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福建省莆田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语文试卷.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89676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莆田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语文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福建省莆田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语文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福建省莆田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语文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福建省莆田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语文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福建省莆田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语文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福建省莆田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语文试卷.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福建省莆田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语文试卷.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福建省莆田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语文试卷.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福建省莆田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语文试卷.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福建省莆田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语文试卷.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福建省莆田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语文试卷.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福建省莆田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语文试卷.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福建省莆田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语文试卷.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莆田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卷 语文 必修三(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陈博 方建设 审核人:黄喜彬 陈明香一、古代诗文阅读(31分) (一)课内知识。(1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青泥何盘盘! 。(2)无边落木萧萧下, 。 ,百年多病独登台。(3)曲终收拨当心画, 。 ,唯见江心秋月白。(4)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 。(5) ,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6)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2.课内文言翻译。(6分)(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3分) (2)斩木为兵,

2、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3分) 3.选择题。(4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仆:倒下 B直不百步而耳 直:只是,不过 C金就砺则利 就 :运用 D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吝惜(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B秦人开关延敌 延:延续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参:验,检查 D蒙故业,因遗策 因:沿袭(二)文言文阅读(12分) 万木图序(明)杨士奇万木图者,翰林侍讲建安杨荣勉仁,昭其大父达卿先生之德,示其后之人也。先生有孝行,于为善施义汲汲焉。然不喜以施名,以为

3、受人之施者,恒有愧耻为辱之心。夫施于人,而使其心愧耻为辱,犹不施也。必使受吾之施者,如其所当得,而即乎其心之安,庶几可也。元之季世,兵戈饥馑,民困穷冻馁无食,至相食以苟活。虽父子夫妇,相视不能相保恤,所在皆然。时先生藏谷甚富,将发廪赈之,指某山号于众曰:“有能相吾力树木者乎?树一木,予谷若干。”于是争愿出力来请谷。既悉饭之,乃如所言。愿树木者予之谷,不籍识其姓名,卒亦不视其功,而所活不可胜计矣。先生之乐施,何其忠厚委曲而周备欤!居数岁,木郁然崇茂,悉中于材。先生指以戒其子孙曰:“不自意今之盛如此也!其毋苟自为利!将有为学宫、为释老之宫、为桥梁及津渡之舟而需材者,给之;有贫欲为居室、没欲为棺而不

4、得材者,给之。毋苟自利也!”于是所施利益多矣。时福建行省左丞阮德柔闻而高之,命工作万木图表之。搢绅君子多为诗文纪之咏之,既皆失于兵。而其子孙,佩服训戒,至于今不违。然欲其后世皆佩服不违,此图所以继作也。呜呼!始先生知施谷而已,知求受施者即乎其心之安而已,岂计树之大后当何如哉!而受施者必尽力焉,不可以苟,盖天理之在人心,有不能已也。先生所存如此,惜乎其仅施于衰乱艰虞之际,畎亩之间,而徒布衣以终其身也。不然,使遇治平之时,得一命为所欲为,所施利不其博哉!如其后之人能世承其训,推广是心而行之不已焉,其于施利固又博也。是用告诸其来者。(选自明代散文名篇集粹,略有删节)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

5、正确的一项是 ( ) A. 必使受吾之施者,如其所当得 施:施行 B不籍识其姓名 籍:登记、记录 C没欲为棺而不得材者 没:通“殁”,死去 D时先生藏谷甚富,将发廪赈之 发:打开 5.以下各组语句中,全都直接表现杨达卿先生“为善施义”言行的一组是 ( ) 以为受人之施者,恒有愧耻为辱之心 既悉饭之,乃如所言 愿树木者予之谷,不籍识其姓名 所活不可胜计矣 戒其子孙曰:“其毋苟自为利!” 搢绅君子多为诗文纪之咏之 A B C D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杨达卿先生采用种树救灾的办法赈济饥民,可谓是考虑周全,既供给了饥民粮食,又让他们觉得是自食其力,不至于让他们

6、产生羞愧耻辱之感。 B元朝末年,战乱和灾荒让老百姓生活极其悲惨痛苦,发生了父子夫妇相食的惨剧,杨达卿先生的善举救活了不计其数的饥民。 C元末福建行省左丞阮德柔为表彰杨达卿先生的善举,命画工绘制了一幅万木图,但可惜后来在战争中遗失了;后来杨荣为了彰显其祖父的善举,又重新绘制了这幅画。 D对于在赈灾中饥民种植的林木,杨达卿先生并未据为已有,而是告诫子孙后代要用来作公益事业,用来救助贫穷的人。至作者写作时,他的子孙一直没有违背他的教导。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居数岁,木郁然崇茂,悉中于材。(3分) 五、 推广是心而行之不已焉,其于施利固又博也。是用告诸其来者。(3分) (

