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质量检测(五)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A级合格考专项练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19世纪30年代,璞鼎查向英国纺织品资本家宣称:“倾所有兰开夏纺织品厂的出品,都不足以供应中国一省消费之用。”曼彻斯特商会在上交外交大臣的文件中指出:“广州提供了年达300万镑印度商品的出路。”据此判断,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意图是()A打开中国市场 B鸦片贸易合法化C推广先进技术 D掠夺劳动力解析:选A材料中璞鼎查对中国市场的乐观展望,外交大臣对广州市场的觊觎等,说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意图是打开中国市场,故选A项;材料中没有提及鸦片贸易合法化对英国的重要性,排除B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不是为推广先
2、进技术,促进中国社会发展,排除C项;掠夺劳动力与供应、消费和商品出路等无关,排除D项。2下图出自1845年伦敦出版的复仇号亲历记,该劫掠情形发生在()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选A据“1845年”可知该情形发生在鸦片战争期间,故选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于1856年,排除B项;英国未参加甲午中日战争,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英军未占领广州,排除D项。32013年6月,法国皮诺家族向中国政府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大水法十二生肖兽首中的青铜鼠首和兔首。近代焚劫圆明园的侵略者是()A俄国军队 B英法联军C美国军队 D八国联军解析:选B1860年10月,
3、英法联军抢劫、焚烧圆明园后,进入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故选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俄国只派公使参加,没派军队,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时,美国也是只派公使参加,没派军队,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之时,圆明园已被洗劫,排除D项。4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克勒拉德恩说:“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克勒拉德恩认为中英条约需要修订是基于()A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遭到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B有限的通商口岸不能满足英国更大的经济需求C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民众的愚昧便利于英国入侵D中国的资本主义生产与英国形成强有力的竞争解析:选B根据题干内容可知
4、,英国外交大臣之所以感到失望是因为“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即南京条约签订之后,英国商品输入中国的数量满足不了其国内资本家的野心,即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没有满足英国更大的经济需求,故选B项;A、C、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均排除。5“它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内容丰富,叙述完备,尤重对欧美各国的考察和介绍,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此处“它”指的是()A四洲志 B海国图志C华事夷言 D瀛寰志略解析:选D根据所学可知,瀛寰志略“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内容丰富,叙述完备,尤重对欧美各国
5、的考察和介绍,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故选D项。6“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这反映了太平天国()A彻底实现了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B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C提出了新的社会经济政策D推行“自强”“求富”的新政解析:选B根据材料“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一种绝对的平均主义思想,反映了农民阶级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故选B项;“彻底实现了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这一表述绝对化,排除A项;提出了新的社会经济政策的是资政新篇,不是
6、材料所体现的天朝田亩制度,排除C项;推行“自强”“求富”的是洋务运动,排除D项。7有学者指出:“整个洋务运动,在中央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仅凭地方上几个热心洋务的总督、巡抚去搞,力量既分散又有限,难成大业。”该学者意在说明洋务运动()A兴起的背景 B阶段的划分C消极的影响 D失败的原因解析:选D根据材料“整个洋务运动,在中央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仅凭地方上几个热心洋务的总督、巡抚去搞,力量既分散又有限,难成大业”可知,该学者从中央缺乏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地方力量分散又有限分析洋务运动难成大业,即指出了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故选D项;学者强调的是洋务运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非洋务
