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西省上饶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01198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1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上饶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江西省上饶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江西省上饶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江西省上饶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江西省上饶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江西省上饶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江西省上饶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江西省上饶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江西省上饶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江西省上饶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江西省上饶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江西省上饶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江西省上饶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江西省上饶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江西省上饶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江西省上饶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江西省上饶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江西省上饶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江西省上饶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江西省上饶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上饶市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高二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草原文化精神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动态的、积极的、以个体奋斗为主要内容的进取性文化。北方草原具有独特性,它既有深远悠长的民族牧歌情调式的生活方式,又有严酷杀伐的沧桑、厚重的历史,从而导致了草原民族对于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特殊认识。一方面,人与自然的关系极为直接、密切,人对自然的依赖性突出,因而对自然的亲近之感、迫近之念、忧虑之情更为突出、深挚;它不似江南山水对人的细腻轻抚,更不像士子优游于小桥流水,流溢着别致而精微的艺术感触,而是将民族生存与自然

2、环境直接联系起来,把对草原的关切与民族的整体性发展联结起来,发出了“草原不在、民族何存”的呐喊,汉代流传的匈奴歌就是其中代表。另一方面,人与自然架构起初步的生态美学桥梁。蒙古民族第一部史传文学蒙古秘史当中就显现着极为浓郁的生态观念。由于生存环境的严酷、险恶、千变万化,草原民族“逐水草而居”的动态生存观念异常鲜明。草原民族生存的“动态”和“变化”的特点使人的适应能力和冲破自然环境束缚的能力分外突出。草原民族强调人在强大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面前的力量、智慧、意志力,从而形成一种对英雄的崇拜的观念。史记匈奴列传中的冒顿单于和蒙古秘史中的札木合就是鲜活的例证,只不过后者还显现着强烈的崇信重义之美。北方草原

3、多地处边陲,因而在地域上形成了一种相对封闭和独立的特征。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又不得不产生与外界文化交融的必然性,于是草原文化从一开始就是一种开放的不断出新的文化,对于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的动机和活力较农业文化更主动、更积极。这在元代西域文人那里得到了很好的印证,著名学者刘大杰曾称元代萨都剌的诗歌“代表了元诗的活力与变化的趋势”。也由于草原自然环境的险峻、生存的艰难,致使草原文化的忧患意识中多了种实践意识和冒险精神。忧患意识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自我成长、成熟的标击,就农业社会而言,忧患意识往往侧重于对深厚精神苦闷的自我消解、自我提升;自我肯定、自我壮大是农业社会忧患意识的主体内容。草

4、原文化景观下的忧患意识,虽然也是在生存困扰下的一种自我拯救、自我飞扬,也充满了焦虑、深痛之感,但并不专力于自我精神领域的别有洞天,而是将原始初民时期产生的朴素的“天人合一”观念加以发展,别除了其中包含着的精神层面的穷力追逐,进而催生个体抗拒灾难和挫折的行为力量。 (摘编自温斌古代北方草原文学的精神风尚)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北方草原与南方山水虽然空间地理位置不同,但在与人的关系上两者却是一致的。B草原文化精神既体现了民族生存与自然环境的联系,又显现着极浓郁的生态观念。C北方草原是相对封闭和独立的,因此北方草原文化是一种自发性、独立性的文化。D不同于农业文化,草原

5、文化的忧患意识除了侧重于自我精神领域,还催生了行为力量。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先点出草原文化是进取性文化,再从草原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崇拜英雄的观念、开放性、忧患意识等方面进行论述。B文章举匈奴歌的例子,证明草原文学注重民族生存与自然环境的联系并将对草原的关切与民族的整体性发展统一起来。C文中所提的冒顿单于和札木合两个人都是被草原民族崇拜的英雄,以此二人为例主要是论证草原文学具有崇拜英雄的观念。D文章提到了元代西域文人,以此不仅论证了草原文化具有忧患意识,还进一步论证了忧患意识中具有实践意识和冒险精神。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北方

6、草原不具有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历史,那么草原民族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可能就不会 有特殊认识。B草原民族“逐水草而居”的动态生存观念异常鲜明,缘于其生存环境的严酷、险恶、千变万化。C草原民族崇拜英雄的观念的形成,与其强调人在强大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面前的力量智慧、意志 力有关。D相比农业文化,草原文化与外界文化的交融有着必然性,交流、融合的动机和活力也更主动、 更积极。(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猴精 侯发山侯乡长到任后,推掉一切迎来送往,把所有的材料报表搁置一边,带上秘书小吴到各村调研。当他来到龙湾村后,看到村民们还没脱贫,住的还是茅草房,吃的还是腌萝卜,

