、革命目标和革命动力为框架,跳出孙中山的思路看孙中山革命理论的创新。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1、创设情境法:通过设计救国方案引导学生神入历史,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学习提供参照;利用孙中山的录音,引导学生触摸真实的历史;2、问题导学法:对于课堂内容,设置层层深入的问题,让学生利用课本解决问题,调动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积极性;3、自主探究法:把学生分成小组,对于本课重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从而加强学

3、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分析能力。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播放国父纪念歌 课堂导入:鸦片战争后,中国濒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亡图存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同学们,如果你处在20世纪初,你会为当时的中国设计出怎样的救国方案呢?你能设计一个救国方案吗?20世纪初中国社会主要力量分析列强:希望中国永远成为他们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机会成熟时肢解中国,灭亡中国。清政府:起先有一定斗争精神,但是屡战屡败,最终成为洋人的奴才,列强的走狗,以对外卖国、对内镇压作为生存之道。资产阶级:有一定实力,受到列强和清政府压迫时有较强的革命性要求;但是对列强和清政府有一定依赖性,往往带有妥协性。工人:人数不少,但是分散

4、不集中,处于社会最底层,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极端恶劣,革命愿望最强烈。农民:占人口90%以上,生活贫困,受到列强和清政府的残酷剥削和压迫,革命要求较为强烈,但是处于不自觉状态。其他阶层:各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救国方案,要求:先为你的救国方案命名,然后指出谁是敌人?谁是可依靠的力量?谁是朋友?革命目标等是什么?理由是?生1:我的救国方案是团结、和平,救中国。以工农为主力,工人阶级在推动社会运作的重要岗位,革命愿望最强烈;农民阶级人数众多,但缺乏革命的思想觉悟,所以可以以工人阶级的强烈革命愿望领导农民阶级。以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者、卖国求荣的清政府、汉奸为敌人。以资产阶级为可依靠力量,因为他们有经济实力

5、,有政治影响力,对国内外局势有一定洞察力。革命目标是建立一个和平民主的社会和统一、独立的国家。三民主义孙中山的救国方案1.0版 1905年,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解释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1、 革命对象是谁?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其满洲,汉军人等,如悔悟来降者,免其罪,敢有抵抗,杀无赦!”同盟会宣言(1905)“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我们并不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照

6、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1906年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大会上的演说“民众所接受者,仅三民主义中之狭义民族主义耳。正惟“排满”二字之口号,极简明切要,易于普遍全国,而弱点亦在于此。”国民党元老胡汉民设问1:革命对象是谁?(满清政府)师:“鞑虏”是历史上中原人对北方的少数民族如蒙古族、满族等的蔑称, 清末特指清朝统治者。设问2: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这一口号的认识? 师:“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即推翻满清专制政府,重建汉族人当权的政府,带有比较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但民族主义并不是简单的复仇主义,孙中山把反满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结合在一起,这一口号

7、最具有号召力,是最容易达成共识的目标,反映了人们争取民族独立的愿望和要求。师:受传统夷夏观的影响,孙中山把清朝统治看成是异族入侵、汉人失国;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孙中山的视野变得开阔,逐渐放弃排满兴汉的狭隘民族观, 形成了与今天相差不大的现代民族国家思想,应历史地看待孙中山的民族主义。2、 革命目标是什么?创立民国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同盟会宣言(1905) 设问3:民国的性质是什么?(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师:材料中“国民”所指不明确,意味着谁是可靠的力量

8、是不明确的,这为孙中山寻找革命力量屡屡受挫埋下了思想隐患。3、革命主体是谁?平均地权 “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古代所不能及的,然而试看 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将来中国要到这步田地,再去讲民生主义,已经迟了。”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1906年12月2日“平均地权”释疑“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要杀四万万人之半,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那不必去管他。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盈利八千,当归国家。这于国计民

9、生皆有大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窦,自然永绝,这是最简便易行之法。”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1906年)设问4:结合材料,民生主义主要针对什么问题提出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贫富分化的弊端)设问5:为解决这一问题,民生主义的具体办法是什么?(核定地价,涨价归公,国民共享。)分小组讨论:1、 地主阶级可能对此项纲领持什么态度?为什么?2、 工农群众可能持什么态度?为什么? 3、该项纲领能否调动起各阶层革命的积极性?为什么?材料: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1

10、906年) 设问6:结合材料谈谈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 师:三民主义并不是简单的并立关系,民族主义是包含在民权主义之中的,民权主义同时又是民生主义的前提条件,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 过渡:三民主义真的能解决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吗,如何评价三民主义?分组讨论。 第一组:从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角度评价。生2:假如我是革命党人,我感觉挺满意的,挺高兴的。因为按照三民主义,资产阶级将推翻清政府而掌握国家政权,可以获得民主权利,可以更好地保障资本主义的发展,更好地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生3:假如我是地主,我感到很愤怒,也很害怕。因为通过核定地价,我们将丧失很大的权益,而且很担心以后土地还是不是我的固有财产

11、。 生4:假如我是农民,我感到很失望。因为我们本以为革命会实现我们的最大愿望即得到土地,结果三民主义实行核定地价的方法,土地还在地主手中,我们还是老样子。生5:假如我是列强,我还是有点担心。因为按照三民主义,资产阶级会推翻我们在中国的代理人清政府,尽管三民主义没有明确反对我们,我们和清政府签订的条约也继续有效,但对革命党人总是不太放心,看来得早点物色代理人。 第二组:从三民主义的积极、局限角度评价。生6:民族主义进步性:最大限度地打击了清朝统治者,加速了清朝的灭亡;把反满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结合在一起,集中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局限性: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民权主义进步性:解决了资产阶级

