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省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试卷说明:(1)本卷共二大题,30小题,解答写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卷。(2)考试过程中不得使用计算器或具有计算功能的电子设备。一、 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共同的观点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B有利变异通过逐代遗传得到积累和加强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了可遗传的变异2下列观点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A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生物能够以新的方式利用环境条件B狮和虎可以交配并
2、繁殖后代,因此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C种群中个体的死亡可能会导致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D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发展3如图所示的是施用某种杀虫剂以后,昆虫种群的改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类个体被淘汰的原因并不是该杀虫剂未能诱发其产生抗性基因B抗性基因的根本来源是可遗传变异,类个体的抗性基因一定来源于遗传C若连续使用该杀虫剂,抗该杀虫剂的基因频率会越来越趋近1D杀虫剂直接选择的对象是昆虫的抗药性或不抗药性的表现4研究人员对生长在山区中的某二倍体植物种群进行了两次调查,结果见下表。已知控制植株红花、黄花和白花性状的基因依次为R、r+和r,且R对r+、r为
3、显性,r+对r为显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红花植株白花植株黄花植株初次调查64%36%0二次调查36%25%39%A基因突变是该植物花色基因频率变化的原因之一B该种植物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共同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C初次调查时种群中R的基因频率为40%,二次调查时为20%D基因r+的产生与遗传为该植物基因多样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5下列物质,在血浆中都能找到的有( )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血浆蛋白B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C血红蛋白、钙离子、脂肪、葡萄糖D呼吸酶、脂肪酸、载体、胆固醇6下图表示人体中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血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是乙B过程2、3受阻时,会引起组织
4、水肿C丁表示细胞内液,属于内环境的一部分D浓度高低关系是丁甲乙7下图表示神经细胞与肌细胞之间的联系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为轴突的末端,其上有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B中的物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消耗能量,穿过两层膜C内的液体为组织液,构成神经细胞和肌细胞的内环境D为突触后膜,较大的面积有利于接受刺激产生兴奋8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B组织液中Na内流形成静息电位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一致D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9如图甲所示,在神经纤维上安装两个完全相同的灵敏电表,表1两电极分
5、别在a、b处膜外,表2两电极分别在d处膜的内外侧。在bd中点c给予适宜刺激,相关的电位变化曲线如图乙、图丙所示。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表1记录得到图乙所示的双向电位变化曲线B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在高于体液Na+浓度的溶液中,乙图的点将降低C图乙曲线处于点时,图丙曲线正处于点D图丙曲线处于点时,图甲a处膜外表现为负电位10右图表示人体排尿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要检测反射弧是否完整和正常,可在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B若抑制某神经元的呼吸作用,将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递C新生婴儿的兴奋,就会引起兴奋;正常成年人的兴奋,不一定兴奋D在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大脑皮
6、层会产生痛觉11研究发现,将胃泌素释放肽注射到小鼠脊髓后,小鼠立刻会有抓痒行为;若在小鼠的脊髓里杀死表达胃泌素释放肽受体的神经元,不论向这些小鼠身上注射何种致痒物,小鼠都不抓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胃泌素释放肽在突触间隙中通过协助扩散到达后膜完成信息传递.B胃泌素释放肽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打开,Na+内流C将胃泌素释放肽注射到脊髓后,小鼠出现抓痒行为,属于非条件反射D促进胃泌素释放肽受体基因的表达,可缓解或治疗瘙痒12下列有关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能定向地运输到特定的靶器官、靶细胞B激素和酶一样都只能在细胞外发挥作用C激素都在核糖体上合成且具有微量高效性D激素一
