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浙江省普通高校2016年10月招生选考科目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88239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普通高校2016年10月招生选考科目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2016年10月招生选考科目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2016年10月招生选考科目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2016年10月招生选考科目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2016年10月招生选考科目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2016年10月招生选考科目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2016年10月招生选考科目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2016年10月招生选考科目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2016年10月招生选考科目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2016年10月招生选考科目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2016年10月招生选考科目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2016年10月招生选考科目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2016年10月招生选考科目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2016年10月招生选考科目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2016年10月招生选考科目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2016年10月招生选考科目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2016年10月招生选考科目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6年10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地理一、单选题:共25题1下列产业部门中,最需要选择科技发达、信息富集区位的是A.服装加工B.有色冶金C.汽车制造D.软件开发【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工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A项服装加工的主导区位是劳动力导向型故A错。而B有色冶金的主导区位是动力故B错。而C项的主导一般多以市场为主故C错。D的主导区位是技术导向,故D对2科学家最近发现,距太阳4.2光年的比邻星周围有一颗潜在的宜居行星。宜居行星与比邻星相距约700万千米,比邻星比太阳暗1000倍。完成下题。判断该行星宜居的主要依据是A.具有与地表相近的温度B.具有地月系一样的天体系统C.距比邻星接

2、近日地距离D.获得与地面上相似的可见光【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行星适宜居住的条件,可以参照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进行分析:日地距离及昼夜交替的周期决定地球上适宜的温度,而此题材料重在描述比邻星的强度及宜居星与比邻星的距离,它们的距离远近直接决定了宜居星地表的温度,而温度是星球上是否适宜居住的重要条件故选A。而其他选项均与星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无关,故不选B C D。3下图为城市风向频率与工业区、居住区的布局图。完成问题。图中布局合理的是A.B.C.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城市中污染大气的工业区与居住区的相对方位的布局。A项的主导风向为南风和北风,当主导风向为北风时工业区污染居住区

3、,故A错。B项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和北风,当北风时工业区在居住区的上风向,故B错。C项的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和东北风,当盛行东南风时,工业区位于居住区的上风向故错。只有D项符合,故选D。近年来,我国某些区域的建设用地指标不能满足当地发展需要,需从其他区域购买建设用地指标(主要来自农村居民点整理后新增的耕地),这样可实现建设用地跨区域占补平衡。完成问题。4设定区域建设用地指标的根本目的是A.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B.控制城市化增长速度C.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D.提高建设用地的成本5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占补平衡可改善城市的空间结构优化土地资源的空间配置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促进土地资源区际流动A.B.C.D.【答案】

4、4A5B【解析】4设定区域建设用地指标的根本目的是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防止乱占耕地,A对。我国中小城市应加快发展,故B错。根本目的不是区域的协调发展,故C错。而D项明显不是目的,故D错。5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占补平衡不能改善城市的空间结构,故错,能够优化土地资源的空间配置,故对,并且提高了农村的土地利用率,故对,土地资源是无法进行区际流动的,故错,故选择B项。6下图为浙江省铁路分布示意图。完成问题。影响浙江省高速铁路选线最主要的因素是A.农业发展水平B.城镇分布C.原有铁路走向D.地形地貌【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影响交通线布局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是重要因素,而社会经济是

5、决定性的因素,科技是保证。我国高铁技术水平高,所以自然条件不在是影响高铁选线的最主要因素,故D和B错。农业不是该区域经济的主体,所以不选A。浙江经济发展水平高,城镇数量多,主要以二三产业为主,所以为了城镇之间的高效联系和经济的一体化而修建高铁,而高铁运输需求大且速度快,很好的促进了沿线城镇经济和技术和文化的交流,故选B。7某中学地理研究小组对本地水库分布现状开展调查研究,其工作步骤如下图。完成问题。该研究小组工作过程中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B.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定位系统、虚拟现实D.遥感技术、虚拟现实【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3S技术的应用:要确定水

6、库的具体位置需要GPS具体定位,而对数据具体的分析需要GIS最终分析得出结论。故选B。3S技术指的是RS和GPS和GIS,故排除C和D,而A中的RS技术主要是对一片区域的地理事物的信息数据进行的搜集,而GPS主要是对点的事物的具体定位,所以A错。下图为北太平洋主要“垃圾洲”(由大量塑料物品和碎屑物组成的漂浮物聚集区域)分布示意图。完成问题。8“垃圾洲”的固体漂浮物主要来自大气沉降河流输入海洋运输海底上泛A.B.C.D.92011年日本发生“3.11”大地震,震中位于图中甲地,附近海域产生大量的固体漂浮物,这些漂浮物在洋流作用下主要漂向A.西北B.东南C.东北D.西南【答案】8C9C【解析】8主