7、心里就很不是滋味。村主任老周也早从其他渠道得知侯乡长是个干事的人,忙不失时机地哭穷,说侯乡长,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俺村还是闺女穿她娘的鞋老样子, 你得给想个法子啊。“那是,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侯乡长笑了笑,看着一望无际绿油油的麦田,换了一下口气说:“大家一起想办法。咱龙湾村一马平川,不能说没有优势。不能老是种传统农作物,可以搞点其他的嘛。”老周说,“侯乡长,村里的老少爷儿们不是没想过办法,关键是妮儿穿她娘的鞋钱(前)紧。”侯乡长敛起笑容,点了点头。老周想了想,斗胆说道,“侯乡长,您看,能不能给俺村弄点资金? ”没等侯乡长说话,小吴插嘴说,“咱乡底子薄,财政上还是赤字,外面塌了不

8、少账,银行对咱们也不感冒,想贷款几乎不可能。”“那、那”老周一脸失望,那样子像是饿得饥肠辘辘的人捡到一个烧饼,仔细一看,原来是画在纸上的。 “常言说,要想富,先修路。老周,咱就先把路修修?”侯乡长眉毛一扬,不动眼珠地盯着老周。老周张了张嘴,嗫嚅道:“侯乡长,村里不有路吗? ”“在耕地上修路,东西一条,南北一条,双向六车道等到路打通再说上项目的事。”侯乡长指了指眼前的麦田,似乎很有信心。 老周看着侯乡长的脸,小心翼翼地说道:“侯乡长,村里一分钱没有,咋个修法儿? ”“侯乡长,乡里也没钱啊,怎么修路?”小吴也紧接着说道。新官上任三把火。他担心侯乡长脑子一热不顾一切。侯乡长信心十足地说:“这个不用管

9、,我自有办法。”“侯乡长,将来打算上啥项目?”老周虽然不明白,但心里还是松了口气,他知道侯乡长肯定为龙湾村规划好了,要不然绝不会贸然提出修路。“我还没想好,不过,建工厂或是搞房地产,也不是没有可能你要保密,不能乱说。现在的老百姓,猴精猴精的,不得不防啊。”侯乡长说罢,对老周挤了下眼睛。 侯乡长是个雷厉风行的人,隔了两天就派人到龙湾村规划线路,一望无际的麦田里,麦苗刚露出头,几道石灰线很是显眼。 这下子,龙湾村热闹了。 村里的老少爷们也不傻,看到耕地被圈了起来,知道政府要修路,忙聚在一起商量。有的说弄大棚,有的说种树,有的说建厂子经过权衡利弊,最后决定种树,种果树。主意一定,于是,不分白天黑夜纷

10、纷行动起来,都把多年的积蓄拿出来,又借贷了一部分,派出几个人去邻县的果树培育基地采购了几货车果树,有核桃,有苹果,有鸭梨随后,开始在自家的田地上挖坑栽树。这些村民们知道,乡里要修路,就得刨树;要刨树,就得给村民补偿!否则,就不同意乡里修路。刚开始,是那些土地即将被占用的村民种果树。后来,那些土地没被占用的村民也种上了果树,因为路一旦修通,接下来就该规划他们的土地了。呵呵,短短半个月,龙湾村的土地上都种上了果树。真应了侯乡长的话,现在老百姓头脑不简单啊。侯乡长得知消息,亲自到龙湾村查看。当他看到一片片果林如雨后春笋般立在龙湾村,一下子惊呆了! 老周不敢看侯乡长,也不知道该如何解释。哼!侯乡长从鼻

11、孔哼了一声,对老周说,“没事的,村民们只是做个样子,要不了多久,这些果树就干枯了到那时再修路吧。”当然,老周还是跟村民贴心,把侯乡长的话复制粘贴给了村民们。村民们不敢怠慢,为了得到更多的补偿精心伺候那些果苗,浇水、施肥、打药,很是精心。 两年乡里一直没提修路的事。 从第三年开始,龙湾村的果树开始开花、挂果了。村民们不敢怠慢,日夜守护,该浇水浇水,该施肥施肥,该打药打药。用老周的话说,比待自己的儿孙还用心。 城里的水果贩子得知消息后,趁着果子没成熟,就来订购了包销合同。等到那些大车小车来拉水果的时候,侯乡长来了。看着一筐筐苹果、鸭梨被装上了车他的脸上掠过一丝不易被察觉的微笑。“侯乡长,啥时间修路

12、啊?”老周又旧事重提。侯乡长呵呵一笑说,“老周,现在还用再修路吗?把这些果树砍了乡亲们还不把我骂死啊?”说罢,他抓起一个苹果,“咔嚓”啃了一口,津津有味地吃着。“你看,你看,我真是老糊涂了!”老周愣了愣,然后拍打了一下自己的脑袋。(摘自珠风小说,有删节)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老周在与侯乡长谈自己村子资金紧张时两次引到了谚语,这说明老周这个村长为人幽默,文化水平不低。B文章虽然没有直接说明,但是从细节描写中也能看出,其实侯乡长修路的决定是老周告诉给村民的。C文章标题“猴精”一语双关,表面上指的是村民的精明,实际上指更精明的是侯乡长,标题耐人寻味。D为村

