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五年级下语文说课稿-司马迁发愤写史记_苏教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9409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语文说课稿-司马迁发愤写史记_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五年级下语文说课稿-司马迁发愤写史记_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五年级下语文说课稿-司马迁发愤写史记_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司马迁发愤写说课司是国标本的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述了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罚之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13年时间编成巨著史记的事,赞扬了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遗志矢志不渝的精神。来源:Zxxk来源:学&科&网本文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发愤”二字,既是全篇的文眼所在,也是对司马迁忍辱负重、终成巨著的高尚人格的真实写照。文本语言精练,凸现了人物品性,是对学生进行“读中悟,悟中读”的语文基本功能力训练的好教材。基于对教学对象的分析,我认为,汉朝时史官的重大职责、司马迁所受的冤屈,对学生来讲,相当陌生,缺乏这些知识基础,对理解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弥足珍贵,是非常不利的,也会使学生体悟不到史记

2、的崇高的史学地位。因此,教学中要适度对一些虚写的语言作充实处理,以变突破难点。鉴于以上的认识和分析,本课设置如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两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在理解、品位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初步史记的史学价值和地位。其中目标3司马迁发愤著书的过程是本文教学的重点,领悟这个过程中折射出的司马迁的精神是本文教学的难点。为了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分两课时组织教学。第一课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练习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指导朗读的同时结合生字新词的检查和指点,在学生初步熟悉课文内容

3、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叙述条理和主要内容。第二课时本课时主要采用抓住文本重点和难点,充分体现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方式组织教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发愤”进行“读悟品”,理解司马迁发愤著书的真正原因,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进而引导学生联系司马迁的生活经历,初步领悟司马迁以历史的真实、国家的利益为重,忍辱负重的可贵品质,从而引领学生突破文本的难点。一、复习导入。1)回顾课文重要内容:幼年受熏牢记父托忍辱负重终成巨著2)精读感悟。1、首先让学生总览全文,抓住“发愤”提出纲领性的问题(如:为什么要发愤?在什么情况下发愤?是怎样发愤的?),切入文本的新授。2、体会“发愤”。A抓住第

4、一自然段中的“受父亲影响”一句,引导学生探询司马迁受了父亲的什么影响?从中也可初步感受要“发愤”著书的深层原由。B抓住司马谈临终前的嘱托“你一定要啊!”这一句,来感受写好一部史书的艰难和意义的重大。只有体会到这一点,结合第一自然段的理解,才能为下文“负重”奠定理解上的基础。C抓住课文倒数一、二自然段,用划、写注的方式,分析这一段中司马迁受刑后的想法和做法,引导学生体悟司马迁忍的是什么样的辱?(常人所不能忍的辱),负的是什么重?(描述从黄帝开始到大汉朝两千五百年的历史的一部巨著),使学生对忍辱负重有一定深度的理解;另一方面,从“司马迁几次想自杀了此残生”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那么,到底是什么在支持着

5、司马迁能忍人所不能忍的辱,负人所不能负的重,而奋笔疾书呢?从而加深对司马迁“发愤”著书原因的感悟,并进一步突破难点,感受司马迁视事业为生命、置荣辱于度外的伟大人格。D抓住末节中的数字“13年、60岁、52万字”及词语“终于、耗尽、毕生”等,结合对上述三个部分的理解,朗读感悟史记写作的艰辛和成就的巨大。3、小结。围绕课题,抓住“为什么说司马迁是发愤写史记?”或“什么地方最使你感动?”来总结全文。三、拓展延伸。对史记地位的充分认识,可以进一步提升忍辱负重的司马迁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因此,教学中,安排让学生读一读鲁迅等一些名人给予史记的高度评价,可以让学生对司马迁、对史记的情感得到升华。四、课堂练笔。围绕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事,你此时最想说的是什么?(可以是最自己说,对同学说,对司马迁说,对心有志向而身处困境的人说)来源:学。科。网以上只是我初步的教学构想,教学实施中有待进一步调整、细化,使之更能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来源:学|科|网Z|X|X|K板书: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忍辱 负重 置荣辱于度外 视事业为生命来源:学.科.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