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础保温作业15时间:30分钟分值:50分一、语用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被誉为“中国科幻第一人”的刘慈欣凭借其科幻小说三体获得“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是中国科幻第一次获得世界级的认可。小说讲述了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三体问题本来是个古老的物理学问题,牛顿当年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第一卷“论物体的运动”中就提到过。刘慈欣充分发挥了他科学上的特长,这个想象中的三体世界可信的物理特性和演化规律。作品讲述了这个遥远文明二百次毁灭与重生的传奇,并进一步让三体世界、地球、甚至更高级的文明,发生猛烈而的碰撞。小说在最不可思议的生存景
2、象中蕴含了的现实性。这部作品既是对人类文明的一种反省,也是一种超越。德米特里比伦琴在幻想作品的现实主义中认为科幻作品的题材可以表述为:“面对着未来的人及人类,面对着不可思议的,幻想中的,但却可能是在进步的地平线后或自然界中的未来的人及人类。”(),这是科幻文学与传统文学的最根本的区别。他认为工业革命使得第一批科幻作家的作品集中在技术发展前景上。时代在转变,未来世界中人将是什么样子?未来将给人带来什么?在遥远的未来将发生什么和人有关的事情?我们很清楚地感觉到这种未来是很快就要到来的可能性。在幻想越来越迅速变成现实的当今,即使我们不想象未来,现实本身也将变得不可理解。科幻作品的“科学技术”这条线,
3、最终会在它的创作中与一般文学的“社会心理学和哲学”这条线汇合。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赋予兴味盎然触手可及埋伏所以B探索意味深长方寸之间隐藏所以C赋予意味深长触手可及隐藏但是D探索兴味盎然方寸之间埋伏但是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组,赋予:交给重任,使命等。探索:指研究未知事物的精神,或指对事物进行搜查的行为,或指多方寻求答案的过程。语境中是说刘慈欣给予了这个三体世界一定的特性。应选“赋予”。据此分析可排除B、D两项。第二组,兴味盎然:形容兴致高,兴趣浓厚。意味深长:意思含蓄深远,耐人寻味。语境中,这个词是用来形容“碰撞”的,应选“
4、意味深长”,据此分析,可排除A项。第三组,触手可及: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方寸之间:形容可操控的空间范围很小。“现实性”可知,应选“触手可及”。第四组,埋伏:在估计敌人要经过的地方秘密布置兵力,等待时机出击。隐藏:隐蔽躲藏,不让别人发现。语境中没有秘密布置兵力的意思,也没有有意隐瞒的意思,只是隐蔽而不会被轻易发现的意思,应选“隐藏”。第五组,前句是讲工业革命给科幻作品带来的影响,后面指出未来的不确定性。前后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应选“但是”。分析可知,C项词语都很恰当,故选C。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文学的关注对象是人,科幻文学关注的是“面对着未来”的人
5、B人是被文学关注的,而“面对着未来”的人则是被科幻文学关注的C科幻文学关注的是“面对着未来”的人,而文学的关注对象是人D“面对着未来”的人被科幻文学关注,人则被文学关注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根据语境,“传统文学与科幻文学”关注的对象分别是人与面向未来的人。文段的写作对象是科幻文学,故“科幻文学”应作主语,不需要使用被动句。据此分析可排除B、D两项。因传统文学比科幻文学产生早,应在前面。排除C项。故选A。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我们很清楚地感觉到,这种未来是很快就要到来的。在幻想越来越迅速变成现实的当今,即使我们不想象未来,现实本身也将
6、变得不可理解。B我们很清楚地感觉到这种未来是很快就要到来的可能。在幻想越来越迅速变成现实的当今,如果不想象未来,我们连现实本身也将变得不可理解。C我们很清楚地感觉到,这种未来很快就要到来。在幻想越来越迅速变成现实的当今,如果不想象未来,连现实本身也将变得不可理解。D我们很清楚地感觉到,这种未来有可能很快就要到来。在幻想越来越迅速变成现实的当今,我们即使不想象未来,连现实本身也将变得不可理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根据语境,画线句子中“未来是可能性”搭配不当,B项“未来是可能”同样不搭配,排除。“不想象未来”与“现实本身将变得不可理解”二者是假设关系,不是条件关系,可排除A、D两
7、项。故选C。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字。(6分)臭氧是个亦正亦邪的角色,是正还是邪,:在距地面1050千米的高空,臭氧是地球的卫士,能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到了距地面100米左右的近地面层,引发头痛、胸闷甚至肺气肿等症状。除了对人体健康的伤害,臭氧污染。臭氧浓度达到50ppb时,全国冬小麦就会减产413.2万吨;而英国每年因为臭氧污染造成的材料损失高达3.45亿英镑。答: 答案取决于它所处的高度臭氧就变成健康的杀手(或:臭氧就会损害人体健康)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这段说明性的文
8、字说明的对象是“臭氧”。第一处,前面先说“臭氧是个亦正亦邪的角色”,然后说“是正还是邪”,可见此处应是说决定“臭氧”“正还是邪”的因素,从冒号后面的内容来看,应是“取决于臭氧所处的高度”;第二处,从前面的冒号可知,这一部分的内容应是对“臭氧”“正还是邪”的说明,分号前是说臭氧的“正”,那分号后面的内容应是说“臭氧”的“邪”,所填写的内容与前面“臭氧是地球的卫士”相对应,那么此处的内容应是对“臭氧”“邪”的定位,应为“臭氧就变成健康的杀手”;第三处,前面说“除了对人体健康的伤害”,可见此处依然是说“臭氧”的害处,从后面的内容可知,此处应是说“臭氧污染”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5(2019重庆高等