7、运动开展之前的背景,排除A项;材料中学者并未根据时间、口号等信息对洋务运动进行阶段划分,排除B项;材料强调洋务运动兴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未反映洋务运动的影响,排除C项。81886年,北洋舰队第一次在黄海上举行操练时,太监李莲英担任最重要的检阅官;1891年舰队出访日本时,旗舰“定远舰”两尊主炮炮管上竟晾晒着两水兵的衣物。据此可以推知()A清政府不重视海军建设B清军军纪败坏军备废弛C清政府不谙熟近代外交D清朝甲午战败不可避免解析:选D根据材料“太监李莲英担任最重要的检阅官”“主炮炮管上竟晾晒着两水兵的衣物”可知,清朝海军军事管理体制存在严重不足,反映了封建专制下清政府的腐朽,可推知甲午中日战争
8、必然失败,故选D项。9如图是19世纪末西方某刊物登载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形象地反映出()A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掠夺B中国开始丧失领土主权C清廷成为“洋人的朝廷”D反帝爱国运动的失败解析:选A由漫画内容可知,几位列强站在“中国”字样的土地上耀武扬威,这与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相符,故选A项;“丧失领土主权”始于19世纪中期,排除B项;清廷成为“洋人的朝廷”发生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排除C项;“反帝爱国运动”发生在20世纪初,排除D项。10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创办的苏州洋炮局,是引进近代西方技术、使用机械设备、制造洋枪洋炮的机械化工厂。下列企业与之类型不相同的是()A福州船政局 B江南机器制造总
9、局C天津机器局 D上海机器织布局解析:选D根据材料“李鸿章创办的苏州洋炮局”并结合所学可知,苏州洋炮局是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目的而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而上海机器织布局是以“求富”为目的而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A、B、C三项均是近代军事工业,排除。11据不完全统计,从1895年到1898年,全国出版的中文报刊有120种。其中80%左右是中国人自办的。据此可知,这些中文报刊()A全部由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B主要是宣传民主共和的思想C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D反映了社会转型的迫切要求解析:选D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为挽救民族危亡,资产阶级维新
10、派掀起了一场旨在救亡图存的戊戌维新运动,这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学习西方的先进政治制度,实现社会转型,故选D项;“全部”表述绝对化,排除A项;兴民权、设议院是19世纪末维新变法时期宣传的主要主张,民主共和思想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的政治主张,排除B项;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公车上书,排除C项。12义和团揭贴中写道:“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焚黄表,生香烟,请来各洞众神仙。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材料反映了义和团()A运动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B对帝国主义有了理性的认识C运动本身具有自发性和彻底性D具有朴素的爱国、排外思想解析:选D根据
11、材料“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可知义和团运动具有朴素的爱国、盲目排外思想,故选D项。13近代史上,北京的东交民巷曾被改名为使馆大街,台基厂街被改名为马可波罗路,崇文门内大街被改名为克林德街,等等。这一现象出现于哪一事件后()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选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了辛丑条约,其中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所以才出现了题中“北京的东交民巷曾被改名为使馆大街,台基厂街被改名为马可波罗路”等现象,故选D项。141900年,当满清政府对欧美十一国宣战时,东南各省督抚联合起来形成了“东南互保”,表示“
12、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此事件产生的影响是()A削弱了中央统治B东南各省脱离了清政府统治C推动地方民主化D地方督抚成为列强的代理人解析:选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否认了清政府的权威,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故选A项。15有学者指出:近代中国社会“沉沦”有一个“谷底”,虽然“沉入深渊”,却出现了向上的转机,进步的力量开始酝酿和壮大,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这个“谷底”应出现在()A19世纪中期 B19世纪80、90年代C20世纪初期 D20世纪30、40年代解析
