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大语文阅读之做人与处世:养生先养德.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95402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大语文阅读之做人与处世:养生先养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养生先养德最近有两件事让我耿耿于怀:一是我市一名事业有成的企业家,正当年富力强,却因春节中酒后驾车致人伤亡逃逸后被抓,据闻此人养身有方,身体一直很棒,在被刑拘的日子里,入监仅一月就“元气大伤”,几天之内头发也变白了;二是春节后某单位领导面临换届,“一把手”年龄到站,“二把手”为达“扶正”目的,暗地里搞起“贿选”,不料上级宣布从外单位调来“一把手”,这位“二把手”不仅“继位”无望,还面临处分之虞,便唉声叹气寝食难安,终因脑溢血引发中风,虽抢救脱险,却导致半身瘫痪而此君平时很注重锻炼和保健,各项体征都很正常 这两桩事令我寻思起养生与养德的关系来。 所谓养生,乃保养身体、延年益寿之道。“晚食以当肉,

2、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安燕而血气不惰,劳倦而容貌不枯”等等,先哲之论不乏科学道理,经受千百年实践检验,堪称经典也。 养生固然重要,但一个人只重养身而轻养德,养生也难以如愿的。这是因为人的健康、寿命与品德、操守大有关联。正如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两人,一个失小节酿大祸,一个贪图官位,都是德性低下的表现,即使其养身有道,也是不得善终的。所以两千多年前的司马牛向孔子请教君子之道,子曰:君子不忧不惧。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意谓能够自我反省者就不会内疚,而没有内疚的人就不会有什么忧虑和畏惧。孔子因此提出“仁者寿”“有大德必得其寿”的观点;道德经中亦曰“寿源于德”;而老子则提出“三宝”论:“吾有三宝,一曰

3、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故能器长。”它们可谓不谋而合,都将养身与养德“高度统一”了。 学者季羡林先生也有“三宝”:吃得下饭,睡得着觉,笑得出口。表面看这是季老的身体和外在表现,其实反映出其精神气质与内心世界,他是将“仁者寿”理念落实到家了。季老并非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也并无甚高明的养生之道,他一生淡泊名利,宠辱不惊,淳朴无华,诚以待人,这些嘉言懿行正是其养生之道,所以95岁高龄的今天依然思若泉涌著述不断。季老的高风亮节令人钦佩,所以连续几年教师节温总理都亲自去看望他,今年初他还被推举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唐孙真人卫生歌唱得好:“世人欲识卫生道,喜乐有常嗔怒少,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

4、修身去烦恼。”明代冯梦龙更在警世通言中说:“不贪花酒不贪财,一世无灾去害。”这些都堪称修身养性的千古箴言。那些缺乏道德修养、为名利所累的人,活得不能轻松自如,未老先衰、疾病缠身是必然的事。故而古人又云“养生贵在养心,而养心首重养德”。不道德的思想行为虽然不是病毒或细菌,却会通过大脑皮层及内分泌系统起作用,从而导致中枢神经传导受阻,器官功能失常。从社会学的角度讲,说它是一种“病毒”“细菌”,也不无道理。 现代医学研究进一步证明: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心态能使体内分泌出有益的激素和乙酸胆碱,它们能将血流量及神经细胞调至最佳状态,增进健康;大脑也会分泌一种天然镇静剂,使人愉悦。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连续多年对2700名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发现“仁者”的寿命大大高于歹人。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品德纳入健康的范畴,要求人们提高道德修养,增强辨别美好与邪恶的是非观,按照社会规范的行为准则约束自己,这与我们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可谓不谋而合。可见,养生必先养德,养德方能养身,乃做人的要义和信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