7、三) 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6分)夜 坐文天祥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诗。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注释】 此诗写于起兵勤王之前。(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君王)宋恭帝即位后,国家艰危,各地将官大都观望,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召集兵马,起兵勤王。蛩,蟋蟀。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下面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全诗形式上对仗工整,风格上颇有杜甫风味:在沉郁悲凉之中又显慷慨悲壮。 B.首联和颔联,诗人描绘出一幅肃杀凄凉的夜坐图。C.颈联中“逶迤”的深层含义是:对蹉跎日月的无限感慨。 D.尾

8、联运用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很好地表达作者对国家灭亡无可奈何的真实情感。(2)全诗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5分)(一)文学名著阅读(9分)9.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贾雨村知道贾赦看上了石呆子的古扇,而石呆子又不卖给他时。竟然使用手中的职权,讹石呆子拖欠了官银,打了个死去活来,抄了他的家,把20把古扇子充抵官银,再作官价给贾赦送了去。石呆子因此而生死不明!(红楼梦) B.宝玉见到海棠花开,心中涌起无限丘壑,竟然在匆匆换衣后把通灵宝玉给弄丢了。贾琏忙出去找人测字,说在当铺里。众人不放心,又

9、求岫烟到栊翠庵找妙玉扶乩。而宝玉自从丢了玉以后,竟现出呆傻的样子来。贾母命令贾琏悬赏巨资找玉,最终有人在当铺里找到了。 (红楼梦) C.袭人听说宝玉娶宝钗这件事后,深怕一件喜事会伤害三个人。贾母等人也踌躇起来。凤姐想出一个“调包计”来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黛玉决定了结这段痴情,临终时说了:“宝玉,宝玉,你好” ,便浑身冷汗,不再作声了。而这时正是宝玉娶宝钗的时辰。 (红楼梦)D拿依提议葛朗台买点肉来招待查理。葛朗台却要拿侬用乌鸦做汤招待。拿依说乌鸦是吃死人的。葛朗台说:“它们还不是跟大家一样有什么吃什么。难道我们就不吃死人了吗?什么叫做遗产呢?” (欧也妮葛朗台) E.葛朗台低价买下侯爵的领地,

10、一八一八年初年轻的德弗鲁瓦丰侯爵手头缺现金,只好将弗鲁瓦丰家的地产标价出卖。道格拉桑说服他别把地产分小块出售,都卖给葛朗台。葛朗台竟打点折扣,用现款把帐结清。多年后德弗鲁瓦丰侯爵又追求寡居的欧也妮,欧也妮没有答应。 (欧也妮葛朗台)10.问答题:(二选一)(5分)(1)阅读下面红楼梦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贾母那边女眷也摆家宴,正说到高兴,只听见邢夫人那边的人一直声的嚷进来说:“老太太、太太,不不好了!多多少少的穿靴带帽的强强盗来了,翻箱倒笼的来拿东西。”是什么事导致有人进贾府来抄家?邢夫人进来后又发生了哪些事情?(2)葛朗台要清理弟弟在巴黎的债务,不被宣告破产,但必须把债权证件抓在

11、手里。简述葛朗台是如何处理他弟弟的债务的。选第( )题答: (二)文化经典阅读(4分)11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回答问题。(6分)(1)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结合上面两个选段,分析孔子是如何评判人的原则。(3分) (2)子贡曰:“管仲非仁者欤?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从上面语段中,分析孔子评价管仲的原则。(3分) 三、

12、现代文阅读(11分) 大 兵 梁晓声天黑了。暴风雪呼啸得更加狂怒。一辆客车,已经被困在公路上六七个小时。车上二十几名乘客中,有一位抱着孩子的年轻母亲,她的孩子刚刚两岁多一点儿。还有一个兵,他入伍不久。他那张脸看去怪稚气的,让人觉得似乎还是个少年呐。那时车厢里的温度,由白天的零下三十摄氏度左右,渐渐降至零下四十摄氏度左右了。车窗全被厚厚的雪花一层层“裱”严了。车厢里伸手不见五指。每个人都快冻僵了。那个兵自然也不例外。不知从哪一年起,中国人开始将兵叫做“大兵”。其实,普通的大兵们,实在都是些小战士。那个兵,原本是乘客中穿得最保暖的人:棉袄、棉裤、冻不透的大头鞋,羊剪绒的帽子和里边是羊剪绒的棉手套,