7、要是来自陆地上人们的生产生活会排放大量的固体垃圾,垃圾通过径流带至海洋,故选,这些固体漂浮物又通过海水的运动即洋流被带至同一海区,形成垃圾,故选。9这些漂浮物所在海域的洋流成因是盛行西风的吹拂形成的风海流,故漂向东北。下图中甲地森林茂密,有“林海雪原”之称,乙地草原丰美,可见“风吹草低现牛羊”的景观。完成问题。10甲地所属的自然带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11形成甲、乙两地自然景观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A.海拔B.热量C.土壤D.水分【答案】10C11D【解析】10此题考查的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域规律,所以首先应确定地理位置,该地处于大

8、兴安岭的东侧,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所以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故选C。而A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植被,故A错。B答案是地中海气候的植被故B错。D答案是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的植被,故D错。11此题考查的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域规律: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甲地的自然景观主要为森林带,乙地的为草原带,它们的差异主要是由于距海远近而引起的水分的差异,故选D。A和C明显不对,故排除。而B选项热量是由于纬度位置不同而引起的,故B错。下图为北半球和全球平均气温距平(相对于19712000年平均值)变化图。完成问题。12北半球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时段是A.19001910年B.19101940年C.194019

9、75年D.19752010年13北半球气温变化显著大于全球,主要是因为北半球A.纬度较高B.海拔较低C.陆地面积比例较大D.森林覆盖面积较大【答案】12D13C【解析】12此题考查概念“距平值”及坐标图的识读。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应该是一定时间曲线距平值上升最大的,故选D。而其它时段的气温距平值几乎没有变化,故不选A、B、C。13本题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纬度、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而北半球气温变化较大的原因是陆地面积较大,且人类活动较多,故选C。而B的说法明显不对故排除B。此题是北半球与全球相比故A不对。而森林覆盖率大会使温度变化小故不选D选项。总抚养比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

10、人口数之比。下图为我国20052014年抚养比变化图。完成问题。14图中信息反映了A.总抚养比呈持续下降B.2010年前总抚养比变化趋势受人口老龄化的影响C.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D.2010年后总抚养比变化趋势受独生子女政策影响15我国于2015年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预期2025年比2014年A.少儿抚养比明显上升B.人口总抚养比明显下降C.老年抚养比明显下降D.劳动年龄人口明显增多【答案】14C15A【解析】14此题考查的是坐标图识读和抚养比概念。由图可知总抚养比2010年之后呈上升趋势,故A错。2010年前总抚养比的变化受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故不选B。老年抚养比呈上升趋势,主要和计划生

11、育政策导致的人口老龄化有关,故选C。2010年后总抚养比的变化也是受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故排除D。15全面二孩政策放开,会使出生率上升,少年儿童的数量增多,所以少儿抚养比上升,故A对。下表为2014年我国三省(市、区)社会经济相关数据。完成问题16影响表中行政区城镇化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农业发展水平B.人口自然增长率C.工业发展规模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17从区域发展阶段看,上海进一步发展的主导力量是A.高新科技B.交通状况C.自然资源D.人口规模【答案】16D17A【解析】16影响表中城镇化水平的主要数据是人均GDP和三次产业结构比重,而它们又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故选D。而人口自然增长率

12、上海比辽宁高,但经济发展水平却低,故不选B。而农业在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不大,故A错。三次产业结构比重并不能反映工业规模的大小,故排除C。17由图表可知,上海的自然资源相对贫乏,故排除C项。而上海科技先进,经济发达,高新技术是进一步发展的主导力量。下图为近地面等压线和风向示意图。完成问题。18在垂直方向上,中心气流呈上升运动的是A.B.C.D.197月,控制澳大利亚中南部的气压系统属于A.B.C.D.【答案】18A19D【解析】18本题考查的是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判定。本图所考察的天气系统是气旋和反气旋的气流的运动特点,气旋是辐合上升的,反气旋是辐散下降的,故此题选A。而是反气旋故排除。197月,

