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一历史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1恩格斯说:“蒙昧时代是以采集现成的天然产物为主的时期,人类的创造品主要是用作这种采集的辅助工具。”以下各项符合恩格斯对“蒙昧时代”定义的是( )A北京人 B大汶口文化 C河姆渡文化 D黄帝时代2下列农作物的原产地在中国的是( )A B C D3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为了加强周天子的政治统治,西周实行了( ) 禅让制 分封制 宗法制 内外服制A B C D4尚书保存了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其中有“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欲至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的记载。这反映了( )A儒家思想已经形成 B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2、C民本思想历史悠久 D“天人合一”学说5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第一,精神第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春秋战国之际,先进生产力的标志是( )A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B农业和工商业繁荣C中心城市人口众多 D货币流通十分广泛6下图中孔子的言论反映了他的( )A哲学思想 B民本思想 C教育思想 D经济思想7“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提出这一看法的学派是( )A墨家 B法家 C道家 D儒家8下列属于墨子思想主张是( )A“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B“兼爱”“非攻”“尚贤”C“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 D“仁者爱人”“为政以德”9秦统一六国后,北击匈奴,南统
3、岭南,把“西南夷”纳入版图。这些举措( )A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B实现了秦在全国的长治久安C有利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D违背人民意愿加速秦的灭亡10下列图片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秦朝统一了文字A B C D11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度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开创皇帝制度12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天下苦秦”的原因不包括( )A战乱
4、频繁 B徭役繁重 C刑罚残酷 D赋税沉重13三国时期孟康解释“中朝”说,“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汉朝实行中外朝( )A有利于中央权力加强 B旨在终结丞相制度C有助于维护君主专制 D加速了西汉的灭亡14下图是西汉政府授予边疆民族首领的铜质官印的印文,该印出土于新疆沙雅什格提遗址。这印证了当时这一地区( )A与西汉王朝结盟B为西汉王朝的附属国C正式归属西汉王朝D是西汉王朝的联姻国15汉武帝在位期间,在稳固边疆的基础上大规模开疆拓土,汉朝国威远扬。下列与反击匈奴的拓疆举措无直接关联的是( )A任用卫青、霍去病开展三次反击战 B设
5、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C颁布“推恩令”分解削弱诸侯势力 D召募并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16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历史与文化,成就斐然。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这一时期文化成就的是( )A史记 B神农本草经 C蔡伦改进造纸术 D敦煌莫高窟17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曹操在207年作的龟虽寿一诗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们的共同理想是( )A发展经济 B争权夺利 C打败孙权 D统一中国18宋书(记载南北朝时期“刘宋”政权历史的书)中写道:“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此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6、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南方气候有利于农业发展 江南地区土地肥沃 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力推动A B C D19“(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材料突出说明,北魏孝文帝( )A重视汉族文化 B注重学以致用C锐意改革旧俗 D潜心文学创作20烤肉是游牧民族的饮食习惯,但在嘉峪关新城魏晋墓室壁画中却出现了“手持烤肉串的宾客”,这类壁画在今山东、江苏北部、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和宁夏等地均有出土。这反映出魏晋时期( )A畜牧业逐渐向南方扩展 B佛教向大众生活渗透C人民生活普遍富足 D各民族经济文化进一步
7、交融21将“589年”和“杨坚”这两个历史要素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得到准确的历史信息是( )A隋朝的建立 B开通大运河 C开创科举制 D隋朝的统一22阅读下表材料,可以比较出长城和大运河的共同点是( )长城大运河秦汉时期,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保护了中原北部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隋唐时期,成为联系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A抵御了匈奴侵扰 B削弱诸侯国势力 C促进了南北交流 D有利于巩固统一23唐太宗在帝范中明确指出:“国之匡辅,必待忠良,任使得其人,天下自治。”对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A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B裁撤冗官,整顿吏治C废除苛捐杂税,减轻农民负担 D
8、合并州县,考核官员24在唐代,标志着我国传统耕犁基本定型的是( )A耦犁 B耧车 C曲辕犁 D翻车25唐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统治者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以下属于唐朝处理少数民族关系的措施是( )设置都护府 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进行反击战争 和亲A B C D 26下图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示意图。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是九品中正制的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兼顾多阶层,扩大了官吏来源27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使相权。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9、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28资治通鉴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此材料直接说明唐代三省六部制( )A利于丞相筹划全国政务 B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C减少了皇帝决策的失误 D使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29隋朝规定“(丁)民满五十,纳庸代役”;公元624年,唐高祖颁布法令“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下列关于“庸”的理解正确的是( )纳庸代役有利于保障农时 唐与隋相比放宽纳庸年龄限制 相对减轻农民的劳役负担 租庸调制的基础是均田制A B C D30唐朝租庸调制规定男子除租、调外,还可以纳绢或布代役
