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2019地理新课堂同步湘教版必修二讲义:第4章 第1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88132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地理新课堂同步湘教版必修二讲义:第4章 第1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2019地理新课堂同步湘教版必修二讲义:第4章 第1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2019地理新课堂同步湘教版必修二讲义:第4章 第1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8-2019地理新课堂同步湘教版必修二讲义:第4章 第1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8-2019地理新课堂同步湘教版必修二讲义:第4章 第1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18-2019地理新课堂同步湘教版必修二讲义:第4章 第1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18-2019地理新课堂同步湘教版必修二讲义:第4章 第1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18-2019地理新课堂同步湘教版必修二讲义:第4章 第1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18-2019地理新课堂同步湘教版必修二讲义:第4章 第1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18-2019地理新课堂同步湘教版必修二讲义:第4章 第1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18-2019地理新课堂同步湘教版必修二讲义:第4章 第1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知道环境问题的概念、分类以及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造成的后果。(重点)3正确认识环境问题的实质,增强人地协调发展的理念。 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阅读教材P86P87第2段,完成下列问题。1环境问题(1) 概念: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2)产生原因:人类对环境的开发强度日益增大,对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2类型按性质分类主要类型表现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等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生态破坏问题水土流

2、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自然资源衰竭问题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正误判断:(1)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2)近几年频繁出现的雾霾属于环境污染问题。()(3)沙尘暴发生时大气浑浊、能见度降低,属于大气污染。()【提示】(1)(2)(3)沙尘暴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植被破坏而导致的,属于生态破坏问题。教材整理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阅读教材P87第3段P93,完成下列问题。1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 2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1)成因:人类长期砍伐森林和开垦草原。(2)表现:生态失衡、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态恶化。3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

3、境质量下降(1)成因: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2)表现: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辐射污染。(3)后果: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正误判断:(1)可再生资源可以再生或循环利用,不会出现资源枯竭。()(2)土壤污染后只危害农作物。()【提示】(1)虽然可再生资源具有再生能力或者可以循环利用,但是可再生资源的补给、再生和繁殖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人类开发利用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的再生速度,就会产生资源枯竭问题。(2)土壤被污染后,污染物可进入农作物体内或水体,然后通过食品、饮用水、水生生物进入人体,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质疑手记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

4、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1:_解惑:_疑问2:_解惑:_疑问3:_解惑:_ 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黑土主要是在半湿润地区草原化草甸植被下发育形成的,黑土土层深厚,疏松多孔、富含腐殖质、土壤肥沃,是世界上最好的土壤之一。我国黑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总面积73万多平方公里。新中国成立初期,只开垦了约40万公顷黑土地,现在已开垦了近400万公顷,昔日的“北大荒”变为了“北大仓”。探讨: 举例说明“北大荒”转为“北大仓”后,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提示】黑土退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探讨: 推测上述问题出现的根源是什么?【提示】人口增加导致的过度开垦。1环境问题产生的机制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方

5、面: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二是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如下图所示:2具体原因分析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其原因具体归纳如下:(1)人口压力(2)资源不合理利用(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3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区别与联系环境问题区别联系含义产生机制表现方式环境污染由于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的环境质量下降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都是环境问题的基本形式,环境污染往往会导致生态破坏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生态破坏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影响人类的生产和

6、生活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大气增温、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1读人类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箭头A、B表示出环境问题的两个主要原因:A表示_,B表示_。(2)图中箭头C、D表示的含义是:C表示_系统的反馈作用,D表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3)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和_。(4)将下列选项的代号分别填入AD(与图中箭头含义相同)空格内:乱采滥用石油等资源燃油产生的烟尘工业“三废”排放过度抽取地下水土地沙化,农业减产酸雨水利工程环境保护A_;B. _;C._;D._。【解析】图中A箭头由人类

7、系统指向环境系统,说明人类作用于环境,人类排放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B箭头由环境系统指向人类系统,说明人类获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由于人类过度索取资源和排放废弃物,且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因而出现了环境问题。人类的不同活动从正反两个方面作用于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从正反两个方面反馈于人类。【答案】(1)人类社会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人类的经济活动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2)环境(3)环境污染(4)A.BCD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网购已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消费方式,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快递业务量

