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新教材地理鲁教版新素养导学必修一课时素养评价 十二 3-4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97212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新教材地理鲁教版新素养导学必修一课时素养评价 十二 3-4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新教材地理鲁教版新素养导学必修一课时素养评价 十二 3-4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新教材地理鲁教版新素养导学必修一课时素养评价 十二 3-4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2020新教材地理鲁教版新素养导学必修一课时素养评价 十二 3-4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2020新教材地理鲁教版新素养导学必修一课时素养评价 十二 3-4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19-2020新教材地理鲁教版新素养导学必修一课时素养评价 十二 3-4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19-2020新教材地理鲁教版新素养导学必修一课时素养评价 十二 3-4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19-2020新教材地理鲁教版新素养导学必修一课时素养评价 十二 3-4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19-2020新教材地理鲁教版新素养导学必修一课时素养评价 十二 3-4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19-2020新教材地理鲁教版新素养导学必修一课时素养评价 十二 3-4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课时素养评价十二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 (25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2019温州高一检测)土壤的形成和发育受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完成1、2题。1.自然发育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是()A.黑土 B.红壤 C.水稻土 D.寒漠土2.在适宜的日照和湿度条件下,岩石表面发育为“年幼”土壤的主要原因是()A.流水的沉积作用 B.风力的侵蚀作用C.苔藓类生物活动 D.高等植物的生长【解析】1选A,2选C。第1题,黑土区,

2、年均气温较低,微生物分解速度慢,土壤中有机质积累多。红壤区,水热充分,淋溶作用强,土壤有机质流失,肥力较低。水稻土属于耕作土壤,非自然发育而成。高寒地区植被稀少,土壤发育程度较低,有机质含量少。第2题,岩石发育为土壤需要经过外力的风化作用形成成土母质,并有生物提供有机质。高等植物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难以在成土母质上直接生长,而苔藓类等低等生物生命力较强,可以在成土母质上生长并提供一定有机质,发育为“年幼”土壤。土壤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土壤能够反映其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我国古代用青、红、黄、白、黑五色来描述我国五个方位的土壤(下图)。据此完成3、4题。3.东北黑土比南方红壤()A.土

3、壤中微生物分解作用强B.土壤腐殖质的累积作用强C.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作用强D.气温使土壤的增粘作用强4.从青到黄再到白,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水分条件变化B.热量条件变化C.农业类型差异D.地势高低差异【解析】3选B,4选A。第3题,东北地区比南方地区温度低,气温使土壤的增黏作用弱,土壤中微生物分解作用弱,土壤腐殖质的累积作用强;东北地区比南方地区降水少,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作用弱。第4题,从青到黄再到白的分布规律,符合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下图为我国两个不同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深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5.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的主导因素

4、是()A.地形和地质 B.气候和岩石 C.气候和生物 D.成土母质6.对 、两种土壤的判断,正确的是()A.为草原土壤,可能位于我国青藏高原B.为草原土壤,可能位于我国内蒙古东部 C.为森林土壤,可能位于我国海南岛中部 D.为森林土壤,可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解析】5选C,6选B。第5题,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水热条件影响植被;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所以形成图中两种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气候与生物。第6题,从图中两种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来分析,土层深厚,表层有机质含量较大,青藏高原是高原气候和高山气候,降水少

5、,植被稀少,不可能有这么厚的土壤;内蒙古东部是温带草原,草原植被覆盖,土壤有机质丰富,多集中于土壤表层;海南岛中部属于热带森林,水热条件较好,植被茂盛,有机质丰富,但分解快,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东北地区属于温带森林,植被茂盛,土壤有机质丰富,而且较深厚,符合图。水稻土是水田中肥沃的土壤。右图是某山区梯田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7.影响水稻土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 B.气候 C.生物 D.人类活动8.随着海拔升高,梯田中水稻土()A.厚度增加 B.养分减少C.物质迁移加快 D.化学过程强度变弱【解析】7选D,8选D。第7题,从图中看地形崎岖,坡度较大,靠自然力量很难形成水稻土,人类修造

6、梯田是关键,所以影响水稻土形成的主导因素是人类活动。第8题,随着海拔升高,侵蚀作用越强,梯田中水稻土厚度越薄;土壤中养分主要来自水稻秸秆和人工施肥,海拔影响小;修造梯田,地面都是相对平坦,迁移速度差不多;海拔高,气温低,化学过程强度变弱。(2019绍兴高一检测)富铝土是指土壤形成过程中铁、铝等成分相对富集后的一类土壤的总称。其在我国分布广,包含多种土壤类型,并具有下图所示的过渡关系。据此完成9、10题。9.影响富铝土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成土母质 B.气候 C.生物 D.地形10.下列土壤类型中,铁、铝相对含量最高的是()A.赤红壤 B.砖红壤 C.红壤 D.黄壤【解析】9选B,10选B

