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微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打开文本图片集【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正逐渐兴起,如何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微课有机衔接,如何通过微课创新课程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笔者认为,微课是创新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形式,设计了“调研走访设计课程鼓励参与互动交流思考反饋”的微课教学流程,对微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发现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微课的运用存在内容不够精细、研究不够深入、技术不够专业三个主要问题,亟需通过探索更为科学的微课教学模式、优化微课制作技术等方式取得教学突破。【关键词】微课 初中道德与法治 教学【中图
2、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1-076-030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如何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有效的有趣的完成教学目标,达到立德树人的效果,一直都是一线思想政治(道德与法治)教师不断思考实践的问题。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最早提出来“生活化”教学,他倡导生活即教育思想,并且践行和发展了这个理论。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手段越来越多的日常教学中使用,通过教学实践,笔者深深体会到,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正在逐渐兴起,微课是实现“生活化”教学的
3、有效途径之一,能很好地配合和辅助传统的教学方法,达到预期目标。微课以视频为载体,可以更好的再现初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场景,可以再现国内、国际背景、时政和历史等真实场景,它可以作为“生活化”教学的一大补充。微课是在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上的一种新颖的形式,并在设计开发之始便考虑了应用的问题。因此,对于在线应用和面对面教学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一、微课是创新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之一笔者采取发放调查问卷调查的方式,发放问卷 200 份,调查结果显示:一方面,绝大多数学生反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传统教学枯燥乏味,“老师忙讲课,学生忙笔记”的授课模式,内容枯燥单一;另一方面,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
4、学模式,绝大多数老师和同学都持接受态度。其中,77.35%的学生喜欢贴合日常学习生活的场景类、视频类微课教学;11.23%的初中学生觉得教学方式对学习影响不大;仅有 11.42%认为传统课堂教学对教学作用最好。由此可见,微课是创新教学途径的有效方式之一,是打开“生活化”教学模式大门的新钥匙。初中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时,相比传统口授讲课方式,更能接受微课等能体现“生活化”的模拟教学的形式。但我们也不难看到,虽然“生活化”模拟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相对于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次要性”地位,加之教学条件以及时间、场地等限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很难较好地实现
5、“生活化”模拟教学。微课可以通过网络等高科技技术更直观、更生动地进行“情景再现”,弥补这一不足,将“生活化”模拟教学往前推进一大步,最大化地让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时,获得场景的体验和感悟,提升学习效果。从此可以看出数字化教学是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微课不仅仅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思维和教学设计,体现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微课在网络上互相分享着各自的教学资源和教育智慧。这对教育的提升和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二、三个“欠缺”让微课效率事倍功半微课的核心有两个,首先重点核心是内容必须紧扣教材内容某一个知识点,围绕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
6、教学设计,寻找新方法、新角度、新策略、新思维去撰写微课脚本,以及有创意的微课教学过程。其次技术核心是精美的课件,配上轻松愉悦与主题相匹配的背景音乐,及简洁的文字,让学习者轻松愉快地学习,感受学习的快乐。当前中国微课发展势头迅猛,但“微课热”过后,是参差不齐的质量行政推动,一哄而上;数量庞杂,标准不一;良莠不齐,重建轻用;应用方式单一,效果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一)是内容欠缺精细内容不够精,没有精细化筛选课题。一些微课在内容筛选时,并未充分进行调研、充分征询学生的意见,就直接录制内容,有些甚至把微课做成了“动态 PPT”,内容和原有课程相比,“换汤不换药”,相当于“视频版”的大课堂,依旧是老师
7、照本宣科般讲课,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有些内容,未必适合微课形式讲授,但仍然被生搬硬套,纳入微课学习内容,导致学生上课积极性仍然不高。据了解,学生反映,微课播放的内容很多都已经听过、看过、了解过很多遍了,讲解的内容也千篇一律,与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结合不够,没有任何创新点,很多学生都认为提不起兴趣;再如,微课录制的原则是课程重点、难点,而很多微课在内容选择上并非如此,导致学生看了微课后,“懂的还懂,不懂的依旧不懂”,背离了微课制作的初衷。(二)是研究欠缺深入通过观看一部分初中与道德的微课可以发现,一些微课依然就事论事,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播放完毕,没有提出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或者提出的问题仅为“蜻蜓点
8、水”,问题不够深入,不能举一反三,只停留在视频表象上,互动很少或者根本没有互动,达不到最终的学习目的。同时,很多微课都视野不够广阔,有的仅停留在课本基础上,有的仅停留在很小的范围内,很少从更广的领域对知识进行拓展。(三)是技术欠缺专业中小学老师制作微课的主要方式为手机拍摄和 PPT 屏幕录制,占半数以上。老师们普遍反映制作微课的难点在于软件的新颖性和技术性,例如对软件操作技术的把控和录制节目的摄像技术等尚存在不足。这就导致在利用微课上课时,学生反映部分微课陆续出现音质差、画面模糊,剪辑和合成生硬等情况,直接影响微课质量。诚然,很多微课制作都是由初中老师亲力亲为,但由于对网络技术不娴熟等原因,视
9、频质量往往差强人意。一方面,他们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课堂“授业解惑”上面,放在了教学和学术研究上面,很难有多余精力投入到微课的制作;另一方面,由于“术有专攻”,初中道德与法治老师大都是“半路出家”,很多都不是视频制作的专家,对于视频录制、剪辑等专业技术常常会感到力不从心,有的就算勉强录制出来了,也会出现“画面不佳、音质较差”等尴尬局面。即使对微课有热情、有精力、有巧妙的课程构思,但没有专业录制、剪辑等技术,构思再好、想法再好,也很难通过微课的这一载体按照自己的初衷较好的呈现。尽管我们有针对微课制作技术的一些专门的培训,但由于大部分只是“蜻蜓点水”,效果仍然微乎其微,微课制作技术的仍然是道德