7、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13下列关于马拉松运动员在长跑过程中机体内的生理变化叙述,错误的是( )A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会使内环境pH显著降低B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下,汗腺分泌活动加强C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以维持血糖平衡D体液中二氧化碳积累刺激呼吸中枢导致呼吸加快14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都是免疫细胞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B突触小体可以和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C冬天,由于产热增多,机体会通过调节增加散热,以达到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D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一体液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8、15下图是狗尿浓缩实验的结果。让狗大量饮水(图中箭头a所示)后,连续排除大量的尿;当将2.5NaCl溶液10mL注射到颈动脉(图中箭头b所示)后,尿量暂时减少;当静脉注射脑垂体后叶提取物(图中箭头c所示)后,尿量也减少,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A2.5NaCl溶液注入动脉将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B2.5NaCl溶液注入动脉会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C本实验证明了垂体后叶细胞中含有能减少尿量的物质D本实验可证明下丘脑与人体的水盐平衡有着密切关系16如图是描述某种生命活动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A代表人体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a代表低血糖,则b可代表促进肝糖原分解,c可代表抑制葡萄糖的氧
9、化分解B若A代表脊髓,a代表传入神经,则b、c可分别代表传出神经和效应器C若A为垂体,a为甲状腺激素,则b、c可分别代表促甲状腺激素的增加和生长激素的合成D若A代表体B淋巴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以及记忆细胞的形成17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抵御流感病毒需要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B细胞免疫主要消灭侵入人体细胞内部的病原体C效应T细胞识别被病毒侵染的细胞并将其裂解D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酶体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18如图所示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人体后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变化曲线。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HIV对人体T细胞有攻击作用,所以人体一旦
10、被HIV侵入就丧失了细胞免疫功能BHIV的增殖速率与T细胞的增殖速率成正比C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识别HIVD艾滋病患者即使没有感染病原体也可能死于恶性肿瘤等疾病19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血液和淋巴中都含有T细胞B细胞B骨髓遭破坏会影响机体特异性免疫的功能C过敏体质的人要避免接触过敏原D细胞免疫可以直接消灭寄生在宿主细胞内的抗原20将某小鼠的皮肤移植给多只同种小鼠后,将受皮鼠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小鼠注射一定剂量的环孢霉素A,乙组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并每天统计植皮的存活率,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受皮鼠与供皮鼠的细胞表面抗原不完全相同B甲组小鼠对外源供皮的免疫排斥强度大
11、于乙组小鼠C环孢霉素A可能通过抑制T细胞增殖从而减弱免疫应答D使用环孢霉素A有可能提高人体器官移植患者的存活率21阿托品是一种常见的麻醉药物。某实验小组将离体的神经肌肉接头放置于生理盐水中,并滴加阿托品,用针刺神经纤维后,肌肉收缩减弱甚至不能收缩;再滴加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后,阿托品的麻醉作用降低甚至解除(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能水解乙酰胆碱)。据此判断,阿托品抑制突触处的兴奋传递的机制可能是( )A破坏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B阻止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C竞争性地和乙酰胆碱的受体结合D阻断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22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部位一般不同B用生长素
12、处理植物的幼苗后能获得无子果实C氧气浓度变化可能会影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D顶端优势和横放根的向地性均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23根据所学知识,对图中d、e两点生长素浓度的分析合理的是( ) Ad点对应的浓度为a,e点对应b点的浓度Bd点对应的浓度为a,e点对应c点的浓度Cd点对应的浓度为b,e点对应c点的浓度Dd点对应的浓度为c,e点对应a点的浓度24如图是科学家对水稻根进行单侧光照后的生长状况,下表是处理后的实验结果。下面各项是对该实验结果和数据的分析,错误的是( )处理方式生长素浓度(ng/L)弯曲角度向光侧背光侧强光18464982355弱光21054216175黑暗418241890A茎
13、具有向光性,而由上面结果可知,根具有背光生长的特性B背光侧生长素对根的生长一般起抑制作用C水稻根弯曲的角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大D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既可能与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有关,也可能与光照加快了生长素的分解有关25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乙烯浓度高脱落率不一定高B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乙烯的生成C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作用是相互拮抗的D农业生产上可喷施较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降低脱落率二、 非选择题(5小题,共50分)26(10分)加拉帕戈斯群岛由许多互不相连、彼此独立的小岛组成。达尔文在该群岛发现地雀有13种,如图表示这
