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课铃_兰_花一、字音辨读1黑黢黢(q)2.黄檗(b)3.乌荆(jn)4蕨草(ju) 5.淙淙(cn) 6.战战兢兢(jn)7坡坎(kn) 8.攫住(ju) 9.戳穿(chu)10半爿天(pn) 11.馥郁(f) 12.潺潺(chn)二、字形辨识1.2.3.4.5.6.三、词语辨析1消失消逝消释辨析例句2谛听倾听聆听辨析例句3径直径自辨析例句四、熟语释义1黑黢黢:很黑,很暗。2枉费心机:白费心思。3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4莫名其妙:无法说出其中的奥妙。形容事出稀奇,无法理解或不合常理。5不寒而栗: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6人迹罕至: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
2、荒凉偏僻的地方。一、走近作者沃兰茨(18931950),前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亚作家。原名洛弗罗库哈尔,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1920年参加南斯拉夫共产党,曾被迫流亡国外多年,后秘密回国。1941年为斯洛文尼亚解放阵线的发起人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关禁在纳粹集中营,战后当选为南斯拉夫联邦国民议会议员和斯洛文尼亚人民共和国人民教育委员会主席。他在家务农时即开始创作活动,1935年出版小说与水搏斗,受到文学界的重视。他的作品大多描写奥匈帝国和南斯拉夫独裁统治时期的生活,贯串着反对民族压迫的精神。二、相关背景铃兰花,是西方很常见的一种花,在法国每年的五月一日还举行“铃兰花节”。关于铃兰花还有一个传说。
3、传说亚当和夏娃听信了大毒蛇的谎言,偷食了禁果,森林守护神圣雷欧纳德发誓要杀死大毒蛇。圣雷欧纳德与大毒蛇搏斗,最后精疲力竭与大毒蛇同归于尽。在他死后的土地上,长出了开白色小花、状似小铃铛的具有香味的铃兰。冰冷土地上长出的铃兰花是圣雷欧纳德的化身,凝聚了他的血液和精魂。把铃兰花赠给亲朋好友,幸福之神就会降临到收花人身上。 三、主旨把握本文讲述了不到六岁的“我”第一次独自去“地狱”放牧,因恐惧而逃回去,又在某一天清晨却勇敢地在“地狱”采回了一大把铃兰花的故事。文章揭示了这样一个主题:人在成长过程中必须接受考验,只有勇敢面对,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完成人生的飞跃。而战胜困难又需要父母的鼓励、自身的责任感
4、,以及对美的强烈追求。四、结构图示1本文写的是“我”成长路上的心理变化过程,为什么以“铃兰花”为标题?明确:“铃兰花”是贯串全文的线索,“我”怕“地狱”,但为了妈妈,“我”努力克服恐惧,自愿到“地狱”的洼地中为母亲采铃兰花,展示了孩童成长的心路,同时也表现了父母教育孩子的良苦用心,表现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2“我”为什么对“地狱”如此恐惧?明确:(1)客观环境:“地狱”人迹罕至,阴森可怖,“惟一有生命的东西是一眼泉水”,但“溪流日夜不息的声响给这个阴森可怖的地方蒙上了更神秘的色彩”。(2)主观感受:“我”在教堂听到过地狱,“总觉得我们的这块洼地有点像真正地狱的入口”,以至于“我每次总是恐惧万端
