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桥 (2)_人教新课标.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8317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桥 (2)_人教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桥 (2)_人教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桥 (2)_人教新课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桥 (2)_人教新课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桥 (2)_人教新课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6.桥教学设计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教学目标: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

3、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课文中老汉在生死关头,沉着冷静、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色,理解题目桥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中描写老汉的句子,体会老汉高尚的精神品质。教学难点: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理解题目桥所蕴含的深意。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想象感悟法教学过程:一、 复习旧知导入1. 插图猜一猜。出示赵州桥、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文中插图,请同学们猜一猜

4、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那篇课文?你能用简单的话来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吗?今天我们要再学一篇和桥有关的课文。看老师板书课题16.桥。齐读课题。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设计理念:出示以前学过的课文插图,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课题,并说说主要内容,进而导入课文。复习式的的导入形式,虽然不新颖,但是却很实效。这样的导入形式,自然衔接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新课的内容。二、明确学习目标1.桥是一篇小小说,因为它在表达上很有特色,所以曾被评为全国优秀短篇小说,那么文章想表达怎样的情感,表达究竟有什么特色?这节课就让我们揭开这个秘密。首先,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场突如其来的洪水上。2.默读课文,划出描写

5、大雨和洪水的句子,思考作者是用什么修辞手法或表达方法把句子写生动的?可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时间:4分钟)3.交流感受,引导品读,教师点拨。(在交流感受的同时,教师点拨写法,课文通过比喻、拟人的修辞写法写出了洪水的突如其来,凶猛可怕。同时反复品读中感受当时紧张的氛围。)三、合作探究第一步: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第二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内交流讨论。 时间:3分钟学法指导: 1.小组长安排组员按照顺时针的顺序,就以上问题分别交流自己的看法。 2.小组内针对问题再次讨论交流、补充,准备小组全班交流汇报。汇报时请规范语言,如:令我感动的是这一句 因

6、为 我体会到 我能读好这一句 我补充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参与度体现出来,课堂上设计学生小组内去交流,学生在独立自学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梳理,交流感受和感情朗读。培养学生倾听、补充和质疑习惯。教师在小组交流之前明确要求,进行学法指导,强调小组长的统领作用。教师对小组交流合作情况进行巡视,及时评价。)四、交流汇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交流汇报,其他小组认真倾听,适时补充。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从“盯着”、“一座山”这两个描写神态的词语可以看出老汉沉着冷静、镇定如山以及老汉的威严,与人们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结合山的特点,通过感受这段

7、话的修辞方法,来体会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从而感知威严、冷静的人物形象。如果你是当时乱哄哄的人群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指导朗读,读出老汉的威严和镇定。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通过老汉的语言感受老汉舍己为人的精神。关注三个感叹号,感受老汉态度的坚定和语气的强烈。指导朗读,读出老汉态度的坚定和语气的强烈。3.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从“揪中”体会老汉在危急时刻,严格要求党员把生的希望让给村民们,把死的危险党员扛起来,不徇私情的品质。他揪出的是谁?意味着什么?4.老汉是不爱自己的儿子吗?

8、从那句话看出来的?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一个“推”字可以看出老汉把生的希望留给儿子,老汉心急如焚,让我们感受到老汉对儿子深深的爱。引导学生把这句话与上句话进行对比,发现老汉的“矛盾”之举,体会老汉的父爱如山。设计理念:抓住重点的句子、词语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是本课的一个突出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总结学法,从总结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课文的能力。展示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抓住疑难问题适时点拨,使知识点深化,使学生的认知升华。五、精讲点拨1.文中多处描写大雨和洪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2.课文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你认为

9、这样安排结构有什么好处?设计理念:教学至此就戛然而止,恐怕会是一个语文课的遗憾。因为语文课如果忽略了学习或破解文章是怎么样用语言来表达的。忽略了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有特点的表达方式和为什么这样表达等语文素养的培养,则遗失了语文课的真正味道与意义。针对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采用精练恰当的语言进行点拨,帮助学生突破障碍,突破课堂的难点,达成目标。六、当堂训练在我们的心目中,老汉就是一位英雄,请为他写一段颁奖词,来赞颂他的精神和品质。设计理念:在文章的疏可走马之处添加了这一个环节。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也使文中人物的形象更丰满高大。当堂训练的内容设计为为老汉写颁奖词,重在延伸理解文本,延续了文本人文内涵,又结合情景训练了读写,学生在感情体验得到升华的同时,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七、板书设计16.桥 比喻 突如其来 环境描写 渲染气氛 神态 沉着冷静 语言 舍己为人 拟人 凶猛可怕 设置悬念 结尾解疑 动作 不徇私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