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南省怀化市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76723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怀化市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南省怀化市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湖南省怀化市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湖南省怀化市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湖南省怀化市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湖南省怀化市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湖南省怀化市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湖南省怀化市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湖南省怀化市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湖南省怀化市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湖南省怀化市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怀化市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联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跨文化研究成为显学,是与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分不开的。在汉语的解读中,“跨”有超越、凌驾的意思。因此,跨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便是谁的文化在跨越谁的文化?换言之,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交流、碰撞与融合? 跨文化现象并不是今天才有的。众所周知,儒家文化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文化,而佛教文化却是从印度来的外来文化。但在唐初和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儒家文化反而退为其次,这其中大约有两个原因:一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不一定对以汉族

2、为主的儒家文化感兴趣,出于政权的自尊,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另一种文化如佛教来作为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借以排斥或压制儒家文化。否则,他们对人口众多且一向以文明悠久自傲的汉族就缺乏自信,没有心理上的优势。二是战争的大环境有利于佛教的传播。南北朝时期,政权对峙,战火频仍,人民痛苦不堪,甚至连一些封建君王也厌恶无休止的战乱。为了求得心灵的平衡和安稳,人们便自觉不自觉地选择了佛教文化。因为佛教中的忍让思想、来世思想和色空观念,在相当程度上是有利于和平的。 然而,儒家文化并没有从此一蹶不振。以儒家文化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其他文化难以比拟的包容性。作为外来文化的佛教文化虽然一度凌驾于儒家文化之上,但最终还是从

3、主流位置上退了下来。佛教能够彻底中国化,显然离不开儒家文化的宽宏包容。在中国的许多著名寺庙,儒、释、道三种思想的外在象征均供奉于一殿、一庭、一山之中,这不能不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包容性的一个注释。 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期格局是:儒家文化为主,佛教文化和道家文化为辅,三家各展所长,共同维持着封建社会的主要价值观念体系。不过,这种千年之久的思想文化格局,在近代社会的中外文化碰撞中遭遇了差不多是粉身碎骨的结果。伴随着资本扩张而闯进中国的西方文化,表现出一种凌驾于人的咄咄逼人态势。在西方文化的挤压下,中国文化节节退让。新文化运动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而郭沫若的“凤凰涅槃”说,无异于呼唤中国文化的新生。

4、 中国历史上的跨文化和不同文化的融合与交流状况表明,首先,中国本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它不容易被外来文化吃掉或消灭;相反,由于拥有强大的包容性,外来文化最终反而被中国本土文化纳入自己的体系和框架之内,逐渐被同化。其次,外来文化之所以能在中国生根、发芽、结果,是因为中国社会产生了某种文化需求。如果没有这种文化需求,外来文化只不过是中国文化大门之外的一位匆匆过客而已。再者,中国本土文化也曾跨过别国文化,即曾给东亚地区和世界的文明与进步带来过积极而重大的影响。这个历史过程,既可以说是跨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不同文化的融合与交流。最后,中国文化的发展需要外来文化的刺激。古代佛教文化、近代西方文

5、化都对中国文化的丰富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都为中国文化增添了新鲜血液。没有外来文化的刺激,中国文化的脉搏就不会像今天这样有力。 如果说过去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碰撞与融合,一定的国家和民族还有相当的选择权和自主权的话,那么,在今天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其选择性和自主性的空间已愈来愈小。一方面,这是由于我们当下所处的变动,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要复杂得多、深刻得多、宽泛得多,高新传播技术的发展使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在范围、速度、强度、种类等方面都达到了以往历史上未曾有过的高度和规模;另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凭借自身的经济、科技优势所带来的话语霸权,大肆推销、宣扬和传播西方主流文化及其

6、价值观念,贬损甚至摧残发展中国家的历史与文化,力图使发展中国家的历史与文化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不是失语就是被边缘化。 (摘编自尹韵公跨文化现象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 李安执导的卧虎藏龙是跨文化电影的经典案例:取材本土故事,定位全球市场,尝试开拓中国故事的跨文化传播路径,且在海外取得较高的票房成绩。其跨文化传播策略和中国形象的塑造手段对今后中国故事的跨文化讲述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与借鉴意义。 相比其他类型题材的电影,独特的民族电影往往可以更好地反映一个民族的性格、意识形态和精神。武侠电影是中国独有的电影类型,具有较强的表现中国文化内涵、构建中国文化身份的能力。 武侠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包含与中