14、13种地雀之间的进化关系。(1)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不同种的地雀都是由_这一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2)每一种地雀都有其特定的觅食场所,这些场所分布在不同的小岛上。每一种地雀喙的大小、形状、尺 寸等性状存在差异,这是由于各小岛上不同的_(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该因素在地雀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_的作用。(3)由于各小岛彼此独立,生活在这些小岛上的原始地雀之间存在着_隔离。在长期的进化历程中,各小岛地雀种群_不同,使各自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并逐渐积累,彼此之间逐渐形成_隔离,最终形成了地雀新种。(4)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13种地雀体现了生物的_多样性,生物多样性还包括_。(5)将树雀和仙人掌地雀放在同一小
15、岛足够长的时间,能否形成同一物种?试解释_。(2分)27(10分)如图1为某反射弧结构的模式图,其中和表示神经元的相关结构(甲、乙、丙、丁是神经元上的4个位点),a、b是何结构未知。图2为神经中枢某一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2结构的名称是_;B表示_。(2)兴奋在图2结构处传递方向只能是_,原因是_。(2分)C为某肌细胞的细胞膜, B能够作用于C的受体上,使该受体连接的Na+通道开放,此时C上的膜电位变化是_。某毒素破坏了分解B的酶,则可能引起的C所处的肌细胞_(3)图1至少应包含_个神经元细胞。现欲探究图1中a或b为效应器还是感受器,某同学将微电流的2个电极分别接在乙和丙两点的膜
16、外侧。刺激位点甲,若a为感受器,则微电流计指针偏转_次。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1次,则可判断_。28. (8分)下表是给一个正常成年人和一个肥胖症成年人一次性口服足量葡萄糖溶液后,血液中胰岛素含量的变化情况,根据表格回答下列问题:口服葡萄糖溶液后的时间(min)0306090120正常成年人胰岛素浓度( U/mL)6.739.836.922.07.1肥胖症成年人胰岛素浓度( U/mL)19.680.167.260.352.3(1)人体肠道中的葡萄糖从被吸收到被肝细胞利用经过的途径:肠道_肝细胞。(2)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最终作用于_,使其分泌胰岛素,此过程属于_
17、调节;当血糖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使相应胰岛细胞的活动减弱,甚至出现血糖浓度升高,与血糖浓度升高有关的激素是_。(3)表中数据说明口服葡萄糖溶液后肥胖症成年人的胰岛素释放量_(填“高于”或“低于”)正常人的胰岛素释放量,经测量其血糖含量高于正常成年人,可能的原因是 。(2分)29(12分)科研人员在转入光敏蛋白基因的小鼠下丘脑中埋置光纤,通过特定的光刺激下丘脑CRH神经元,在脾神经纤维上记录到相应的电信号,从而发现下丘脑CRH神经元与脾脏之间存在神经联系,即脑-脾神经通路。该脑-脾神经通路可调节体液免疫,调节过程如图1所示,图2为该小鼠CRH神经元细胞膜相关结构示意图。(1)图1中,兴奋由下丘
18、脑CRH神经元传递到脾神经元的过程中,兴奋在相邻神经元间传递需要通过的结构是_,去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T细胞的原因是T细胞膜上有_。(2)受去甲肾上腺素作用后T细胞可分泌_促进B细胞可增殖分化为_。(3)据图2写出光刺激使CRH神经元产生兴奋的过程:_。(2分)(4)已知切断脾神经可以破坏脑-脾神经通路,请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验证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实验材料及用具: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N抗原,注射器,抗体定量检测仪器等。实验设计思路:(一) 取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等量的两组,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二)
19、 _; (三) _; (四) 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小鼠_。 预期实验结果:_。30(10分)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请根据某研究小组的实验分析回答: (1)甲图中曲线_可表示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可选用图中_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其原因是_。(2)研究小组将生长状态相同的同种植物分为三组,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实验结果如乙图所示。根据图中的组所示结果进行比较,可得出_的结论;继而根据图中的组所示结果进行比较,可得出_的结论。(3)乙图实验中除天数外,自变量还包括_,因变量是_。
20、福建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生物答案1【答案】C【详解】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相比,存在三方面的不足:一个是认为进化的基本单位是个体,而不是种群;二是没有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三是不能解释生物大爆发的原因。二者的共同点在于生物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C正确。2【答案】B【解析】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生物能够以新的方式利用环境条件,A正确;狮和虎可以交配并繁殖后代,但后代不可育,因此狮和虎之间存在生殖隔离,B错误;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所以种群中个体的死亡,可使种群基因库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发生一些变化,C正确;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
