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21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高考母题再现】【2015山东卷】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图2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5-6题。5、“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6、“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答案】5、C 6、D【解析】试题分析:5、结合材料,在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
2、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根据图例读图分析,“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首先是地下水水位下降,所以附近的交错带的地下水流向绿洲区,C对。根据材料,自然植被恶化,A错。该地位于干旱区,生态环境退化,风力侵蚀增强,B错。固定沙丘可能转为流动沙丘,D错。6、“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D对。森林消耗水量大,不适宜在荒漠区植树造林,A错。在交错带生态环境恶化,不适宜发展灌溉农业,B错。地下水是绿洲区的主要水源,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不现实,C错。【难点中心】该题以“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为材料,通过对新概念“生态裂谷”的理解,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迁移能力。要
3、求学生结合材料和图示内容,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根据材料可知,“生态裂谷”形成在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可以判断外力以风力为主。根据图例判断绿洲分布位置,推理出河流流向,地下水流向。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在干旱区,水源是最主要限制因素。【考点难点突破】【知识链节】1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具体如下表所示:人为因素主要分布地区主要危害过度樵采干旱区的能源缺乏地区草场遭破坏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加速草场退化和沙化过度开
4、垦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沙质土壤肥力下降,废弃耕地变沙地,使土地沙化连片发展水资源利用不当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区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次生盐碱化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邻近城镇或者工矿开发区建设用地周围草场退化、沙化2.我国不同地区的荒漠化治理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生产状况,形成不同的荒漠化问题,具体的分布特点、防治措施也不相同,针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分析要点如下图所示:【技能方法】 某区域生态问题、原因分析和应对措施(1)综合分析某生态问题的成因针对上述每一问题,要综合分析其成因,一般应按以下思路展开:成因 当然,分析原因并不需对每一方面均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对上述与某生
5、态问题有关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如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自然条件包括:由高原山地向平原过渡、坡度较陡;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形成,冲刷力强;植被稀疏,覆盖率低;土质由粉砂颗粒组成,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人为原因包括:对植被的破坏尤其是对森林的砍伐;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如轮荒等;露天开矿的采矿方式。(2)针对成因,提出应对措施要做好这一步,关键在于加强针对性,针对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总结出应对措施,即包括对自然条件的改造和对人类活动的规划、管理,总之具体问题应具体对待。【热身训练】读“我国西北地区沙地分布及内蒙古某县20世纪7090年代末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发展图”,完成12题。1据图中信息分析,该县荒漠
6、化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干旱 B过度开垦C开采矿产 D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2针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不断发展的问题,应该采取的整治措施是()A恢复地表植被,退耕还牧 B实施人工降雨C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粮食生产 D发展立体农业【答案】1.B2.A【解析】:1、图示反映人口增长,耕地面积扩大,则荒漠化面积扩大,故反映荒漠化发展的主要原因为过度开垦耕地。所以该县荒漠化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开垦。选B。2、荒漠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植被的破坏,故治理荒漠化主要采取的措施也从恢复植被入手。A项正确。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荒漠化状况图”。读图回答34题。3图示区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有()过度放牧环境污染
7、加剧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过度农垦A B C D4下列对图中荒漠化扩展及治理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A华北大部分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B荒漠化正向东、向北推进C土地荒漠化的扩展与冬季风有关D在绿洲内部采取封沙育草等工程措施进行治理【答案】3.D4.C3、内蒙古高原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地区交界处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农垦。4、图中荒漠化推进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因此与冬季西北风有关。封沙育草是针对绿洲边缘地带的荒漠化所采取的生物工程措施。华北和东北地区正受到荒漠化的威胁。【冲关演练提升】(河南省顶级名校2015届高三年级入学定位考试地理【解析】)下图为我国现有主要盐碱地占耕
8、地面积比例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A、B两地耕地中盐碱地所占的比重大,其共同原因主要是()灌溉措施不当,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聚集土壤贫瘠,化肥使用量大降水量少,盐分随季节变化小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AB CD2.C地盐碱地占耕地比重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A人类不合理灌溉 B降水集中,盐分随季节变化小C地势低平,沿海地区海水浸渍 D夏季风强劲【答案】1.B 2.C【解析】试题分析:1.A、B两地耕地中盐碱地所占的比重大,主要是灌溉措施不当,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聚集,对。与土壤贫瘠,化肥使用量大无关,错。降水量少,淋盐作用弱,盐分随季节变化小,对。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与盐碱化无关,
9、错。2.C地盐碱地占耕地比重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地势低平,距海近,沿海地区海水浸渍,C对。人类不合理灌溉不是自然原因,A错。降水集中,降水多,盐分随季节变化大,B错。夏季风强劲,带来降水多,不是导致盐碱化的原因,D错。考点: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河北省普通高中(百校联盟)2015届高三3月质监文综【解析】)下图景观示意我国某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中采取的某类工程措施,读图1,完成34题。3该景观常见于()A黄土高原 B云贵高原C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D华北平原4下图四幅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上图景观的是()A. B. C. D.【答案】3.A 4.C【解析】3、读图可知,图中景观表示的鱼鳞坑,主要分布在我
10、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是为了防止水土流失而修建的生态保护工程,故应该为黄土高原。4、由上题可知,该图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故可以排除A、B项;鱼鳞坑主要是截留水土,以达到保持水土的作用,故鱼鳞坑应该朝向等高线的高处,故应该选C项。考点:该题考查黄土高原保持水土的措施。5(安徽省皖北协作区2015届高三3月联考文综地理【解析】)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下图所示区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据图可知该区域()A、受来自印度洋湿润气流的影响,东南部降水较多B、温度变化剧烈,平原地区风力作用显著C、运河调节了阿姆河的径流,改善了流域生态环境D、可通
11、过减少灌溉面积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图示可知该图位于中亚地区,该地区的降水应来自大西洋的气流而不是印度洋水汽,因此A项错误。由于该地区地处内陆,气候大陆性强,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较大且风力强盛,境内多荒漠,因此B项说法正确。图中运河取了阿姆河的水,使阿姆河水量减少,因此会导致流域生态环境趋于恶化,因此C不正确。D项中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应从开源与节流方面解决。考点:中亚自然环境(2013年高考地理(海南卷)_启迪慧想_新浪博客)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6-7题。6.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A甲 B乙 C丙 D丁7.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
12、农业开发,将会导致()A甲地区植被退化 B乙地区沙化C丙地区荒漠化 D丁地区植被改善【答案】6.D 7.C【解析】6、本题考查土壤盐渍化的分布。图例中显示有冰川,该地河流主要为冰川融水补给,;河流有时令河,会发生断流现象;结合该地纬度判断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地势低洼处,地下水位较高,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容易产生土壤盐渍化。根据图中等高线判断,丁位于河流下游,地势低洼,土壤盐渍化最为严重。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7、本题考查流域综合开发。该河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流量小,河流流向为从甲流向丁。如果在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导致下游地区水量减少,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将导致下游丙、丁地区出现荒漠化。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考点:本题考查荒漠化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