13、:选C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C项;19世纪中期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程刚刚开始,排除A项;19世纪80、90年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排除B项;20世纪30、40年代面对日寇的侵略,中国的民族意识大大增强,此时并非“谷底”,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第16题14分,第17题16分,共30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两千多年来农民战争发展的最高峰,它在发展进程中颁布了两个重要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这两个纲领性文件是太平天国领导人在面对中国社会形态的急剧变化、太平天国日趋逆转的形势时制定的:前者是
14、一个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革命纲领,设计出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具有一定的空想性;后者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提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中国近代工业的纲领,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具体实施。摘编自于凤梅太平天国运动两大纲领的分析与比较材料二自1898年10月在直隶、山东交界的冠县一带,赵三多、闰书琴领导的义和拳最先提出“助清灭洋”的口号起,山东、直隶各支义和团都陆续出现了同样的情况,如 1899年10月,朱红灯的义和拳队伍在平原杠子李庄战斗中树立了“天下义和拳兴清灭洋”的旗帜。直到 1900年9月义和团普遍的旗号是“扶清灭洋”“助清灭洋”“保清灭洋”“兴清灭洋”“顺清灭洋
15、”等。摘编自陈月清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剖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天国颁布的两个纲领性文件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对清政府态度的不同,并分析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8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设计出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具有一定的空想性”并结合所学可知,天朝田亩制度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提倡绝对平均主义;根据材料一“第一个提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中国近代工业的纲领,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具体实施”并结合所学可知,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两者都脱离当时的社会实际,具有空想性。第(2)问第
16、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前者是一个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革命纲领”并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坚决反对清朝统治,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根据所学可知,义和团运动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对清政府认识不清,抱有幻想。第二小问,造成这种不同主要是因为二者兴起的历史背景有差异,太平天国运动是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义和团运动是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答案:(1)特点:天朝田亩制度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提倡绝对平均主义;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两者都脱离当时的社会实际,具有空想性。(2)不同:太平天国运动坚决反对清朝统治,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义和团运动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对清政府认识不清,抱有幻想。
17、主要原因:太平天国运动是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义和团运动是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由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围不足以震动之。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材料二“民族主义者何?各地之人相视如同胞,务独立自治,组织完备之政府,谋公益而御他族是也。”“世界最光明正大公正之主义也,不使他族侵我之自由,我亦毋侵他族之自由,
18、其在于本国也,人之独立;其在于世界也,国之独立。”摘编自梁启超饮冰室文集(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认为甲午战前国人民族意识淡薄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增强的主要因素。(10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得出君主专制造成国民意识淡薄;据材料一“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可得疆域辽阔且交通不便;民众缺乏民族(国家)认同感;据材料一“非受巨创负深痛,围不足以震动之”得出以往遭遇的民族危机不足以唤醒国人。第(2)问,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增强可从