13、还有一件厚厚的羊皮军大衣。但此刻,他肯定是最感寒冷的一个人。他的大衣让司机穿走了。只有司机知道应该到哪儿去求援。可司机不肯去,怕离开车后,被冻死在路上。于是兵就毫不犹豫地将大衣脱下来了他见一个老汉只戴一顶毡帽,冻得不停地淌清鼻涕,挂了一胡子,样子非常可怜。于是他摘下羊剪绒帽子,给老汉戴了。老汉见兵剃的是平头,不忍接受。兵憨厚地笑笑说:“大爷您戴着吧!我年轻,火力旺,没事儿。”人们认为他是兵,他完全应该那么做。他自己当然也这么认为。后来他又将他的棉手套送给一个少女戴。她接受时对他说:“谢谢。”他说:“不用谢。这有什么可谢的?我是兵嘛,应该的。”后来那年轻的母亲哭了。她发现她的孩子已经冻得嘴唇发青

14、。尽管她一直紧紧抱着孩子。于是有人叹气于是有人抱怨司机怎么还没找来救援的人们于是有人骂娘,骂天,骂地,骂那年轻的母亲哭得自己心烦心慌于是,兵又默默地脱自己的棉袄,走到那位年轻母亲身边。帮着她,用自己的棉袄,将她的孩子包起来了穿着大衣的几个男人和女人,都用大衣将自己裹得更紧了。仿佛,兵的举动,使他们冷上加冷了再后来,天就黑了。伸手不见五指的车厢里忽然有火苗一亮:是那个想出100元买下他棉袄的男人按着了打火机。他接近到兵跟前,一松手指,打火机灭了。车厢里又伸手不见五指了。他低声说:“真的,你这兵就是经冻。咱俩商量个事儿,把你的大头鞋卖给我吧,200元!200元啊!”兵说:“这不行。我要冻掉了双脚,

15、就没法儿再当兵了。” 他一再地央求。说哪儿会冻掉你双脚呢!你把大衣、棉袄、帽子和手套都白送给别人穿着戴着了,怎么我买你一双鞋你倒不肯了呢? 兵沉默片刻,犹豫地说:“那如果你愿意用你那半瓶酒和我换的话,我可以考虑”二人互换之际,他又灌了一大口酒。好像如若不然,这种交换,在他那一方面是很吃亏的。兵从车厢这一端,摸索着走向那一端,依次推醒人们,让所有的人都饮口酒驱寒。包括那位年轻的母亲,包括那少女。酒瓶回到兵的手中时,兵最后将它对着嘴举了起来只有几滴酒缓缓淌进兵的嘴里。兵感到口中一热,似乎浑身也随之热了一下车是被困在一条山路上的。一侧是悬崖。狂风像一把巨大的扫帚,将下坡的雪一片片扫向悬崖底谷。于是车

16、开始悄悄地倒滑了。没有一个乘客感觉到这是一种不祥。但兵敏锐地感觉到了,他下车了拂晓,司机引领来了铲雪车和救援的人。乘客们欢呼起来。只有一个人没有欢呼,就是兵。就是那看上去怪稚气的兵,就是那使人觉得还是个少年的兵。人们是在车后发现他的他用肩顶着车后轮,并将自己的一条腿垫在车后轮下。他就那么冻僵在那儿,像一具冰雕。也许,他没有声张,是怕人们惊慌混乱,使车厢内重量失衡,车向悬崖滑得更快。也许,他发出过警告,但沉睡的人们没有听见。呼啸的狂风完全可能将他的喊声掩盖事后人们知道,他入伍才半年多。他还不满19岁。他是一个多子女的穷困乡村的农家的长子。他的未婚妻是个好姑娘,期待着他复员后做他的贤妻(选自小小说

17、精读,有删节)12.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小说围绕着客车被困,“大兵”送出了羊皮军大衣、羊剪绒的帽子、羊剪绒的棉手套、冻不透的大头鞋,换出了棉袄这些情节,歌颂了大兵的牺牲精神。B“暴风雪呼啸得更加狂怒”,“已经被困在公路上六七个小时”。“渐渐降至零下四十摄氏度左右了”,这些描写再现了环境的恶劣,为人物活动做了铺垫。C“于是有人骂娘、骂天、骂地,骂那年轻的母亲哭得自己心烦心慌”这些叙述表现出车上的人们除了“大兵”都是些自私自利、缺少互助精神的人。D“只有几滴酒缓缓淌进兵的嘴里。兵感到口中一热,似乎浑身也随之热了一下”,表现了“大兵”为有人想着他,留下