7、国文化形象紧密相连的特定符号,如道教、服饰、京剧、武术等。卧虎藏龙巧妙且充分地利用中国武侠文化提供的文化道具,强调影片的文化身份认同。例如,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习俗中的孝道、男权社会、严苛的等级制度等纷纷出现在影片的讨论之列。卧虎藏龙通过视觉形象表现了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景观:新疆的广阔沙漠、河北的苍岩山、浙江的竹林以及成都的古代宅邸,这些自然人文景观增加了影片的视觉吸引力,直观地呈现出影片画面中的民族性,进而间接传达出隐含其中的特殊含义。 (摘编自李佳琪电影(卧虎藏龙)与(长城)的跨文化现象分析)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今跨文化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应该如何应对经济

8、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背景下文化的交流、碰撞与融合。 B作为外来文化的佛教文化曾凌驾于儒家文化之上,是因为儒家文化具有其他文化难以比拟的包容性。 C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郭沫若的“凤凰涅槃”说,证明当时社会产生了新的文化需求。 D所有跨文化电影中,武侠电影是中国独有的电影类型,最能反映中华民族的性格、意识形态和精神。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释、道三种思想的外在象征均供奉于一殿、一庭、一山之中”表明:外来的佛教文化已中国化。 B跨文化现象,可能使本土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失语或者边缘化,也可能促进本土文化的丰富与发展。 C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具备经济、科技优势的国

9、家文化,在跨文化交流融合中,往往更具备输出优势。 D卧虎藏龙在海外取得较高的票房成绩,表明:传播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需要用好武侠元素。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没有涉及跨文化现象的是(3分) A.电影长城 B.神话“夸父追日” C六祖坛经 D戴望舒雨巷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跨文化武侠电影”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睡在麦田里的父亲郭光明 父亲这一觉儿,一睡就是二十多年。直到现在,也没醒。而且,再也不会醒来。但父亲睡觉的这块麦田,却一直鲜活在我的心间。 每年秋天,稻谷有序撤离,麻雀在稻

10、茬间紧张觅食。父亲总是早早起床,模着黑,趿拉着破胶鞋,给我家的老黄牛拌好草料,再撒上一把黑豆,卷上一根又粗又硬的旱烟卷,一边吸着,一边瞅着老牛吧嗒吧嗒地吃个肚儿圆。母亲抱怨说,黑灯瞎火的,咋能看见耕?父亲是不作理会的,执意犁翻深深浅浅的稻茬,好像要让疲倦的稻田晒晒太阳。稻田晒到了半干,父亲却没有摸黑儿套牛,而是等到天亮。我不只一次看到,父亲弓着身,一手扬着牛鞭,一手拽着缰绳,站在铁齿朝下的木耙上,驱赶那头老黄牛,将海浪般起伏的田垄耙碎。我发现,父亲甩起的鞭子,声音很响、很亮、也很脆,但响在田野、脆在半空,没有一次打在牛背上。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适宜。这句农谚,合辙押韵,像首诗,丰满而凝

11、重,是父亲告诉我的。但我记到了现在,虽然我不种麦已有好多年,但父亲起埂、条垄、耧种的影子,有些像摄影家镜头里的庄稼汉。田埂笔直,麦垄方正。寒霜如期而至时,变成麦田的稻田,像绿透了的春天,幸福地平躺着,懒洋洋地晒着太阳。麦苗用了一个冬天、一个春天、半年夏天来生长,父亲跟着麦苗的脚步,弓身除草,弓身施肥,弓身呵护每一棵麦苗的拔节打苞和抽穗。东南角的那棵柳树,粗大的树干,布满皱纹,像父亲的额头。这棵柳树,是父亲种下的。没有柳树之前,麦田是盐碱地,是荒草滩,不长一棵麦。那年冬天的一个中午,母亲“忽悠”我:你是个小男子汉,愿不愿意帮大人做点事?我上了母亲的“当”。我挎着母亲递给我的篮子,按母亲指给我的方

12、向给父亲送饭,却不知走了多远,才隐约望见,一头牛影儿,一个人形儿,一个在前,一个在后,一个伸长了脖子,一个佝偻着身子,弓步推着铧犁,像朱仙镇的那组耕牛图木版画,许久才见他们动上一动,像睡着了一般。午时的阳光,撩拨着沧桑的烟尘,漫漶苦涩的味道。太阳底下,父亲一边吃,一边用粗糙的跟老树皮没什么两样的手,擦一擦脸上的汗水。他的裤脚和胶鞋上沾满了黄土。牛的浑身,也是湿漉漉的,鼻孔和嘴巴,同父亲的一样,像是冒着烟;而柳条篮子里的瓦罐,装着母亲熬出的粥,早已温凉不沾,冒出的热气,不及父亲脸上的汗珠。而且,父亲的汗珠,不但有热度,更有力度,摔在地上,像他干涸的嘴唇,丝丝的声响,洇湿一片白花花的盐碱。那年,我