13、南半球是冬季,澳大利亚的中南部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高压控制,高压又叫反气旋,故气流是辐散下降的,又因在南半球,故选D。A和B为气旋,故排除。C项为北半球的高压,故排除。下表为2014年全国及四省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单位:万公顷)。完成问题。20从全国来看,表中四种农作物播种面积集中程度最高的是A.油菜籽B.大豆C.玉米D.稻谷21黑龙江和吉林油菜籽播种面积为0,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热量B.土壤C.市场D.交通【答案】20B21A【解析】20此题所考查的内容主要就是图表的识读,表中集中程度最高的是大豆,且集中分布在黑龙江,约占了全国大豆面积的百分之二十八,而其它选项的集中程度与大豆相比都比

14、较低,故选B而排除ACD三项。21此题考查的是影响农业布局的区位因素。油菜是亚热带的经济作物,而吉林和黑龙江属于中温带和寒温带的一部分,该地的自然条件与油菜的生长习性不符,故面积为零,选A。而市场和交通影响的主要是农业的规模大小,与面积为零不符,故排除C和D.而土壤明显不对,故排除B项。河套灌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河套平原,是引黄河水灌溉的自流灌溉区。下图为河套灌区局部略图。完成问题。22乌梁素海湿地的主要作用是A.为灌区提供灌溉水源B.调蓄黄河洪水C.发展航运和水产养殖D.汇集灌溉余水23为防止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宜采取的措施是A.推广耐盐作物B.完善排水系统C.增加灌溉水量D.增施有机肥

15、料【答案】22D23B【解析】22此题考查的是识图能力及湿地的作用:由图和材料可知,图中的渠道流向是大致是自南向北且自流,所以乌梁素海应是河渠水灌溉之后剩余的余水的汇聚区,故排除A而选择B。该区域位于黄河的上游,故不适合航运,且此河段流量小,发生洪水的可能性不大,故排除B.23此题考查的主要是土地盐渍化的相关知识:解答此题需要理解该地土地盐渍化的原因,是由于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地下水位的上升明显选项而致,所以选B.该地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灌溉农业区,如果种植耐盐作物会影响农业的发展故排除A。C项会使盐渍化更严重故排除C项。D不是治理盐碱化的措施故排除。下图为我国西北干旱区某地河谷剖面图。该河谷两侧

16、山坡植被景观截然不同,一侧植被茂盛,另一侧植被稀疏。完成问题。24从成因看,该河谷为A.地堑谷B.断层谷C.背斜谷D.向斜谷25该地河谷植被茂盛的一侧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侧,光照较强B.侧,热量较多C.侧,蒸发较弱D.侧,降水较多【答案】24B25C【解析】24此题考查的是地质构造的判定:由图中谷地南北两侧的沉积岩可以判定该地有明显的断裂错位,故为断层,在断层线附近由于岩层破碎故容易形成断层谷,所以B项,而排除ACD三项。25此题考查的是非地带性的相关知识,由图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区,且该河谷南北高中间低,由此可排除D,而A项明显是处于阴坡,光照弱,故排除。河谷两侧比较热量的话,如果热量

17、条件好,蒸发严重不利于植被的生长,故排除B项。而侧由于处于阴坡,蒸发弱,而水分相对更充足,利于植被生长。二、综合题:共4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为国局部区域略图。2015年中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材料二:淮河中游许多河段,河道弯曲狭窄,泄水不畅。一旦上游及支流洪水迅猛地汇集在一起,极易在中下游地区造成洪涝灾害。(1)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将_(填“提高”或“降低”)廊坊的城市功能等级。(2)图中资源调配工程的名称是_工程,该工程能缓解华北地区的_问题。(3)秦岭淮河一线是

18、我国_气候区的南界,该界线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_区。(4)防治淮河洪涝灾害的主要工程措施有:上游_,下游_。(5)图中太行山东麓有一条古都密集的长廊,分析古都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答案】(1)提高(2)南水北调水资源短缺(3)温带季风东部季风(4)修筑水库(水利设施)开挖(疏浚)入海河道(5)位于山前冲积扇;地形平坦,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等。【解析】此题(1)、(2)、(3)、(4)相对简单。而(5)考查的是城市选建的区位因素: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而该题问题是自然因素,此地处于太行山的东侧,地形以冲积扇地貌为主,且土壤肥沃,河流出山口水源充足,故孕育了沿线的古都长廊。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

19、题。材料一:下图为国局部区域略图。2015年中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材料二:淮河中游许多河段,河道弯曲狭窄,泄水不畅。一旦上游及支流洪水迅猛地汇集在一起,极易在中下游地区造成洪涝灾害。(1)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将_(填“提高”或“降低”)廊坊的城市功能等级。(2)图中资源调配工程的名称是_工程,该工程能缓解华北地区的_问题。(3)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_气候区的南界,该界线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_区。(4)防治淮河洪涝灾害的主要工程措施有:上游_,下游_。(5)图中太行山东麓有一条古都密集的