21、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发展, D正确。3【答案】B【分析】1、初次施用杀虫剂以后,有大部分昆虫死亡,说明这一部分个体没有抗杀虫剂特性;少部分个体存活,说明这部分个体具有抗杀虫剂特性,即中群内发生过变异,产生了抗药基因。2、杀虫剂只起选择作用,变异发生在选择之前。【详解】A、变异与杀虫剂无关,变异发生在自然选择之前,类个体大多被淘汰的原因并不是某种杀虫剂是否诱发其产生抗性基因,A正确;B、抗性基因根本来源是可遗传变异,类个体的抗性基因来源于遗传或自发的基因突变,B错误;C、若连续使用杀虫剂,抗性抗该种杀虫剂的基因频率会越来越趋近1,C正确;D、杀虫剂直接选择的对象是昆虫的抗药性
22、或不抗药性的表现型,D正确。故选B。4【答案】C【分析】1.基因突变是由于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者替换导致基因结构发生的改变,基因突变的结果产生新的基因,如等位基因的产生,由于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往往导致复等位的出现,如题干中出现的R、r+和r基因就属于复等位现象,是基因突变的结果。2.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所有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构成这个种群的基因库。基因频率是指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等位基因频率之和等于1。【详解】A、基因突变是该植物花色基因频率变化的原因之一,A正确;B、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B正确;C、由于不知道红花植株中RR、Rr和Rr
23、+各基因型的具体比例,所以不能确定种群中R基因的基因频率,C错误;D、基因r+的产生与遗传为该植物基因多样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正确。故选C。5【答案】A【分析】人体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其中可以存在的物质有:营养成分:氧气、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功能物质:抗体、维生素、神经递质、激素等;代谢产物:CO2、尿素等。【详解】A、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细胞分泌,释放到组织液,进而进入血浆中去,氧气经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中被运输,进而进入血浆中,尿素是细胞内的代谢废物释放到组织液中,从而可以进入血浆中,血浆蛋白是存在于血浆中的蛋白质,A正确;B、麦
24、芽糖是植物体特有的二糖,只有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成葡萄糖才能被吸收到血浆中,B错误;C、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C错误;D、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血浆中没有,载体存在于细胞膜上,D错误。故选A。6【答案】A【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人体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又叫内环境,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所以图中甲是组织液、乙是血浆、丙是淋巴、丁是细胞内液。【详解】A、血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是乙(血浆),A正确;B、过程1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B错误;C、丁表示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D、氧气浓度最高的为血浆,最低的为细胞内液,故氧气浓度高低
25、关系是乙甲丁,D错误;故选A。【点睛】结合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辨识人体体液的组成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准确判断图中甲、乙、丙和丁所代表的液体的名称。7【答案】C【分析】分析图片,为线粒体;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再到后膜,单向传递。【详解】A、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分布在突触后膜上,A 错误;B、神经递质通过胞吐作 用释放到突触间隙,消耗能量,但并非穿过两层膜,B 错误;C、由分析知,突触间隙,内的液体是组织液,是,构成神经细胞和肌细胞的生存的环境,C正确;D、神经递质与后膜结合以后,刺激后膜引起后膜电位变化,可能是兴奋,也可能是抑制作用,D 错误
26、。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突触小体结构,及兴奋在突出上传导过程。考查学生识记能力。8【答案】C【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但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详解】A、兴奋在反射弧中是单向传递的,A 错误;B、组织液中 Na浓度增大,神经元的静息电 位增大,B 错误;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一致,C正确;D、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
27、发后膜电位改变,并没有 穿过后膜,D 错误。故选C。9【答案】C【分析】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上表现为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形成的原因是钾离子外流,受到刺激后,由于钠离子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外负内正,兴奋区和未兴奋区形成电位差,进而形成局部电流,产生兴奋。【详解】A、表1两电极分别在a、b处膜外,是测定动作电位的,因此电位变化会出现丙图所示,A错误;B、图乙点时是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动作电位与Na+的内流有关,点处于静息电位,因此图乙点时Na+的内流速率比点时更大,B错误;C、图乙曲线处于点时,动作电位最大,因此图丙曲线正处于点,C正确;D、图丙曲线处于点时,兴奋刚传到b点,a还处于静息状态,膜
