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特种能源工程与技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体系的建设纲要研究.pdf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79275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7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种能源工程与技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体系的建设纲要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特种能源工程与技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体系的建设纲要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特种能源工程与技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体系的建设纲要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特种能源工程与技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体系的建设纲要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特种能源工程与技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体系的建设纲要研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特种能源工程与技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体系的建设纲要研究.pdf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特种能源工程与技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体系的建设纲要研究摘要: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南京理工大学“特种能源工程与技术”专业的特点、基本状况、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成绩,系统阐述了“卓越工程师”的教育培养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就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作出规划,在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教材、实践基地、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专业发展重要环节的进行综合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升、形成体系完整、特色鲜明的“特种能源工程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关键词:卓越工程师 专业 培养 体系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b)-0066-021专业简介南京

2、理工大学“特种能源工程与技术专业”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全国重点大学,由创建于 1953 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分建而成,为首批“211 工程”重点建设院校的主要专业之一。在近 60 年的建设历程中,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凝练出“以人为本、厚德博学”的办学理念,发扬“团结、献身、求是、创新”的优良校风,坚持“厚基础、宽专业、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标准,本着“立足国防、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以“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谐统一”为目标,构建了具有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创新,锐意进取,不断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军工武器工业和民用爆破器材行业培养输送了大量

3、专门技术人才,为国防工业和社会发展做了重要贡献。作为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特种能源工程与技术专业坚持以化学和化工为基础,融合火药、炸药、火工品、烟火等含能材料设计、制造和应用,以军工为主,军民结合为特色,先后建立了火药技术、炸药技术、火工技术、烟火与光电对抗技术、软杀伤技术、遥测遥感技术、电化学与防腐技术、微机电系统与化学芯片技术、含能薄膜材料技术、反恐防爆技术和民用爆破器材与应用技术等专业的特色内涵。自 1953 年创立以来,本专业形成了“加强基础,注重实践、培养能力、激励创新”的教学理念,以“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和“应用化学”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为依托,实施了以育人为本、教师

4、为主导、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方式,结合实验室两年覆盖制和本科生导师制为抓手,试行了本科生科研训练,强化了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理工结合、军民结合的鲜明特色。形成了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整培养体系。目前本专业是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和国防科工局重点建设专业。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新型工业化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对高素质工程师的需求,教育部决定试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 年底,南京理工大学成为试点院校之一,“特种能源工程与技术专业”被遴选为试点专业之一。本专业目

5、前教师总数 35 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 1 人、教授 14 人、副教授 12 人、博士生导师 10 人、硕士生导师 15 人。近年来,承担了国家重点安全基础研究项目(973项目)8 项、086 专项专题 8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 项,省部级科研项目 200 余项,获得专利 80 余项,获得国家、省部级以上奖励 40 余项(其中国家发明二等奖 1 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4 项成果被列为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现有校本部和汤山研究中心两个实验基地,建筑面积 6865m2,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 79 台套,总价值约 3600 万元,并配有先进的实验研究条件,可满足火药、炸

6、药和火工烟火技术的研究和试验要求。本专业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和先进、配套的实验研究条件为火药、炸药和火工烟火技术等军民行业的培养和输送了大量专门技术人才,为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 100。本专业与先后兵器 213 所、兵器 204 所、国营 804 厂、国营 104 厂、国营 204 厂、国营 474 厂、国营 845 厂、国营 255 厂、国营 806 厂、国营 375 厂、国营 805 厂、国营 152厂、国营 9364 厂、国营 9374 厂、国营 9384 厂、国营 9394 厂、川南机械厂(国营 692厂)、四川雅化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贵州久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南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的专业实习提供了保障。同时已先后在川南机械厂、国营 804 厂、贵州久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四川雅化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举办了包括工程硕士、课程进修、前沿讲座等各层次培训,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正积极探索新时期的人才培养型模式,将校企合作关系推向纵深发展。2专业建设目标特种能源工程是武器中的核心,是能源工业的能源,基础工业的基础,发展特种能源、研究新的能源、充分发挥能源的工作效力,研究更安全、更可靠、更强大的新能源是国防和基础建设的迫切要求。“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体系的建设”是适应我国工业化发展进程,培养和

8、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及人才强国战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必由之路,是体现教育“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时代精神的强烈要求,也是培养具有“立足国防、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广阔视野的教育需求。因此,培养具有宽厚的知识,广阔的视野,把握科技发展趋势,终身学习和创新能力突出,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建设的工科人才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按照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及有关要求,借鉴发达国家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依托学

9、校国家级重点学科,以培养具有能够引领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潜质和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工程拔尖人才为目标,以校企联合、双导师为保障,突出学生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研究能力培养,结合我校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创业创新型研究性大学的发展目标,探索国防科技工业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建成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按照“准确专业定位、注重专业内涵、突出专业优势、强化工科背景特色”的原则,通过自主设计建设方案,推进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专业发展重要环节的综合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升,形成“宽基础、重实践、强技能”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

10、建设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国际视野、观念先进和富有竞争力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将本专业建成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特色专业,引领示范本校甚至全国类似专业的改革建设。3建设方案3.1课程体系建设根据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及有关要求,参照卓越工程师通用标准、行业标准,制定出专业培养目标,并以培养目标为导向,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标准。组织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合作高校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特别是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的制订,借鉴发达国家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依托学校国家级重点学科,以培养具有能够引领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潜质和一定