13、民办实事的领导值得点赞,但有的时候开动脑筋想办法,让村民自己走上致富路的领导更值得点赞。5候乡长修路是假,让大家致富是真。作者在文章中已经作了必要的铺垫,请指出。(6分) 6文章结尾写老周说自己“老糊涂”,并拍打自己的脑袋,有什么作用?(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 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说:“在我的一生中,我见证了社会深刻的变化。其中最深刻的,同时也是对人类影响与日俱增的变化,是人工智能的崛起。简单来说,我认为强大的人工智能的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不得不说,是好是坏我们仍不确定。但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其

14、未来发展对我们和我们的环境有利。我们别无选择。我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本身是一种存在着问题的趋势,而这些问题必须在现在和将来得到解决。”中科院院士张钹认为:人工智能与人类不一样,它不会举一反三,更不会“知其所以然”。使用这样的人工智能系统需要十分小心。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机器通过“黑箱”学习(深度学习)方法取得的智能,由于与人类认知行为存在根本差异,因此也将带来潜在的风险。智能机器不是代替人,而是要协助人做好工作。人和机器各有优势,要互相了解才能实现人机协作,但人还是人机关系的主导者。依照这种思想,才可能将人工智能引向人机合作的发展道路。 (摘自教育家,2017年11月) 材料二(选自“搜狐科

15、技”,2018年3月21日)材料三 虽然人工智能发展很快,人工智能学术进步,一些人工智能拥有深度学习算法,拥有较强的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能力。但是人工智能还不能真正地理解我们所看、所说、所思、所想,就像个弱智。所以说,人工智能的发展面临瓶颈,如何让机器拥有常识,熟悉我们的思维世界,这将是一项技术难题。现在的硬件技术发展可以说相当迅速,但是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还没有普遍使用机器人助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相关软件技术的不成熟,使得机器缺少一个系统性的思维过程去指挥复杂的组织结构。我们知道只要是人设计出来的软件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漏洞,人工智能也不例外。这样会导致黑客的攻击行为,通过使用各种小把戏来欺骗人工智能

16、。而且这种漏洞一旦被居心叵測的人发现,这家伙就会利用人工智能进行破坏行动,后釆可想而知。在2017年的网络入侵防护系统机器学习会议上,人们就在讨论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控制在安全和人类伦理道德范围内,换句话说,就是让人工智能成为一个“好人”,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在关键行业能起到公正的决策,就是如何让人工智能保持美好的一面。 (摘自“云博汇物联网”) 材料四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建议,应制定人工智能安全发展纲要,有序制定人工智能安全发展的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准则。采取“政府主导、专家主体、公众未与、社会协同”方式,深入研究人工智能安全发展战略,针对不同环节和应用场景,明晰不同主体的责 任、权利和义务,制定有

17、关的政策、措施和法規、标准,划定人工智能安全发展的边界。“对人工智能的科研人员,也要进行知识普及,用伦理道德加以约束”张妍说,“在市场推广和应用环节,还要建立安全评估和市场准入机制。”除了伦理和法律,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还在建议中指出,应该加快科学普及。神化人工智能,会让公众产生不必要的恐慌;贬低人工智能,又让公众对人工智能不敢信任。做好科普和引导,消除误解,才可让人类与人工智能和谐相处。“人工智能是造福还是为祸,核心就是要看社会法律体系能否迅速健全,在法律体系框架下,人工智能伦理和人文引导能否到位。”刘庆峰强调。(摘自科技日报,2018年3月20日有了安全边界,人工智能才能有序发展) 7下列针

18、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霍金认为,人工智能的崛起是他一生中见证的最深刻的社会变化,并且这种变化对人类的影响与日俱增。 B张钹认为,人工智能只有走向人机协作的道路才会更有前途,而人机合作需要人机平等,充分发挥人、机优势。 C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建议制定人工智能安全发展纲要,这样可以从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角度对人工智能加以约束。D要想让人类与人工智能和谐相处,既不能神化人工智能,也不能贬低人工智能、做好科普和引导,消除误解。 8下列针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霍金和张钹他们二人在对待人工智能上观点一致,他们看来,人工智能的崛起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关键看人类的

19、运用。B从产业投资角度来看,国内人工智能领域投资在2011年初见规模,以后几年内,该领域投资热情持续高涨,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C如果社会法律体系能够迅速健全,在法律体系的框架下,对人工智能伦理和人文引导到位,人工智能就可能为人类造福。D四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对人工智能加以阐述和分析,让读者对人工智能有了全面了解,并明白了人工智能今后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9在人工智能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题?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李永芳,辽东铁岭人。在明官抚顺所游击。太祖克乌喇,乌喇贝勒布占泰走叶