10、;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这一变化反映了( )A国家废除了长期以来的人丁税 B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C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D小农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31西游记中,孙悟空开始拜菩提老祖为师,修道成功,称“齐天大圣”,后来忠心不二地护送唐僧玄奘西行取经,获得“斗战胜佛”的法号。这反映了( )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个性解放 B明朝文化艺术的世俗化趋势加强C儒、道、释“三教合一”的思想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取向32魏晋至隋唐时期,修造了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莫高窟等石窟。这反映出( )A儒学正统地位削弱 B道教文化的广泛传播C佛教影响范围扩大
11、 D北方经济影响力上升33吴道子是唐代著名画家,其名作送子天王图取自佛教故事,描绘的是释迦牟尼降生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向诸神礼拜的故事。下列相关解读最准确的是( )A唐代佛教十分兴盛 B唐代市民文化繁荣C唐代中外文化交融 D唐代社会安定祥和34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下列科技成就不属于隋唐时期的是( )A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出现 B火药开始用于战争C孙思邈完成医学名著千金方 D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35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这主要表明( )A唐朝采取开明民族政策 B中外交流开启唐朝盛世C唐朝中后期手工业衰落 D
12、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加强36唐末五代以来,节度使把持地方财政,常常以大量财物留使、留州。宋初“防弊之政”为解决这一问题所设的机构是( )A通判 B枢密院 C参知政事 D诸路转运司37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A转运使 B兵部员外郎 C知府 D枢密副使38北宋建立后,将地方精兵编为禁军,拱卫京师,并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衣食天子”“不耕而食”;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A提升了边境防御能力 B提高了文官和士人地位C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D加重了政
13、府的财政负担39王安石变法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改革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变法( )A实现了强兵目的,消除了边境威胁 B增加了政府收入,达到了富国目的C促进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统一,巩固了统治 D减轻了人民负担,改善了民众生活40“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形象地反映了南宋时期( )A文学艺术的繁盛 B商品经济的发达 C对外交往的频繁 D统治者苟且偷安二非选择题(每题10分,共20分)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列为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变化的一组图片材料二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
14、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摘自史记商君列传(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哪些历史史实?(2分)(2)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措施,并简评这些措施的历史影响。(6分)(3)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一两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2分)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唐代诗人胡曾汴水材料二 “往昔初平京师,宫中
15、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唐太宗)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据贞观政要(1)材料一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观点?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4分)(2)材料二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是否有关系?理由何在?(3分)(3)对比“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说明我国古代盛世局面的共同特点。(3分)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历史参考答案 2020.10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题号12345678
16、910答案ADBCACBBC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ACCCDDAAD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DDACDDBCAB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CCCDDDDDB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1.答案:(1)史实: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使用铁制农具、牛耕;征收地租的封建剥削方式已出现(2)措施:实行连坐法;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统一度量衡。(写出4点)影响: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
17、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2分)(3)联系:两者之间是因果关系。材料二商鞅变法是在材料一春秋战国生产力发展和新剥削方式产生的基础上进行的;变法顺应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促进了社会转型。(2分)42.答案:(1)观点:运河的开凿导致了隋的灭亡。不同意,隋灭亡的根本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引发了农民起义,但是开凿大运河确实加重了人民的徭役负担,激化了矛盾,加速了隋的灭亡。(2)有关系。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3)共同特点:政治清明、知人善任、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百姓安居乐业、民族关系和睦。(政治,经济各1分,其它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