9、学校三调)下面一段文字,有三处语病,请按要求指出并加以修改。(6分)钓鱼城峭壁千寻,嘉陵江、涪江、渠江三面环绕,俨然兵家雄关,是重庆十大文化符号之一,钓鱼城原为钓鱼山。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传说有一巨神于此钓嘉陵江中之鱼,以解一方百姓饥馑,山由此得名。1259年在这里进行了长达36年的“钓鱼城保卫战”,创下了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以弱胜强的战例,钓鱼城因此被誉为“上帝折鞭处”。(1)句的位置不当,应当放在句之前。(2)句中的语序不当,应当改为。(3)句不合逻辑,应当改为。答案(1)(2分)(2)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分)(3)1259年在这里爆发的长达3
10、6年的“钓鱼城保卫战”(2分)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句是介绍钓鱼山得名的原因,句应放在句前面;句“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语序不当,应该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句中“进行了保卫战”搭配不当,且句缺乏主语,应将句中的“了”改为“的”,使句作句主语。二、古诗文小题(17分)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南岐之见明刘元卿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
11、为丑。(选自贤奕编警喻)注瘿(yng):颈瘤病。即颈上生囊状瘤子。群小:贬称见识浅陋的人。焦:细瘦。(1)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3分)()A凡饮之者辄病瘿西施病心而颦其里B其水甘而不良 出淤泥而不染C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彼竭我盈,故克之D吾乡之人皆然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答案D解析A患病。B.表转折。C.表因果。D.前者解释为“这样”,后者解释为“然而”。(2)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异 哉 人 之 颈 也 焦 而 不 吾 类答案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3分)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译文: 答案你们不找些好药除
12、去你们的颈瘤病,反倒认为我的脖颈细瘦(不正常)吗?参考译文南岐在秦蜀的山谷之中,那里的水味道甘甜,但水质不好,只要喝了这种水的人都生颈瘤病,所以那里的居民没有一个人不患有颈瘤病的。等到他们见到外地人来了,一些见识浅陋的人和妇人们就一起涌去围观,还嘲笑外地人说:“真奇怪!外地人的脖子又细又瘦,和我们的不一样!”外地人说:“你们那堆石般凸在脖子上的东西,是一种颈瘤病,你们不找些好药除去你们的颈瘤病,反倒认为我的脖颈细瘦(不正常)吗?”嘲笑的人大笑道:“我们这地方的人全是这样,哪里用得着除去啊!”他们终究不知道自己(的脖子)是丑陋的。7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13、祭酒”是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B“伯仲叔季”是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指老大,仲指老二,叔指老三,季指老四。C“三牲”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D“膜拜”是古代的拜礼。行礼时,两手放在额上,长时间下跪叩头。原专指礼拜神佛时的一种敬礼,后泛指表示极端恭敬或畏服的行礼方式。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季”是排列最小的,不特指“老四”。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2)锦
14、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年华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3)阿房宫赋中“ , ”两句运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答案(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2)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3)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三、作文审题(12分)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论诗(其三)清赵翼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对于这首古诗,你有怎样的理解和思考?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审题: 审题提示(1)从诗歌前两句来看:对问题要有独立的思考、独到的见解,不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世事纷扰,对错互见,立身处世要有特立独行的精神。(2)从诗歌后两句来看:重复、抄袭,不能创新,多是因为眼界太窄。居高方能临远,要想眼界、见解与众不同,就必须立身高处。独具慧眼,有所创见,需要具备深厚的学养和阅历,成为“高人”。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第一手的资料比道听途说可靠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