20、赫。太祖伐叶赫,叶赫愬于明。明使告太祖,诫毋侵叶赫、太祖以书与明,言叶赫渝盟悔婚,复匿布占泰,不得已而用兵,躬诣抚顺所,永芳迎三里外、导入教场,太祖出书畀永芳,乃引师还。 后三岁,为天命元年,又三岁,始用兵于明,师至抚顺所,遂合围,使持书谕永芳曰:“明发兵疆外卫叶赫,我乃以师至。汝一游击耳,战亦岂能胜?汝多才智,识时务,我国方求才,况如汝者,有不加以宠荣与我一等大臣同列者乎?汝若欲战,我矢岂能识汝?若我师入城,男妇老弱必且惊溃。勿谓我恫喝,汝思区区一城且不能下,安用兴师?” 永芳得书,立城南门上请降,而仍令军士备守具。上命树云梯以攻,不移时,师登陴,斩守备王命印等。永芳冠带乘马出降,匍匐谒上,

21、上于马上以礼答之,传谕勿杀城中人。明日,命隳其城,编降民千户,迁之赫图阿喇。命依明制设大小官属,授永芳三等副将,以上第七子贝勒阿巴泰女妻焉。太祖伐明取边城,自抚顺始;明边将降太祖,亦自永芳始。六年,下辽、沈。永芳皆从,以功授三等总兵官。明巡抚王化贞及诸边将屡遣谍招永芳,永芳辄执奏,上嘉奖,敕免死三次。太宗即位,以朝鲜与明将毛文龙相应援,命贝勒阿敏等帅师讨之,永芳从。上谕阿敏等曰:“朝鲜理当讨,然非必欲取之。凡事相机度义而行。”克义州,分兵攻铁山,击走文龙:进下定州、安州,次平壤,遂渡大同江。朝鲜毛李倧使赍书迎师诸贝勒答书历数其罪许以遣大臣莅萌当班师使既行师复进次黄州倧使驰告遣大臣莅盟。阿敏欲遂

22、攻其都城,永芳进曰:“前与朝鲜书,许以遣大臣莅盟当班师,今食言不义。盍暂驻待之?”诸贝勒皆是其言,阿敏怒,叱永芳曰:“尔蛮奴,何多言!我岂不能杀尔耶?”师再进,次平山,倧所遣大臣至师,卒如永芳议,遣刘兴祚、库尔缠如倧所,莅盟而还。八年,永芳卒。 (选自清史稿列传十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朝鲜王李倧使赍书/迎师诸贝勒答书历数其罪/许以遺大臣莅盟/当班师/使既行/师复进/次黄州/倧使驰告已遣大臣莅盟 B朝鲜王李倧使赍书迎师/诸贝勒答书历数其罪/许以遺大臣莅盟/当班师/使既行师/复进/次黄州/倧使驰告已遣大臣莅盟 C朝鲜王李倧使赍书/迎师诸贝勒答书历数其罪/许

23、以遣大臣莅盟/当班师/使既行师/复进/次黄州/倧使驰告已遣大臣莅盟 D朝鲜王李倧使赍书迎师/诸贝勒答书历数其罪/许以遣大臣莅盟/当班师/使既行/师复进/次黄州/倧使驰告已遣大臣莅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云梯,在古代属于战争器械,是用于攀越城墙攻城的用具。B陴,古代指城上的矮墙,亦称“女墙”,俗称“城垛子”。 C副将,古代指各级主将的辅佐将领,在职位上略低于偏将 。D蛮奴,本指舞姬、婢仆,后来指对南方落后部族的蔑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永芳给太祖留下较好印象。当年太祖攻打叶赫时,亲自前往抚顺千户所李永芳的驻

24、地,李永芳出迎三里,表示出对太祖的敬意。 B李永芳因有才能受赏识。太祖围困抚顺时,对李永芳非常赏识,认为他是一个人才,并劝他识时务。最终,李永芳权衡之后归顺了太祖。C李永芳军功卓著。他多次跟随太祖出征,在攻打辽阳、沈阳等战役中建立了功勋,因此被授予三等总兵官,并被赐予“免死三次”的特权。D李永芳作战讲道义。在跟随阿敏攻打朝鲜时,阿敏要攻打朝鲜的都城,李永芳认为这样做不义,应该等朝鲜的大臣来。结果遭到阿敏的训斥。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勿谓我恫喝,汝思区区一城且不能下,安用兴师?(5分)(2)上谕阿敏等曰:“朝鲜理当讨,然非必欲取之。凡事相机度义而行。”(5分)

25、(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思越人 紫府东风放夜时贺铸紫府东风放夜时。步莲秾李伴人归。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香苒苒,梦依依。天涯寒尽减春衣。凤凰城阙知何处,寥落星河一雁飞。【注】贺铸青年时期曾在京城度过一段少年侠气、无忧无虑的美好时光,此后却长期辗转在偏僻之地任一些微小官职,有志难展,郁闷在心。回首往昔,梦绕魂牵,这首词就是作者在此境况下写出的。14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一是(3分) A上片首句“放夜”点明时间,正月十五前后几日解除宵禁,可以让人们尽情观灯游赏。 B上片第二句写词人与佳人归来时的情景,这位佳人步态似莲,容貌