5、地走近这个地方,然后又尽快跑开”。3文中孩子的父母为了让孩子克服恐惧都做了些什么?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概括。明确:(1)父亲让不到六岁的“我”到“地狱”去放牧。(2)父母故意让“我”听到关于“地狱”里有铃兰花的对话,让“我”自愿去“地狱”采一束铃兰花。1环境渲染,激发兴趣文章开头对阴森、神秘环境的恣肆渲染,既为文章营造了整体上的氛围,又激发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2人物描写,出神入化从心理、行为等角度对人物做出神入化的描写,主要体现在“我”身上。“真想大哭一场”“放慢脚步”“战战兢兢”“浑身仍哆嗦了好一阵”“紧闭着双眼”等句子,既符合人物的自身实际,又深刻地揭示出了人物复杂的内心
6、世界。3“藏”“露”有致,匠心独具如上文所说,表面上笔墨集中在“我”这一方的“露”,如果没有父亲一方巧妙激励的“藏”,“我”最终能战胜自己就失去了可信度,影响到人物形象的塑造。阅读铃兰花选段,完成13题。紧挨着我们家的地头有一块怕人的、黑黢黢的洼地,大家都管它叫“地狱”。它三面由陡坡环绕,活像一口深锅,只有一个隐没在晦暗、神秘的密林里的出口。山坡上长满了杂乱的灌木、黄檗、千金榆幼树、乌荆子、野樱桃树和一些乱七八糟的玩意儿。林丛间荒草蔓生,它们只宜于作羊饲料。在这里你可以找到蕨草、木贼、藜芦和其他一些无用的野草。“地狱”里人迹罕至,阴阴森森,人们来到这里,心都会不由自主地紧缩起来。那里惟一有生命
7、的东西是一眼泉水,它从洼地底层布满青苔的山岩下涌出来,经过一段不长的曲折流程,流到外边的广阔天地里,然后在那里消失。泉水的淙淙声响彻整个洼地。这种水流的喧闹声被三面陡坡折回来,在森林中回荡,变得更响了。溪流日夜不息的声响给这个阴森可怖的地方蒙上了更神秘的色彩。乍一看,你会觉得从这样的地方不会有任何收益,父亲白白地租了这块地。说真的,“地狱”确实没有什么大作用,不过偶尔从那里能割来一两车垫牲畜栏的干草。父亲急需连枷杆和耙子把时,也到“地狱”去找。用“地狱”的千金榆作连枷杆,或用黄檗作耙齿,比其他地方的更结实耐用。不过,那地方还是用来放牧最理想。“地狱”里的草虽然长得不高,但多汁,牲口很乐意吃。我
8、打从记事的时候开始就害怕这个地方。这首先应该归咎于它的名称。当父母对我进行基督教的启蒙教育时,我便从他们那里听说过地狱;当我扯着母亲的长裙上教堂的时候,教堂里也谈到过地狱。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我们当地的“地狱”简直和真正的地狱一模一样,只不过在它的深处少一堆不熄灭的大火罢了。我总觉得我们的这块洼地有点像真正地狱的入口,有一扇暗门直通到里面,这扇门不是隐藏在洼地的底部,便是在出口处林木丛生的沟谷里。我每次总是恐惧万端地走近这个地方,然后又尽快跑开。有那么一次,那时候我还不到六岁,父亲要我到那里去放牧。这对我真是一个非常可怕的考验,因为在这之前我还从未独自一人去过那里。当时我真想大哭一场。父亲看出了
9、这一点,他笑了笑,给我打气说:“这个地狱里没有鬼。快去吧!”母亲心疼我,赶紧来安慰我。“你没看见吗,他怕地狱呀!”她对父亲说。然而,我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怜悯。我只好赶着牲口,尽量放慢脚步,一点点走近这个可怕的地方。我本来打算把牲口停留在山坡上,这不过是枉费心机,一瞬间牲口群便隐没在洼地里了。我无可奈何,只好跟着下去,生怕那几头母牛会从沟谷走进树林里去。1作者对“地狱”环境的描写有什么作用?答:_参考答案:山坡上长满了杂乱的、乱七八糟的植物,林丛间是只能作羊饲料的蔓生荒草以及一些无用的野草。因为“杂乱”“无用”,这里人迹罕至,阴阴森森,即便有人来到这里,“心都会不由自主地紧缩起来”。而本来能让人感
