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3课时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高考题组训练1(2013山东文综,14)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曾有过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它”是指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时间是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新产生的事物,苏联所没有的,排除B项。中国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新事物,是出现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排除A项和C项。苏联认为2030年代苏联进行过类似尝试
2、,是指农业集体化,故选D项。答案D2(2013海南单科,23)我国“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民用工业企业中分别有50个部署在东北地区,32个部署在中部地区,国防工业企业中的大部分部署在了中、西部地区。国家调整工业布局的主要目的在于 ()。A充分利用原有工业基础 B推动经济均衡发展C打破西方对华经济封锁 D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材料强调“一五”计划中工业的分布,东北、中部、西部均衡分布,强调工业布局的均衡,所以选B。答案B3(2013江苏单科,10)“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有85篇,19
3、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下列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有 ()。“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展开“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盛行1958年“大跃进”快速推进1960年基层对“大跃进”有所反思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涉及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农业以粮为纲,工业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由此可知错误,排除含的选项即可。其余三个选项均符合大跃进的实情,故正确答案选B。答案B4(2012课标全国,32)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
4、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 ()。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中国“二五”计划及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情况。中国“二五”计划是从1958年到1962年,由于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故选D项。中美关系当时已经破裂
5、并长期处于敌对状态,排除A项;中苏关系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出现严重裂痕,苏联取消对华经济援助,排除B、C两项。答案D5(2011课标全国,33)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这项政策在当时 ()。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 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解析据题干中“1962年”和“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信息,迁移60年代初党中央纠正“左”的错误的历史事实,对比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特点,可以判定A项符合题意。60年代的国民经济调整并未改变人民公社的性质,也未消除“左”的错误影响,故排除B、C两项,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A6(2010山东文综,14)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各时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情况。19591961年是新中国的三年困难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呈大幅下降趋势,经过国民经济的调整,19611964年,国内生产总值呈上升趋势,与C曲线一致,故正确答案为C。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