18、一些御寒的酒而心里发热、感动。E小说在叙事上有一个递进式的推进,即先写主人公把自己的御寒之物都一件件献给了最需要的人,再写为了顶住将要滑下悬崖的汽车献出了自己的生命。13.小说较详细地写了一个手拿打火机、要用200元买“大兵”大头鞋的男人和“大兵”的对话,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14.小说的题目是“大兵”,但作者对这个称呼显然不满意,如果以“战士”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4分) 四、作文(40分)1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梭罗说:“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生活中,有人认为,放下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也有人认为,不放

19、下是一种坚守,是一种精神。什么该“放下”,什么该“不放下”,确实值得我们深思。请以“放下”或“不放下”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个字的议论文。莆田一中20112012学年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卷 语文 必修三 (参考答案)一、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课内知识。(1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1)猿猱欲度愁攀援 百步九折萦岩峦(2)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3)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4)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6)无以至千里 无以成江海2.课内文言翻译。(6分)(1)大王不要归罪于年

20、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3分)(罪、岁、斯、至各0.5分,句子通顺1分)(2)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游泳,却能横渡江河。(3分)(假、者、水、绝各0.5分,句子通顺1分)3、选择题。(4分)(1)C (靠近,接近)(2)B (引进,迎接)(二)文言文阅读(12分)4A(“施”:给予,施舍。)(2分)5C(句是杨达卿先生对“为善施义”的思想认识,不属于“言行”;句是“为善施义”所产生的社会效果;是社会名流对杨达卿先生的赞颂,不是“直接”而是“间接”表现其“为善施义”的)(2分)6B(“父子夫妇相食”于文无据)7(1)过了几年,树木长得郁郁葱葱,高大茂盛,都符合用材(的标准)。 (2)推

21、广他的善心,并且坚持不停地做下去的话,那么这种善心善行带来的好处 将会更加普遍。(我)写下这篇序以告诉后人。 【参考译文】 万木图这幅画,是担任翰林院侍讲的建安人杨荣先生,为了彰显他的祖父杨达卿的美德,画出来留给后代看的。杨达卿先生有孝顺的品行,对于行善做好事一直急切努力地追求。然而不喜欢以施舍闻名,认为接受别人施舍的人,总有一种惭愧羞辱的心理。施恩于人,却让受施者常常感 到惭愧羞辱,还不如不施恩。一定要使那些接受我的施舍的人,(接受施舍)就像他应当得到的一样,并且在内心觉得安宁,大约这样才可以。元朝末年,战乱饥荒,老百姓饥寒交迫,衣食无着,到了人吃人勉强活下去的地步。即使是父子夫妻,彼此相望

22、却难以互相保全,这种惨状到处都是。当时,杨达卿先生家储藏了很多粮食,将打开粮仓救济饥民,(他)指着某座山对饥民喊话说:“有能够出力帮我种树的人吗?种一棵树,我给他一些粮食。”由此(饥饿的人)争相出力,来换取粮食。(杨先生)让他们都吃上饭,就像他所说的那样。愿意种树的人给他们谷物,不登记他的姓名,最终也不看他的功劳大小(就给了他谷子), 因此救活的饥民多得数不胜数。杨先生的乐于施舍,多么地忠厚、委婉又考虑周全啊!过了几年,树木长得郁郁葱葱,高大茂盛,都符合用材(的标准)。杨先生指着树木告诫子孙们说:“我没料到树木现在长得如此繁茂!希望你们不要只用它们来为自己谋利,将来有建学校、建寺庙道观、造桥梁

23、以及摆渡小船需要木材的人,送给他们;有家贫要建造房屋、死后做棺材却买不起木材的人,送给他们。(千万)不要 只想着为自己谋利!”于是先生施舍给人们的好处就更加多了。当时福建行省左丞阮德柔听说这件事后,认为杨先生的行为很高尚,命令画工绘制了万木图并上表奏报给朝廷。士大夫和读书人写了很多诗文记载这件事,歌颂这 件事,不久(这些绘画、表章和诗文)都在战争中丢失了。而他的子孙,感念佩服他的教导,至今没有违背。然而,想让他的后世都感念佩服、不违背先祖的教导,这就是杨荣重新绘制这幅图的原因啊。唉!开始时杨先生只是想施舍谷物粮食而已,只是想让被救济的人(因出力才获得救济而)内心安宁而已,哪想到树木长大后会这样

