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傻二哥教学反思上周五,上了一节公开课傻二哥,上完课后,我认真听了张专家及老师们的点评与评议后,作了如下反思。傻二哥是鄂教版五年级第十册以童年往事为话题的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回忆性的散文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刻画出一个活生生的善良、聪明、
2、热情、穷而有志的年轻人的形象。文章从傻二哥吆喝的内容;傻二哥的特点;傻二哥的衣着;傻二哥吆喝前的准备;傻二哥有耐心,不怕麻烦五个方面把这样一个卖药糖的劳动者“傻灵傻灵”的特征刻画得淋漓尽致。整篇文章语言生动活泼,细腻传神。教学本课我设计了两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重点学习文章13自然段。第二课时,走近傻二哥,感受他的“傻灵傻灵”学习课文47自然段。通过对文本的反复研读,我确定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是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并体会文章描写人物的方法,感受傻二哥“傻灵傻灵”的性格特点。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
3、重点,并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通过重点语句体会傻二哥的“傻灵傻灵”。教学难点是领悟并学习作者是如何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课虽是这样设计了,可操作起来发现了一些问题,最后学生没有练笔的机会就下课了,觉得时间不够用,那为什么在课前设计的教学思路与课中的操作不相吻合呢?这当中的细节就值得深究和仔细琢磨与体味了。李娇老师说:教师的语言还要精炼和简洁,不重复学生的回答,节省时间让学生有效学习;朱红梅老师说:教师说得过多,学生读、思、议的时间少了,无形占用了时间;朱婷老师说:教师教案的设计与学生的学习程序不一致,两个重点内容不连贯;叶丹校长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关注全体学
4、生,评价语言还要经典、艺术,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并且善于抓住时机对学生能力的重点培养。全文也可抓住“讲究”一词,衣着讲究,药瓶讲究,吆喝词的讲究怎样讲究?为什么这样讲究?其实,也可围绕“讲究”突出傻二哥的傻灵傻灵老师们说的这些,有的我早已意识到,好像与习惯有关;有的还没察觉,此时感觉原来换一种思维方式也可。比如:叶校长说的,围绕“讲究”一词展开学习,通过傻二哥的讲究,突出他的聪明,体现“傻灵傻灵”。而我只是被教案设计所禁锢了,仅仅围绕一个问题:傻二哥的“傻灵傻灵”体现在哪些地方?让学生通过找句抠词体会傻二哥的聪明、能干。最后,张专家点评并提意见,我觉得张专家一针见血地告诉
5、我:教学设计想得周到,安排合理,但是“舍得不够”,有得有失嘛,不愿舍去,怎能得到?让我如梦初醒,是呀,通过张专家这几年的教学研究的引导,我们确实改了不少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与时俱进,正在慢慢一步一步向先进的教学模式迈进,平时上课也紧记这条信念,因为这样才能达到高效,否则浪费了时间,吃力不讨好。可在今天我却忘记了这关键的一点,让学生在课堂上按照他们的思路往下走,却没有见机行事,做好引导,突出重点。最后搞得主次不分,详略不当,最后花了时间,没有完成练习。我觉得这些问题是不该有的,如果机智地抓住重点,巧妙地突出重点,再抓住训练点给足时间学生扎实训练就达到目的了。至于写作方法的渗透,要抓住重点放到文
6、章中心角度去领导学习。对于课堂上的生成资源要灵活运用,达到这点不易,老师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慧眼和一对灵敏不失遗漏的耳朵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
7、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傻二哥教学反思这篇课文的学习,从“傻”入手,以“傻”结束。“傻在你的心目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会把他叫做傻二哥?”在这个问题的牵引下,学生开始从性格特点上深入了解傻二哥。于是,一个风趣、聪明、热心、勤快、对工作认真、对孩子耐心的年轻人的形象便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在品与读结束时,又回到“傻”:你还认为傻二哥的“傻”是笨,是糊涂是不明事理吗?那么傻二哥的傻是( )、是( )、是( )、是( )。既对全文的总结,也对人物形象进一步明确。另外,在品读相关语段时,引导学生展开想像,把文字变成画面,又把画面变成文字,学生觉得兴趣盎然,也说得不亦乐乎。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