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谈礼貌来源:学&科&网Z&X&X&K 教材分析 谈礼貌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一篇说理性的文章,作者先引用传统的古训自然引出观点、然后列举了古人、普通人以及伟人以礼待人的典型事例。告诉我们: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人交往的时候,以礼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会更加美好。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2、让学生从小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
2、言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品读,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用语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更加美好。【教学难点】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教学过程来源:Z#xx#k.Com第一课时一、导入揭题: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人在社会上生活,总要和别人交往。在人们的交往过程中,一个人是否讲礼貌,往往能反映出这个人的文明素质和文化修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专门谈礼貌的课文。2、板书课题:谈礼貌齐读。学生围绕课题质疑:(什么地方
3、要讲礼貌?礼貌对我们来说有何意义?)二、初读课文:1、提出自学要求。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读生字表上的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它读流利。2、检查:(1)读新词语:礼貌矛盾咳嗽思想情操粗暴纠纷安慰文化修养(2)朗读下列古训或俗话: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3)挑选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段落,当众读一读,师生评点,随机纠正读错的字音,指导读通句子,读好人物对话。三、默读课文:默读课文,不理解的地方作上标记“?”,然后提出来。(放到下节课讨论)四、指导书写生字:1、学生自读生字,说说哪些字不易写好,哪些地方书写时应注意。2、范写下列生字,边写边讲述注意点:貌、嫌、咳、嗽
4、、鬼五、布置作业:1、完成习字册中练习。2、抄写课后习题3的词语。第二课时一、质疑导入,激发情趣:上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初读了课文。我有一个疑问,想请同学们来解决这个问题。课文讲了好几个有关讲礼貌的故事,可教师想不通:为什么课题不用礼貌的故事,而要用谈礼貌作为课题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再讨论讨论。学生交流,适时点拨。二、精读感悟,迁移运用:(一)精读第一自然段。1、自读,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道理?2、自读,交流。(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作者用了一句古训。来源:学+科+网板书: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齐读。3、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语句来说一说
5、这句古训的意思。4、谁能用课文中的有关词语,分别说说“失色于人”、“不失色于人”、“失口于人”、“不失口于人”的意思。5、齐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把这个道理记在脑子里。(二)精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1、课文用三个小故事来进一步说明讲礼貌的好处。请同学们先把写故事的语句用括号圈出来,再自由选择一个故事读一读,要注意把故事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读好。谁能把故事读得有声有色,就说明他已经读懂了。练读,交流读,评点来源:学。科。网Z。X。X。K板书:故事说理2、现在我们再来看看第一个故事后面的一句话。出示:这正如俗话所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联系故事内容来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讨论、交流、评点
6、)完成如下板书:神态、动作、语言3、如果我们把这三段话交换一下位置再读一读,你有什么想说的?出示第二自然段中写故事的语言及第三自然段中说理的句子。再读第二、三个故事后面的话,再结合故事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讨论、交流、适时评点)板书:贴切小结:可见,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要从不同的角度,选择合适的事例,再根据这个事例进行恰当的说理,才能使人信服。4、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读一读,学生讨论、交流。三、交流收获,自悟自得: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取得了哪些收获?2、齐读第五自然段。(1)读一读,想想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2)这一自然段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3)说说你对“交往”的理解。来源:Zxxk.Com3、交流。四、作业:1、善积累的你摘抄你喜欢的有关礼貌的格言,名句,小故事等。2、善写作的你选一个能说明礼貌待人好处的事例写下来。3、善创新的你创作一句有关礼貌的格言。 教学反思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