24、呢!那些接受救济的人一定 是尽力种树,不随便应付了事,大概是世人心中都存有天理,(善心好事)会传递延续下去吧。杨先生留下了这么好的善行,可惜的是他的善行仅仅施展于社会衰败混乱、充满艰难祸患的时期,仅局限于方圆几里之内,并且仅以平民身份过完一辈子。不这样的话,假如杨先生生活在在太平盛世,得到某种任命可以做他想做的善 事,他的善心善举的受益者难道不是会更广泛吗?如果他的后人能够世代继承他的教导,推广他的善心,并且坚持不停地做下去的话,那么这种善心善行带来的好处 将会更加普遍。(我)写下这篇序以告诉后人。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8.(6分)(1)D.立志报国(2)诗人借景抒情(即景抒情),(1分

25、)描绘了一幅肃杀凄凉,而又有声有色的迷蒙秋雨图。(1分)抒发了诗人遭受打击的怨恨、壮志难酬的痛苦。(1分)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要力挽狂澜,表达了立志报国,壮心不已的真实情感。(1分)(共3分)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5分)(一)文学名著阅读(9分)9.B、E “贾琏”改成“ 林之孝家的”,玉不是在当铺找到的,是和尚送来的;“道格拉桑”改成“克罗旭一家”,“欧也妮没有答应”,错。10.参考:(1)因为贾赦交通外官,依势凌弱,着革去旧职。 贾母等人听到这个消息时都吓呆了,凤姐更是晕了过去,邢夫人见贾赦贾琏被带走,媳妇病危,房屋被封,嚎啕大哭。贾政正在搓手等待旨意,见焦大在那儿

26、号天蹈地。除宁府家产尽数入官外,还查抄出两箱房地契、一箱借票,贾琏涉嫌盘剥,被抄一空,革职放还。贾赦、贾珍被抓,革去世职,查实后分别发往台站、海疆效力(发配)。贾政被免去世职。(2)答:在处理弟弟债务上,葛朗台既不想花一分钱又想保持葛朗台家的名誉;他请了克罗旭一家和道格拉桑两家吃饭,克罗旭同意为他办事,但要收旅差费,而银行家答应免费为他办事,葛朗台让银行家去巴黎替他办事;他又让查理签了一份放弃父亲遗产继承权的声明书;结果既免于弟弟宣布破产,又收回债券;又通过拖延战术,借口查理会还钱,而查理人还在印度,让债权人不能从他身上得到任何的钱财;结果,葛朗台的设想一一达成。(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11

27、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回答问题。(6分)(1)评判人,不人云亦云,不以众人的是非标准为评判人的标准,自己要亲身考察,独立思考,然后再做出判断。【译文】子贡问孔子说:“全乡人都喜欢、赞扬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还不能肯定。”子贡又问孔子说:“全乡人都厌恶、憎恨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也是不能肯定的。最好的人是全乡的好人都喜欢他,全乡的坏人都厌恶他。”孔子说:大家都厌恶人啊,我必须考察一下;大家都喜欢他,我也必须考察一下。(2)看人要看大节,不拘小节,要看讲大信,不拘小信。【译文】子贡问:“管仲不能算是仁人了吧?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能为公子纠殉死,反而做了齐桓公的宰相。”孔子说:

28、“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了天下,老百姓到了今天还享受到他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恐怕我们也要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开了。哪能像普通百姓那样恪守小节,自杀在小山沟里,而谁也不知道呀。”三、现代文阅读(11分)12.答B、E。(4分)(A.换的是大头鞋。C.“都是些自私自利、缺少互助精神的人”,概括不当。D.理解不符合文意。“只有几滴酒”,表现了那些喝酒的人中有些人并没有考虑这个兵,他们没有给他剩下能够御寒的酒;大兵“似乎浑身也随之热了一下”正说明如果有更多一些的酒留给他,他可能就不会被冻死。)13.他把“大兵”最后一件可以御寒的鞋子也给换走了,突出了那个男人极端自私的品行;“大兵”用大头鞋换了

29、酒,温暖了众人,突出了“大兵”舍己为人的形象;通过对不同人物的赞扬和鞭挞,突出了人物性格,深化了小说的主旨。(3分)14.(4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观点一:以“战士”为题不合适。“大兵”这个词是人们的通常的叫法,实际上表现出的是对这些小战士的不尊重;小说中小战士把自己当作普通一兵,当作为老百姓解难救济的一个兵;就是这个“大兵”做出了挽救全车人生命的牺牲,这个词饱含着作者的深意。如果以“战士”为题,就没有了以上的效果。大与小,反差;观点二:以“战士”为题合适。小说的主人公就是一名小战士;主人公的现身精神就体现了一名战士所具有的精神,而“大兵”这个称呼显得不协调;用“战士”做题目直击献身精神这一主旨,而“大兵”这个称呼则不能直接体现出来。四、作文。(40分) (参照2011年福建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