28、外为正电位,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10【答案】D【分析】据图分析:表示效应器,表示传出神经,脊髓低级中枢的一个突触,表示传入神经,表示感受器。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详解】A、是感受器,在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如果处有反应,说明反射弧完整和正常,A正确;B、因神经传导需要消耗能量,所以抑制某神经元的呼吸作用,将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递,B正确;C、新生儿大脑发育不完全,所以新生婴儿的兴奋,就会引起兴奋;由于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成年人大脑发育完全,所以正常成年人的兴奋,不一定兴奋,C正确;D、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
29、间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在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大脑皮层不会产生痛觉,D错误。故选D。11【答案】B【分析】神经递质:是指神经末梢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它能作用于支配的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受体,从而完成信息传递功能。合成:在细胞质通过一系列酶的催化作用中逐步合成,合成后由小泡摄取并贮存起来。释放: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在突触间隙。结合:神经递质通过与突触后膜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而发挥作用。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对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发生影响,引起突触后膜电位的变化,从而完成信息的跨突触传递。失活: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很快就被相应的酶分解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递质被分解后的产物可被重新利
30、用合成新的递质。一个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类型:兴奋性递质(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谷氨酸、天冬氨酸等);抑制性递质(-氨基丁酸、甘氨酸、一氧化氮等)。【详解】A、在突触间隙通过物理扩散完成信息传递,A错误;B、胃泌素释放肽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引起小鼠的脊髓里的神经元兴奋,导致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打开,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产生兴奋,有抓痒行为,B正确;C、将胃泌素释放肽注射到脊髓后,小鼠有抓痒行为,说明脊髓里含有胃泌素释放肽受体的神经元,没有通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C错误;D、由题意分析可知,促进胃泌素释放肽受体基因
31、的表达,会加强瘙痒,D错误。故选B。12【答案】D【分析】1.激素既不组成细胞成分,又不提供能量,只起调节细胞的代谢的作用,激素是由动物的内分泌腺分泌的,内分泌腺没有导管,激素分泌后随着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作用于靶细胞,调节靶细胞的代谢,激素在人体内含量很少,但是作用很大。2.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1)微量、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详解】A、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A错误;B、激素作为信息分子能对靶细胞的代谢做出相应的调节,而酶在细胞内或细胞外均可发挥作用,只要条件适宜即可,B错误;C、激素不都在核糖体上合成,因为有的激素的化学本
32、质不是蛋白质,激素调节表现为微量、高效的特点,C错误;D、激素作为信息分子,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D正确。故选D。13【答案】A【分析】1、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下丘脑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2、内环境之所以能保持PH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比如H2CO3 /NaHCO3。3、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分布在胰岛外围)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分布在胰岛内)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详解】A、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并释放
33、到血液,由缓冲物质H2CO3 /NaHCO3等维持pH相对稳定,A错误;B、马拉松运动员在长跑过程中,运动员肌细胞运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增加散热,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神经调节下,汗腺加强分泌汗液,散热加快,B正确;C、运动员剧烈运动时消耗大量的葡萄糖,使血糖浓度降低,导致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以升高血糖浓度,C正确;D、运动员剧烈运动时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D正确。故选A。14【答案】B【分析】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下丘脑又是植物性神经功能十分重要的