20、长廊,分析古都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答案】(1)提高(2)南水北调水资源短缺(3)温带季风东部季风(4)修筑水库(水利设施)开挖(疏浚)入海河道(5)位于山前冲积扇;地形平坦,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等。【解析】此题(1)、(2)、(3)、(4)相对简单。而(5)考查的是城市选建的区位因素: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而该题问题是自然因素,此地处于太行山的东侧,地形以冲积扇地貌为主,且土壤肥沃,河流出山口水源充足,故孕育了沿线的古都长廊。28【加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图1中欧洲西部局部略图。图中甲区域为欧洲西部著名的小麦产区。其典型土壤是棕色森林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图2为图1中乙

21、地春分日太阳在地平线以上的运动轨迹,黑点为春分日正午太阳位置。材料二:在德国工业化时期,鲁尔区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快速发展成为重要的工业基地,同时也造成莱茵河的严重污染。20世纪80年代以来,鲁尔区经历了综合治理,面貌焕然一新,昔日被称为“欧洲下水道”的莱茵河变得清澈。(1)从成土母质、气候和生物三个方面,分析甲区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原因。(2)分析莱茵河航运价值高的自然条件,并说明鲁尔区治理后其水运地位相对下降的原因。(3)指出鲁尔区治理后区位因素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对莱茵河变清的影响。(4)在图2中绘出乙地夏至日地平线以上太阳运动轨迹,并注明日出、日落的位置,用小黑点标明正午太阳位置

22、。【答案】(1)河流冲积物,土层深厚;温带落叶阔叶林,为土壤提供丰富的有机物;气候湿润,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2)条件:降水丰富,季节变化小,径流量大且稳定;地势低平,水流平缓;原因:公路和航空运输发展,分流水运运量;产品附加值提高,宜采用公路和航空运输。(3)原料和能源地位下降,技术和人才地位上升;产业结构升级,能源消费构成优化,技术工艺改进,污染物排放减少。(4)太阳运动轨迹;日出、日落位置;正午太阳位置。【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河流的水系和水文特征河流多且流量大,流速慢,沉积作用形成深厚的土层,而植被的枯枝落

23、叶为土壤提供了有机质,湿润的气候条件为枯枝落叶的分解提供水热条件,这些能量储存在土壤中。(2)影响河流航运价值的条件: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主要是流量、流速和结冰期,而此题是分析,所以应分析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自然环境各要素,气候、地貌等。(3)此题考查的是影响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该工业区是传统工业区,治理后新兴工业得以发展,所以原料的地位下降,而科技及人才的地位上升。治理的结果排放的污染物减少,水质得以改善。(4)此题考查的是太阳视运动轨迹,首先计算夏至日这天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及,且知该天太阳的日出和日落方位。29【加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湖面海

24、拔3196米。湖区全年风力较强,冬、春季节多大风,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图1为青海湖流域略图。图2为图1。图3为湖区某地气候统计图。材料二:下表为环青海湖区域19772010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单位:平方千米)(1)指出甲区域沙地的主要沙源地,分析甲区域沙地的成因。(2)说出21世纪以来青海湖水面变化的特点,分析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3)近年来,环青海湖区域由生态破坏引起的自然灾害加重。说出该自然灾害的类型,并从土地利用变化的角度分析该自然灾害加重的原因。【答案】(1)沙源地:河谷及三角洲;湖岸。成因:河谷宽广,三角洲面积大;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裸露的湖岸带变宽,沙源物质丰富;西北风经过

25、湖面,尤其冬季湖面结冰,使风力增强,有利于风沙输送;受甲区域以东山地(日月山)阻挡,风速减小,有利于风沙堆积。(2)特点:湖面扩大原因:湖水补给主要来自发源于北部山地(祁连山)的河流;全球变暖使高山冰雪融水增加,河流补给量增大。(3)风沙(沙尘暴),土地荒漠化。(任答一点)草地被开垦为耕地,草原遭到破坏;冬春季节裸露地表增多;建设用地增加,风力侵蚀增强。【解析】(1)此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沙源地主要是图中流水搬运堆积所形成。沙地的成因:物质条件沙和动力条件风,而风的大小又受到图中地形的影响。(2)该湖水的补给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全球气候变暖,融水量增加。(3)结合图中材料:耕地和建设用地增加,而草地和水域面积在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