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五年级下册语文学案回顾.拓展一|人教新课标.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8064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语文学案回顾.拓展一|人教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学案回顾.拓展一|人教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回顾.拓展一学案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学习目标: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

2、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1结合本单元“走进祖国西部”的专题学习,交流课内外的学习与活动,在交流中积累学习方法并理性的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进行改进。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

3、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2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 3从课文中汲取写法特点,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习作水平。 4引导学生就自

4、己的某点体会畅所欲言,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5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古诗词,并能谈谈对诗词的理解和体会。学习重难点:1、学会总结与回顾,并能理性的分析学习所得,不断改进学习方法。2、从三个角度来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成果,在丰富的形式中交流、汇报。自主学习:1、在近两个周的时间里,我们与蒙古族同胞共话夕阳,我们走进了古老苍凉的雪域高原,观赏了风沙漫卷的茫茫戈壁上顽强生存的白杨。驼铃声声的丝绸之路,西部的旖旎风光还历历在目,西部建设者可歌可泣的故事还萦绕在我们脑际。来源:2相信你们收集到的资料更多,能介绍给我们大家吗? 3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图文资料,并谈谈自己对西部的感受。

5、来源:学.科.网Z.X.X.K自学体验:1快速浏览课文草原和白杨,并思考这两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2、把这两篇课文中你最喜欢的部分或者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推荐给大家,并说说原因。你认为这两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分别说一说。 (如:场面描写人物对话的描写;借物喻人:借赞扬白杨树来赞扬西部建设者)来源:ZXXK (景色描写中的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交流展示: 1.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我们欣赏到了美丽的西部风光,感受到了西部建设者可歌可泣的故事:有 、有 、有 、还有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 2.在学习课文时老师告诉我们:草原一课在写法上的最大特点是 ,白杨一课在写法上的最大特点是 。这些写作方法很值得我借鉴。 3、学习本单元后,我最大的收获就是 ,这使我感到很开心。 4.我查了课外资料,知道浪淘沙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是 。来源:合作展示:1、小组交流。2、全班交流,点评。归纳提升:1、在学习中你一定还有其他的收获,也可以同大家交流交流。来源:学*科*网 2、学生自由发言,交流在课内外学习和收集资料中的一些感受,谈自己在学习上的收获。3、总结: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在我们、你们、他们的共同努力下,西部必定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西部必将会迎来灿烂辉煌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