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提升练(三)(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河南商丘模拟)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在中共成立后,就实现人民民主政治的形式进行了不懈探索,如下表。对表格内容表述正确的是()时期制度名称国民革命时期农民协会和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制度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代表会议制度抗日战争时期参议会制度和三三制解放战争时期各界(各级)人民代表会议新中国成立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都缺乏广泛代表性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都具有独创性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就已经开始萌芽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人民民
2、主统一战线性质解析解放战争时期的各界(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就具有广泛代表性,可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就已经开始萌芽,故C项正确。答案C2.(2019广东汕头模拟)五四宪法起草时,毛泽东为高级干部开列了阅读资料,包括1936年苏联宪法、1953年罗马尼亚宪法、1952年波兰宪法、德国宪法、1946年法国宪法、捷克宪法、旧中国1913年天坛宪法、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蒋介石宪法等。这主要体现了五四宪法()A.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B.是社会主义宪法的集大成者C.超越了国家与社会形态差异D.科学融合了国际与历史经验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材料中没有提及1954年宪法制定时的国际形势,故A
3、项错误;材料中提到的宪法有一些是资本主义宪法,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五四宪法科学融合了国际与历史经验,超越了国家与社会形态差异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D项正确。答案D3.(2018河南中原名校质量考评)1982年宪法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一章放在“国家机构”之前,使本次修宪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据此可知,这次修宪“新”在()A.凸显了宪法保障人权的核心价值B.体现对人文主义的一贯追求C.表明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的委托D.反映了主权在民的宪法原则解析材料中呈现的是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肯定即肯定人权,故A项正确;跟人文主义精神无关,而且人文主义不是中国的一贯追求,故B项错误;材料保证公民
4、的权利没有呈现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故C项错误;主权在民,是公民拥有对主权的行使权,材料呈现的是公民对个人权益的尊重,故D项错误。答案A4.(2019甘肃兰州模拟)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是特区实现“良政善治”的根本原因,是特区长治久安、繁荣稳定的“定海神针”和“压舱石”。“一国两制”方针的前提是()A.同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B.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C.原殖民国家势力必须退出特区D.特区享有司法、行政、外交等权利解析“一国两制”方针的前提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故A项正确;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是“一国两制”内容的具体体现,非“前提”,故B项错误;“一国两制”首先是针对台
5、湾问题提出,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不存在殖民国家势力退出特区的前提,故C项错误;在“一国两制”下,特区享有司法、行政等权利,这是“一国两制”内容的具体体现,非“前提”,故D项错误。答案A5.(2018河北石家庄调研)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章第二条明确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这意味着()A.“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 B.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建立C.“港人治港”原则最终确立 D.中国仍是一个单一制国家答案D6.(2018贵州贵阳高三摸底)下表反映了19911993年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的投资情况。表中数
6、据表明台湾对大陆投资呈快速增长趋势,这主要得益于()年份企业(个)年增长率(%)合同金额(亿美元)年增长率(%)19911 73557.313.9054.619926 430270.655.43298.7199310 94570.299.0379.9A.“一国两制”方针指引 B.“一个中国”共识达成C.两岸隔绝状态开始打破 D.海峡两岸“三通”实现解析“一国两制 ”方针没有得到台湾的认同,故A项错误;1992年,“九二共识”达成,加快了海峡两岸的贸易往来,故B项正确;两岸隔绝状态开始打破是在1987年,故C项错误;海峡两岸“三通”实现是在2008年,故D项错误。答案B7.(2018燕博园高三综
7、合能力测试题)英国在1950年初承认了新中国,这是因为一方面英国在华商业利益集团基于上海、香港的现实利益,成为推动英国政府的压力集团;另一方面,英国政府认为中共与苏共区别很大,可以通过外交手段,防止中国彻底倒向苏联。下面表述正确的是()A.说明该时期中国已经放弃“一边倒”战略B.表明中国政府承认英国在华企业特殊利益C.说明了英国政府参与“一五计划”的兴趣D.表明新中国对外的根本政策是“独立自主”解析时间是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与苏联结盟,所以此时中国坚持“一边倒”的外交策略,故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在外交上实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所以不会承认英国在华企业的特殊利益
