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后限时集训(十二)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时间:30分钟分值: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21南京期初摸底)“它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人民的各项自由权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职权,以及国家的军事制度,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策、文化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等。”材料中的“它”()A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两大原则B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C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繁荣团结D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B根据材料中“它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职权”“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策、文化
2、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等”可以判断这是“共同纲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共同纲领”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临时宪法文件,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B项正确。2(2020常州一模)毛泽东在1949年11月发表的关于大量吸收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指示中说:“在目前时期应一律组织联合政府,即统一战线政府。在这种合作中大批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此外,青海、甘肃、新疆、宁夏、陕西各省省委及一切有少数民族存在地方的地委,都应开办少数民族干部训练班,或干部训练学校。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从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该指示()A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B能够彻底解
3、决我国的少数民族问题C有利于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D推动我国首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建立C“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从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表明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为了解决少数民族问题,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故选C项;“共同纲领”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排除A项;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指示有利于解决我国的少数民族问题,但是不能彻底解决我国的少数民族问题;排除B项;我国首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是在1947年建立的,排除D项。3(2020扬州一模)黄炎培说:“在东半个地球大陆上边,建造一所新的大厦。这大厦是钢骨水泥的许多柱子撑起来的。这些柱子是什么?第一是中国共产党,还有各
4、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其他爱国分子,这些单位就是一根一根柱子。这钢骨水泥是什么?就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大厦”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B“柱子”体现了平等团结的愿景C“第一”凸现共产党领导地位D“钢骨水泥”体现社会主义性质D大厦指的是新中国,当时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国家,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各个柱子体现了党派平等团结的愿景,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第一是共产党,凸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4(2020苏锡常镇二模)在1953年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中,江苏一些农民表示选
5、人“就像开汽车,开的好到社会主义,开的不好下泥塘。普选搞好了,生产更有了保证。”这一现象()A推动人民政协制度的发展完善B成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保证C有利于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D反映大规模经济建设尚未开展C“就像开汽车,开的好到社会主义,开的不好下泥塘。普选搞好了,生产更有了保证”表明民主政治建设搞得好能够保证生产,促进经济建设,故选C项;1953年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与人民政协制度无关,排除A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保证是三大改造,不是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排除B项;1953年开始“一五”计划,全国大规模经济建设已经展开,排除D项。5(2020南京六校联合体联考)“民主是一个陀螺:它只有像陀螺那样
6、运转起来才有意义。关键是要使民主的程序和机制运转起来,以便使那些在宪法和法律中规定的民主权利,得以真正的实现。”推动我国“陀螺”正常运转的根本保障是()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法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C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法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与材料中“关键是要使民主的程序和机制运转起来”相符,故选C项;A项是政党制度,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D项只是民主制度的一个具体方面,排除。6(2020盐城三模)“它以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它的
7、颁布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经济上的新胜利,并且反映了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愿望。”材料中的“它”()A体现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B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C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施政纲领D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A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与材料中“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反映了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愿望”相符,故选A项。7(2020南京、盐城一模)1954年,周恩来在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指出:“从资本主义的束缚和小生产
8、的限制下面,解放我国的生产力,使我国国民经济能够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而得到有计划的迅速的发展。”据此可知,该会议的召开()A架构了新型国家的基本框架B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C体现了人民民主的政治原则D表明过渡时期在我国的结束B由材料中“能够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而得到有计划的迅速的发展”可知,一届人大的召开确立了社会主义的方向,故选B项;1949年新中国成立与材料中“1954年”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政治原则,排除C项;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标志着过渡时期在我国的结束,与材料中“1954年”不符,排除D项。8(2020无锡期中调研)1948年,中共中央授权晋察冀日报刊出了“五一口号”,共
9、二十三条内容,其中第五条“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五一口号”的刊出()A加速了对日作战的胜利B奠定了新型政党制度的基础C有利于民族平等与团结D提出了国共第三次合作期望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倡议到1949年得以实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材料中“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相符,故选B项;1945年抗战胜利,与材料中“1948年”不符,排除A项;“有利于民族平等与团结”指的是民族区域
