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五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3.1 古诗二首|北师大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8055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3.1 古诗二首|北师大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3.1 古诗二首|北师大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3.1 古诗二首|北师大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古诗二首同步练习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

2、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基础知识达标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

3、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1、我能把字写漂亮。 hng b lng c l yun线 墙 山 面 山 边 2、比一比,再组词。近( ) 岭( ) 测( ) 峰( ) 底( ) 识( )尽( ) 邻( ) 侧( ) 锋( ) 低( ) 时( )3、火眼金睛(把诗句中的错字用画出来,并在后面的括号中改正)。(1)白日依山近,黄何入海流。( )(2)横看成岭则成峰,远近高低个不同。( )(3)小河才露尖尖角,早有蜻挺立上头。( ) 课后能力提升(4)墙角树枝梅

4、,凌寒独自开。( )4、说文解字。一个字在字典中往往有好几种解释,请把正确的序号填到括号里。(1)“白日依山尽”中的“尽”在诗句中的意思是( )完毕 死亡 全力去做 只会(2)“欲穷千里目”中的“欲”在诗句中的意思是( )将要 需要 想要,希望(3)“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缘”在诗句中的意思是( )原因 因为 边 沿着5、我会填。登鹳雀楼作者是( )朝诗人( )。诗中描写了登上 远眺,看到 的景象。其中 这一句成为了千古名句,人们一直用它作为“追求更高目标,取得更好成绩的”激励语。参考答案基础知识达标1、横 壁 岭 侧 庐 缘 2、远近 尽头 山岭 邻居 测量 侧面 山峰 刀锋 底下 低头 认识 时间 3、(1)近 尽 何 河(2)则 侧 个 各 (3)河 荷 挺 蜓 (4)树 数 课后能力提升4、(1) (2) (3) 5、唐 王之涣 鹳雀楼 太阳即将落山 黄河滚滚向东流去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