13、不到八岁。盐碱怕汗,父亲说的。他说汗流多了,盐碱自然就没了。这么多年,父亲的汗水像着了法力,淌到春天,麦苗绿得透明;淌到夏天,稻谷娉婷袅娜;而稻花弥散、稻香缭绕时,父亲的汗水淌进了麦田,压低了碱,洗去了盐,却没有削减父亲变了形的十指骨节的疼痛,洗白父亲黝黑的脸。弯月不锈,锈了的是岁月。麦子收获了一茬,父亲老去了一年。父亲老去了一年,麦子又收获了一茬。周而复始,父亲像麦子的时令,白露耕地,秋分播种,立冬要给麦子浇灌过冬水。过了年,一开春,父亲不是给麦子浇返青水,就是给麦子施拔节肥,总之,父亲忙不得闲,而他的腰,弯得更像一把弓。又一年,布谷鸟拖着长长的颤音,俯视这片麦田,但“咕咕咕”地叫了半天,也

14、没看到那把磨得如明月般的镰刀,更没看到“弓”一样的身影,只看到柳树的旁边,隆起了一堆孤寂的土包,慈眉善目的,似是向布谷鸟招手,又像为骄阳下炸响的麦粒送行。这是一座坟茔,但不是我家的祖坟,却埋藏了父亲的憧憬。母亲说,这块麦子地,是你爹的生命,既然他累了,就让他在这歇歇吧。说这话时,蓄在母亲眼睛里的悲恸泪水,哀痛不堪地涌出,顺着她粗糙的脸颊,吧嗒吧嗒地掉到了麦田里,而麦穗黄澄澄、金灿灿的,压弯了麦秆,像父亲的腰。那年的冬天,雪下得有点旺,合了父亲的心意。他常说,冬天雪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馍馍睡。就像他是雪中的一棵麦。但是,父亲不能再说话了。而且,永远也不会再说。然而,父亲给我描绘出一个美妙的世界,尽

15、管那个美妙的世界里,都是些草芥的事物,却蕴藏着奇妙的生命密码,在我心中生长出了淳朴、善良和憨厚!今年的清明节,我又来到这块麦田。麦苗依旧绿色,柳丝依旧金黄,依旧散发着泥土的芳香。父亲的墓碑前,一束牙白的菊花,安静地绽放着,映衬着墓碑黑色的光,显得菊花的瓣更加淡雅,鹅黄的花蕊更加精彩。微风拂过,花叶微微点头,仿佛,通了灵性。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题中“睡”内涵丰富,指父亲在麦田里昼夜劳作,对这片土地眷恋深沉,也指父亲最后埋葬在这块土地里。 B“东南角的那棵柳树,粗大的枝干,布满皱纹,像父亲的额头”,这句对柳树的描写,既是对父亲形象的刻画,也是为引出下文关于麦田

16、由来的交代。 C作者给在盐碱地开荒的父亲送午饭,“不知走了多远”,可能因当时年幼记忆模糊,但主要是借此突出父亲开荒之难与劳作之辛。 D“像朱仙镇的那组耕牛图木版画,许久才见他们动上一动,像睡着了一般”,该处描写是为了表现烈日下劳动者的疲惫。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让疲倦的稻田晒晒太阳”,“疲倦”修饰稻田,比拟修辞,土地供养了一季作物,肥力疲倦;可是 “疲倦”的劳作者却没有止息。 B“撩拨着沧桑的烟尘,漫漶苦涩的味道”,阳光本无味道,也无从撩拨,但浸透了作者的独特感受,契合父亲在烈日下盐碱地上劳作的景象。 C“弯月不锈,锈了的是岁月”,“锈”“月”二字,巧妙

17、地将空间与时间相勾连,在文中表达了昔日不再、物是人非的感慨。 D文章语言如画,画中有诗,娓娓道来,清新而不失典雅,朴质而饱含情愫;鲜活生动地勾勒出了热爱脚下这片土地的父亲的形象。8“这句农谚,合辙押韵,像首诗,丰满而凝重”,请结合文章,分析“丰满凝重”的具体含义。(4分)9作者缅怀已逝去的父亲,却用了大量的笔墨来写“麦田”,作者借“麦田”塑造了怎样的父亲形象?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刘中敷,大兴人,初名中孚。燕王举兵,以诸生守城功,授陈留丞。擢工部员外郎。仁宗监国,命署部事,赐今名。迁