19、政治、经济、思想和个人等时代背景去概括。政治上,民族危机加剧促进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经济上,社会的近代化为民族意识觉醒奠定了物质基础;思想上,随着近代思想不断解放,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与凝聚力加强;国民观念的进步,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追求;个人,一批批像梁启超一样的先进中国人不断宣传民族观念和意识,促进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可得出先进中国人的引领。答案:(1)原因:君主专制造成国民意识淡薄;疆域辽阔且交通不便;民众缺乏民族(国家)认同感;以往遭遇的民族危机不足以唤醒国人。(2)因素:民族危机加剧;先进中国人的引领;社会的近代化;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与凝聚力加强;国民观念的进步,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
20、追求。B级等级考专项练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林则徐实在有两个,一个是士大夫心目中的林则徐,一个是真正的林则徐。”能说明“真正的林则徐”的是()A积极主张禁绝鸦片B坚决维护清王朝的统治C主张学习西方科技D积极筹划抵抗西方侵略解析:选C根据材料“一个是士大夫心目中的林则徐,一个是真正的林则徐”并结合所学可知,士大夫心目中的林则徐跟传统士大夫一样,一味去抵抗外来侵略,而真正的林则徐开始觉醒,认识到中国自身军器不如西方,开始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故选C项。2在南京条约虎门条约的签约过程中,清朝方面无一例外放弃使用本国译者的权利,完全听任外国译员占据谈判桌,
21、包揽翻译工作。这一做法产生的影响主要是()A确保了谈判的顺利进行B维护了天朝上国尊严C中方只能接受英方译本D清政府建立近代学堂解析:选C“完全听任外国译员占据谈判桌,包揽翻译工作”即放弃了谈判桌上本有的权利,使得中方只能接受英方译本,故选C项;题干论述的是清政府对自身权利的放弃,无法据此推知谈判的进展程度,排除A项;这一放弃固有权利的做法不利于维护本国尊严,排除B项;“建立近代学堂”发生在洋务运动期间,排除D项。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城乡内外民众组织团练,用游击战术袭击敌人。在香港、 澳门为外国人雇佣的工人,纷纷返乡。天津、烟台、旅顺乃至北京附近,都有民众自发起来袭击侵略军。中国民众的这一
22、行为()A维护了国家主权完整B彰显朴素的民族情怀C反映了战术的单一性D得到政府的有力支持解析:选B随着中华民族与外国侵略势力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民众主动解除与外国人之间的雇佣关系、并自发起来袭击侵略军等行为,彰显了朴素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情怀,故选B项;民众自发起来抵抗侵略的行动并没有改变签订不平等条约,损害国家主权的结局,排除A项;题干反映了民众抵抗侵略的自发性,与战术的单一性无关,排除C项;由于阶级的对立,民众自发抵抗侵略的这一行为最终不会得到政府的强有力支持,排除D项。4魏源认为“土夷”专指“残略性情之民,未知王化者言之”,而“洋夷”是“瀛寰之奇士,域外之良友”。魏
23、源的这一思想()A恪守着“天朝上国”的观念B主张学习西方走资本主义道路C与当时主流社会思想相吻合D利于士大夫接受“师夷”思想解析:选D根据题干内容可知,魏源将“土夷”与“洋夷”进行对比,并指出“洋夷”是“瀛寰之奇士,域外之良友”意味着魏源对“洋夷”持肯定态度,在当时“天朝上国”思想流行的情况下,这种观点有利于更多的士大夫接受“师夷”的主张,故选D项。5天京陷落前夕,洪秀全对李秀成说:“朕承上帝圣旨,天兄耶稣下凡,做天下万国独一真主,何惧之有?不用尔奏,政事不用尔理。尔欲外去,欲留京,任由尔。朕铁桶江山,尔不扶,有人扶。”据此可知天京陷落的主要原因是()A将领之间矛盾尖锐 B中外反动势力强大C洪
24、秀全的宗教迷信 D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解析:选D材料说明洪秀全迷信宗教,不能正视太平天国面临的危机困境,说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导致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故选D项;将领之间的矛盾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中外反动势力强大”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而非主要原因,排除B项;洪秀全迷信宗教正是农民阶级局限性的表现,排除C项。6吴嘉宾在武昌纪事中评论说:“粤寇之陷省城,自武昌始。先是广西、湖南省城被围,皆守至数月,卒能待援师之集得全。惟武昌守不集二旬。自是顺江而下,若安庆、若金陵,皆无守志矣。”材料评论的是()A太平天国进军南京 B鸦片战争武昌沦陷C侵华日军攻陷南京 D北伐战争胜利进军解析:选A材料“粤寇
25、之陷省城,自武昌始。自是顺江而下,若安庆、若金陵,皆无守志矣”反映了太平军攻陷武昌后,顺江而下,威逼南京,故选A项;鸦片战争时英军从广州沿海路北上,顺江而上,只到达南京,排除B项;由“粤寇”,可知并非日寇,排除C项;1926年7月9日,国民政府成立国民革命军从广东起兵,连克长沙、武汉、南京、上海等地,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719世纪80年代初,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为扩充企业增招资本,它们所发售的股票,当时在市场上往往以超过票面额的价格为社会所争购,从而促成私人资本竞相向新式企业投资。这表明该企业()A经营管理规范成熟 B具有资本主义特征C解决清廷财政危机 D初步达成“自强”目标解