10、自治制度,排除C项;“1948年”是解放战争期间,排除D项。9(2020扬州期中调研)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日报记者袁水拍在六亿人民心花开一文中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他们很多人自己也曾经受尽苦难,直到解放的一天,他们从来也跨不进任何一个衙门的门槛,除非是被捆绑着双手,可是现在他们以主人翁的身份走进了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此次会议的召开表明当时()A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确立B民族区域自治初步确立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D“依法治国”方略确立A“可是现在他们以主人翁的身份走进了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表明一届人大的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确立了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故选A项;民族区域自治初步确立指的是
11、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排除B项;“现在他们以主人翁的身份走进了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指人民代表大会,不是政治协商会议,排除C项;“依法治国”方略是在改革开放后确立的,排除D项。10(2020徐州期中调研)“(它)秉承了秦王朝以来直至中华民国时期因俗而治的治边思想和传统,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变革和发展中具有崭新的生命力和极强的活力。”这里的“它”()A发挥了窗口和试验田的作用B满足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愿望C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D开创了民主统一战线的新局面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与材料中“因俗而治”“民族地区的变革和发展中具有崭新的生命力和极强的活力”相符
12、,故选C项;A项指的是经济特区的作用,与材料中“民族地区的变革和发展”不符,排除;B项是指人民政协,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民主统一战线与题意不符,排除。11(2020苏锡常镇一模)1998年吉林省第四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80%以上的农村采取了“海选”方式提名初步候选人,其中梨树县还发展了“海选”方式,实行“一次性投票选举”。即把原来用“海选”提名初步候选人的方式,发展成正式选举。以上尝试说明()A中国开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B直接民主选举得到全面贯彻C基层民主选举获得了新发展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逐步完善C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
13、层民主,改变了过去由上级政府任命村委会干部的做法,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各地创造性地发展了各种村民选举制度。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创自吉林省的“海选”制度,故选C项。12(2020无锡一模)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大队一级干部由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但需经上级公社任命或批准。20世纪80年代初,改由村民直接投票产生村干部。这种转变()A推动中国开始普选人大代表B使人民的权利有了根本保障C实现了农民当家作主的愿望D有利于基层民主意识的提高D村干部从社员代表大会选举经上级任命或批准后产生到村民直接投票产生,这种转变有利于基层民主意识的提高,故选D项;1953年开始普选人大代表,与1998年村
14、民直接选举产生村干部无关,排除A项;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不是人民权利的根本保障,人民权利的根本保障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B项;新中国的成立使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排除C项。13(2020南通、泰州一模)国学大师季羡林在书序中写道:“我们今天的十二亿炎黄子孙,也同样怀有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强烈愿望。可惜我们中华民族躯体上还保留有西方殖民主义留下的毒瘤,面积虽小,痛苦却大。前年,香港回归了从此以后,我们真正是金瓯无缺,神州大地焉能不载歌载舞、普天同庆呢?”据此推断,该书序应作于()A“一国两制”提出之初B澳门回归祖国之前C“九二共识”达成之时D两岸实现停火之际B材料中“前年,香港回归了”说明该书
15、序是在1999年,“还保留有西方殖民主义留下的毒瘤”可以判断是在1999年澳门回归之前,故选B项;“一国两制”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排除A项;“九二共识”达成是在1992年,不涉及殖民主义,时间也不吻合,排除C项;1979年两岸实现停火,时间也不吻合,排除D项。14(2020镇江一模)1963年,人民日报社论指出:“香港、澳门这类问题,属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问题我们一贯主张,在条件成熟的时候,经过谈判和平解决,在未解决以前维护现状。中国人民并不需要在香港、澳门问题上显示武力,来证明自己反对帝国主义的勇气和坚定性。”这表明当时中国()A已有“一国两制”的
16、构想B致力于与西方建交谈判C放弃统一港澳的努力D主张暂时维护港澳现状D根据材料“我们一贯主张,在条件成熟的时候,经过谈判和平解决,在未解决以前维护现状”可知当时中国政府主张暂时维护港澳现状,故选D项;“一国两制”的构想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与材料所述时间“1963年”不符,排除A项;根据材料“中国人民并不需要在香港、澳门问题上显示武力,来证明自己反对帝国主义的勇气和坚定性”可知当时中国政府主张同英国谈判和平解决香港问题,而非同西方国家进行建交谈判,排除B项;根据材料“我们一贯主张,在条件成熟的时候,经过谈判和平解决”可知当时中国政府未放弃统一港澳的努力,排除C项。15(2021天一中学)如图
17、是澳门就业人口数量情况统计图(单位:千人),据图中现象可得出的正确认识是()A澳门回归后社会经济的发展加速B“一国两制”是澳门发展的保障C内地加大对澳门的经济支持力度D祖国统一符合全国人民的愿望B20002019年澳门的就业人口数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且一直较为稳定,这是因为1999年澳门回归后,“一国两制”为澳门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制度保障,故选B项;材料是澳门就业人口数量情况统计图,未体现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排除A项;单从澳门就业人口数量情况统计图中得不出“内地加大对澳门的经济支持力度”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强调“一国两制”是澳门发展的保障,不涉及祖国统一符合全国人民的愿望,排除D项。二、非选
18、择题(15分)16(2021姜堰中学)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是保护公民权利的宣言书,也是解决民商事纠纷的基本依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20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所颁布的中华民国民法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民法典。它是中国近代社会二十余年政治激荡、经济生活的需求以及思想文化的影响在制度领域的回应。摘编自谢冬慧民国民法典编纂及其当下镜鉴材料二民国时期民法法典化代表了我国近代民法法典化的最高成就,不仅借鉴了西方民法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也充分考虑到我国的传统和当时的国情,不仅立法内容趋于完善,立法技术也较前一时期有了很大改进,它揭开了我国民法法典化新的
19、篇章由于历史因素的限制,最终导致这样一个法典化的进程更多地停留于形式上,而未能很好的与现实相结合、未能真正解决很多现实的问题,从这一点来说,它是失败的。摘编自赵虎民国时期民法法典化研究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20世纪七八十年代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20世纪90年代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
20、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民法典制定的背景。并谈谈你对民国民法典的认识。(8分)(2)根据材料三,归纳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4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民国和新中国民法典编纂给我们当下的启示。(3分)答案(1)背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民法法典化的根本原因;南京国民政
21、府的成立,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国家形式上的统一和政府能力的增强则为民法法典化提供了保障;西方法学思想的传播和世界各国民法法典化浪潮的冲击;固有民法的历史局限性是民法法典化的内在动因;清末民法法典化的影响;政法精英及优秀人士的推动。认识:民法法典化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其诞生具有重要意义。是近代民法法典化的最高成就,为后世的民法法典化提供有益借鉴,推动我民法法典化进程走向深入,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但是该法典具有明显的弊端,由于中国近代自然经济依然占据主导以及中国政局的不稳定,导致该民法典未能与现实很好的结合,没能真正地发挥其作用。(2)特点: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是动因;民法典制定进程不断加快;民法典内容不断完善。有利因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健全。(3)启示:民法典的编纂必须密切关注传统和国情;重视立法者的素质;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直面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