26、娇美如秾艳的桃李。 C上片三、四句通过“五更”和“十里”写曲终人散之后,借灯火阑珊写词人的失落之感。D梦中的欢乐情景与梦醒后的凄清和失落形成对比,含蓄表达抚今追昔、怀才不遇的情感。15赏析“凤凰城阙知何处,寥落星河一雁飞”表达的精妙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次北固山下中,与刘禹锡的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2)劝学中说明了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的句子是:_,_。(3)离骚中屈原委婉表达自己后悔选择做官,想要归隐的两句:_,_。三

27、、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与众多欧西事物的“迁地弗良”不同,文学史这一著述形式进入中国以后,很快便 ,而今已经变得枝繁叶茂。欧洲十九世纪兴盛一时的文学史,在十九世纪末遭遇了来自审美主义的 ;二十世纪中叶,在美国学院占据主流的“新批评”更是公然拒绝文学史;尽管后来随着文学社会学、接受美学、新历史主义等研究路径的展开,文学史一度有复兴之势,但对这一学科进行理论反思的声音,一直 。A落地生根 置疑 不绝如缕B入乡随俗 质疑 若隐若现C落地生根 质疑 不绝如缕D入乡随俗 置疑 若隐若现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为促进广大同学自觉养

28、成文明排队、有序就餐、遵守公共秩序规则,现长期面向全校招募食堂引导志愿者。B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准备设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以便成员单位及时应对并了解在抵抗山区生态灾害时可能遇到的危险。C专家表示,我国房地产今后一段时间还将保持稳健发展的势头,仍是国人投资、抵御通胀的主要手段。D历史上看,现代西方人是罗马文化与基督教文化的直接后裔,跟古希腊文化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但是他们甘愿宣称自己是希腊文化之子。19学校举办对联展览,下面是某学生收集的四副对联,对联与人物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世事洞明皆儿女情事,人情练达即释

29、道真理。功名事业清流山,道德文章丰乐亭。A老舍李白曹雪芹韩愈B鲁迅李白曹雪芹欧阳修C鲁迅柳永庄子欧阳修D老舍柳永庄子韩愈20.下面文段有多处逻辑问题,请就其中三处加以具体说明。(5分)一提起糖尿病,中老年人都把吃主食与糖尿病联系起来,认为主食中含糖量高,于是不敢吃或吃得很少,这大错特错。经验证明,不吃或少吃主食,必然多吃零食,脂肪、蛋白质摄入量就会太多,导致体内物质代谢紊乱,结果不仅会引起糖尿病,而且导致冠心病等诸多疾病。正确的做法是:每天正常进食主食,适当再搭配些粗粮。21.2018年3月14日,斯蒂芬威廉霍金先生去世,各大品牌纷纷用海报向伟人致敬,下面是其中的两幅。说说你更喜欢哪一幅,并阐

30、明理由,150字左右。(6分)永恒是很长的时间 特别是对尽头而言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位贫困的残疾老人承包荒山种植经济林。十五年后,满山的树成材了。为了卖个好价钱,老人找当地媒体帮忙宣传,没想到他被媒体宣传成义务植树、改造环境的好人。接着,各地媒体纷纷报道他的事迹,无数人被他的奉献精神所感动,有人还给他寄来钱物,政府部门也送来生活补助。村干部提醒他,树不能卖了,否则他的形象就毁了。卖,可以让他脱贫,更好地生活;不卖,可以保住自己意外获得的好名声,还可以为环保作贡献。对上述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

31、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 现代文阅读(一)1.B【解析】A项“在与人的关系上两者却是一致的”分析错误,文中有“它不似江南山水对人的细腻轻抚流溢着别致而精微的艺术感触”的信息,因此并不一致。C项“北方草原文化是一种自发性、独立性的文化”错误,文中有“草原文化从一开始就是一种开放的不断出新的文化”,因此它并非是自发性、独立性的。D项“草原文化的忧患意识除了侧重于自我精神领域”错,草原文化并不侧重于自我精神领域。】2.D【解析】“论证了草原文化具有忧患意识,还进一步论证了忧患意识中具有实践意识和冒险精神”分析有误,论证的应是“草原文化所具

32、有的开放、积极、主动的特点”。3.D【解析】“相比农业文化,草原文化与外界文化的交融有着必然性”错,文章只在交流、融合的动机和活力的主动、积极性上与农业文化作了比较,文章并未写到农业文化与外界文化的交融没有必然性。(二)4.A【解析】这说明老周“文化水平不低”理解不当,因为引用谚语与文化水平无关。 5.侯乡长曾说:咱龙湾村一马平川,不能说没有优势。不能老是种传统农作物,可以搞点其他的嘛。由此可 知侯乡长已经有了让大家致富的方向。老周想让侯乡长弄点资金,小吴把乡里没有资金的情况讲了出来。当大家对候乡长要修路表示怀疑时,侯乡长却说他有办法。候乡长关于搞什么项目的回答及不让老周告诉村民的表现等都是有