18、江西右参议。宣德三年迁山东右参政,进左布政使。质直廉静,吏民畏怀。岁大侵,言于巡抚,减赋三之二。 正统改元,父忧夺情,俄召拜户部尚书。帝冲年践阼,虑群下欺己,治尚严。而中官王振假以立威,屡摭大臣小过,导帝用重典,大臣下吏无虚岁。三年讽给事御史劾中敷与左侍郎吴玺等,下狱,释还职。 六年,言官劾中敷专擅。诏法司于内廷杂治。当流,许输赎。帝特宥之。其冬,中敷、玺及右侍郎陈嫦请以供御牛马分牧民间。言官劾其变乱成法,并下狱论斩。诏荷校长安门外,几十六日而释。瓦剌入贡,诏问马驼刍菽数,不能对,复与玺、瑺论斩系狱。中敷以母病,特许归省。明年冬,当决囚,法司以请。命玺、嫦戍边,中敷俟母终其奏。已,释为民。 景

19、帝立,起户部左侍郎兼太子宾客。时方用兵,论功行赏无虚日。中敷言府库财有限,宜撙节以备缓急。帝嘉纳。景泰四年卒。赠尚书。 中敷性淡泊,食不重味,仕宦五十年,家无余资。 子琏,正统十年进士。授刑科给事中,累官太仆寺卿。耻华靡,居官刚果。左迁辽东苑马寺卿,卒。 子机,幼有孝行。成化十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正德中,代张彩为吏部尚书,以人言乞归。起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流贼犯江上,众议择将。适都督李昴自贵州罢官至,机即召任之。昂以无朝命辞机曰机奉敕有云敕所不载听便宜此即朝命也。众服其胆识。致仕归,卒。 (节选自明史刘中敷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昂以无朝命辞机日

20、机奉敕有云敕所不载听便宜此即朝命也 B昂以无朝命辞机日机奉敕有云敕所不载听便宜此即朝命也 C昂以无朝命辞机日机奉敕有云敕所不载听便宜此即朝命也 D昂以无朝命辞机日机奉敕有云敕所不载听便宜此即朝命也II.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夺情:又称夺情起复,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 B践阼:l.走上阼阶主位;2亦作“践胙”、“践祚”,解释为即位、登基。文中是第二个意思。 C赠:追赠,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官爵或荣誉称号等。文中明景帝在刘中敷死后,追赠他为尚书。 D致仕:被朝廷免职。文中刘中敷

21、之子刘机在没有朝廷命令的情况下,擅自任命被免职的李昂为将,因此被迫究而免职归乡。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中敷历任多朝,为官数起数落。早年因军功而获职,曾升迁至户部尚书,后来多次因弹劾被下狱治罪,曾释罪为民。 B刘中敷勤于公事,敢于言事。他曾因奏请将御用的牛马分给民间牧养而获罪,也曾因过问瓦剌朝贡之事而被捕入狱。 C刘中敷性情淡泊,为人清廉,生活简朴。他为官五十年,却不曾为家人留下什么家产,白己吃饭也不要两个菜肴。 D刘中敷育子有方。儿子刘琏、刘机均考取了进士;刘琏生活简朴,性情正直,颇有父风,刘机善于决断,为他人所钦敬。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

22、代汉语。(8分) (l)质直廉静,吏民畏怀。岁大侵,言于巡抚,减赋三之二 (2)言官劾其变乱成法,并下狱论斩。诏荷校长安门外,凡十六日而释。14.从文章内容来看,正统初年吏治苛刻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 -16题。徐孺子祠堂黄庭坚乔木幽人三亩宅,生刍一束向谁论?藤萝得意干云日,箫鼓何心进酒尊。白屋可能无孺子,黄堂不是欠陈蕃。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年年到旧痕。 注徐孺子:东汉徐稚,字孺子。陈蕃为豫章太守,专门做了一张榻给他坐。生刍:徐稚吊唁郭林宗之母,只放一束生刍(青草)。语出诗经:“生刍一束,其人如玉。”15.下列对

