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谈礼貌 教学设计一、授课时间:一节课二、课型:新授课三、教学目标:1.联系上下文理解“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的意思,并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能从文中所举事例上明白礼貌的重要性,让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3.学习说理文的写作方法:提出观点-举出事例-总结观点,了解文中三则事例在在构段上的相似之处,都是先举出事例,最后点明道理,三则事例在选择上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能从文中所举事例上明白礼貌的重要性,让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并做到流利地朗读课文。2.难点:学习说理文的写作方法:提出观点-举出事例-总结观点,了解文中三则事例在在构段上
2、的相似之处,都是先举出事例,最后点明道理,三则事例在选择上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哪些说理文呢?(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类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呢?(板书:提出观点、列举事例、总结观点)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结构相似的说理文,拿出手跟老师写课题(提示礼貌二字的写法)。3.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分别找出作者提出观点,列举事例,总结观点的自然段。(二)、新授部分1.学习“观点部分”(1)作者针对礼貌问题提出了什么观点?(指名读第1自然段)(2)和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相比,作者在提出自己观点的方式上有什么不一样?(渗透写法的指导:可以
3、从一种自然景观上引入自己的观点;可以从一件事例上引入观点;可以引用名言、古训上引入自己的观点)(3)理解“君子不失色与人,不失口与人”,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出示:礼貌待人,使用优良传统。齐读)(4)文中最后一段又再次明确了自己的观点(出示并齐读),向这样开头提出自己的观点,结尾重申自己的观点,在布局谋篇上叫(首尾呼应)2.学习“事例部分”(1)过渡:一篇说理文就这样写出观点、不举事例好不好,为什么?(没有举出事例,就难以让人置信,难以说服别人。)(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至4自然段,思考:作者围绕自己的观点列举了哪些事例,每则事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用横线划出来。(2)学生根据自学提
4、示自主学习。(3)学生汇报(4)学习“问路”部分:a、默读第二自然段,哪些地方看出“礼到人心暖”?哪些地方看出“无礼讨人嫌”呢?圈划出有关词句谈谈自己的体会。b、评议、朗读、分角色朗读。c、小结:同学们,从岳飞、牛皋两位问路方式上,我们明显感受到-(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5).学习“乘车”部分a、文中的阿姨和小朋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b、假如小朋友和阿姨都是不礼貌的人,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同座位的可以演一演)(生1:(饰演阿姨)哎,你这个小孩子,怎么踩我的裙子?生2:(饰演小朋友)呦,我没看见,这也不能怪我,你坐公交车,穿这么长的裙子干什么?生1:你这个小孩,不讲理呀,我穿裙子管你什么
5、事儿,你是不是不长眼呢!生2:你更不讲理,你才不长眼。睬了你,倒霉!生1:你是哪个学校的,我找你们老师去!要不然,你给我洗!生2:没门!c、从你们的笑声中看出他们演得太精彩了!其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很多,真要碰上了,可就笑不出来了。如果每个人都能象文中的女青年和小朋友那样谦让,事情就简单多了。那哪些词句看出他们俩都很有礼貌呢?(交流)师:一句对不起,一声没关系,就会让一场可能发生的纠纷避免了,所以说(出示: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矛盾,齐读)(6)学习“理发”部分a、指名读b、指向深受感动,朱师傅为什么会感动?c、抓周总理的话体会他的礼貌待人、平易近人、幽默风趣。d、同学们,当别人无意中伤害了自己
6、,有这样几种处理方法:一是替人开脱型,二是原谅别人型,三是沉默不语型,四是怒气冲天型。你认为周总理是哪一类型?d、是啊,这就是一个人的胸怀,老师希望你们下次遇到类似的事情时,能替别人开脱就替人开脱,做不到就原谅人家说声“没关系”,实在不行表示沉默,但是一定不要做第四种类型,因为:(文雅、和气文化修养。)(7)小结写法:同学们,我们刚才学习了作者举的三个事例,大家思考一下,作者选择这些事例写作时有什么相似之处呢?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
7、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相似之处:所举事例都是为了说明讲礼貌的好处;在构段上都是先摆事实后说道理。)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4.
8、今天这节课我们也运用这种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来说说礼貌待人的好处,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搜集一个能说明礼貌待人好处的事例,你搜集的是什么事呢?先简要地告诉大家。(指导学生从自己、别人的角度去选材),那写下这个事例时,你可以仿照课文2、3、4自然段的方法,先摆事实后讲道理,同时加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或心理活动等,把这个礼貌待人的故事写地更丰满些。(学生动笔,交流)六、作业设计:必做题:1.默写书后生字组成的词语。2.继续修改、完善自己的课堂练笔,誊抄到家作本上。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选做题:搜集与礼貌有关的名言并背出来。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