12、革命的中心问题反对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局限性:只重视国家政权形式,忽视了人民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只是提出了“国民一律平等”的空洞口号。民生主义进步性:主要是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反映了孙中山维护人民利益的美好愿望;局限性:不是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不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缺乏群众基础。 第三组:从三民主义的理论、实践角度评价。 生7:理论: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既代表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也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实践: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过渡:辛亥革命后,

13、袁世凯倒行逆施,中国陷入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中。孙中山为维护共和进行了一系列的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结果大部分都失败了。孙中山说:“我不善处成功,而善处失败;愈失败,我的精神愈焕发。”正是在实践当中的屡屡受挫,促使孙中山对救国方案进行修改,救国方案第二版出台。修改救国方案新三民主义2.0版师:在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下,1924年1月2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改组了国名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

14、础,有力地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播放视频:孙中山诠释三民主义1、对革命对象的再认识“孙中山早期的民族主义口号驱除鞑虏,是汉族的民族主义,辛亥革命后提出了五族共和,1924年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主张把各族融合成一个中华民族,包括两方面的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栾锦红孙中山研究的新台阶“中山学” 设问6: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有何发展变化?(由兴汉排满到五族共和再到对外反帝、各民族平等)调整后的民族主义“新”在哪里?(对外:反对帝国主义,谋求与其他民族的独立和平等;对内:反对民族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对革命动力的再认识 在旧三民主义里,孙中山对谁是

15、革命可依靠的力量的认识是不明确的,五四运动之后,孙中山意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他说: “革命行动,欠缺人民心力,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农民是我们中国人民之中的最大多数,如果农民不来参加革命,就是我们革命没有基础。国民党这次改组,要加入农民运动,就是要用农民来做基础,要农民来做本党革命的基础。”“工人既有了团体,要废除中外不平等的条约,便可以作全国的指导,作国民的先锋,在最前的阵线上去奋斗。”设问7:孙中山对革命动力有了什么新认识?为此他如何调整了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新民权主义:进一步提出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帝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新民生主义:提出耕者有其田、

16、节制资本、制定劳工法,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3、 对革命朋友的再认识 “(1911年)八月以来,义旗飚发,诸友邦之抱和平之望,持中立之态,而报纸及舆论,尤每表其同情。邻谊之笃,良足深谢。” 1912年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只顾着站在岸上嘲笑我。这时候,漂来了苏俄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了,我决定抓住它。”1922年孙中山谈话录设问8:孙中山对列强本质的认识有何变化? 师:随着辛亥革命后国内外局势的发展,列强对于中国边疆瓜分势头进一步增长,孙中山对列强得侵略本质的认识也更加深刻。俄国革命的胜利让孙中山看到了新的希望,他选择

17、了跟苏联合作、中共合作。新三民主义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课件呈现:孙中山的救国方案1.0版VS孙中山救国方案2.0版孙中山的救国方案1.0版孙中山的救国方案2.0版革命任务推翻满清政府反帝反封建革命领导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可依靠力量不明确农工可信赖朋友英法美苏联、中共革命前途建成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国建成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国实践检验制定了临时约法,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为维护共和进行一系列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基本失败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有力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课件呈现:国共

18、两党的救国方案比较:孙中山的救国方案2.0版共产党的救国方案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反帝反封建指导思想新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革命主力资产阶级领导,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无产阶级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革命前途建成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国建成新民主主义国家,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师:比较两份救国方案,我们发现,相同点是反帝反封建,有合作可能;革命思想不同,革命主力军不同,最关键革命前途不同,国民党最终想把中国建成一个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国,而共产党想把中国建成新民主主义国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换言之,两个党可以共同革命,但到了某些特定时候,一定会出现是否将革命继续进行的问题。如果进行到社会主义阶段,共产

19、党将不可避免的对民族资产阶级做一个总清算。现在可以合作,将来恐怕要分道扬镳,历史的走向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孙中山的三份遗嘱 师: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病逝,去世之前立有三份遗嘱:遗嘱节选:“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家事遗嘱全文:“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衣物书籍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成长,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致苏联

20、遗书节选:“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大联合中央执行委员会亲爱的同志:你们是自由的共和国大联合之首领。此自由的共和国大联合,是不朽的列宁遗与被压迫民族的世界之真正遗产。帝国主义下的难民,将藉此以保卫其自由,从古代奴役战争偏私为基础之国际制度中谋解放。我希望国民党在完成其由帝国主义制度解放中国及其他被侵略国之历史的工作中,与你们合力共作。两国在争取世界被压迫民族自由之大战中,携手并进,以取得胜利。” 设问7:读了孙中山先生的三份遗嘱,你有何感受呢?生8:孙中山先生临终前的三份遗嘱,无一不与国家相关。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其一生致力于国民革命,直至生命的结束,仍不忘国家之安危、民族之兴亡、人民之疾苦,拳拳赤子心,浩浩中华魂!生9:我注意到孙先生的三份遗嘱中,家事遗嘱最短,致苏联遗书最长,反映出在孙先生的心目中,国事最重,舍小家、为大家,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位卑未敢忘忧国,作为学生,身在校园,也应心系国家!师:正如同学们所说的那样,孙中山的一生,是为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殚精竭虑的一生,伟人已逝,精神永存!作者介绍:丁香红,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北滘莘村中学,528311,联系方式1369068955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