23、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首联,先写祠堂环境,三亩之宅,乔木四围,环境幽雅清静;然后借用典故,点出祭祀对象 徐孺子;“向谁论”三字,有无人理解之意。 B诗歌颔联,用“得意”写攀附乔木而上遮云蔽日的藤萝,讽贬暗含;来祭拜的人们,吹箫打鼓, 进奉酒樽,表现了时人对徐孺子人格的敬仰。 C诗歌颈联,生发议论,贫寒门第中怎能没有徐孺子这样的人物呢,太守中也有如陈蕃一样的 伯乐吧,可惜我没有遇到,把深沉感慨寓于议论中。 D这首诗与杜甫蜀相写法不无近似之处,又有自我的变化;诗歌感情深沉丰富,有作者对徐 孺子为人的仰慕,有对现实的讥讽与自我感伤。16.诗歌最后一句,从全诗来看,运用了什

24、么抒情技巧?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l)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借大自然充满生机与韵律的春景抒发回归田园之乐的句子是“ , ”。(2)王勃滕王阁序第二、三段中描写滕王阁所在,人烟阜盛,一派太平盛世景象的句子是“ , ”。 (3)逍遥游中描写蜩和学鸠用自己飞翔的状态来嘲笑鲲鹏,表现它们的目光短浅的句子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人的怜悯之心是裹挟在哀愁之中的,而缺乏了怜悯的艺术是不会有生命力的。哀愁是花朵上的露珠,是撒在水上的一片湿润而灿烂的夕照,是情到深处的一声知足的叹息。

25、可是在这个时代,充斥在生活中的要么是欲望膨胀的嚎叫,要么是麻木不仁的冷漠。此时的哀愁就像丧家犬一样流落着。生活似乎在日新月异发生着变化,新信息纷至沓来,几达爆炸的程度,人们生怕被扣上落伍和守旧的帽子,疲于认知新事物,应付新潮流。于是,我们的脚步在不断拔起的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间变得机械和迟缓,我们的目光在形形色色的庆典的焰火中变得干涩和贫乏,我们的心灵在任何一个角落获知了在第一时间发生的世界新闻时却变得茫然和焦渴。 在这样的时代,我们似乎已经不会哀愁了。密集的生活挤压了我们的梦想,求新的狗把我们追得疲于奔逃。我们实现了物质的梦想,获得了令人眩晕的所谓精神享受,可我们的心却像一枚在秋风中飘荡的果子

26、,渐渐失去了水分和甜香气,干涩了,萎缩了。我们因为盲从而陷入精神的困境,丧失了自我,把自己囚禁在牢笼中,捆绑在尸床上。那种散发着哀愁之气的艺术的生活已经别我们而去了。18.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们的心灵获知了在第一时间在任何一个角落发生的世界新闻时却变得茫然和焦渴。 B我们的心灵在第一时间在任何一个角落获知了发生的世界新闻时却变得茫然和焦渴。 C我们的心灵获知了在第一时间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发生的新闻时却变得茫然和焦渴。 D我们的心灵在第一时间获知了发生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新闻时却变得茫然和焦渴。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加着重号的句子所用比

27、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可我们的心却像一枚在秋风中飘荡的渐渐失去了水分和甜香气的果子干涩萎缩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21.下面是某中学2020年下学期开学典礼上高三学生代表的发言稿,其中有四处表述不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使之准确,得体。(4分) 尊敬的领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非常侥幸能够代表高三学生在此发言。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有喜悦、激动,也有忐忑、紧张。进入高三,临近高考,我想对形影相吊的同学们说,让我们一起努力拼搏,用优异成绩来创造属于我们也属于学校的新的辉煌。在莘莘学子即将踏上一段新征途的时候

28、,请允许我代表高三年级的全体同学向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今后我们定当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他们。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30个字。(5分) 第十九次中国 东盟(10_-1)经贸部长会议27日通过视频方式举行。双方表示将加强贸 易投资合作,共同促进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指出,本次会议的联合声明释放了利用自贸协定促进贸易与投资、维护区域和全球供应链、减轻疫情对经济影响、建立更强大经济区的积极信号。部长们认为,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系对于推动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具有重要作用,并重申贯彻现有国际规则,支持世贸组织改革,以捍

29、卫自由、开放、非歧视、透明且可预测的贸易投资环境。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现实主义题材影片那时风华日前在京举行全国首映礼,自201 9年12月10日起在全国上映,该影片讲述了以郑百团、唐学燕、苏铁为首的年轻人,怀揣着“沙漠变绿洲、保卫北京城”的伟大理想走上塞罕坝,在那里无怨无悔奉献青春热血的故事。三代塞罕坝林场人造林,护林,营林,他们以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坚持植树造林,建设了112万亩人工林海,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为绿洲的绿色奇迹。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收看那时风华后的观后感,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