26、析:选B根据材料“它们所发售的股票,当时在市场上往往以超过票面额的价格为社会所争购,从而促成私人资本竞相向新式企业投资”,可知洋务民用企业投资大多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形式,具有资本主义特征,故选B项;材料表述内容是民用企业扩充资本而不是经营管理方式,排除A项;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抵御外来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但是不能解决清政府财政危机,排除C项;创办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是为了实现“求富”的目标,排除D项。8李鸿章在甲午中日战争后表示:“永眠的中华开始觉醒,日本给予清国的刺激,相信对我国将来的进步会发生最有益的影响。”据此可知,李鸿章认为()A马关条约加深了民族危机B该战争推动了民族意识
27、的觉醒C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学习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解析:选B根据材料“永眠的中华开始觉醒,日本给予清国的刺激,相信对我国将来的进步会发生最有益的影响”并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民族资产阶级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故选B项;材料旨在强调战争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而非民族危机的加深,排除A项;先进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开始于鸦片战争之后,排除C项;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这一说法与材料的主旨“民族觉醒”不符,排除D项。9下表是某历史教材的内容,根据所学知识补写第十一章第一节的标题()第四篇晚清的变局第十章帝国的衰微与西力冲击第一节日薄西山的清帝
28、国一、帝国的倾颓二、从“天朝”入世界三、正面冲击鸦片战争四、两次英法联军五、内乱纷起第二节外患蜂拥而至第十一章改革与革命第一节:第二节革命运动的发展A.天国梦想 B洋务中兴C变法与立宪 D复辟帝制解析:选C第十一章的标题是“改革与革命”,革命运动之前是相对温和的改革,故选C项;“天国梦想”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两次鸦片战争之间,应在第十章中,排除A项;“洋务中兴”在政治方面并未进行改革,而且其后也未出现革命,排除B项;袁世凯“复辟帝制”发生在民国初年,与题干时间“晚清”不符,排除D项。10近代某报刊曾评论:“夫人之所以笃信团匪者,曰以其能扶清也,以其能灭洋也。夫以吾辈居中国之土,为中国之人
29、,岂不愿中国自强而不为外人所藐视。然欲强(熊指俄国,鹰指美国,黄花豹指日)中国,亦自有道。”该评论()A质疑义和团运动的斗争方式B否定了义和团运动的积极作用C肯定了中国人民的牺牲精神D强调民众对义和团运动的信心解析:选A材料“为中国之人,岂不愿中国自强而不为外人所藐视。然欲强(熊指俄国,鹰指美国,黄花豹指日)中国,亦自有道”说明作者对义和团的做法并不苟同,他认为应该有更好的办法,故选A项;B、C、D三项表述错误,均排除。11在漫画太多的高利贷者中,俄国皇帝、德国皇帝和英国国王手中都拿着要求清政府赔款的条文,同时,俄国、日本和英国君王手中还拿着天平秤。一个中国人双膝跪地,目瞪口呆地举起双手。漫画
30、右侧是山姆大叔,他若有所思地注视着这一切。与该漫画内容最为相关的是()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解析:选D根据漫画可知这是1901年清政府和英、美、法、德、俄、日、意、奥、西、荷、比等十一国在北京签订辛丑条约的情况,故选D项。12义和团运动时,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互保的区域实际上包括了十三省。这一现象表明()A清朝君主专制走向终结B湘淮官僚集团迅速崛起C清朝中央权威严重受挫D军阀割据局面初步形成解析:选C东南互保,是清末各地方官首次公然聚众反抗满人朝廷,此事件虽使河北、山东以外的地区得以免于义和团之乱及八国联军战乱的波及,但同时也使得清廷威信扫地,对地
31、方控制力削弱,故选C项;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清朝君主专制走向终结,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湘淮官僚集团迅速崛起,排除B项;北洋时期,军阀割据局面初步形成,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第13题12分,第14题12分,共24分)1319世纪,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学习西方”以挽救民族危亡,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政府内部一批掌握实权的官僚觉悟到中国对西方有不能不学之处,而所要学的就是西方之技术,于是在奕、曾国藩、李鸿章等重臣的倡导和主持下,洋务运动因此兴起。1861年初,清政府宣布设立总理衙门和北洋与南洋通商大臣,是洋务运动
32、的先声,然后以派员采购外洋船炮并自行仿造为开路,随之在各地建立起一批军事工业。19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洋务派在继续兴办军事工业的同时,又着手兴办民用工业。摘编自孙锡平中国的现代化与洋务运动材料二鸦片战争以来,许多有识之士主张以西方的物质文明来匡扶摇摇欲坠的清王朝,但并未扭转中国的积贫积弱之势。戊戌时期,谭嗣同、严复抨击了君主专制,康梁创立了中西结合的历史进化学说。他们提出了变政的理论依据,阐述了以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为序的历史进化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必然要从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制,君民共主制则是从君主专制向民主制转变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摘编自吴乃华试析戊戌维新思想家
