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新教材部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3课后练习: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92362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新教材部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3课后练习: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1-2022新教材部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3课后练习: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1-2022新教材部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3课后练习: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1-2022新教材部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3课后练习: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1-2022新教材部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3课后练习: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1-2022新教材部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3课后练习: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1-2022新教材部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3课后练习: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21-2022新教材部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3课后练习: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后素养落实(一)1考古学家夏鼐指出:“有的学者认为,小屯殷墟文化,代表中国最早的文明,是中国文明的开始。如果真是那样,中国文明简直就像传说中的老子,一生下来就长出白胡子了。”作者意在说明()A商代是中华文明的开端B中华文明的起源模糊不清C中华文明的起源争论激烈D中华文明的历史源远流长D根据材料“如果真是那样,中国文明简直就像传说中的老子,一生下来就长出白胡子了”可知作者意在说明中华文明的历史源远流长,故选D项。2诗经商颂充分体现了殷人祭祀先祖(鬼神)时那种恭敬虔诚、谨严端肃的态度,表现出惶畏的心理;诗经周颂则渗透了强烈的伦理道德精神,颂词大多现实化、生活化了。这一变化体现了()A王权神秘色彩

2、的强化 B朴素的人文主义色彩C宗法等级观念的淡化 D天道与伦理完全分离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实化、生活化”是人文主义的体现,故选B项。3在西周的金文记录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与“戎”的对立更加明显,无论“华夏”各国之间关系多么敌对,它们未称呼对方为“戎”。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B种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称西部民族为“戎”,称东部民族为“夷”,“无论华夏各国之间关系多么敌对,它们未称呼对方为戎”说明先秦时期种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

3、出现,故选B项;“共识”“冲突剧烈”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排除A、C两项;材料中没有体现血缘,排除D项。4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 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 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D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二人都涉及“义”的问题,是讲上下之间、君臣之间要讲求礼、义等,实质是要维护等级秩序,为统治阶级服务,D项正确;中央集权政治是在秦朝才建立的,材料涉及的是战国时期,排除A项;材料主要讲君臣上下、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不是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排除B项;材

4、料中“义”涉及的范围并不仅限于统治阶层,排除C项。5在曲阜孔府大门前,看到两旁的明柱上,悬挂着一副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那么最初让儒家思想“与国咸休,同天并老”的思想是()A孔子的“仁” B孟子的“民贵君轻”C董仲舒的“君权神授”D荀子的“仁义”和“王道”C“与国咸休”是指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同天并老”是指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之说,与之相符的是汉代董仲舒的“君权神授”思想,故选C项;孔子、孟子、荀子均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当时儒家思想没有达到独尊地位,不可能“与国咸休”,排除A、B、D三项。6朱熹在编著资治通鉴纲目时,改变了资治通鉴中魏国正统的形

5、象,进而将蜀汉政权改为正统。这表明朱熹()A认为道义才是政权存在价值B鼓励世人批判怀疑精神C宣扬理学倡导儒家思想复兴D注重对历史问题的考证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强调儒家道义观,认为道义才是政权存在价值,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对“正统”政权的不同观点,无法体现“鼓励世人批判怀疑精神”,排除B项;北宋已经创立理学,使儒学思想得到复兴,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历史问题的考证,排除D项。7有学者说过,对国家统一的终极性诉求使中国对集权的容忍度远远大于别国。由此可知()A大一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涵B中央集权塑造了国人的文化心理C国家统一有助于中央集权制度D集权制度是中国人的终极性诉求A

6、材料强调的是国家统一的重要性,故选A项;B、C、D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8春秋时期的老子认为,统治者必须顺应民意,“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谴责“以百姓为刍狗”的做法是“不仁”。战国时荀子也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些反映了()A百家争鸣已经全面展开B儒家思想发源于道家C道家和儒家思想的一致性D民本思想在不断发展D由材料“以百姓心为心”“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可以看出,老子、荀子都主张注重人民,体现了民本思想,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出百家争鸣全面展开,A项错误;儒家学派与道家学派属于不同的派别,并非儒家思想发源于道家,B、C两项

7、错误。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弘扬生态文明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下列符合这一理念的是()天人合一与民休息兼爱尚贤道法自然A B C DB天人合一是董仲舒提出的观点,意思是人和天地万物是一体的;道法自然即万事万物的运行法则都是遵守自然规律的。道就是对自然欲求的顺应,正确,故选B项;与民休息是指让百姓休养生息,即轻赋薄敛,使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兼爱尚贤是墨家观点,与生态文明无关,排除。10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等世界原生文明诞生地的形成空间均不过数十万平方公里,唯有中华文明的形成覆盖了长江

8、、黄河及辽河流域近300万平方公里的范围。这凸显出中华文明形成之时便具有()A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 B以德治民的民本思想C厉行专制的集权意识 D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A相比较两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的原生文明,中华文明覆盖了长江、黄河及辽河流域,表明在中华文明范围内出现了多个文明中心,说明中华文明形成之时便具有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华文明的多元性,未涉及治国理念,排除B项;先秦之前未形成“集权意识”,排除C项;农耕经济高度繁荣,与中华文明形成之时的史实不符,排除D项。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文化史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

