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版新高考一轮历史江苏专用课后集训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95712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版新高考一轮历史江苏专用课后集训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版新高考一轮历史江苏专用课后集训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版新高考一轮历史江苏专用课后集训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2版新高考一轮历史江苏专用课后集训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2版新高考一轮历史江苏专用课后集训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2版新高考一轮历史江苏专用课后集训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2版新高考一轮历史江苏专用课后集训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后限时集训(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时间:30分钟分值: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21镇江中学调研)“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这一做法旨在()A建立中央集权B维护宗法制度C加强地方管理D削弱贵族势力C西周将宗族或亲信“插队”到地方,根本目的是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故选C项;分封制对地方的控制较为松散,西周未实现中央集权,排除A项;宗法制度是对统治阶级内部而言,而将宗族或亲信“插队”到地方的目的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排除B项;削弱原有贵族势力只是手段,

2、根本目的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排除D项。2(2021常熟调研)周代宗法分封制打破了远古以来方国之间政治相互独立的格局,以周王室为中心,联结许多有亲缘关系的诸侯国,形成在统一版图之内的强大统治机体。 据此可知,周代分封()A出现了君主专权的局面B有助于亲缘关系的形成C建立起国家政治新秩序D产生了中央集权新体制C根据材料“以周王室为中心形成在统一版图之内的强大统治机体”可知周代宗法分封制的建立巩固了周代的统治,建立起了新的国家政治秩序,故选C项;君主专权从秦朝开始,排除A项;亲缘关系早于宗法分封制的形成,排除B项;秦朝才正式形成中央集权体制,排除D项。3(2021如皋调研)战国以后,青铜器主要用于日

3、常生活的饮食、盥洗、装扮、照明等,有盆、釜、铜镜、灯台、炉子等,礼仪功能逐渐消失了。这种现象从侧面反映了()A等级分封制政体的瓦解B封建政治体制的初步建立C民营手工业的发展进步D人民生活水平的相应提高A西周崇尚礼制,青铜礼器是奴隶主贵族用于祭祀等礼仪活动的用器,用以代表使用者的身份等级和权力,是立国传家的宝器,而材料中“战国以后,青铜器主要用于日常生活”“礼仪功能逐渐消失了”反映了礼崩乐坏,故选A项;材料未涉及封建政治体制,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青铜器的生产经营,排除C项;“青铜器主要用于日常生活”不能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排除D项。4(2021江苏百校联考)西周封建过程中,诸侯还受封有一定的

4、人民。周公的儿子鲁侯伯禽受封的六个殷人氏族,就是随伯禽迁过去的,这六个殷人氏族和伯禽所带的周人氏族,构成鲁人的主体。这样做的目的是()A强化血缘认同B维护社会稳定C实现氏族平等D加强中央集权B材料中“这六个殷人氏族和伯禽所带的周人氏族,构成鲁人的主体”的做法是为了削弱殷人势力,维护社会稳定,故选B项;材料中“这六个殷人氏族和伯禽所带的周人氏族”表明血缘不同,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涉及氏族平等,排除C项;“西周封建过程中”反映的是分封制,而非后来出现的中央集权制,排除D项。5(2020扬州检测)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谈道:“盖以诸侯归殷者三千焉,资以黜夏,汤不得而废;归周者八百焉,资以胜殷,武王不得而易

5、。徇之以为安,仍之以为俗,汤、武之所不得已也。”材料旨在说明分封制()A加强了中央集权B有利于国家政治安定C强化了君主专制D推动了国家走向统一B材料的大意是诸侯归顺了商朝后消灭了夏朝,诸侯归顺了周而消灭了商,表明推行分封有利于安定,故选B项;分封制不能加强中央集权,排除A项;君主专制是从秦朝开始,排除C项;材料的内容是强调分封制有利于社会安定,没有涉及国家统一的问题,排除D项。6(2020南通、泰州一模)公卿的族属是商周政治建构的重要因素。下列商周异、同姓公卿的比例差异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商代 西周中期A家国同构B等级森严C君主专制D官僚政治A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图中从商到西周

