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敬鬼神而远之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未知生,焉知死焉:疑问副词,怎么B务民之义 务:务必C吾不与祭,如不祭 祭:祭祀D民德归厚矣 厚:仁厚解析:选BB项,“务”,动词,致力于,从事。2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B夫子之文章C四海之内皆兄弟也D吾力犹能肆诸市朝解析:选CA项,大人:(古)有地位或有道德的人/(今)成年人;B项,文章:(古)文献典籍/(今)作品;C项,四海:全国各地(古今义相同);D项,肆:(古)杀人后陈尸示众/(今)不顾一切,任意妄为。3下列句子中,无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焉能事
2、鬼 B慎终,追远C仁者先难而后获 D子不语怪、力、乱、神解析:选DA项,事:名词用作动词,事奉。B项,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代的祖先。C项,难:名词作动词,付出努力。4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子服景伯以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道之将行也与,命也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D君子敬而无失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解析:选CC项,“之”均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介词,向,对;介词,表被动。B项,以:介词,把;介词,因。D项,而:表顺承;表因果,因而。5下面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大力提倡“仁德”“礼治”等道德观念,从
3、来不相信世间有鬼神,也反对别人信奉鬼神。他的这种思想属于朴素唯物主义,在当时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B孔子说祭祖先、祭鬼神,就好像祖先、鬼神真在面前一样,借以强调参加祭祀的人应当在内心有虔诚的情感。这样看来,孔子主张进行的祭祀活动主要是道德的而不是宗教的。C孔子认为“道”能否推行,在天命而不在人为,即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D子夏认为只要自己的言行符合“礼”,那就会赢得天下人的称赞,就会和天下人相处和悦而融洽,那时虽无兄弟也如同有了兄弟。解析:选AA项,“从来不相信世间有鬼神”错,孔子是相信鬼神的,只是“不语”;且“反对别人信奉鬼神”于文无据。6名句默写。(1)未能事人,_?(2)务民之义,_
4、,可谓知矣。(3)_,可谓仁矣。(4)君子有三畏:_,_,_。(5)与人恭而有礼,_。答案:(1)焉能事鬼(2)敬鬼神而远之(3)仁者先难而后获(4)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5)四海之内皆父弟也二、论语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8题。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6.2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3.12)7对上面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章提出了“智”、“仁”等重大问题,面对现实,回答了社会和人生两大问题,这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大突破。B孔子提出了“敬鬼神而远之”的主张,表明孔子还
5、是肯定了传统的神权观念,承认了鬼神的作用。C对于“鬼神”,心中要有一定的“敬畏”,但应远离它。在论语中,孔子也很少谈及怪异、暴力、变乱和鬼神等内容。D孔子强调祭祀的态度要虔诚,倡导人们祭祀时要亲自参加,诚心诚意地去做,而不要找人代替。解析:选BB项,表述不当,孔子否定了传统的神权观念,力求以实用主义的态度来看待鬼神的作用。8孔子“敬鬼神而远之”的主张,同“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的说法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不矛盾。孔子“敬鬼神而远之”,并不过多提及鬼神之事。“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是说祭祖先、祭鬼神,就好像祖先、鬼神真在面前一样,并非认为鬼神真的存在,而是强调参加祭祀的人,应当内心虔诚。
6、孔子主张进行的祭祀活动主要是道德的而不是宗教的。(二)阅读下面论语中有关“君子”的言论,完成910题。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9第则材料中的“文质彬彬”反映了孔子_的观点,对后世影响深远。答案:中庸10请结合上面第语段的内容,谈谈孔子在第语段中对“君子”的理解。答:_答案:孔子所谈的“三畏”“九思”,是具体到人的言行举止方面进行了各种规范。即一个人各种细节方面的修养标准。“文质彬