33、意为之。当村民都种果树时他却对老周说没事村民只是做样子,坚持不下去其实是欲擒故纵。等大车小车来拉水果时,侯乡长看到后脸上掠过一丝不易被察觉的微笑。(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6分。只要言之成理,大意对即可)6.突出人物形象。用老周的“糊涂”与侯乡长的“精明”形成对比,从而突出侯乡长这个人物形象。揭示主题。通过老周的表现揭示了谜底赞扬了侯乡长这样真心为人民办实事的好干部。故事戛然而止,引人思考,耐人寻味。通过老周的表现,会引发读者思考,为什么老周会这样。(每点2分) 7.B【解析】“人工智能只有走向人机协作的道路才会更有前途”无中生有;“人机合作需要人机平等”不当,原文说“但人还是人机关系的主

34、导者”。 8.C【解析】A. “二人在对待人工智能上观点一致”于文无据,“人工智能的崛起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这只是霍金的观点;B.“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不当,从图表来看2013年和2014年比2012年投资要少;D.“让读者对人工智能有了全面了解”言过其实。 9.机器还不能理解人类的思维;软件技术发展较慢或:软件技术发展与硬件不匹配;软件漏洞可能被黑客利用;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控制在安全和人类伦理道德范图内(或:如何让人工智能做一个“好人”)。(每个要点2分,答对三点满分,大意正确即可) 10.D【解析】“朝鮮王李倧使贲书迎师”中“迎师”前面不能停顿,排除A、C;“师”做“复进”的主语,

35、所以排除B,选择D。 11.C【解析】副将在职位上应该是略高于偏将。 12.C【解析】李永芳被赐予“免死三次”的特权,不仅仅是因为“在攻打辽阳、沈阳等战役中建立了功勋”,还有一个原因是“明巡抚王化贞及诸边将屡遣谍招永芳,永芳辄执奏”。13.(1)你不要以为我在吓唬你,你想我如果连这区区,一座小城都打不下,还出什么兵?(“谓”“悯喝”“兴师”各1分,句意2分) (2)皇太极告诉阿敏等人说:“朝鲜理应征讨,但不是一定要攻取,凡事一定要查看机会,权衡义理。”(“谕”“取”“相机度义”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李永芳,是辽东铁岭人。曾经担任明朝抚顺千户所游击。太祖努尔哈赤攻克乌喇部,鸟喇部贝勒

36、布占泰逃往叶赫。太祖又征讨叶赫,叶赫部向明朝求援。明朝遣使告誡努尔哈赤,不许他侵犯叶赫。努尔哈赤修书给明朝.表示叶赫背弃盟约,撕毀婚书,又藏匿布占泰,自己是不得已而用兵,并亲自前往抚顺千户所。李永芳出迎三里,将努尔哈赤引入教场。努尔哈赤将回复的书信交给李永芳,才率军返回。 过了三年,是后金天命元年,又过了三年,努尔哈赤入侵明朝,军队到达了抚顺所,将抚顺围困起来,派使者送书信给李永芳道:“明朝发兵帮助叶赫,我才率军来攻,你只是一个游击,能够战胜我吗?你很有才智,识时务,我们的国家正需人才,像你这种人才,怎能不和我们的一等大臣一样加以重用呢?你要是想开战的话,我军弓箭可不认识你。如果我的军队攻入城

37、中,城中的百姓定将受到惊吓而溃逃。你不要以为我在吓唬你,你想我如果连这区区一座小城都打不下,还出什么兵?” 李永芳看完书信后,马上登上南门请降,但仍命士卒准备防御战具。太祖命令军队用云梯攻城,不多时,便就登上城池,斩杀守备王命印等人。李永芳穿戴整齐骑马出城投降,并匍匐在地,拜见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在马上答礼,命士卒勿杀城中百姓。次日,努尔哈赤下令摧毁抚顺城,将城中百姓编为千户,迁到赫图阿喇。按照明朝官制设置大小官属,李永芳被任命为三等副将,把太祖第七子贝勒阿巴泰之女许配给他为妻。太祖攻打明朝边城,抚顺是第一个;明朝投降的边将,也是从李永芳开始的。 后金六年,太祖攻打辽阳、沈阳,李永芳都眼随太祖,

38、凭借军功被授予三等总兵官。明朝辽东巡抚王化贞和边城的各将领多次派人招降他,他都上奏太祖,太祖嘉奖他,赐他“免死三次”的特权。 皇太极继位,因为朝鲜与明朝将领毛文龙和互声援,便派贝勒阿敏等人牟领军队征讨朝鲜,李永芳也随军出征。皇太极告诉阿敏等人说;“朝鲜理应征讨,但不是一定要攻取,凡事一定要查看机会,权衡义理。”军队攻克了义州,分兵攻打铁山,击败毛文龙;又接连攻下宠州、安州,驻扎在平壤,于是渡过大同江。 朝鲜王李倧遣使送佰请和,诸见勒回复书信历数他的罪行,答应他只要朝鲜派大臣会盟,便班师回国。朝鲜使者走后,军队继续进军,驻兵黄州,李倧又派人疾驰告知已派大使前来。这时,阿敏要攻打朝鲜的都城,李永芳