9、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材料二16、17世纪的中国,正值明中叶以后,封建专制主义社会经历一千多年的发展,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变动,它不仅表现在经济上产生有别于封建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还表现在文化上涌现出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刘志琴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先秦、西汉和宋朝时期以儒学为正宗的“帝国文化”的形成和强化的过程。(2)材料二中“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指的是什么?你如何看待

10、这股新思想?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问,在回答时既要看到这种新思想的进步之处,也要看到这种新思想的明显的不足,多角度分析即可。答案(1)春秋战国,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儒家思想的创立时期;西汉董仲舒改造儒家学说,提出了君权神授、大一统的理论,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宋朝,朱熹等吸收佛道教义,将儒学发展到理学

11、阶段,巩固了儒学的主体地位。(2)因素:明清之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进步思想。对新思想的看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带有民主色彩,对近代反专制斗争有积极推动作用;吸取了儒学的积极因素,批判其不合理的成分,使传统儒学在新时期焕发了生机;未提出新的社会方案,未突破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体系。12战国时期道家人物列子在两小儿辩日中说,孔子游历看到两个小孩争辩太阳远近问题:一个小孩认为,早上太阳离我们近,理由是早上的太阳比中午看起来要大;另一小孩认为,中午太阳离我们近,理由是中午的太阳比早上感觉热。孔子无法作出判断。材料反映了()A诸子百家之间的争鸣日趋激化B儒家思想的统治权威受到挑战C人们

12、对自然宇宙现象提出思考D私学发展提高了儿童知识水平C“两个小孩争辩太阳远近问题”反映的是人们对自然现象的关注和思考,故选C项;材料并未体现出诸子间思想的激化,排除A项;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提及私学的发展,排除D项。13顾炎武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他曾有诗云:“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诗中所体现的情怀是()A“经世致用”B“人心一点灵明”C“循天下之公”D“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A材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由材料“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可知,顾炎武以精卫自比,突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现实情怀

13、,故选A项;“人心一点灵明”体现了王阳明“修心”“致良知”的重要作用,排除B项;“循天下之公”体现了王夫之反君主专制的一面,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14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发展情况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a处处于低潮是受秦朝“焚书坑儒”的影响Bb处处于高潮是受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推动Cc处处于低潮是受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的冲击Dd处处于高潮是受明清批判思想的推动D通过题干中的数轴图可知,d处是宋明时期,该处处于高潮的主要原因是宋明理学的出现,而不是“明清批判思想的推动”,故选D项;a处是秦朝时期,秦朝实行“焚书坑儒”,大大打压

14、了儒家思想,所以该时期处于低潮,排除A项;b处是汉朝时期,董仲舒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又经汉武帝的大力提倡,儒家思想逐渐处于社会的主流思想地位,所以在该时期儒家思想处于高潮时期,排除B项;c处是处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思想受到了佛教和道教的冲击,儒家思想又进行了一次融合,所以在该时期儒家思想处于低潮时期,排除C项。15西汉画像砖养老图(如图)反映了统治者救助下层民众的现象,其救助原因包括天现异象、针对特殊群体救济等。这反映了()A无为而治的政策 B民本思想的影响C保障制度的成熟 D等级秩序的弱化B由材料“统治者救助下层民众”可知,汉代统治者用救助下层百姓的方法维护统治,是儒

15、家民本思想的体现,故选B项;无为而治是指统治者顺势施政,不使用权谋,与材料中统治者主动采取措施维护统治不符,排除A项;C、D两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排除。16中华文化主张和而不同。西周末年太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认为不同事物之间彼此配合达到平衡。孔子、孟子则提出了“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思想。这反映了()A传统文化突出共性否定个性B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C求同存异是中华文化的根本D传统的道德准则形成于西周B材料中西周末年太史伯的主张涉及“和”的思想,其后孔子、孟子等也认为“和”有重要意义,这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B项符合题意;

16、材料未体现对个性的否定,排除A项;中华文化的根本精神是以人为本,排除C项;传统的道德准则在西周处于萌芽时期,排除D项。17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冯天瑜中华文化史材料二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利禄之路然也。班固汉书儒林传材料三就文化代表人物而言,陈寅恪经过严密考证,指出李白、白居易、元稹、欧阳询等均有胡人血统,其先祖或为胡人,或为鲜卑。这就有力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从来不是单一的,也不是静止

17、不变的,各少数民族文化均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应称为大中华文化,而这种文化的集大成与高峰,正是在中古时期。当然,传统的儒家文化也并非拒绝吸收外来因素,如屈原的离骚,陈寅恪就指出含有道教思想。刘克敌陈寅恪与中国文化精神(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文化”中分别代表“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思想流派。(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西汉儒学繁盛的原因及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到中古时期所表现出的特点。解析第(1)问,结合春秋战国时期各流派的主张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要从董仲舒、汉武帝等多角度进行分析;第二小问,要回答出儒学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意思相近即可。第(3)问,按照材料三分层次概括即可。答案(1)民本思潮:儒家。专制主义:法家。(2)原因:董仲舒改造儒学,适应了大一统时代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要求;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五经博士传授儒家经学;国家将学与仕相结合。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3)特点:多元性(非单一性);流动性(发展性);宽容性(兼容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