7、。第9题,成土母质影响土壤类型,经岩石风化形成土壤,但不是富铝土最主要成因。富铝土是土壤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土体铝硅酸盐矿物受强烈分解,使得氧化铝在土壤中残留和聚集,其形成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气候。生物因素参与不同类型土壤形成的影响差不多。富铝土分布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因素会影响其形成,但不是主因。第10题,湿热气候促进矿物分解,更易形成富铝土。红壤、赤红壤分布区,热量较低,气候干燥,土壤铁铝含量较少。根据热量和干湿变化规律判断,南方气温较高,东部沿海湿润,所以铁铝含量最高的是砖红壤。黄壤分布的纬度较高,热量较低,铁铝含量较少。二、非选择题(共20分)11.土壤是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其形成和发展受

8、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读图完成下列要求。(20分)(1)在森林土壤和草原土壤中,具有完整土壤分层示意图中的土壤层是_层和_层。(2)不同的土壤质地存在差异。决定土壤质地的最主要因素是_。(3)分析完整土壤分层示意图中A层的成因及影响其厚度的因素。【解析】第(1)题,根据“完整土壤分层示意图”可推断出答案。第(2)题,成土母质是形成土壤的基础。第(3)题,枯枝落叶和动物的遗体被微生物分解,形成腐殖质层。其影响因素主要跟动植物的数量、气候和人类活动有关。答案:(1)腐殖质淋溶 (2)成土母质 (3)枯枝落叶和动物的遗体被微生物分解。影响厚度的因素:枯枝落叶的数量;气温高低对微生物活跃程度的影响;降水

9、量所形成的淋溶强度;坡度大小和人类活动。地上生物量是植被生长状况的直接反映,土壤水分是区域生态环境状况主要指标。下表为我国某流域实验区测定出的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分和植被群落状况的关系表,据下表完成12、13题。土地利用方式样地冠层高度(cm)地上鲜生物量(gm-2)地上干生物量(gm-2)土壤储水量(mm/0100cm)农田坡地谷子851 125.0337.5256.96坝地玉米2188 285.02 785.5319.82人工草地苜蓿73892.9483.9185.60天然草地铁杆蒿50539.0310.0228.02灌木用地沙棘1705 682.42 575.2233.79林果用地苹

10、果园2205 765.02 933.8226.3712.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A.塔里木盆地B.黄土高原C.三江平原D.江南丘陵13.该地最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的是()A.玉米地B.苹果园C.铁杆蒿地D.沙棘地【解析】12选B,13选C。第12题,从表中数据分析,该地土壤储水量较小,墒情差,说明气候较为干旱;该地经济林木为苹果,是我国温带地区;从地形分析,农田多位于坡地及坝田上,地势崎岖,平地面积小;综合分析,符合以上特征的是黄土高原,所以B正确。第13题,从表中数据分析,铁杆蒿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小,土壤有机质消耗少,最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故选C。14.(2019南阳高一检测)阅读图文材料

11、,完成下列要求。塔斯马尼亚有“世界最纯净岛屿”之称,是著名的“苹果之岛”。塔斯马尼亚有着肥沃的土地和充足的阳光、纯净的空气和水源、无虫害和疾病的绿色生长环境。岛上植被茂密,苹果园和农场多分布于谷地排水较好的地带,这里的土壤源自河流冲积和火山灰沉积物,果蝇很少,从而使产出的苹果绿色而美味。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批游客。但研究显示,近几年塔斯马尼亚岛的土壤厚度不断变薄,对苹果树的生长开始产生不利的影响。下图示意塔斯马尼亚岛的位置。(1)比较M、N两地土层厚度及土壤肥力的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谈谈如何保护塔斯马尼亚岛的土壤。【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M地

12、位于河流下游,流水沉积作用明显,土壤厚度大,肥力高,再加上M地纬度及海拔更低,且位于向阳坡和迎风坡,水热条件更优越,植被生长更为茂盛,有机质来源更加丰富,因此M地土层厚度大于N地,且土壤肥力高于N地。第(2)题,为了减缓岛屿土层变薄的趋势,我们应该找出其变薄的主要原因,然后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苹果园和农场,大批游客等。答案:(1)差异:M地土层厚度大于N地,且土壤肥力高于N地。原因:M地位于河流下游,流水沉积作用明显,土壤厚度大,肥力高;M地纬度及海拔比N地低,且位于向阳坡和迎风坡,水热条件更优越,植被生长更为茂盛,有机质来源更加丰富。(2)保护岛上植被,减少流水对土壤的侵蚀;控制苹果种植的规模和密度,保持土壤肥力;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减少游客对土层的破坏;对已破坏的土层,进行人工修复;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保护土壤生态的意识。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