30、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语文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的能力。A 项,根据材料一“跨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便是谁的文化在跨越谁的文化?换言之,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交流、碰撞与融合?”可知“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背景下文化的交流、碰撞与融合”只是跨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B 项,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可知,唐初和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与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及当时战争大环境有关;另:根据材料一第三段可知,儒家文化具有其他文化难以比拟的包容性,体现之一是佛教的彻底中国化。B 项是强加因果。C 项,根据

31、材料一第四段,“打倒孔家店”是西方文化冲击下对儒家文化的质疑,郭沫若“凤凰涅槃”说呼唤中国文化的新生;二者都折射出西方文化思潮冲击下,中国文化求新求变的内在文化需求。D 项,“最能反映中华民族的性格、意识形态和精神”说法过于绝对,与原文逻辑不符,原文为“往往可以更好地反映一个民族的性格、意识形态和精神”。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并进行推断的能力。A 项由原文“佛教能够彻底中国化,显然离不开儒家文化的宽宏包容。在中国的许多著名寺庙,儒、释、道三种思想的外在象征均供奉于一殿、一庭、一山之中,这不能不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包容性的一个注释。”可知“儒、释、道三种思想的外在象

32、征均供奉于一殿、一庭、一山之中”,即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佛教文化的包容吸纳,也从侧面反映了佛教文化在中国的变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其他元素和平共处,彻底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已彻底中国化。B 项,根据原文“力图使发展中国家的历史与文化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不是失语就是被边缘化”“古代佛教文化、近代西方文化都对中国文化的丰富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可知无误。C 项,根据原文“高新传播技术的发展使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在范围、速度、强度、种类等方面都达到了以往历史上未曾有过的高度和规模;另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凭借自身的经济、科技优势所带来的话语霸权,大肆推销、宣扬和传播西方主流文化及其价值观念,贬损甚至摧残发展中

33、国家的历史与文化”可知无误。D 项,根据材料二可知,武侠文化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类符号,武侠电影也只是中国跨文化电影中的一类,所以并不是所有的传播中国文化的途经都需要使用武侠元素。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跨文化现象”是指文化的交流、碰撞与融合现象,所以本题是要求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判断选项所涉是否涉及文化的交流、碰撞与融合。A 项,由材料二选文文题可知。B 项,是中国本土神话故事,与文化交流成果无关。C 项,坛经是佛教中国化的具体体现。D 项,戴望舒雨巷象征主义抒情的技巧的运用,有十九世纪末法国象征主义诗歌流派的影响。4.【答案】跨文化武侠电影是中国独有

34、的武侠电影的一个类型,取材中国武侠故事,包含中国文化特定符号;定位全球市场,旨在借中国武侠的独特吸引力,来跨文化讲述中国故事,表现中国文化内涵,构建中国文化身份。(每点 1 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下定义时应注意其“类属”和“特征”。首先应明确跨文化武侠电影的类属。然后根据材料二梳理出它的一般特征,主要包含两个方面:1、武侠元素是该类电影的核心 2、跨文化传播中国文化,是该类电影的创作目的。5.【答案】文章首先指出跨文化研究在全球化进程背景下的重要研究命题:谁的文化在跨越谁的文化?(2 分)接着以中国为例,分析中国的儒家文化:回溯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交流、碰撞与交融的历

35、史,并分析总结出中国传统文化生命力强、富于包容性、在外来文化刺激中丰富发展的观点;(2 分)最后文章分析现状,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在跨文化现象中本土文化面临的严峻形势。(2 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行文脉络”其实就是各段段落大意的有机组合。考生在概括大意时应明确每个段落的“核心话题”,在整理各段落大意的基础上,同类相合,异类相加,整合信息,可得出答题要点。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 项,结合前后语境来看,作者将其比喻为木版画,“许久不动,睡着了一般”,一是因为观察距离较远,是隐约看见;二是为了表现盐碱地开垦的艰难,在一寸一寸地开垦,从而突

36、出父亲的辛劳与坚韧。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语言与艺术手法的能力。C 项,结合前后语境“弯月不锈,锈了的是岁月”一句,是作者含蓄形象地表现父亲在劳作中老去。选项分析,脱离了原文语境。8.【答案】“丰满凝重”是作者对农谚的感受,也是对与农谚相关的父亲形象的感受。(2 分)第一层含义:是指农谚语言生动形象地概括了及时种麦的时令特点,是劳动人民在劳作实践中智慧的体现,作者印象与体会深刻,记到了现在;(1 分)第二层含义:这条农谚是父亲告诉作者的,凝注了父亲的劳动智慧,浓缩了父亲一生劳作的身影:种麦时节父亲“起埂、条垄、耧种”;“麦苗用了一个冬天、一个春天、半年夏天来生长,父亲跟着麦