7、彬”,则是确切地说明了君子的人格模式,是儒家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即“文”与“质”要配合恰当。质朴胜过文采,则显得粗俗;文采胜过质朴,则显得虚伪、浮夸。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左 思 传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家世儒学。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思少学钟、胡书及鼓琴,并不成。雍谓友人曰:“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思遂感激勤学,兼善阴阳之术。貌寝,口讷,而辞藻壮丽。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会妹芬入宫,移家京师。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遂构思十年,门庭藩溷皆著纸笔,遇得一句,即便疏之。 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及赋成,时人未之重
8、。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曰:“观中古以来为赋者多矣,相如子虚擅名于前,扬雄羽猎摛藻于后;班固两都理胜其辞,张衡二京文过其意。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精致非夫研核者不能练其旨非夫博物者不能统其异世咸贵远而贱近莫肯用心于明物。斯文吾有异焉,故聊以馀思为其引诂。”陈留卫权又为思赋作略解自是之后,盛重于时。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初,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及
9、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秘书监贾谧请讲汉书,谧诛,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及张方纵暴都邑,举家适冀州。数岁,以疾终。(选自晋史左思传)注钟、胡:即钟繇、胡昭,魏晋书法家。伧父:粗野的人。11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貌寝,口讷寝:丑陋B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 谢:逊色C恐以人废言 废:废弃D扬雄羽猎摛藻于后 摛:获得解析:选D摛:铺陈。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惟以闲居为事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B扬雄羽猎摛藻于后日削月割,以趋于亡C司空张华见而叹曰攀援而登,箕踞而遨D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解析:选
10、DA项,把/因为。B项,介词,在/介词,引出对象,可译为“到”,或者不译。C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D项,均表示肯定语气。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左思年少时学书、弹琴,但他父亲认为儿子不如自己。左思对父亲的教导心存感激,从此刻苦学习。B左思创作三都赋用时十年。写成后获得了许多名家的赞美,其中刘逵认为左思超越了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的成就。C左思作品的成功,固然源于他本人的才华和刻苦,但也得益于他对“以人废言”的社会积习的深刻认识,所以将作品展示给“有高誉”的皇甫谧是正确的选择。D本文写陆机是为了衬托左思的才华。陆机作为一个反面人物出现在文章里,使文章起
11、伏有致。解析:选CA项,“左思对父亲的教导心存感激”错,文中“感激”应理解为“受到感发和激励”。B项,“刘逵认为左思超越了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的成就”错,他指出了班固和张衡的缺点,但并非认为左思超越了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等人。D项,“陆机作为一个反面人物”错,陆机并非反面人物。1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拟 议 数 家 傅 辞 会 义 抑 多 精 致 非 夫 研 核 者 不 能 练 其 旨 非 夫 博 物 者 不 能 统 其 异 世 咸 贵 远 而 贱 近 莫 肯 用 心 于 明 物解析:“拟议数家”意思是“比拟诸家”,应断开;“傅辞会义”是对后文“精致”的具体描述;“抑