34、中枢。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还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后叶释放。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详解】A、抗利尿激素在下丘脑合成后,由垂体释放到血液中,A错误;B、结合分析可知,下丘脑中既有体温调节的中枢,也有水盐平衡中枢,B正确;C、寒冷刺激会引起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促进垂体的分泌活动,C错误;D、内环境的渗透压升高后,会引起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
35、进而将兴奋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D错误。故选B。【点睛】15【答案】D【分析】当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当机体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详解】A、哺乳动物的生理盐水浓度为0.9%,这一浓度相当于血液中无机盐的浓度,当动脉注射高浓度的(2.5%)NaCl溶液后,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A正确;B、通过A项分析可知,浆渗透压升高,可刺激下丘脑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从而使尿
36、量减少,B正确;C、本实验证明了垂体后叶细胞中含有能减少尿量的物质(抗利尿激素),C正确;D、本实验是对狗脑垂体后叶提取物注射静脉后的反应,故不可证明下丘脑与人体的水盐平衡有着密切关系,D错误。故选D。16【答案】D【分析】【详解】A.若A代表人体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a代表低血糖,则b可代表促进肝糖原分解,c可代表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A项错误;B.若A代表脊髓,a代表传入神经,则b、c都代表传出神经,B项错误;C.若A为调节中枢,a为渗透压升高,则b、c可分别代表抗利尿激素增多和产生渴觉,C项错误;D.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可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若A代表人体B细胞,a为抗原
37、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以及记忆细胞的形成,D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以概念图为情境考查血糖平衡调节、神经调节、水盐平衡调节、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更主要的是抓住题图中箭头所隐含的关键信息,将这些信息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17【答案】D【解析】【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
38、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详解】A、病毒侵入人体时,人体先是通过体液免疫阻止病毒的扩散,然后再通过细胞免疫对侵入细胞的病毒予以彻底消灭,因此人体抵御流感病毒需要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A正确;B、细胞免疫主要依靠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将病原体释放到内环境中,由体液免疫最
39、后清除,所以细胞免疫可消灭侵入人体细胞内部的病原体,B正确;C、效应T细胞识别靶细胞(被病毒侵染的细胞)并将其裂解,释放出抗原,C正确;D、抗体作用的对象是抗原,并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溶酶体是通过其内的水解酶水解细菌的细胞结构而杀死细菌,故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酶体杀灭细菌的机制不相同,D错误。故选D。18【答案】D【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HIV浓度与T细胞浓度的关系。HIV进入人体后,攻击T细胞,随着HIV浓度上升,会破坏更多的T细胞,使T细胞数目下降,从而使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丧失,体液免疫能力降低,最终使人体免疫能力全部丧失。【详解】A.HIV对人体T细胞有攻击作用,当
40、体内的T细胞全部死亡后,人体才丧失了细胞免疫功能,A错误;B.识图分析可知,HIV的增殖速率与T细胞增殖速率不相同,B错误;C.免疫系统具有监控、清除和防御功能,因此人体免疫系统能够识别HIV,C错误;D.艾滋病病人的T细胞大量减少,免疫系统功能被破坏,该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其他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D正确。故选D。19【答案】D【分析】记忆细胞:在体液免疫中,吞噬细胞对侵入机体的抗原进行摄取和处理,呈递给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再分泌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对抗原具有特异性的识别能力,当抗原二次感染机体时,记忆细胞可直接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并
41、产生抗体,与抗原结合在细胞免疫中,大部分T细胞增殖、分化产生T淋巴母细胞,然后分化为效应T细胞,小部分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抗原二次感染细胞时,可直接增殖、分化产生效应T细胞。【详解】A、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 A正确;B、免疫细胞都来自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因此骨髓遭破坏特异性免疫,B正确;C、过敏体质的人要避免接触过敏原,C正确;D、细胞免疫只能将抗原暴露在体液中,因此不可以直接消灭寄生在宿主细胞内的抗原,D错误。故选D。20【答案】B【分析】本题以“反映实验结果的曲线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细胞免疫与免疫排斥反应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42、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对甲、乙两组小鼠处理的异同”这一解题的切入点,分析两条曲线的变化趋势。【详解】依题意并分析图示可知:外源供皮在受皮鼠上的存活率最终降为零,说明发生了免疫排斥反应,受皮鼠与供皮鼠的细胞表面抗原不完全相同,A正确;甲组小鼠对外源供皮的免疫排斥反应出现的时间比乙组小鼠出现的时间晚,外源供皮存活的时间长,说明甲组小鼠对外源供皮的免疫排斥强度小于乙组小鼠,进而说明环孢霉素A能够减弱免疫排斥反应,究其原因可能是通过抑制T细胞增殖从而减弱免疫应答,B错误,C正确;对人体器官移植患者使用环孢霉素A,能够减弱免疫排斥反应,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D正确。21【答案】C【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