37、苗的脚步,弓身除草,弓身施肥,弓身呵护每一棵麦苗的拔节打苞和抽穗。”。以父亲为代表的农夫一生丰满而凝重。(1 分)【解析】该题考查考生分析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该句出现在文章的第四段。结合语段内容来看,“丰满凝重”是对农谚的印象,也是对告诉作者这句农谚的父亲的印象。9.【答案】辛勤劳苦的父亲形象。父亲挥洒汗水把盐碱地、荒草滩耕耘成了肥沃麦田,父亲在这块麦田一年两作,昼夜不息,早出晚归,忙不得闲。眷恋土地的父亲形象。在麦田劳作一生,麦田是父亲的追求与希望;父亲死后没有埋进祖坟,而是选择埋在麦田边,麦田是父亲的归宿。父亲,是生死不离、深爱脚下这片麦田的父亲。智慧淳朴的父亲形象。父亲耕种麦田,深

38、谙农事节气,依令而作;父亲用自己在麦田的劳动无声教导孩子:生命就如麦田,用心耕耘才有希望,才有收获。作者借麦田塑造父亲形象,麦田是父亲的象征,父亲是几千年来,一代代在“麦田”辛勤劳作的农民形象的缩影。(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回答该题,须要审清题干并抓住“麦田”“父亲形象”这两个关键点及二者的联系,在此基础上,筛选信息,归纳答案。10.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在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基础上运用语法进行断句的能力。首先根据前后语境疏通句意,然后,利用专有名词断句,利用动词搭配的主语与宾语断句,可得出答案。原句标点为:昂以无朝命辞。机曰

39、:“机奉敕有云,敕所不载,听便宜。此即朝命也。”11. 【答案】D【解析】D 项,致仕,旧时指交还官职,即辞官。D 项解释、分析皆错误。12. 【答案】B【解析】B 项,“也曾因过问瓦剌朝贡之事从而被捕入狱”,原文为“瓦剌入贡,诏问马驼刍菽数,不能对,复与玺、瑺论斩系狱”,意思是:瓦剌来朝贡,皇上下诏问他马驼和草料豆类的数量,刘中敷答不上来,又把他和吴玺、陈纋论斩,关进监狱。13. 【答案】(1)他朴实正直,廉洁清静,吏民都敬畏他,诚心归附。农作物严重欠收,中敷向巡抚请求,得以减去三分之二的税收。(关键词“质直”“畏怀”“侵”“三之二”各 1 分)(2)言官弹劾他们变乱成法,他们一并被下狱论斩

40、。皇帝诏令将他们枷在长安门外,总共十六天后才释放。(关键词“劾”“并”“荷校”“凡”各 1 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做好本题,要积累一定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用法的知识。还要掌握“留、删、增、改、调”等方法。14. 【答案】皇帝(朱祁镇)少年登基,担忧臣下欺瞒自己,所以崇尚严苛吏治;(1 分)再加上宦官王振想要借此树立自己的威严,多次抓住各大臣的小错误,诱导皇帝用严刑重罚处置;(2 分)因为这两方面的原因,正统初年,吏治苛刻。【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考生在正确翻译原文的基础上筛选信息的能力。答题关键在于“正统改元”“帝冲年践阼”的理解。皇帝(朱祁镇)幼年登基,改用正统

41、年号,这两句能理解了,就能抓住原文答案关键:“虑群下欺己,治尚严”“振假以立威,屡摭大臣小过,导帝用重典,大臣下吏无虚岁”。15. 【答案】B【解析】B 项,“来祭拜的人们,吹箫打鼓,进奉酒樽,表现了时人对徐孺子人格的敬仰”分析有误。诗句中,何心一问,表明作者对时人祭祀徐孺子的方式存疑,时人用这样一种祭祀神佛的方式来祭祀徐孺子,到底是出于什么心思呢?16. 【答案】比喻,以景结情。“古人冷淡今人笑”,但“湖水年年到旧痕”;意思是徐孺子这样的人物,被古人冷淡,今人嘲笑;可是徐孺子这样的人物的品格如湖水年年长在一样,不曾改变。以景结情,寓情于景,情境交融,含蓄无限。(6 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

