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大学生公民权利意识培养的研究关键词 公民权利意识 宪法意识 宪法教育作者简介:李慧华,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助讲,研究方向:法学。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DOI:10.19387/ki.1009-0592.2020.05.335一、释义权利意识的状况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国法制发展的未来方向,直至今日,我国仍不断强调宪法教育的重要性,各个大学也不断地完善宪法教育的课程、培训等,如开展相应的基础课程、开展关于宪法教育的活动、讲座等,形式越来越丰富,从高校对宪法教育的重视度,也能推导出现代大学生应当培养权利意识的紧迫性。随着法治建设不断前行,公民的权利意识也随之增强,尤其体现在公民越发关
2、注自己所应享有的权利,并从各种渠道掌握维权手段,最常用的维权手段是寻求媒体帮助、向相关的政府部门投诉等。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我国公民现在所享有的权利均直、间接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的规定,在公民开始注重权利那一刻起,其实就在他们的潜意识当中开始关注宪法的相关规定了。另外,权利、宪法、宪法意识和权利意识四者有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只要我们对其中一个重视,随之对其他三项的重视也会逐渐提高。因此我们要加强现代大学生的权利意识就必须先加强他们的宪法意识,即我们要普遍开展宪法教育,不仅仅是在高校开展,还应当在社区等地开展,扩大宪法教育的普及范围,进而形成一个良好的高校、社会氛
3、围,就能更好地培养并提高全社会的公民权利意识,从而促进大学生的权利意识。假若我们生活在一个国民权利意识都高的社会当中,人人的法治意识都强烈,那么现代大学生的权利意识又怎么可能低呢?(一)公民权利释义一个国家的公民应享有的公民资格及与公民资格相关的一系列权利即可统称为公民权利。结合许崇德与徐显明二人观点,公民权利不仅是一种母体性的权利,还是公民享有其他权利之基础。(二)公民权利意识的内涵法治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公民权利意识,可以说没有后者就不存在讨论前者的意义了。关于公民权利意识的涵义,笔者赞同权利意识是指特定社会成员对自我利益和自由的认知、主张和要求,以及对他人认知、主张和要求利益和自由的
4、社会评价。单从语义上看,对公民权利意识的认识要做到思想上与行为上互相统一,既要对“公民权利”四字有明确认识,还要懂得如何行使公民权利与救济被侵权的公民权利。因此笔者认为公民权利意识应包括三部分公民权利的认知、公民权利的主张以及如何救济受到侵害的公民权利。公民权利意识的高低与能否改善整个社会乃至整个国家的法治氛围有着巨大的联系国民的权利意识之高低程度上决定者该国社会的法治化的高低。当我们开始了解公民权利,必然会对法治的相关内容有所涉猎,因此可以说公民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是同时形成的。现代大学生作为建设祖国的下一代,为了更好的推动我国的法治建设,必须要提高他们的公民权利意识。那么需要明确一点的就是,
5、形成宪法意识是加强现代公民权利意识的前提。二、现状及原因分析(一)现状权利认知是权利意识的起点,我们必须先明确享有权利及范围、行使权利的条件等,再谈权利意识,因为权利认知程度与人们权利意识高低呈正比的关系。现在我们可以通过课程学习、交流、阅读书籍、看新闻、浏览法治、政府网站等方式得知权利范围,因此笔者相信现代大学生是了解他们享有什么权利的,即他们有一定的权利认知。但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大学生对公民的权利认知没有深入了解,即他们只清楚享有什么权利但不知道怎么去行使这些权利以及在行使的同时应当承担什么义务,甚至连自己是否适格行使这些权利都不清楚。如现代大学生都清楚自己享有自由的权利,如在日常生活中表
6、达自己的意见或发表言论是行使自己的言论自由权,但只有极少数人知道言论自由权仅是宪法规定自由权利的其中一个,有很多人并未完全了解这项权利的所有具体内容。我们就拿言论自由权举例,虽大学生都知道他们可以不受任何组织、人员等干涉来发表言论,但他们却忽略了世间万物都无绝对这个事实,公民权利也如此,即权利与义务是相随的,因此我们在行使自己的言论自由权时必须要履行对应的义务尊重他人的名誉、保护他人的合法利益;保障国家安全与维护社会和谐,不能发表有损上述利益的言论,更不应“翻墙”到外网阅读、浏览不利于国家稳定、社会和谐的文章、网站并在周围传播。由于大学生对其享有的公民权利还未了解透彻,在现实生活中时常会出现滥
