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论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的融合摘 要 在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范围也在逐渐拓宽,为教育现代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基于此,主要对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介绍,提出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融合的意义以及融合过程中的几点误区,并详细阐述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融合的路径。关 键 词 信息技术;现代教育;融合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1-0174-02近年来,我国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了实践探究,经过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总结出了适合我国自身发展的和适应我国国情的“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充分融合”的全新教育理念。此理念的提
2、出,不仅证明了我国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是信息技术对我国教育具有支撑作用的一种具体体现。但是受到理念发展历程较短和其他外界环境因素的限制,我国信息技术和教育融合的效果并不突出。在此背景下,笔者对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的融合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分析,希望能探索出有效的融合路径。一、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之间的关系目前信息化是当前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背景下,我国教育想要获得更为长久的发展,就需要逐渐摒弃传统的教育理念,实现与素质教育接轨的现代化教育方式,从而满足当下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素质教育的实施关键在于教育手段和教育观念的创新,尤其是要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
3、创新精神作为培养的关键来对待,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改革进程。”1其中“现代教育技术”是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融合的总称。由此看来,两者之间的融合对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意义重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和创新能力都得到显著提升,以此带动了信息技术的产生与广泛拓展,是推动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现代教育的发展给信息技术带来了更为宽阔的发展空间,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部分。因此,两者之间是相得益彰、共同存在的整体。二、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融合的意义(一)促进了新型教育模式的出现长期以来,受学校、地域等多种实际因素影响,国内教育质量之间的差距也在不断拉大
4、,一些教育模式只能供应于部分地区,离开学校就等同于暂停教育,这是致使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因素。现阶段下,国内教育发展趋势已经逐渐趋于开放性、持续性,随着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融合速度的不断加快,教育途径、教育信息、教育质量也都得到了迅速发展。不仅如此,其也为城乡各级教育信息化以及终身教育提供了保障。比如,20 世纪末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首次开展了校园网络公开课共享活动,备受师生喜欢。自此之后,教育资源也开始走向了革新之路,成为当前国际教育发展的大方向,实现了校园教育的有效拓展。在 2010 年左右,我国教育领域首次发布了公开课视频,其本身的魅力及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同时在此背景下多种新型教育模式应运
5、而生,实现了区域范围内的有效共享。(二)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在传统教育模式中,“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应用最多2。具体来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而是将学生看做一个整体来进行教学活动,此种方式的运用一方面会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产生一定的限制,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会出现优秀的学生更为优秀,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情况更糟的现象出现。而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的融合,可以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以学生自身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差异化的教学模式,使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被顾及,学习能力也可得到有效提升。同时,此种教学模式的运用,还可以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实现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
6、探索知识的转变,为其个性化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三)实现了教学工具的多样化信息技术具有方便性、灵活性和功能多样化等特征,将其与现代教育进行融合,可以在课堂为学生呈現多种多样的教学工具,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利用 PowerPoint,Office 等常见的教学工具外,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科选择相应的教学工具,如应用于数学学科的 Matlab、通用于数学和物理学科的几何画板等。三、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融合面临的问题(一)教育者对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融合认识缺乏深刻性实现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融合的关键在于教育目的是否能及时转变。但是据了解,在目前教育过程中,