6、的变化可以看出国家的权力大部分由同姓公卿占据,体现了西周政治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即家国同构,故选A项;图中异姓和同姓体现的是血缘差别,不是等级差别,排除B项;君主专制是秦朝才建立起来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秦朝郡县制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排除D项。7(2020扬州中学)有学者认为,商代的方国,大部分是由各个早期定居点和族群演化而来,其叛服取决于商王实力的强弱。而西周的诸侯国大部分是由周王室建立,其权力直接来自周天子的授予。材料主要反映了()A商王对方国的管控受到很大限制B商代方国和西周诸侯国建立方式不同C周王室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西周的君臣统属关系较商

7、朝更为稳定D根据材料可知,商代方国的叛服取决于商王实力的强弱,而西周诸侯国权力源于周天子,可见西周君臣统属关系较商朝更为稳定,故选D项。8(2021东台中学)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祠堂祭祖属“展亲大礼”,也称之为“报本之礼”,是宗族的头等大事。这种现象源于我国古代的()A宗法制B分封制C世袭制D科举制A祠堂祭祖是血缘宗族关系的表现,故选A项;分封制是指分封诸侯国,祠堂祭祖是指宗法制,排除B项;世袭制是指世袭继承,是贵族政治的表现,祠堂祭祖是指宗法制,排除C项;科举制是隋唐开始的选官制度,祠堂祭祖是宗法制的表现,排除D项。9(2021启东中学摸底)中国人重血缘和亲情,中国基层社会是典型的“熟人社会

8、”,中国历代统治者深知,将皇权深入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既不现实也没必要,在广大乡村更多地利用乡绅进行管理,官、吏、绅三者的有效配合,实现了基层的长治久安。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通过宗法纽带加强地方治理B切实保障乡民参政议政权利C大一统思想根植于历史传统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受到挑战A中国基层社会之所以是“熟人社会”,原因在于宗法纽带长期存在,因此,古代统治者对基层社会更多地利用乡绅进行管理,A项正确;古代基层民众没有参政议政权利,排除B项;题干主旨是基层治理,C项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基层治理,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几无关联,排除D项。10(2020南京六校联合体期末)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

9、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体现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A依靠嫡长子继承制来巩固奴隶主政权B借助礼乐制度维护贵族的等级特权C利用分封同姓诸侯来加强地方控制D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来维系统治D由材料“立子立嫡之制”“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来维系统治的宗法制的特点,故选D项。11(2021徐州调研)春秋时期,楚、秦、晋等国在新扩张的土地上设置县,战国晚期,“县”已经成为各国较为普遍的地方行政区划。这一变化表明()A贵族特权已被完全

10、剥夺B诸侯国强化对地方管理C中央集权制度已经确立D诸侯争霸战争逐渐平息B材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兼并的地区设县,由所学知识可知,县制体制下,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命,体现的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加强,故选B项;“贵族特权已被完全剥夺”与材料“战国晚期”不符,排除A项;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于秦朝,与材料“战国晚期”不符,排除C项;战争逐渐平息与材料中“春秋时期”“战国晚期”“新扩张的土地”等信息不符,排除D项。12(2021天一中学)周朝封建鲁、卫时,命二国对待殷遗民要“皆启以商政,疆以周索”。但封建晋国时,却命晋对待与戎族杂处的夏遗民要“启以夏政,疆以戎索”。这说明周初治理()A皆采用

11、旧制B采用周制为主、旧制为辅C重晋轻鲁卫D强调因事而异、宽厚包容D根据“命二国对待殷遗民要皆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命晋对待与戎族杂处的夏遗民要启以夏政,疆以戎索”可知,周朝命令相关诸侯国对殷遗民和与戎族杂处的夏遗民采用“商政”“夏政”的同时,又分别实施了“周索”和“戎索”,这说明周初治理强调因事而异、宽厚包容,故选D项;根据“疆以周索”等信息可知,周初并未都采用旧制,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周朝初年为维护统治采取了切合实际的政治制度,并没有强调周制为主、旧制为辅,排除B项;晋、鲁、卫都是周天子分封的同姓诸侯国,他们之间没有轻重之分,排除C项。13(2021常州中学)公羊传中对“莒人灭鄫”的解释是:

12、春秋时,鄫国国君立其外孙为继承人,其外孙是莒国国君之子,春秋遂书“莒人灭鄫”。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宗法观念根深蒂固B春秋记事秉笔直书C王位继承制度混乱D外戚干政影响深远A由材料“春秋时,鄫国国君立其外孙为继承人,其外孙是莒国国君之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原则,外孙不能成为合法的继承人,所以春秋中说“莒人灭鄫”,体现出宗法观念的深厚,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宗法观念而非记事方式,排除B项;材料现象只是个例,当时的王位继承制度并不混乱,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出现外戚干政的现象,排除D项。14(2021南京六校联合体期初)下表反映了不同史籍关于西周政治制度的记述。据此能够得出的最准确的

13、结论是()记述出处“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荀子儒效“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殷周制度论A强化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隶属关系B以血缘为纽带把政权与族权相结合C分封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D周天子通过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B根据材料“姬姓之国”“周之子孙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天子之尊诸侯之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西周时期政权与族权依靠血缘关系的结合,故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具体说明天子与诸侯之间的隶属关系,排除A项;C项叙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中央集权统治出现于秦朝,

14、排除D项。15(2021盐城中学阶段测试)周族的先祖曾任夏的长官,又曾为商的方伯。周建国后,夏、商二族又成为周的诸侯。商灭夏后,夏、商二族融合;周灭商后,夏、商、周三族进一步融合,于西周末期形成了华夏族。这反映了()A政治体制不成熟导致王朝更迭B长期战乱促进了多民族的交融C分封制确立强化了周王朝统治D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特点D材料反映出在夏商周的王朝更迭中,夏、商、周三族政治联系密切,推动三族不断融合,最终在西周末期形成了华夏族,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特征,D项正确;夏商周时的王朝更迭均由暴政导致,而非政治制度不成熟,A项排除;夏、商、周时期并不是长期战乱,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分封制

15、,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15分)16(2021淮安中学)国野制度指的是西周分封过程中对不同身份的人采取不同的统治政策,在西周的政权统治中其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周初分封以后,周朝将国家分为一系列政治单元,包括王畿和被分封的各诸侯国。在每个单元中,又有国与野之别。被封者率本族族人到达封地后,要建立一个名为“城”的军事据点(后来通常成为封国的都城),逐渐由点向面扩展,完成对封地的控制,这种城(包括其近郊)也被称为“国”,“国”以外的广大田土则称作“野”。国、野的居民分别称为国人、野人。国人是以周部族为主体的统治部族成员,其上层即贵族。占国人大多数的下层成员皆属于平民,他们被

16、置于宗法制控制之下,有自己的职业并承担军赋和当兵作战的义务。遇有“国危”“国迁”和“立君”等重大问题,国君要征询国人的意见。野人是被征服地区的传统居民,包括殷商等古老部族的后裔、周边民族成员及流亡人口等,他们原有的社会组织得到保留,在贵族统治下虽受到较强的人身束缚,但身份不同于奴隶。作为井田制下的农业劳动者,野人以助耕公田的方式为国家负担劳役。从春秋时期开始,国野制出现破坏迹象,国人和野人逐渐合二为一,成为专制政权下的编户齐民。据赵世超周代国野制度研究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国野制度的主要特点。(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国野制度的积极作用。(8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和野的主要区别、管理方法、等级划分、与分封制、宗法制和井田制的关系等方面,概括西周国野制度的主要特点。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管理、经济发展、文化扩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分析西周国野制度的积极作用。答案(1)特点:国人和野人的权利与义务不同(因类而治);行政管理与军事控制相结合;带有集体统治和浓厚的部族色彩;以分封制、宗法制为基础;与井田制相结合。(2)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使国人和野人各安其分、各司其责,维系了西周的长久统治;促进了土地开发和经济发展;扩大了周文化的影响;推动了中国早期国家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