10、到生命存在的一眼泉水,所发出的淙淙声却又给这个阴森可怖的地方蒙上了更神秘的色彩。这里将环境的阴森、神秘渲染到了极致,为文章主题的揭示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2第段说“地狱确实没有什么大作用”,对此你有何看法?答:_参考答案:表面上看,“地狱”只能提供干草、连枷杆和耙子把,是放牧的理想之地;实际上它在让“我”克服胆怯等心理上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第段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答:_参考答案:因为那里的草多汁,牲口很乐意吃,所以才有下文“我”被派到那里去放牧,为过渡到下文埋下了伏笔。(时间:40分钟分值:40分)一、基础积累(每小题3分,共15分)1.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那
11、里惟一有生命的东西是一眼泉水,它从洼地底层布满青苔的山岩下_出来,经过一段不长的曲折流程,流到外边的广阔天地里,然后在那里_。_,我并没有_而得到怜悯。我只好赶着牲口,尽量放慢脚步,一点点走近这个可怕的地方。A涌消失然而因此B流消逝然而因此C涌消逝但是为此D流消失但是为此解析:A项,“涌”比“流”更有由下往上的动态美,更形象。“消失”强调找不到了,而不是没有了;“然而”多用于句首转折,语气略轻,“因此”更强调因果关系。答案:A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梁先生骑着摩托车以时速30千米的速度经过一座桥时,他的脖子突然被一根风筝线给勒住了,又长又深的伤口让人不寒而栗。B走进血站
12、时,我同很多初次参加献血的工友们一样,也情不自禁地有些紧张,以至于第一针的针头扎进胳膊没能抽出血来。C我就这样战战兢兢地在“地狱”的底部坐下来,也不敢回头好好地看看四周。D一名男子醉醺醺地驾车被交警查获后,抱着如何脱罪的一丝幻想到处找水喝,但到头来还是枉费心机,最终被交警依法处理。解析:A项,不寒而栗:形容非常恐惧。B项,情不自禁:指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此处属望文生义,应用“不由自主”。C项,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D项,枉费心机:白费心思。答案:B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个7岁的孩子晚上独自穿过密林,克服一些极难走的地形和严重的困难,光脚行走了大约1.6公里,终
13、于走到威尔金斯的家,这真是个奇迹!B日前从省发改委获悉,我省将围绕“人、地、钱、规划、建设、管理”六要素,探索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扎实推进试点省建设。C很有意思的是,今年政协会议上“九三学社”提出了“关于尽快更新人民币版本,有效震慑腐败官员巨额藏现”的建议。D近年来,飞抵齐山平天湖风景区湿地月亮湖的候鸟逐年增多,今年的数量创下历年之最,高峰期小天鹅近70多只,成为池城一道靓丽的风景。解析:A项,搭配不当,“克服地形”,动宾不能搭配;B项,成分残缺,“探索”缺少宾语中心词,在“发展”的后面应该加上“的路子”之类的词语;D项,不符合逻辑,“近70多只”,删除“近”或“多”。答案:C4下列句子
14、中,语言表述得体的一句是()A某电视台就家风的话题进行采访,一位年轻人对记者说:“我家家风很严,令尊常告诫我们,做人要诚实。”B中文系学生小周被一句古诗难住了。他对王教授说:“我找不到满意的解释,只好不耻下问,向您请教。”C公交车进站时,售票员提醒道:“各位乘客请注意,由于雪天路滑,请您上下车时一定要注意脚下安全。”D某同学的请假条中这样写道:“因昨天风大,我外出时穿少了,今早咳嗽不止,请您务必准我一天假。”解析:A项,“令尊”是敬辞,用于称呼对方的父亲。B项,“不耻下问”是敬辞,用于夸赞别人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虚心请教而不认为有失体面。D项,“请您务必”语气生硬,应将“务必”删除。答案:
15、C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我们的好日子在不知不觉中临近了。我觉得,我的心像一张新帆,其中每一个角落都被大风吹得那样饱满。_。真的,我们这样平庸,我总觉得幸福应该给予那些比我们更优秀的人。星斗清而亮,每一颗都低低地俯下头来。我从来没有这样真切地感受到造物主的宠爱。我忽然感到一种幸福,那种浑浊而又陶然的幸福。溪水流着,把灯影和星光都流乱了。但这是真实的,第一张贺卡已经放在我的案子上。ABCD解析:此文段按照由分到总,由景到情的逻辑顺序排列。所以,就总体而言,写景在前,抒情在后;就局部而言,先有的星斗,才有的“灯影和星光都流乱了”,先有的“我忽然感到一种幸福”才有的
16、“我从来没有这样亲切地感受到造物主的宠爱”,最后才会有。“真的”是对“造物主的宠爱”的解释和总结。答案:B二、阅读鉴赏(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槐花盛开的季节单士兵记忆里,只有在槐花盛开的时节,我才感觉到与春天真正挽手。那时,槐树蓊郁葱茏,枝叶婆娑,那垂挂于枝头的槐花,似串串珍珠,点缀于青枝翠叶间。风摆枝条,那静雅的花束,如串串铃铛,翩然摇曳,风情无限,颇具诗意。这是置身于都市的人无法寻求的古朴与自然。少年上学时,沿着扁担河走。河畔,是一排老枝横虬的槐树。春日,槐树枝叶浓密,枝桠四周张开,树冠如一绿色巨伞,遮掩着半边河水。上学时,头顶一树槐花,缕缕槐香送至鼻端,干净浓郁,浸润心田。
17、眼前不时有落蕊飘扬,那追逐飞舞的蜂蝶萦绕身侧,极具诗意。如今我仍常感叹,槐树老丑多刺,却能绽放出如此俏丽静雅的花束,来点缀春光,从而使童年的春天变得那么生动美丽。那时黄昏,我常斜倚槐树粗壮的似龙鳞环盖着的树干,面对水声潺潺的扁担河,并背书诵文。那时,点点繁花轻柔舒缓地飘落于一湾清水中,款款漂向下游。蜂戏白花,蛙鼓清溪,鸟语互答,那种落花流水的意境,清新悦人,恬静淡雅,缥缈静谧,如同置身于童话之中一样。我常以为,那也是苏北乡村的最美的风情画。我于槐花,似乎更有着一份特殊感情。少时家贫,逢春夏之交,青黄不接之际,家中无以进食。母亲总带着我来到河畔槐林。母亲用钩子拽低槐树枝,我提着一个竹篮跟在后面,
18、于繁枝茂叶间,摘下串串白花。有时,槐花刚经过雨水的浸洗,清新鲜润,嘴馋得忍不住,摘下一串,咂上一口,那甜丝丝的感觉,沁人心脾,久久仍觉清香萦口。回到家里,母亲会做上一锅槐花饼,香喷喷的,十分可口。在艰难的岁月中,槐花给予了我们生活最好的馈赠。忆起我初为文时,曾读过汪曾祺的一篇题为“玉渊潭的槐花”的散文。文章只在开头说玉渊潭槐花开了,如下了一场大雪。接下来全文未提及一次槐花,只是将养蜂人的生活琐碎娓娓道来,最后,当养蜂人走了时,才发现玉渊潭的槐花落了。那份恬淡静雅意境,令人回味无穷。当时我不禁大叹,散文竟能这样写。也许是机缘巧合,后来喜欢的几个作家,他们竟都与槐有关。如将其书斋命名为古槐书屋的,
19、被称为古槐老人的俞平伯;将其散文结集取名为槐园梦忆的梁实秋;将其诗集定名为槐聚诗存的钱钟书等。读他们的诗文,感觉情味隽永,雅致之极,仿佛置身于悠悠槐花香馥中,透着静趣,静则悠,悠则闲,令人忘忧弃烦,心境澄明。这一切,也让我有了一种难以言述的槐树情结,我也常想,我写出的文字,要是能有槐花飘香那样淡雅随意,那该多好。又到槐花盛开的季节了,我故园的扁担河两岸,那一溜槐树,又该缀满串串细碎的槐花了吧。它们一定又在轻柔的春风里,在碧绿的叶片间,温文尔雅地起舞了。只是,身处城市的我,一年一年,灵魂已落满红尘了,渐渐远离那平实朴素的乡村情韵了。此时,我突然想起了元好问的那首题为“伦镇道中见槐花”的诗,诗云:
20、“名场奔走竞官荣,一纸除书误半生。笑向槐花问前事,为君忙了竟何成?”是的,自古及今,追名逐利,如此忙碌人生,令人倦怠不堪。若能除却红尘烦琐,抛弃功名利禄,回到曾经拥有的幽静恬淡日子,那该是何等的轻松惬意。但我辈毕竟俗人,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只能做骑在城墙上的边缘人。所以,愿我今夜有梦,梦里,于淡淡槐花香馥中,听那月色下槐花绽放的声音。6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是一篇情味隽永的、耐人寻味的咏物抒情散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回忆起少年时故乡春天那最美的风情画。B作者说“我辈毕竟俗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只能做骑在城墙上的边缘人”,这话透露出了作者发自心底的精神家园失落后的那份
21、苍凉、感叹和无奈之情。C作者引用了元好问的那首诗,意在表明作者渴望能真正像槐花那样,除却红尘烦琐,抛弃功名利禄,回到曾经拥有的幽静恬淡日子;同时尖锐地批评了社会上那些追逐名利之人,为了名利误了自己的一生。D作者借槐花的清香静雅,槐花的无私馈赠,礼赞了槐花的“古朴与自然”,以及那不与人相争的恬淡静谧之美。解析:C项,引用元诗只在写自己的感受,没有尖锐批评社会上那些追逐名利之人。答案:C7本文的题目为“槐花盛开的季节”,作者极力描写春天里盛开的槐花,概括说明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槐花的外在美的。(5分)答:_参考答案:从视觉写槐花似串串珍珠,花束如串串铃铛;从嗅觉写槐花缕缕清香;从味觉写槐花清香萦
22、口,甜丝丝。8作者为什么说“记忆里,只有在槐花盛开的时节,我才感觉到与春天真正挽手”?阅读文章第至段,分条概括说明。(6分)答:_参考答案:俏丽静雅的花束使童年的春天变得生动美丽;流水落花的意境使“我”如同置身童话之中一样;在艰难的岁月,槐花给予了我们生活最好的馈赠;槐花的古朴与淡雅让“我”有了一种难以言述的槐树情结。三、语言运用(11分)9扩展下面语句,要求突出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格。(5分)梅花开放了。答:_解析:本题应通过添加修饰限制成分使语句丰富生动起来。比如可以说成“(什么样的)梅花(怎么样地)开放了”。为突出梅花的不畏严寒,还可以再加一些状语进行限制。参考答案:当积雪压断枝头的时候,当
23、冰凌高挂悬崖的时候,当百花纷谢凋零的时候,梅花迎着风雪带着微笑悄悄地开放了。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蜜蜂的尾端有一根针,因为这根针连着身体里的毒腺,所以是毒针。_,遇到敌人侵害时,蜜蜂会把毒针刺入敌人的身体,然后放出毒液。有时你无意中打死一只蜜蜂,会有一群蜜蜂飞来蜇你,这是蜜蜂在报复你。_,但是却被它蜇了,那是因为误会,蜜蜂错以为你要伤害它,所以蜇了你。总之,_,因为一旦蜇了人,它就会很快死去。答:_解析:处上文提到毒针,下文写蜜蜂如何利用毒针保护自己,所以此处应说毒针是蜜蜂的武器。处由下文的“但是”一词,可知此句和下文构成转折。处由上文“总之”一词,可知此句是对上文的概括总结。参考答案:毒针是蜜蜂进行自卫的武器有时你并没有惹它蜜蜂不会轻易用毒针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