12、”翻译成“或者”,应放在句首,前边断开;“非夫研核者不能练其旨”“非夫博物者不能统其异”两个句子结构相同,是并列关系,中间应断开;“世咸贵远而贱近”主谓宾齐全,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前后断开。答案: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精致/非夫研核者不能练其旨/非夫博物者不能统其异/世咸贵远而贱近/莫肯用心于明物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译文:_(2)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译文:_答案:(1)安定人皇甫谧有很高的声望,左思前去拜访他,把自己的作品给他看。皇甫谧大为称道,并且替他的赋写了序文。(2)等到左思的赋作传出,陆机赞叹佩
13、服至极,认为(自己)不能超越(他),于是停笔不写了。参考译文:左思字太冲,是齐国临淄人。他家世代传承儒学。父亲左雍最开始是名小吏,凭借才能被提拔为殿中侍御史。左思小时候学习钟繇、胡昭的书法,并学习鼓琴,但都没有学成。左雍对朋友说:“左思通晓理解的东西,比不上我小时候。”左思于是受到感发和激励勤奋向学,并且擅长阴阳之术。他相貌丑陋,口齿笨拙,诗文辞采却壮美华丽。不喜欢与人交游,只以闲居为事。作齐都赋,用了一年时间才完成,又想作三都赋,赶上妹妹左芬(被晋武帝征召)入宫,搬家到京师。于是拜访著作郎张载,咨询(他)四川成都一带的事情。于是用十年时间构思,门旁庭前,篱边厕所,都放着笔和纸,偶尔想到一句,
14、立即记录下来。 自己认为见闻不够广博,请求(到秘书省)担任(掌管图书典籍的)秘书郎之职。等到赋写成之后,当时人并未给予重视。左思自认为他的赋作比之班固、张衡之作毫不逊色,担心人们因为看不起他这个人而废弃他的作品。安定人皇甫谧有很高的声望,左思前去拜访他,把自己的作品给他看。皇甫谧大为称道,并且替他的赋写了序文。张载为其中的魏都赋作了注释,刘逵为其中的吴都赋蜀都赋作了注释,并为之作序说:“观战国以来,作赋的人太多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在前代享有盛名,后来扬雄铺陈辞藻写就羽猎;班固的两都赋道理胜过文辞,张衡的二京赋文采超过立意。至于这篇赋作,比拟诸家,或运用辞藻表现思想,或运用事实阐发意蕴,也颇有情
15、致,不精研细审的人不能详知这篇赋作中蕴含的深意远旨,不通晓众物的人不能统摄这篇赋作中涉及的殊物异闻。世人都崇尚古代的作品,看不起当世之人的制作,没有人肯花心思了解作品实质。对这篇文章我有不同的看法,所以浅谈一下我的想法为这篇文章做引言。”陈留人卫权又为左思的赋作了略解从此以后,三都赋被时人称誉推崇。司空张华见到此赋,感叹说:“左思是班固、张衡之流的人物。(此赋)能使诵读的人感觉文已尽而意有余,历时越久,越有新意。”于是豪门贵族之家争相传阅抄写,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价格大涨。起初,陆机从南方来到洛阳,打算创作三都赋,听说左思正写此赋,拍手而笑,给弟弟陆云写信说:“这里有个粗野的人,想作三都赋
16、,等他写成了,也只好用那些纸盖酒坛子罢了。”等到左思的赋作传出,陆机赞叹佩服至极,认为(自己)不能超越(他),于是停笔不写了。秘书省长官贾谧请左思主讲汉书,贾谧(在“八王之乱”中)被诛杀后,左思退居宜春里,一门心思扑在典籍上。等到张方肆意暴虐,祸害京都洛阳,左思全家搬到冀州。几年后,因病而死。四、语言表达1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语段的寓意,不超过20个字。一头驴听说蝉唱歌很好听,便很想跟蝉学唱歌。有一天,驴向蝉提出了恳切的请求。蝉看了看驴,说:“你真想学唱歌吗?也可以,但你必须每天像我一样以露水充饥。”驴听了很高兴,每天以露水充饥。结果,没几天,驴就饿死了。答:_解析:根据寓言故事写寓意,要抓住故
17、事的讽刺、劝诫等作用。确定解答角度,故事中的驴是“主人公”,从它的角度分析其思想行为的对与错,可归纳出符合创作者意图的寓意。想学唱歌本身是想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表现,但“饿死”,显然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不加思考,直接照搬他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轻信他人的经验同样不可取,或不能根据自身条件去改变,仍不可取。从蝉的角度,它以自己的经验来教育别人,不考虑对方实际,同样是不可取的。答案:模仿、学习不能不考虑自身的基本条件。17(2017全国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药品可以帮我们预防、治疗疾病,但若使用不当,_。以口服药为