39、道:”我们此前曾说朝鲜会盟便即班师,如今却要食言,是为不义。何不暂且驻兵等待朝鲜会盟的大臣到来?诸贝勒都贊同李永芳的意见,阿敏大怒,斥责他道:“你这个蛮奴,怎么这么多话!难道我不敢杀你吗?”率军继续攻打,驻扎在平山。李倧派遣大臣到军中,最终阿敏采纳李永芳的建议,命刘兴祚、库尔缠前去面见李信,缔结盟约后撤军。 天聪八年,李永芳病逝。 14.C【解析】C.“借灯火阑珊写词人的失落之感”理解不当,应该是“暗示喧闹时间之长,点明欢度佳节范围之广”,从侧面烘托出东京元宵佳节的欢腾热闹。15.词人把目光望向窗外梦中的灯月,心中的京城都看不到稀疏的晨星中,一只孤雁鸣叫着飞过。(2分)这虽是眼前景的实写,却更

40、具象征和比喻的意味。远离京城有志难展的词人正像那只失群的孤雁。(2分)在这一凄清画面的衬托下,词人抚今追昔、郁闷失意的心绪显露无疑。(2分)(答“以景结情”也给分) 16. (1)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2)君子性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3)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17C【解析】(质疑:提出疑问。置疑:怀疑,多用于否定句。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形容形势危急或者声音细微悠长。取第二个意思。若隐若现,强调的是模糊、不清楚。)18D19B20.【参考答案】(答对一处得1分,两处3分,三处5分。意思对即可。)“都”范围扩大。“必然多吃零食”的推断不准确。“脂肪、蛋白质摄入量就会太多”的说法太武断

41、。“主食”和“粗粮”概念并列不当。21.示例一:我更喜欢可口可乐公司那幅海报。海报主体是大小不一的气泡,一如布满星星的浩瀚无垠的宇宙(或者:和背景浩瀚无垠的字宙融为一体)。其中一颗被圈出来,并配上文字“何其有幸,和伟大同处一个时代”和霍金的英文名。海报下方是可口可乐商标名和“我们在乎”主题广告词。海报寓意深远,很好地表达了对霍金的缅怀和崇敬之情,且构思巧妙,与可口可乐产品契合度高。相比较而言,中国移动的海报太过直白。示例二:我更喜欢中国移动公司那幅海报。海报主体是霍金的中英文名,生卒年,以及霍金的名言“永恒是很长的时间,特别是对尽头而言”。海报背景是浩瀚的宇宙和一颗神秘的星球。海报下方写着20

42、18年3月14日,是霍金去世的日子。海报构思简洁,主题突出,很好地表达了对霍金的缅怀和崇敬之情。相比较而言,可口可乐的海报太过隐晦。(观点1分,海报设计特点及寓意解说合理4分,比较1分。只有观点,没有理由不得分。表达不够通顺适当扣分。字数不足100字或超过200字,适当扣分。)22.【写作指导】本材料关于脱贫与环保的话题,是国家发展的中心话题,与本材料有关的知识点有三:一是经济林与生态林的区别,本材料中老人种的是用材型经济林,种树的目的就是为了砍树卖钱,二是用材型经济林在成长期也有环保作用,三是种植生态型经济林能很好地解决脱贫与环保的矛盾。【参考立意】一、赞同老人卖树。老人不应该被虚名所累,应

43、该大胆说出自己种树的目的,然后将树卖个好价钱,让自己一家过上好一点的日子。残疾老人自身难保,不应该被动揽上改造环境的重任,媒体更不宜故意将老人打造成道德圣人。老人种树卖树,是无可厚非的,相信真相大白之后,社会会理解他的行为。残疾人自力更生,努力脱贫,是比改造环境更迫切、也更人性的事情。 二、反对老人卖树。老人的行为可谓一举两得,他既获得了好名声,也为环保作了一份贡献,因此不能做既毁林又毁美誉的事情。大众对老人“义务植树”的行为是敬佩的,说明人心向善,人性向美,老人何不成全人们的美好期待呢?老人现在已经受到关注,好心人寄来钱,政府送来生活补助,相信老人即使不卖树,日子也不会比以前差。如果卖掉了树