7、许多教师的教学观念仍然较为落后,他们的关注点仍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方面,而忽略了教学目的应注重素质培养。同时在实际教学时,虽然也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运用了多媒体,但是由于缺乏对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融合的深刻认识,使教学活动也只是依靠信息技术这一种形式而展开,教学中的各要素没有科学性的融合为支撑,因此其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二)信息化的管理机制缺乏完善性在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融合过程中,虽然目前许多学校在硬件设施过程中加大了投入力度,但是由于缺乏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机制,加上学校的管理力度也略显不足,使学校教育发展缓慢,教师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降低,信息技术的作用无法得到有效的凸显。四、信息技术与现代教
8、育融合路径分析想要更好地推动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的融合,就要对当下的教育环境和实际情况有充分的认识与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融合路径给予科学具体的规划,同时以发展战略为导向,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融合的跨越式发展。(一)重视思想引导工作,合理调整教育结构据了解,目前部分教育人员对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的融合缺乏深刻的认识,认为只要在教学活动中应用了多媒体技术就是完成了两者之间的融合,殊不知信息技术的应用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观念为支撑才能发挥其作用,如果在没有先进教育观念为依托的背景下谈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不仅会阻碍其作用的发挥,而且从客观角度来讲也会成为强化传统教育观念的工具3。因此,这就需
9、要我们加大对思想引导工作的重视程度,使教育工作者明确两者融合的内涵所在,同时转变自身观念,并积极对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形式以及教学方式进行调整,为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的融合奠定良好基础。此外,还要帮助教育活动的参与者熟悉并掌握融合背景下的教育改革内容与具体流程,及时对自身所处地位进行调整,实现教师由原本的主导者变为课堂的引导者,学生由被动向课堂知识的构建者与分享者的地位转变,推动现代教育的发展。(二)促进各项制度的形成,推动发展信息技术本身具有一定的育人功能,将其与现代教育的融合,可以帮助具有现代化特征的信息教育体系的建立,对推动教育创新意义重大。因此,立足于现代教育的长远发展来看,想要信息
10、技术的价值能够得以发挥,那么就要对制度创新工作给予一定的重视。具体来讲,在教育逐渐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信息技术具有先进性特征,所以可以对其特点进行利用,以此跟上教育改革步伐,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助推力,从而促进考试制度、办学制度等体系的形成。同时,针对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融合过程中的一些隐性问题,要注意规避,提高教育框架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在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融合的过程中,相关教育工作者还要始终保持开放的思想观念,积极学习外界先进的理论知识,以此作为融合过程中的参考,以此提高自身竞争力。例如在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融合过程所涉及的资金问题与政策问题方面,我们可以对国外的融合工作进行深入的探究,并从中获取
11、相关经验,为自身的融合工作指明方向。以下,我们以美国每年进行的相关预测为例进行分析。据了解,自 21 世纪初美国的新媒体联盟机构都会对所处年度的教育信息进行整理,并根据数据信息统计结果对未来教育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其中参与分析工作的 400 多家机构均来自不同国家,在分析结束后还要以分析结果为参考依据对现代教育的发展进行了预测,将预测结果通过地平线报告发布出来。其中报告的侧重点均在社交网络、云计算等方面有所侧重。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其中所涵盖的内容也逐渐广泛,例如开放型教育内容、移动学习等新兴课题也纳入了报告内容当中4。值得一提的是,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的融合通常需要依托多种方式,而我们融合
12、的最终目的就是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因此为了避免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在融合的过程中必须在教育方面有所侧重,并着重推动应用成果的深化,进而达到教育改革的目的。(三)促进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的共同协作、融会贯通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的整合通常会涉及多个领域的内容,因此在两者融合过程中,必须结合丰富的学科资源,在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融合的基础上推动协作机制的形成5。同时,想要更好地实现两者之间的融合,还需要借助各学科之间所蕴含的优势,采取多样化的方法运用多维度思维对其进行考究,以此确保两者协作机制的综合性。此外,还要时刻关注当下融合的新方法和新课题的提出,并从中获取有价值的资源作为参考依据,同时还要注重
13、国外先进成果的借鉴与引用,并根据我国国情以及當前教育现状对其进行改进,从而使我国现有的信息化战略与规划逐渐丰富起来,使协作机制更富有我国特色。值得关注的是,由于我国教育还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两者相互融合协作的过程中,还要注重传统文化、逻辑架构等方面的关注与整合,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技术教育理论的形成。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的融合是推动教育改革、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加大对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融合的研究力度,克服融合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采取切实可行的融合策略,从而有效推动现代教育的稳定发展。参考文献:1甘霖.浅谈现代信息技
14、术对现代教育的影响J/OL.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09-21.https:/doi.org/10.19474/ki.10-1156/f.004809.2李勇,夏振洋.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融合建构的实践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7):33.3杨开城,许易.论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与教育信息化的深层内涵J.电化教育研究,2016,37(1):12-17,24.4赵呈领,申苗苗.基于问题解决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教学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5(4):22-27.5杨宁,林丽征,徐梦诗.翻转课堂教学理念下的“现代教育技术”新课程设计与实施J.中国远程教育,2015(3):61-65,71.编辑 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