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平均数(一)教学目标:1、掌握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2、根据加权平均数的求解过程,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3、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从类历史发展的作用。教学重点:掌握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教学过程:一、 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二、 讲授新课问题:【例1】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读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的各项成绩(百分制)如下:应试者听说读写甲85788573乙73808283问题(1)如
2、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综合能力较强的翻译,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应该录取谁? 问题(2)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笔译能力较强的翻译,用算术平均数来衡量两名应试者的成绩,合理吗? 听、说、读、写成绩按照2134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根据题目,师生总结出:加权平均数定义:若n个数x1,x2,xn 的权分别是,则叫做这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问题(3)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口语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3322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师生行为:问题1让学生自主解决,是对旧知识的复习,为新知
3、识的学习做铺垫 问题2 教师先引导2:1:3:4说明了什么?并引导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认为笔译能力应该侧重“读,写”成绩,让学生体会到“权”的生成过程;然后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探索,小组讨论,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师生共同推导出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 为了突出权的意义,计算完前两小题,让学生说出导致录取对象发生变化的根本是什么,让学生再一次体会“权”。 问题3,先引导学生确定各个成绩的权,再让学生计算应试者的加权平均数,最后教师追问:(1)三小题的结果为何不同?(2)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有何联系和区别? 引发学生的思考,进一步体会“权”的意义和算术平均数是权为1时的特殊加权平均数。三拓展延伸【例
4、2】一次演讲比赛中,评委将从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三个方面为选手打分,各项成绩按百分制,然后再按演讲内容占50%,演讲能力占40%,演讲效果占10%的比例,计算选手的综合成绩(百分制)。进入决赛的前两名选手的单项成绩如下表所示:选手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A859595B958595请决出两人的名次。教学说明:本题的“权”的形式以百分数的形式给出,让学生先谈“权”,再估算与计算,最终解决问题。四练习扩展某校八年级一次数学考试中,1班的平均分是90分,2班的平均分是95分,你能求出这两个班的平均分吗? 教学说明:这是一道十分贴近学生生活又容易做错的题目,让学生先争论一番,再共同认定,此题还需加上一个条件“各班人数”,这个问题让学生在错中再一次顿悟到“权”的作用,深刻体会到权对平均数的影响。五课堂小结。1.权的意义2.加权平均数的概念3.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