8、,故B项错误;此时帝国主义对中国采取的是经济封锁,“一五”计划主要是接受苏联的援助,故C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后就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屈服任何外来压力包括苏联,正是这一政策使得英国考虑经济与政治的利益,才率先承认新中国,故D项正确。答案D8.(2018江苏扬州高三调研)20世纪50年代,尼泊尔代表团团长评价某次国际会议时说:“最重要的事实是到处洋溢着团结感。这种团结感是这样强烈,连那些反对公理并且跟着另外一方跑的人最后都不能不同意,因为他们不想违背潮流。”在这次国际会议上,新中国()A.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首次步入世界外交舞台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积极奉行不结盟的政策解析
9、由材料“到处洋溢着团结感”“反对公理并且跟着另外一方跑的人最后都不能不同意,因为他们不想违背潮流”,这符合万隆会议的特点,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故C项正确。答案C9.(2019河北石家庄模拟)日内瓦会议中,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成功促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的签订。与此同时,中国还主动解散了周边国家华侨的共产党组织,劝说华侨加入所在国国籍。这些做法()A.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创造了条件B.是大国协商解决国际争端的尝试C.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周边环境D.打破了美国孤立和遏制中国政策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于1953年12月,日内瓦会议召开于1954年4月
10、,故A项错误;结合史实,日内瓦会议上美国极力阻挠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中国代表团提出合理建议促成会议成功召开,材料强调是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并未涉及其他国家的努力,故B项错误;结合材料中“中国代表团成功促成”“主动解散了周边国家华侨的共产党组织”可知日内瓦会议中国发挥了积极作用,提高了国际声誉,为国内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周边环境,故C项正确;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打破了美国孤立和遏制中国政策,故D项错误。答案C10.(2019河南安阳模拟)1973年,毛泽东会见美国基辛格博士时说:“我们两家出于需要,所以就这样(把两只手握在一起),HANDINHAND”,“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
11、、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基辛格表示赞同。由此可知,此次会谈中美两国()A.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促使世界政治格局改变C.结成牢固的政治联盟 D.达成了遏制苏联的共识解析根据材料“1973年,毛泽东会见美国基辛格博士时说:我们两家出于需要,所以就这样(把两只手握在一起),HANDINHAND”“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基辛格表示赞同”可知,毛泽东的这条横线,就是为了孤立和遏制苏联,故D项正确。答案D11.(2018百校联盟3月联考题)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中国方面要求:尼克松可以坐自己的专机到中国,但在中国境内则
12、必须乘坐中国方面提供的飞机。经协商后,最后达成协议:总统专机先飞到上海,上海飞往北京时,不必转乘中国专机,但是中方要派先遣小组带领一名领航员登机。这说明此时中国外交()A.仍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B.表现出了强烈的主权意识C.意在表明中国的主导地位D.蕴含了反对霸权主义倾向解析由材料“在中国境内则必须乘坐中国方面提供的飞机”可知,中国旨在维护领空权,表现出强烈的主权意识,故B项正确。答案B12.(2017安徽“江淮十校”高三第三次联考)2017年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
13、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A.建立全方位的战略伙伴外交关系B.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大国关系框架解析从材料中国致力于与美国、俄罗斯、欧洲和金砖国家等重要大国和国际集团构建友好关系,反映出中国努力构建大国之间的稳定均衡关系,故D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2018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行政区划演变表阶段主要行政区划层级划分备注19491954年(确立新型行政区划层级体系阶段)大行政区省县乡四级制;两个准层级:专区、区公
14、所大行政区:1949年,在解放战争后期形成的6大战略区(华北、东北、西北等)基础上,设立的省级以上的行政建制。1952年废除。专区:作为省的派出机关,介于省县之间;区公所:县的派出机关,介于县乡之间19541966年(逐步走向规范和基本定型)省(自治区)县(自治县、自治旗、县级市)乡(民族乡、镇)三级制;三个准层级:专区、区公所、街道办事处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地方组织法颁布后,1956年专区开始减少;1958年后,市领导县逐渐推广,逐渐取代专区;1961年,暂停推广市领导县体制,有的地区恢复专区;19551956年,撤区(区公所)并乡,若干自然村合并为一个大乡镇;1958年,并小乡为
15、大乡,大乡改为人民公社;街道办事处:市辖区或不设区的市的派出机关19661978年(遭到重大破坏)省(自治区)地区(自治州、地级市)县(自治县、自治旗)人民公社(街道办事处)四级制1967年开始,全国各级政府建立各级革命委员会,成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1970年,改专区为地区,专区、区公所、街道办事处由准行政层级变为正式行政层级;1975年修正宪法将以上变化明确规定下来1978年至今(逐步恢复,有序改革,健康发展)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旗、自治旗、市)乡(民族乡、镇)三级制;省(自治区)地级市(自治州)县(自治县、旗、自治旗、县级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四级