10、与法治老师的制作微课的瓶颈之一。三、创新+务实,探索更为科学的微课教学模式根据一段时间的调查和教学实践总结,我设计了调研走访去粗取精设计课程鼓励参与互动交流思考反馈的微课教学模式,实践表明,该模式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更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提升课程学习效果有一定的帮助。设计制作微课的时候,要注意把握一下一些原则:(一)趣味性与时政性相结合吸引住学生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学生思想在课堂上容易走神,所以,首先课堂中的微课一定要吸引住学生,要学生爱看。怎样做到学生爱看?我觉得首先要有趣味性,比如可以从近期与道德与法治课堂内容相关的热门时政事件入手,采用漫画、动画、截
11、取相关视频片段等形式呈现,可以使道德与法治课堂变得轻松、愉快,学生也容易接受微课中的道德与法治知识点,从而内化为自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次,微课内容要尽量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亲和感。尽量将教学内容与初中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从初中学生的生活中获取教育素材与案例,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我选取身边的河涌整治“一河两岸”工程、垃圾分类、废旧衣服回收屋等作为保护环境微课素材;选取“沙湾飘色”、“赛龙舟”等作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岭南文化)微课素材。(二)个性化设计让不同的学生收获同样的效果教学要取得好的效果,要了解学习对象的特点,并根据不同对象的特征应该用不同策略
12、去设计制作微课。因此,在设计微课时,就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各自特定,进行差异化设计。对于性格外向的同学,鼓励参与微课的录制,采取撰写小品剧本、参与表演小品和情景剧、发表简短演讲等形式,引起共鸣,提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对于性格较为内向的同学,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征求他们的建议,并积极引导他们进行主动思考,鼓励他们和别的同学进行交流、互动,在集体中获得进步。微课也可以结合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差异性制作:对于基础好一些的同学,可以侧重案例分析,更多的拓展知识面;对于基础薄弱一点的同学,可以注重课程概念呈现,把基础的概念通过多样形式讲通、讲透。(三)及时反馈让不同声音引发深度的思考微课不能仅仅停留在“看”,互
13、动和思考才是最终目的。通过微课观看和思考,课堂参与讨论等形式,增强课程的互动性。在微课的结尾留下供学生思考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很多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老师,留下的问题通常是不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这点建议改善。可以提出一些开放式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从不同方面进行深度思考;深思熟虑后,下一次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积极地引导他们各抒己见,发表精彩言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加深对课程的理解的同时,引发更有价值的创意。这就避免了一堂看完微课看老师老师,老师独自讲授课程的尴尬局面。(四)构建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逻辑关系与知识脉络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总复习课一般是让学生提前看看课本(提纲),做做习题进行浅层
14、预习,知识的整理主要通过课堂传授实现,这需要花费大量的课堂时间,学生兴趣不高且学习效率低下。利用微课进行复习,可以再在总复习翻转课堂中,课前学生对知识的梳理主要是老师通过网络提供相关的微课视频来完成,这些视频可通常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自制视频。这种通过微课进行深度复习的方式,延长了课堂学习的时间,清逻辑关系与知识脉络,构建思维导图学生感觉充实有趣,提高了学习效率。例如,我在教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法不可违和预防犯罪,我设计的一个专门构建“思维导图”表格,帮助学生梳理对比各种违法行为的不同点、相同点、练习以及预防对策等等。同学们通过这个微课,可以比较轻松的掌握了相关知识点,
15、尤其是能够清晰的区别不同违法行为,突破了难点,突出了重点。四、突破瓶颈,让微课“最优化”微课制作的技术问题是影响微课质量的一大瓶颈。微课的制作可以分为原创开发式和加工改造式。加工改造式就是将已有的优秀教学课例(录像课例),经过加工编辑(如视频的转录、切片、合成、字幕处理等)并提供相应的辅助教学资源(如教案、课件、反思、习题等),进行“微课”化处理。原创开发式可以有多种技术手段,包括录屏软件录制、摄像工具录制、录播教室录制、专业演播室制作和用 iPad 录制。“用 iPad 录制比较好操作,比如可以下载 SHOWME这个软件进行录制。”在制作选题时,知识点必须足够细,10 分钟内能够讲解透彻;一
16、节微课只讲解一个特定的知识点或典型问题,如果该知识点涉及另一个知识点,详细讲解时需另设一节“微课”。不论是那种类型,采用那種策略,只有微到极致,方为质量,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优质资源共享,解放学生,解放老师,同时为未来的移动终端在自线主学习奠定了资源建设的基础。五、科学利用,避免过度“神话”微课模式微课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在“场景化”教学、“生活化”教学等方面,作用明显。但笔者认为,微课目前仍是辅助教学手段,不能过度依赖甚至一概而论的去“神话”化微课的作用。初中道德与法治,万变不离其宗,不能脱离实际,脱离教学目的,传统的
17、教学模式仍有可取之处,不能因为崇尚“微课”就因噎废食:唯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辩证的利用微课,才能收到最好的课堂效果。【注:本文系南沙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微课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成果(课题编号:NSKY2017038)】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 2011.2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3李婉嘉,徐晶.微课开发与应用研究 2013.4张一川,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 2013.5微课、慕课的建设误区与发展建议,胡铁生,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6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胡铁生,2014 年第 4 期广东教育(综合版).7唐点权略论构建主义视觉中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J】思想政治课教学 2004(01).8钟显添.“微课”小环境下教师的教学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16).9郭莉.浅谈微课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5(4):105-110.10周彦.“微课程”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