18、例,药物进入胃肠道后逐渐被吸收进血液,随着时间推移,_。当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时就开始发挥疗效。然而,_,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解析:解答此类题,首先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前后文语境补写。处,根据前面的“若使用不当”,推断此处需要填写表达“药品可能对人身体造成损害”意思的句子。处,根据前面的“随着时间推移”和后面的“当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时”,可以推断此处需要填写表达“药物浓度逐渐升高”意思的句子。处,根据前面的转折连词“然而”和后面的“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推断,此处应填写表达“药物浓度不是越高越好”意思的句子。答案:也可能对身体产生损害血液中药物浓度会逐渐升
19、高药物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贪官为何热衷于信风水敬鬼神中纪委近期通报,宁夏回族自治区原副主席白雪山长期搞封建迷信。据报道,白雪山在主政地方时痴迷风水。信风水、敬鬼神的贪官远不止白雪山一人,已获刑的原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被指“滥用职权进行封建迷信,造成国家财政资金巨额损失”。没有被媒体披露的此类官员更是不知凡几,这也是李一、王林那样的“大师”能在政商两途通吃的原因。“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那位历史上称得上是明君的汉文帝却只向贾谊问鬼神,尤令后人为之唏嘘不已。看到一些官员不信口说马列而笃信风水与鬼神,为看风水、驱鬼敬神不惜一掷千金,让人想起了李商隐这两句借咏史以一浇自己块垒的诗。不问苍生
20、问鬼神,不信马列信鬼神,如此强烈的对比会给人感觉皇帝和官员为什么愚不可及,把人生的希望寄托在虚幻的、谁也没见过的鬼神世界呢?一般说来,人们对自己难以左右、不好控制的事物容易产生敬畏,且难度和敬畏度是成正比的。汉文帝并非完全不关心苍生,否则也不会有“文景之治”。他也知道百姓日子过不好就会产生动乱,威胁其统治,但对他而言,找一些能干的治国人才比找一个懂得和鬼神对话的大巫师容易,让老百姓吃饱饭不闹事也比上天保佑自己长寿、国祚长远更可控。也就是说在皇帝的眼里,贾谊的经国之才是可以替代的,其对于鬼神的知识是很难有可替代性的。在古代皇权社会,君主的权力是最大的,在自己的国家内,他基本上是无所不能,唯独对死
21、去的祖先和高高在上的上天,他无能为力,只能小心谨慎地敬奉着,生怕遭天咎和祖宗降罪,所以历代王朝无不把敬天法祖放在口头上。皇帝好不容易下一道罪己诏,也多半因为上天示警。从帝王的态度延伸到一般的官员和草民,也莫不如此。小老百姓谁都不敢得罪,比如流氓黑势力、官府甚至自己家族的长老,当然也包括鬼神和上天。因为草民的力量是最弱的,谁都惹不起,对信鬼神、信命运和害怕俗世的权力相比,权重并不突出。皇帝最敬畏上天和鬼神,因为尘世间让他敬畏的太少。依此类推,官员怕皇帝、怕上司就是很难怕老百姓。在社会公平不能充分保障、民众对官员不能进行强有力监督的情况下,官员的祸福往往与是否违法、是否缺德并无太大的关系,而是和上
22、司的态度大有关联。皇帝对大臣可以“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祸福转瞬间就可以变化;同样,官场上的上司对下属也是如此。因为风险的不可知,使官员不得不相信冥冥中有鬼神在左右自己的命运。信马列和信鬼神不能做简单地对比,但信不信马列,对许多官员来说,并不对自己的利益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只有说不说马列才产生影响,所以他们公开言说马列主义,私下里求神拜佛,找人看风水。在古代,照理说对科举出身的官员,儒家的礼义廉耻等道德观应当是约束官员最重要的力量,历代王朝也无不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这些。但对中国历史上多数官员来说,民怨、律法、自己缺德的内疚等等,都远远比不上上司对自己的态度,鬼神的态度比上司的态度还不可控。
23、所以,那时候的治国者除了苦口婆心用儒家伦理来说教外,更愿意用“举头三尺有神明”来吓唬官员们。如果让现在的官员做一道选择题,以下各项你最敬畏的最难左右的是哪个:1.马列主义道德观的约束。2.人民群众的监督并带来舆论的压力。3.法律的公正无私。4.上级机关和领导的明察秋毫。5.不可知的命运。我想许多官员会选第5项。点评制度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一种制度能够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做到所有人违法必究,保障公民大胆而强有力地监督官员的舆论环境,保障对官员有一种公平公正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如此官员的奖惩不是依靠一两位上司的态度,更不是依靠冥冥中那只命运之手,而是在法治的大环境下,有规律可循,那么笃信风水、敬畏鬼神的官员会越来越少。因为尘世间的规则已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何必去依靠尘世外那些神秘莫测的东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