43、时,电信号会转化为化学信号,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传递信息,由题意可知,阿托品会抑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将离体的神经肌肉接头放置于生理盐水中,并滴加阿托品,用针刺神经纤维后,肌肉收缩减弱甚至不能收缩,说明阿托品阻止了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滴加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抑制乙酰胆碱的水解后,阿托品的麻醉作用降低甚至解除,说明阿托品没有破坏突触的结构,也没有阻止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或阻断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可能是因为阿托品竞争性地和乙酰胆碱的受体结合,导致乙酰胆碱不能和受体结合,进而影响了突触处的兴奋的传递。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44、。22【答案】B【分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有三方面: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因此三倍体西瓜的子房发育成果实需要生长素,根对生长素浓度敏感性强,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高,抑制了根的生长,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了根的生长,所以根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详解】A、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部位一般不同,如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而其作用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一段,A正确;B、常在花蕾期,去雄并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花生的子房获得无子果实,B错误;C、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而氧气浓度变化会影响有氧呼吸速率,进而氧气浓度的变化可能会影响生长素的极性
45、运输,C正确;D、顶端优势和横放根的向地性均体现了生长素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的特性,即顶端优势和根的向地性能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D正确。故选B。23【答案】A【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在尖端发生横向运输,即从d向e移动;故在尖端下一段e侧生长素浓度高于d侧;二者都是促进生长,e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生长快,d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慢。【详解】A. 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浓度在ac之间,A正确;B. 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浓度在ac之间,B错误;C. 据分析可知e侧生长素浓度高于d侧,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b,e点不可能对应c点,C错误;D. 据分析可知e侧生长素浓
46、度高于d侧,故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c,e点不可能对应a点的浓度,D错误。24【答案】C【分析】生长素大部分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的顶端分生组织、发育的果实和种子等处,引起横向运输的原因是单侧光或地心引力。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以知道:对水稻根进行单侧光照光后,生长素向背光一侧横向运输,使背光一侧生长素多;但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而生长素的两重性与生长素浓度和器官有关,如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因此,背光一侧生长素多能抑制根的生长。【详解】茎具有向光性,而由上面结果可以知道,根在强光和弱光条件下,都背光弯曲生长,说明根具有背光生长的特性,正确
47、;因为背光一侧生长素多,但生长却慢,所以背光侧生长素对根的生长一般起抑制作用,正确;因为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比背光侧低,所以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既可能与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有关,也可能与光照加快了生长素的分解有关,正确;因为生长素具有两重性,在最适浓度两侧有两个浓度不同但促进作用相同,故背光弯曲的角度不一定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大,且三组对比也无法得出结论,错误。故选C。【点睛】以单侧光下水稻根的生长情况为载体,考查学生识图能力,推理能力。25【答案】C【详解】A、由图可直接看出,随乙烯浓度升,高脱落率先升高后降低,A正确;B、生长素浓度较高时,乙烯的含量亦增加,B正确;C、拮抗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某一生