33、的新民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产生的原因及积极影响。(7分)(2)据材料二,概括维新思想的特点。(3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给我们的启示。(2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可得内忧外患,维护封建制度需要;据材料一“一批掌握实权的官僚觉悟到中国对西方有不能不学之处,而所要学的就是西方之技术”可得西方工业化的冲击,地方势力的增强等。第二小问,据材料一“采购外洋船炮并自行仿造为开路,随之在各地建立起一批军事工业”可得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人才;据材料一“洋务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洋务派在继续兴办军事工业的同时,
34、又着手兴办民用工业”可得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等。第(2)问,据材料二“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必然要从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制,君民共主制则是从君主专制向民主制转变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可得出抨击君主专制;据材料二“康梁创立了中西结合的历史进化学说”可得兼采中西;据材料二“阐述了以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为序的历史进化观”可得社会制度的变革过程应具有阶段性等特点。第(3)问,据材料一“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政府内部一批掌握实权的官僚觉悟到中国对西方有不能不学之处,而所要学的就是西方之技术”可得单纯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不足以改变中国的现状;据材料二“康梁创立了中西结合的历史进化学说。他们提出了变政的理论依
35、据,阐述了以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为序的历史进化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必然要从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制,君民共主制则是从君主专制向民主制转变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可得一味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不一定符合中国的国情,据此可知改革要根据国情,实事求是;正确看待西方文明,取长补短,兼收并蓄等。答案:(1)原因:内忧外患;维护封建制度需要;西方工业化的冲击;地方势力的增强。积极影响: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人才;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化。(2)特点:抨击君主专制;兼采中西;社会制度的变革过程应具有阶段性。(3)启示:改革要根据国情,实事求是;正确看待西方文明,取长补短,兼收并蓄等。14阅读材料,完
36、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鸦片战争无疑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痛,虽然这场战争没有八国联军带来的记忆那么深刻,也没有甲午战争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但是,作为签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一场战争,鸦片战争的意义无疑十分重大,很多国人都认为清朝无论做什么都无法避免英吉利强盗的来袭,但是当我们翻开史料一看,就会发现整个过程中双方的战意其实都不高,战争完全是可以避免的。摘编自弗里曼清朝能在禁绝鸦片的同时避免战争吗?材料二申报在1894年7月11日发表了一篇战必胜说的文章,“况今者日人于天时地利人和一无所得,我中国则守战和三者俱可操纵自如而又万众同仇,义形于色,虽当政者老成持重似不肯轻启兵端而民间谈及日人辄裂眦咬
37、牙,大有欲得而甘心之意,尚何有所畏忌而让日人以争先战。”摘编自甲午中日战争国运之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鸦片战争无疑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痛”。(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必胜说”认为中国必胜的原因,并分析中日这场战争对国运的影响。(8分)解析:第(1)问,从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主权和经济等方面造成的危害来阐述。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二“天时地利人和一无所得”“我中国则守战和三者俱可操纵自如而又万众同仇”中归纳出必胜的原因是日本天时、地利、人和一无所得;清政府守战和操纵自如,万众同仇。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从我国社会性质、民族觉醒、瓜分狂潮、经济发展等方面阐述。答案:(1)说明: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各种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原因:日本天时、地利、人和一无所得;清政府守战和操纵自如;万众同仇。影响: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促使中华民族日渐觉醒;刺激了西方列强竞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走向了疯狂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