7、用表达自由权的情况,如匿名在社交网站上发表不利于他人的言论,或为了博得公众眼球而发表一些不实的帖子,更有甚者是花钱请水军共同抨击某个人、夸大阐述某件事情,这些行为看似在行使自己的言论自由权,但其实是超越了该权利规定的界限,对他人形成了侵权或是对社会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从现象看本质,其实就是现代大学生的权利意识薄弱,我国的宪法教育仍不够深入所导致的。(二)影响形成的原因分析第一,公民权利意识的形成与一个人的责任意识强弱有关。因权利不具有行使的必须性,所以就出现了大部分学生只在有利可图时才行使他们的公民权利,除此以外的公民权利他们都选择放弃或是怠于主张该项权利的普遍现象。在高校中最常出现的大学生怠于
8、或放弃权利的例子就是放弃或消极地实现他们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现代大学生一般情况下是享有宪法所规定的选举与被选举的权利,但就有不少大学生以不了解、不认识被选举人等理由怠于或放弃主张该项权利,因此我们会在大学看到这样的现象:学校会选择可供投票的几天的时间段分配好(一般都是在工作日,便于组织学生),再由各个学院将具体时间分配到各个班级,告知大学生要在这个时间段去指定的地点投出他们神圣的一票。高校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监督大学生积极地行使他们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由此可以知道,我们必须要先提高大学生对社会、国家的责任感,其后才能更有效地提高他們的公民权利意识。第二,政府出台相应的法规、政策,社会各界人员相互
9、配合对公民权利意识的形成有着极大的作用。2003 年发生的第一起乙肝歧视行政诉讼案轰动全国,不仅让我们看到基本权利维护是存在阻碍,还让我们看到我国公民的权利意识仍需提高,也许该起案件的被侵权者不是第一个因乙肝病毒而受到就业歧视的,但他却是第一个勇于维权、为广大携带乙肝病毒就业者发声的第一人,慢慢地人们才开始知道原来不是所有的拒绝录用都是合理的。因此我们的社会要形成一个良好的权利意识,政府、各界人士必须要相互配合,才推动现代大学生形成更好的权利意识。第三,大学生公民权利的实现不仅与其责任感相关,还与公民权利救济的保障机制有关。完善权利救济制度,可以促进现代大学生积极地行使他们的公民权利,从而推动
10、他们形成公民权利意识。如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本是用于处理违宪行为,就上述所提及案例,平等权既然是公民的基本权利,那么违宪审查制度应是被侵权者首选的救济途径。但在实际操作中,因违宪审查制度存在漏洞,在某种程度上是有名无实,被侵权者才选择行政诉讼以维权。三、公民权利意识培养:从普及宪法教育开始(一)普及宪法教育公民权利最根本的保障书是宪法,我们先从普及憲法教育开始。在大学生之间开展大量的宪法基础知识、宪法基本精神的教育活动,并适当地变更教育模式,增加普及方式的趣味性,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宪法意识。另外,要增强我国法律制度实施之有效性就必须提高公民权利意识。法治程度和该国家的权利意识的高低也是成正
11、比的,就算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不算健全,若国民的权利意识足够高,则该国的法治程度也不会落后。正如学者所说,“权利意识与法治观念的形成是不可分割的。权利意识的提高会促进法治观念的形成,而法治观念形成与不断发展,必然会带来权利意识的扩张。”(二)理解宪法精神宪法教育的作用之一是让大学生对基本权利、法治以及权力制约有一定的概念。只有经过宪法教育之后,他们才明白宪法虽是我国的基本法,但并非高高在上,而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加深大学生对他们所享有的公民权利的理解,令大学生深化对宪法内容的理解,推动他们主动去关注社会时事,积极思考社会、国家应当在哪些重点领域进行立法改革、如何去完善权利、机会以
12、及规则公平制度等。(三)捍卫宪法权威宪法权威是一种理念、文化,更是一种力量,它希望宪法能得到公众的主动认可、遵守与维护,其表现形式为在公众心中树立宪法至上的理念,以及一切国家权力及其活动均必然要接受宪法的约束。虽宪法是我国的基本法、根本大法,但不少人认为其只是形同虚设的法律,因为它与其他法律相比,它的执行力的确较弱。因此,大学生懂得捍卫宪法的权威前提有以下几点:一是完善我国的法律体制,让一切的法律法规有更好地衔接性,并让宪法能直接适用和有直接的法律效力;二是公权力立法的行为和法律法规都应接受合宪性的审查,让其不再流于形式;三是增强违宪审查制度的作用,完善且控制法律、法规的规范体系,从而及时预防和解决违宪行为。综上所述,宪法权威不断提高的同时,大学生的公民权利意识也会不断增强,公民权利意识也就不断增强,这三者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参考文献:1夏勇.中国公民权利发展研究走向权利的时代(第一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2刘佳.中国法治化的现实基础J.中外法学,1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