16、制;三级制逐渐向四级制转变1978年宪法规定:以后不断减少非正式层级;积极推行市领导县体制;1982年宪法规定撤销基层人民公社,建乡、镇(注:本表据李金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政权行政制度研究绘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放战争前后大行政区存废的必要性。(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41982年农村基层机构的演变趋势,并就其趋势说明原因。(11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市领导县的体制逐渐推广的原因。你认为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行政区划演变的主要因素是什么?(6分)解析第(1)问“存”的原因应该从历史和现实的因素考虑,特别是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的现实情况进
17、行回答,“废”的原因应该考虑新中国以后的发展需要。第(2)问根据材料得出趋势1:县乡间区公所由准层级(县的派出机关)变为正式层级;趋势2:1955年以后撤区并乡,成立人民公社。1982年以后撤公社,建乡、镇。分析原因应该根据时间及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具体分析。第(3)问第一小问“原因”,应根据1978年改革开放的现实需要及工业化城镇化的需要;第二小问“主要因素”,主要根据以上进行概括即可。答案(1)设立原因:历史因素:解放战争后期形成了六大战略区。现实因素:政治上,适应迅速巩固新生人民民主政权的需要,经济上,有序进行各项社会改革和恢复国民经济的需要。废除原因:为加强中央人民政府即将到来
18、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和恢复生产的集中统一领导,减少行政层级。(2)演变趋势1:县乡间区公所由准层级(县的派出机关)变为正式层级。原因:设立准层级是为巩固政权;(2分)变为正式层级是受“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的影响。演变趋势2:1955年以后,撤区并乡,成立人民公社。1982年以后,撤公社,建乡、镇。原因:撤区并乡是为了适应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需要。废除人民公社是为了适应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3)原因:改革开放后,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积极作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因素:适应各个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法律及民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等。(言之成理即可)14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代以来的屈辱外交时间条约或事件后果或影响1842年南京条约香港岛被强占,近代中国以空前屈辱的方式开放了自己的大门。“中国处于命令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1895年马关条约北洋水师全军覆灭,宝岛蒙羞,中国陷入被列强瓜分的危局1919年巴黎和会虽然中国代表拒绝和约签字,打破此前中国外交“始争终让”的惯例,但作为战胜国归还山东的正当要求被列强无理拒绝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发展历程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70年代,随着中美关系、中日
20、邦交的正常化,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和中国建交的高潮。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外交已经出现一些转型迹象,而且越来越明显。其核心是由普通外交转变为大国外交,由弱势外交转变为强势外交,由消极被动外交转变为积极主动外交。上述材料包含了多方面的历史信息。请你依据两段材料,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12分)解析这是一道观点论述题,首先必须根据材料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如:“国家实力、综合国力是推动中国由屈辱外交向独立自主外交、大国外交跨越的决定性因素”“民族独立是中国外交从屈辱到独立自主、发展壮大的必要前提”;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
21、行阐述:引用史实支持论题,对史实的分析准确,由此推导出的结论顺理成章;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答案示例1论题:国家实力、综合国力是推动中国由屈辱外交向独立自主外交、大国外交跨越的决定性因素。阐述:鸦片战争前后,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而清政府却闭关锁国、制度落后、国力衰退,在列强的炮舰政策下,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虽据理力争也因国力弱小而导致外交失败。新中国成立后,民族独立、经济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主动走向世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大为提升,中国的外交也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结论:国家贫弱、制度落
22、后,旧中国外交受尽屈辱。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显著提高的新中国,外交摆脱屈辱,走向独立自主,发展壮大,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示例2论题:民族独立是中国外交从屈辱到独立自主、发展壮大的必要前提。阐述:鸦片战争的失败、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打断。在此背景下,马关条约的签订,巴黎和会的召开,中国外交备受屈辱。新中国的成立,赢得民族独立;50年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使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70年代更是迎来了建交的高潮。新时期,中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展多边外交等,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结论:丧失民族独立,旧中国外交受尽屈辱;赢得民族解放,新中国的外交独立自主,逐步发展。强势外交、主动外交使当今中国大国地位日益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