44、,就会让所有关心环保和热心公益的人士伤心失望,这是对社会向善之心的打击。 【作文示例】致富流芳可双赢 万恩足 贫困老人植树求富,却因“错误宣传”而赢得名声,权衡的斧在富裕和名声之树间彷徨,但这两者并非必须伐此弃彼的冲突体,相反,两树共赢,可更加茂盛。 卖树这一原始动机是可理解的。贫困而身残的老人想栽树致富就如康斯太勃尔一心想卖画筹钱,不管从事什么事业,盈利这一目的都是存在且合理的。但盈利的方法并非单一,条条大路通罗马,途径是多样的。因此相比砍树或许经济环保的手段更能让社会信服。 媒体的宣传下名声被树立了起来。这也是好事,甚至让老农有意外的惊喜。好名聲不但提升其关注度、赢得社会的支持响应,也间接

45、带给了他经济支持,而老农也必须清楚,名声不是噱头更不是白纸一张,他更应顺应这一局势用行动去不断完善自己的形象。 为了获得美好的未来生活,自己的生存之本和身外之名二者均不能够抛弃,既不能像奸商那样只顾盈利而损人利益,也不宜如不食嗟来之食者空留名声而生命无存。老农首先应抓住媒体效应,辨明时局,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关注,从而在社会上获得效益。如同为艾滋病宣传的红丝带、为抗震救灾而传递的绿丝带一样,通过媒体宣传获得社会关注。同时采取新的措施来开放树林,古人哲言曰“连环可解也”,有时打破传统的模式不失为一种对新生的选择,老农或许可以换一种契合社会认同的方式来致富。 同时,每个求富者都应保存自己对社会、对国家

46、的关注与敬畏,应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对国家对社会有益的事业。老农造了一片林,他更应在自己心中造一份环保的观念。抛开斧头,他可以发展小面积水果林,营造经济林、开发旅游景点,依然能够获利,同时又从中创造了绿色的财富献给社会。 致富不意味着砍伐,流芳不代表着贫穷。抓住契机,改善方法,在经济头脑下促使个人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收获的不仅是物质财富、精神提升,更是一树双赢的茂盛。 致富流芳可双赢。【点评】本文紧扣命题材料与任务指令,在贫困的残疾老人“卖树”还是“不卖”的权衡与思考中,把自己的选择“富裕和名声”两树共赢,更加茂盛的理由阐述得到位而深入。文章运用多种方法辩证说理,既析原因又指方法,能做到入理的同时

47、人情,思想有见地,语言有文采。(指导老师:夏净) 种树卖钱又何妨? 范慧雯 对于贫困老人种树脱贫被宣传成义务植树一事,村干部的提醒也是不无道理的。可是,我想问一句:让一位老人十五年的心血瞬间“充公”,你们于心何忍?我想说一句:种树卖钱又何妨? 管仲有句话说得好:“仓廪实而知礼节。”倒不是说老人就不应该为环保作贡献,但首先应该保证的,难道不应该是老人的生活吗?老人一开始种植的就是经济林,就是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更何况残疾老人辛苦十五年,就因为“为环保做贡献”就要充公,不是太过道德绑架了吗? 我要对老人说:您不必感到羞愧,这片山林本来就是归您所有,卖钱,没有人能指责您! 而对于媒体不负责任的宣传,

48、丘吉尔的话嘲讽味更强:“谣言已经跑遍了半个地球,而真相还没来得及穿上裤子。”对老人的委托加以扭曲,报道不符合事实的“新闻”,当地媒体首先违背了新闻工作者“讲实话”的职业道德,应当受到指责。 村干部的提醒虽然是出于关心,但更应该认识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是光靠一个好名声就行,而是要切实保障人民生活。当地政府虽然没有明确表态,但注意到老人的困境,送来生活补助是值得赞许的。 而站在政府的角度来说,更应当鼓励老人卖掉这批树,让他脱贫,过更好的生活。这样做能够鼓励穷困的人们勤奋劳动,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生活,从而在社会上形成自食其力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也警示政府应该加大力度扶贫,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

49、最后,是那些被老人“奉献精神”感动的群众。如果听说老人最终把树卖了,可能会在网络上激起一片骂声,感觉自己被欺骗了,而这些本来都来自媒体的错误导向。与其把为环保作贡献的希望寄托在本应得到关心呵护的老人身上,不如自己行动起来,做真正的实践者;与其指责老人欺骗,不如反思媒体行为,并为老人自食其力实现脱贫点个赞。种树卖钱又何妨!这并不是欺世盗名,也不是利益至上,而是真正切合实际的人文关怀。 【点评】这篇考场满分作文写得很成功。标题采用反问句式,观点明确又引人思考。开头段先简单概述材料,肯定村干部的提醒,然后轻轻一转,摆出自己的观点,开门见山点题。第二段承接开头观点,强调老人种植的是经济林,否定了“为环保做贡献”的道德绑架,自然引出第三段对老人说的话,轻言细语中再一次申明了自己的观点。接下来的四至七段,从媒体、村干部、当地政府、群众等角度多方论证中心。最后再一次斩钉截铁地强调“种树卖钱又何妨”的观点,并上升到“人文关怀”的高度,立意高远。(指导老师:夏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