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16.98KB ,
资源ID:107972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797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五年级上语文说课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_苏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a****)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kefu@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五年级上语文说课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_苏教版.docx

1、五年级上语文说课-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苏教版一、说教材: 1、说教材分析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情趣全诗共有6个小节第一小节与第六小节诗内容的反复,首尾呼应,都是写可爱的祖国号召少年儿童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第二、三、四、五小节写只要少年儿童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大自然会给他们以丰富的馈赠 2、说教育目标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教材的训练重难点,特制订以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

2、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朗读品味语言文字,启发学生通过想象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3、引导学生亲近自然,享受自然,描绘自然,赞美自然,从而更加热爱自然 二、说教法、学法: 结合新课程理念,现阶段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中以读为本的出发点及本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的特点,根据课文特色和课标精神,进行本课教学设计是考虑到以下三方面:把握诗意;领悟意境;超越课本在课上引导学生读、悟、交流、理解,从而体会出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情感 在学法方面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学会通过画读、问、悟、创,从而正确全面地理解诗歌意思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及制定的目标要求,在教学中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一)示错解题,导读课文(二)自学探究,知读课文(三)总结激疑,赏读课文(四)超越文本,创作课文 (一)示错解题,导读课文 因为“错误往往更容易被大家注意到”,所以我设计了在板书课题时故意少写“绿色”两个字,引起学生注意,并能更顺其自然的引出学生提问“为什么说大自然是绿色的?”“为什么说大自然是课本?”和“课本是打开读的、看的,自然又是怎样“打开”的呢”等核心问题? 然后我会进一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层层深入的“读”诗歌的语言与情感,引导学生有的放矢的“悟”诗歌的意境与情怀 (二)自学探究,知

4、读课文 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上,我主要考虑要让学生先整体把握诗歌的结构,再细细的去品读文本内容然后为了更好的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我把导入时学生提到的主线问题由浅入深的呈现出来,真正达到学生自读自悟的效果 我首先用多媒体出示三个问题:1)自读诗歌,整体品读 2)补充:(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你能说说文章结构吗? 3)在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里,我们用明亮的眼睛看到了什么? 学生在自学和与老师的共同交流中,找到(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后,再让学生讨论诗歌结构就成了显而易见的事读悟第一、第六小节教师通过讲述,告诉学生这两小节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诗歌里面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反复这两小节

5、完全一样,但是表达的含义有所不同:第一小节首先描绘了“大自然绿色课本”的美丽神奇,吸引读者走了进去;而第六小节既呼应了开头,又总结了全文使得学生对诗歌写作的修辞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考虑到“与孩子相处时,我们有必要考虑创造性问题我们要寻找一些方法来鼓励孩子学习或增强理解力”诗歌的语言凝练、简洁,跳跃性强赏读诗歌不能只满足于理解字词的意思,感知诗歌的主要内容,还要走进诗歌所描述的情境之中这样,才能和诗人一道,游览名山大川,领略大自然无限的风光,对诗歌的理解才能不浮于表面,才能真正理解、领悟诗歌的内涵我设计了第三个的问题,“在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里,我们用明亮的眼睛看到了什么?”学生依据课文诗歌中的内容

6、,分别找出了“空气、翠竹、松柏、果园、沃野鸣禽、野花、青山、绿水、云锦”等表示景物的词语点拨概括,适时指导朗读:“大自然是什么样的?大自然如此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你能用朗读表达出来吗?让我们身临其境,也到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中去享受欢乐和温馨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三)总结激疑,赏读课文 这时要不失时机的进入第三个“总结激疑,赏读课文”环节 这里设计了三处激疑,实际就是围绕学生在读题之初提到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渗透解决让学生更有主体意识,更有主动学习的意识 第一处激疑赏读:“大自然到底是什么颜色的?课题中为什么说是绿色的?” “同学们用那么多美妙的词语来概括形容大自然,我却根

7、据文题想说,大自然是绿色的你同意吗?大自然还有其他颜色吗?让我们用诗歌一般的语言来说一说这个问题的设计是想让学生超越课本,在用心思考、全面感悟大自然的同时,不但语言能力得到训练,而且增强了对大自然的美的认识进一步提出:那为什么诗歌题目中却用到了“绿色”?要学生认识到绿色代表生命的颜色,大自然是充满生命力,充满希望的,从而激发学生对富有生命力的大自然的热爱 “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啊,你让我们怎能不热爱我们禁不住要走进您的怀抱,去体会您的美好了让我们齐读课文,读出大自然的美,读出我们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第二处激疑赏读:“大自然这课本如何打开?打开大自然的方法有哪些?” 这个环节的设计也是从文本出发,

8、让学生在自学中明确“打开”就是“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也就是叫我们到大自然中闻、看、画、听、登、走让诗歌原来凝练、简洁、跳跃性强的词语,就变成了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有景有情、连贯性很强、立体的、鲜活的画面,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身临其境,真的置身于大自然之中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得就是既要向课本学习,还要向自然学习,知识无处不在,关键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勇于探索的心灵我们一定会响应号召:到大自然中“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请同学带着自己理解的感情去读25节师提醒语调热烈、高昂、欢快,要蕴含兴奋的心

9、情和赞美的感情,再次分别叫喜欢读25节的人站立起来齐读 第三次激疑赏读:为什么把自然比作课本?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通过比较“自然”与“课本”的相同点,很容易地认识到大自然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大自然中隐藏着无数的秘密同时,进一步提出“既然说大自然中有知识,那么,你觉得大自然是一本什么样的课本?”扩展学生对大自然认识与感悟,更进一步地激发学生对大自然探索的好奇,对领略大自然神奇魅力的努力 (四)超越文本,创作诗歌 引发学生思考:“在我们的大自然中,还有哪些绿色的课本等待我们去打开,我们将如何打开更多的自然的课本?同学们,拿起你手中的笔,写出你心中对大自然的理解!进行我们自己的诗歌创作” “读得

10、美,悟得真,写的好”是我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要求,学生们在充分感悟诗情、语意之后,难道不正需要这种笔端的抒发吗?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不但加强了诗歌的仿写、创作能力,同时更加深了对诗歌理解,对诗情的领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是多么富有号召力的召唤我们应凭借教材,激发学生的热情,把学生引向更广阔的空间,这既是语文学习的需要,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正如书中说的“没有什么比拥有热情更重要的了如果你对教学充满渴望与兴奋,学生们就会对学习你所教的课程兴奋无比我们必须鼓励和鞭策他们,使他们渴望学习,期盼成功”学生通过这一环节,立足文本,超越课堂,回归自然,多渠道、多途径地去亲近自然,享受自然,描绘自 然,赞美自然,从而更加热爱自然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方面,我力求简单明了,围绕诗题“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展开学习主线,让学生明了的感受到,我们要跟随召唤,走进这充满无限生机的大自然中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去探索更多的秘密。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