48、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图中无法体现,生长素浓度较低时,脱落率随其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与乙烯的作用效果相同,只说明生长素与乙烯协同作用,C错误;D、图中显示可通过增加生长素的浓度,来降低该植物的脱落率,D正确。故选C26【答案】(1)南美洲地雀 (2)食物 (自然)选择 (3)地理 发生的变异和面临的自然选择 生殖 (4)物种 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5)不行,两种地雀之间已经形成生殖隔离,基因不能得以交流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
49、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1)分析题图可知,加拉帕戈斯群岛不同种的地雀都是由南美洲地雀这一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2)不同的小岛上的地理环境不同,食物来源不同,对分布在不同小岛上的鸟的突变进行了不同的选择,使得每一种地雀喙的大小、形状、尺寸等性状存在差异。(3)由于各小岛彼此独立,生活在这些小岛上的原始地雀由于地理障碍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即存在地理隔离;在长期的进化历程中,各个小岛上的地雀发生的变异和面临的自然选择不同,使各自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并逐渐积
50、累后,从而彼此之间逐渐形成生殖隔离,最终形成了新物种。(4)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13种地雀体现了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生物多样性还包括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5)不行,两种地雀之间已经形成生殖隔离,基因不能得以交流【点睛】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掌握物种形成的环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7【答案】(1)突触 神经递质 (2)单向的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经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 外正内负转为外负内正 持续收缩 (3)2 2 a效应器为b为感受器 【分析】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和肌肉细胞之间形成的结构,我们称为突触。突触由突触前膜,突
51、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形成。兴奋在神经元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突触间转化为化学信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与其对应的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详解】(1)图2结构的名称是突触(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B所处的内环境成分是组织液(两个神经元之间的液体)。(2)兴奋在图2结构处传递方向是A(D)C,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经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若C为某肌细胞的细胞膜,则B作用于C后引起的生理效应是收缩或舒张(兴奋或抑制)。(3)现欲通过实验探究图1中a或b为效应器还是感受器。某小组同学以微电流计为实验仪器,以结构乙和丙两点的膜外侧为微电流计两个电极搭
52、载的位点进行实验:若a为感受器,b为效应器,刺激位点甲,局部电流能通过神经中枢的突触传递到,则微电流计指针偏转2次。若a为效应器,b为感受器,刺激位点甲,局部电流不能通过神经中枢的突触传递到,则微电流计指针偏转1次。【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以及实验验证,要求学生在明确其原理的基础上学会应用。28.(8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1)血浆组织液(2)胰岛B细胞神经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3)高于肥胖症成年人的组织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缺少或受损,组织细胞不能接受胰岛素调节,对血糖进行摄取、利用和储存速率较慢,口服葡萄糖后血糖难以降低,高血糖促进胰岛B细胞持续释放胰岛素。29.【答案】(1
53、)突触 去甲肾上腺素受体 (2)淋巴因子(或:细胞因子)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或:效应B淋巴细胞和记忆B淋巴细胞) (3)光刺激光敏蛋白导致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产生兴奋 (4)实验设计思路:取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两组,将其中一组小鼠的脾神经切断作为实验组,另一组作为对照组;分别给两组小鼠注射相同剂量的N抗原;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小鼠抗N抗体的产生量 预期实验结果:实验组小鼠的抗N抗体产生量低于对照组的产生量31.【答案】(1) d 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抑制双子叶杂草生长,但促进单子叶植物生长 (2)顶芽会抑制侧芽的生长 细胞分裂素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芽对侧芽的抑制作用 (3)
54、是否摘除顶芽和使用细胞分裂素 侧芽的长度【解析】(1)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说明双子叶杂草比单子叶农作物对生长素更敏感,则甲图中可以表示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是曲线;选择d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该浓度的生长素既抑制了双子叶杂草的生长,同时又促进单子叶农作物的生长。(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组的单一变量是顶芽的有无,实验结果说明顶芽的存在会抑制侧芽的生长;组的单一变量是细胞分裂素的有无,实验结果说明细胞分裂素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芽对侧芽的抑制作用。(3)据图分析,乙图实验的自变量有天数、是否摘除顶芽、是否使用细胞分裂素,因变量是侧芽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