8、突破300亿件,快递行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却带来了快递包装物料的极大消耗。探讨:快递包装物大部分是用难以降解的塑料做成的,快递包装物如果乱丢弃属于哪种污染?【提示】固体废弃物污染。探讨: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提示】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依据环境问题的性质,可分为以下四类:1环境污染问题表现原因典型事例或分布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泰晤士河的污染、部分农业区的“有毒农作物”固体废弃物污染(垃圾污染)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垃圾堆放太原矿区的煤矸石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等许多城

9、市噪声超标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海洋污染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渤海湾大赤潮、日本九州岛水俣湾汞污染、海上石油泄漏2.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表现原因典型事例或分布区全球变暖自然:气候的变化;人为:燃烧矿物燃料排放温室气体,乱砍滥伐森林全球臭氧层破坏自然:太阳活动;人为:大量排放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两极和青藏高原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尤其是南极上空)酸雨自然:地形造成酸性气体不易扩散;人为: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世界:西欧、北美、日本;中国:江南地区3.生态破坏问题表现原因典型事例或分布区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滥伐森林巴西热带雨林遭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10、加剧自然植被遭破坏中国的荒漠化趋势与沙尘暴土壤盐碱化不合理的灌溉等鲁西北平原的次生盐碱化、内陆干旱区原生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过度捕猎华南虎、藏羚羊,湿地破坏等4.自然资源衰竭问题表现原因典型事例或分布区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及径流减少华北平原的春旱、南方缺水土地资源短缺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等耕地减少、草场退化等能源短缺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我国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2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1)(3)题。(1)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A重金属盐B氮、磷营养物C固体废弃物

11、D泄露的石油(2)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3)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A赤道附近B大洋中部C中、低纬近海D高纬近海【解析】第(1)题,赤潮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影响因素很多,但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海洋污染。大量含有氮、磷等营养物的废水排入海水中,使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藻类能够大量繁殖的重要物质基础,可见B项正确。重金属盐、固体废弃物和泄漏的石油虽然可造成海洋污染,但不能被赤潮生物吸收利用,因而不会引发赤潮,故排除A、C、D三项。第(2)题,水温高,赤潮生物繁殖生长快;风力小,易于赤潮生物聚集。因此水温高、风力小

12、的海域易暴发赤潮,故选C项。第(3)题,赤道附近水温高、风力小,但含氮、磷的污水排入少,故A项错误。大洋中部远离海岸,陆地上排放的含氮、磷的污水难以到达,故B项错误。中、低纬近海水温较高、陆地污水排入较多,利于赤潮生物的生长繁殖,故C项正确。高纬近海水温低,不利于赤潮生物的生长,故D项错误。【答案】(1)B(2)C(3)C课堂小结对点训练1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读图,回答12题。1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A环境污染B生态破坏C自然资源衰竭D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2按环境要素分类,该环境问题属于()A大气污染 B水污染C土壤污染 D生物污染【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该环境问题是全球变暖,属于由环

13、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第2题,全球变暖是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而导致的气温升高,属于大气污染。 【答案】1.D2.A对点训练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读下面漫画图,有关其反映的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臭氧层破坏,危害人体健康与生态环境B森林破坏,使地球生态系统受损C生态破坏引发的水污染,危害人体健康D全球变暖引发环境问题,使地球生态系统受损【解析】据图示信息可知,图是任意排放工业废水引发的水污染,从而危害人体健康。【答案】C“地球工程”包括:发射反光板到地球运动轨道、人工造云、人工制造巨型“树木”、人造“火山”向空中释放硫化物等。联合国宣布在全球延缓实施“地球工程”。据此完成45题。4“地球工程”旨在遏制哪种环境问题恶化的趋势()A大气污染B湿地丧失C物种灭绝D全球变暖5依据整体性原理,联合国延缓实施“地球工程”的理由不可能是()A影响生物多样性B增强太阳辐射强度C影响气候及生态系统D增强自然灾害风险【解析】从材料中“反光板”可以看出,“地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遏制全球变暖。但实施“地球工程”可能会影响气候及生态系统,影响生物多样性,增加自然灾害发生概率。【答案】4.D5.B我还有这些不足:(1)_(2)_我的课下提升方案:(1) _(2)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