42、赏诗歌中的情感和表现手法的能力。从题干来看,要求考生在判断抒情技巧时能联系全诗,从前文内容与尾句写法的关系来判断。17. 【答案】(1)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2 分)(2)闾阎扑地 钟鸣鼎食之家(2 分)(3)我决起而飞 抢榆枋而止(2 分)18.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该句是一个长句,先抽取句子主干,“我们的心灵变得茫然和焦渴”;选项关于语病的设计主要是状语的语序问题,该句状语由一个动宾句式组成获知新闻,选项制造病句的形式是混淆了获知的状语与新闻的定语,将修饰成分重新排序,即可得到答案。19. 【答案】将抽象的情感哀愁比喻为具体可见的露珠、夕照,相似性在于

43、:在文段语境里,哀愁是富于艺术美感的情感,露珠、夕照同样是富于艺术美感的画面,本体与喻体同为美的对象;哀愁常常伴随泪水,露珠、水上的湿润的夕照,也和水相关联;哀愁在作者笔下是当下珍贵少有的,与露珠、夕照的易逝、短暂也构成关联。(答出两点即可给满分 4 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分析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本题分析的是比喻。比喻的话,要明确本体、喻体及特征。回答本题时,要从本体与喻体的本身特征、修饰词及相关语境去寻找二者的相似性。20. 【答案】原句句式为复句,将该句定语“渐渐失去了水分和甜香气的”单独成句,主语是“我们的心”,原句运用了短句的表达形式。(表达形式)“渐渐失去了水分和甜香气”单独成

44、句,强调突出了我们的心在失去哀愁的情感成分后的失去之重、失去之憾、失去之可惜;改句中该内容修饰的是果实,没有这样的强调效果。短句的运用,使句子的表达更为灵活,节奏更为鲜明;改句用一个长单句表达,显得笨重冗长。(表达效果)(4 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选用、仿用和变换句式的能力。要将原句与该句进行对比,发现两个句子在句式、语序等上的不同,去体验不同语言表达形式下,表达效果的不同。21. 【答案】(1)“侥幸”改为“荣幸”。(2)“形影相吊”改为“朝夕相处”。(3)“莘莘学子”改为“我们”。(4)“报答他们”改为“报答你们”。(每处 1 分)【解析】“侥幸”指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用

45、在此处不合语境,可改为“荣幸”。“形影相吊”指身体和自己的影子相互慰问,形容孤独。不符合语境,可改为“朝夕相处”。“莘莘学子”称谓不得体,可改为“我们”。“报答”的对象在席,“他们”可改为“你们”。22. 【答案】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议通过视频方式举行,聚焦经济复苏。(5 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变换句式、压缩语段并用简洁流畅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做好本题,要了解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新闻组成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新闻特点:真实性,及时性,倾向性等。一般而言,开头部分是导语,是概括时重点关注对象。本题核心是会议,所以,会议召开方式地点,主题会议

46、讨论的主要内容是概括重点。23. 【评分标准】(1)48 分以上围绕“理想”与“奉献”“担当”之间的关系立意,符合“观后感”的格式要求;其他(语言、结构、内容特别好的)可适当加分;54 分以上的,立意要深刻,例如:牢记使命,艰苦创业;追求理想,甘于奉献(2)36 分以上(3647 分)只论述“理想”或“奉献”或“担当”或其它的。可及格,但不能上 42 分。(3)36 分以下改写或扩写材料语句的,不及格;但体现了“理想”“责任”或“担当”的,可及格;脱离材料,泛泛而谈个人认识,做无效文字处理(每 100 字扣 10 分);另起炉灶,25 分以下。【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47、的能力。【解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首先得读懂“材料”的含意;由于“材料”一般都存在含意多解的情况,考生就必须抓住那些语义指向相同的关键词句,有时“提示语”也会暗示“任务”指向,将二者结合审读材料,就可以准确立意。该作文题由材料、提示语和要求三部分组成。材料是关于影片那时风华的主要内容,即使考生可能没有观看该影片,但材料中的某些词句暗示了考生思考材料以及立意的方向,例如“怀揣着沙漠变绿洲、保卫北京城的伟大理想”“无怨无悔奉献青春热血”“三代人”“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坚持”“绿色奇迹”等,依据这些词句,考生不难推知该材料的命题旨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绿色发展,做有理想有担当的人等。提示语则明确要求文章能“体现”考生的“认识与思考”。此外,“观后感”“符合文体特征”的要求也不可忽视。【参考立意】牢记使命,艰苦创业;追求理想,甘于奉献;不忘初心,奉献青春;艰苦创业,绿色发展;弘扬塞罕坝精神,做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其他立意,如“敬业”“坚持”,也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