11、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工程拔尖人才为目标,以本硕一体化建设为平台,以校企联合、双导师为保障,突出学生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研究能力培养,探索国防科技工业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制定卓越工程师质量评估体系,建立面向工程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重点制定课堂教学、实验、实习、毕业设计、成绩考核与评定等主要环节的质量标准,通过课程教学和评价方法促进毕业生能力的实现;定期进行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质量评价,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建立并完善不断改进和提高的内部机制。研究制订符合现代现代化生产发展趋势要求的、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领军人才潜质的专业培养标准和培养计划,构建特种能源工程与技术专业课程体

12、系。3.2教学团队建设围绕专业核心课程群,以优秀教师为带头人,建立一支由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和青年骨干组成的热爱本科教学、具有改革意识、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学团队。着力推进教学名师工程,加大现有教师的再培养力度,尤其是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选拔青年教师骨干到国内外高校及企业进修、学习和访问,提高学术水平。通过走出去,感受工程教育的教学、科研、生活等氛围,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把好的经验带回来,传下去。积极建立、维护实践教学基地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本着“专兼结合,长短相辅”的原则,“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加强专业教师与共建企业的学习交流,与合作企业联合设立挂职工

13、作岗位,建立校企教师定期挂职工作机制。鼓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在企业兼职、积极参与行业企业的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兼职或从事博士后工作,强化专业教师的工程经历和实践能力。聘请企业的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讲授生产实际所需的知识、技能,优先聘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专兼职教师进行授课或指导学生进行各类工程实践。形成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热爱教育工作、了解国防建设和社会需求的高水平专兼职工程教育的教师队伍。3.3实践基地建设改革实践教学,加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推进人才培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3.3.1校内特种能源工程与技术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按照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4、建设标准,进行校内特种能源工程与技术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进一步完善特种能源工程与技术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整合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加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3.3.2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按照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标准,进行国家、省部和学校三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充分利用企业优势资源,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和合作,优先建设好包括“北方特种能源集团西安庆华公司、国营 9394 厂、四川雅化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家级、省级卓越工程师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形成一批南京理工大学校级卓越工程师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成多个稳定的教学实习实践基地,为本专业人才培养建立良好的实

15、践教学平台。注重毕业环节,毕业设计的选题力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或企业的技术难题紧密结合,加强指导,提高本专业学生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的水平。专业教师和合作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互相兼职、授课,深度合作,共建企业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师资培训、专业建设、实习实践和工程相关课程的教学和教材建设,提高实践教学成效。3.3.3科技创新和创业平台建设建设科技创新和创业平台,开展课外科技创新和创业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结合学校实施校企联盟战略,利用学校的智力及人力资源优势和企业的市场及工程实践优势,在已建立的校企研发中心和在企业设立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学校和

16、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与共建企业建立产学研实习基地,实现企业的生产、技术开发和学校的教学、科研全面协调发展,从而达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以企业技术人员牵头,针对企业培养环节中具体培养课程开展准备工作,鼓励企业定期向学校发布产品市场调研、产品设计开发、工艺流程改进等课题,通过校内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调整课题难度和规模,达到适合学生团队作业的要求,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企业工程人员与学校教师共同开发合作项目课程,完成约半年的企业培养环节项目建设。3.3.4继续办好化工学院级“火焰杯”烟花大赛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采用自己做的方法既简单又好使。在已连续承办了五届“火焰杯”的经历来看,同学们积极

17、性非常高。自己设计、自己改进、自我完善,在一个个设计巧妙、色彩缤纷烟火作品中,同学们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创新的自信。比赛作品的设计制作过程对提高同学们的团结协作能力,资料查阅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在做好安全教育、完善安全设施的前提下,进一步确立比赛规则,不拘类别、形式、内容的统一,搞出一些高水平的作品,引进烟花企业赞助参与,提高比赛的影响力,争取在近几年实现全国多个学校联合比赛的格局。3.4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内容改革,形成适合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优化课程设置,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群;更新优化和整合教学内容。争取获得国家级和

18、省部级教学研究项目立项与教学成果奖。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依托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科研成果丰富教学内容,融合科学发展的新成果、新趋势和新要求,保持课程内容的知识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以课程群和知识点为核心进行课程建设。重力打造与生产结合紧密的一批满足工程实践需求的工艺课程和视频教材。融合国内外特种能源工程与技术发展的新概念、新原理、新结构、新材料和新方法,促进教材建设。把丰富的科研成果转化成教材建设的主要内容,使教材具有前沿性,通过设立教材和专著出版基金,实施国家级、国防科工局规划教材的申报与激励办法等,促进高水平、系列化、立体化教材建设,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系列

19、化教材。3.5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深化教学研究、更新教学观念,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每门课程在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方面的功能,注重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方法与考试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教学手段,产生一批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教学改革成果。积极探索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案例式的主动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专业核心课程要安排实验内容,并设置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使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同时增加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实施实验室两年覆盖制和本科生导师制,让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4结语通过几年的专业综合改革实践,将在教学团队、实践基地、教学资源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获得显著成效和相关成果,形成体系完整、特色鲜明的“特种能源工程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参考文献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