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滁州西涧鄂教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8325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滁州西涧鄂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滁州西涧鄂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滁州西涧鄂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滁州西涧鄂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

2、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滁州西涧教案教学目标:1.体味诗的意境之美2.诗意的多解性3.理解作者寄寓于诗中的情感及人生哲理4.诗人的形象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味意境。背诵诗歌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

3、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教学过程:导语:山水诗是中国古代诗歌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滁州西涧就是山水诗中的名篇,也是韦应物七言诗中少有的佳作。诗作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之景,也寄托了诗人的情感,阐发了人生哲理。一、文学常识:1.山水诗: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产生于魏晋时期,兴盛于唐朝。诗人通过描写山水,表达思想情感,寄托政治理想,阐发人生哲理。2.韦应物:唐代

4、诗人,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二、读:语速,语调,节奏三、释题,背景诗人时任滁州刺史。诗人眼见唐朝政治日渐腐败,想要改革又无力回天。因此,常有归隐之心。四、赏析1.独:独自。表现了作者怎样怎样的心绪?无人相伴,只能独自一人徘徊在西涧边上,表现了作者孤独彷徨的心绪。2.怜:怜爱,爱惜。幽草:幽深的草丛。这是从哪个角度写的景物?视觉角度。草丛幽深,色彩清丽。静景。3.深树:树阴深处。这句诗告诉们,除了幽草之外,西涧边还有哪些事物?这句诗告诉我们,西涧边上不仅有幽深的草丛,更有高大茂密的树木。4.第二句是从哪个角度描写的景物?是从听觉的角度写的景物,是动景。黄鹂隐藏于茂密的树阴中,只闻其声,不见

5、其形。5.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这两句诗一写静,一写动,一个从视觉的角度描绘了清丽的色彩,一个从听觉角度摹了清脆的鸟鸣,两句诗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流露了诗人恬淡的胸怀。6.春潮:春季因冰雪融化或降雨而产生的江河水位上涨的现象。按道理,应是有了春雨,才有春潮,应该是“雨带春潮”,可诗人却说“春潮带雨”,这是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春潮是如此的急速,仿佛春雨都是由它裹挟而来。这样写就形象地表现了春潮的速度与力量。7.这句诗中的“晚”字点出了作者独游西涧的时间,另一方面也增强了西涧环境的幽静感。8.野:野外,郊外。渡:渡口。自:自在,随意。横:成

6、横状,横着。最后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图?最后这一句诗,用“野”“无人”,写出了一片荒凉之意。系在岸边的渡船上也没有人影,一个“自”字描绘出渡船在春潮春雨中自在横斜的情景,有一种自然的美感。诗中最重要的一个字就“自”字,舟“自”横,幽草又何尝不是“自”生,黄鹂鸟又何尝不是“自”鸣,春水又何尝不是“自”来?诗歌尤其诗的最后两句,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清幽静寂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恬淡自适(如那叶任意横斜的小船)的意趣。9.意境:境,就是环境,意,就是情感。诗人通过描写环境(景物),来表达一种思想情感,这种带有浓郁的诗人主观思想情感的“境”,就叫“意境”。“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读了这首诗,我们的心头

7、是不是涌起了阵阵凉意?国为它为我们营造了一种苍凉的意境,表达诗人的凄凉、孤独、寂寞之感;“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读了这句诗,你是不是感觉胸怀无限开阔?因为它为我们营造了壮阔豪迈的意境,表达了诗人胸怀天下席卷宇宙的雄心壮志。10.诗意:有争议。比较常见的说法是,诗人对唐朝中期的政治腐败非常不满,但又无力改革,因为官职太小。他觉得自己不在其位,不得其用。这正像那只在春潮中横斜的小船:按说春潮来临,渡口的船只应忙碌起来,但因这只船在郊外,无人摆渡,闲置起来。诗人自己虽任刺史,但也因官职小,无所作为,因此,诗中蕴含着诗人不在其们不得其用的忧伤。11.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诗人?他在幽闲地漫步在西涧边上,虽然春雨袭来,他仍然不慌不忙。草自生,鸟自鸣,雨自下,水自流,舟自横,人诗人,自在。但是,在这自由在外表下,我们看到了一颗为国事而忧伤的心。五、小结:写作特色1.写景如画,闲远疏淡,清丽幽美,意境深远;水自流鸟自鸣草自生滁州西涧恬淡的胸襟忧伤的情怀舟自横2.构思精巧,用词传神板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