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7620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射洪中学高2019级高二(上)第二次学月测试历史试题(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周宁 审题人:胡和 梁梦迪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1富兰克林罗斯福说过:“每周增加几美元的工资,更好地分配工作,工作日短一些,就会使我们数百万工资收入最低的工人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能为工农业产品支付几千亿美元的实际买主。大量失业所造成的思想混乱才是我们最沉重的负担,它是对我们社会制度的最严重的精神威胁。”可见罗斯福实施新政的目的是A增加工人收入,改善其生活条件B全面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干预C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D解决失业所造成的思想混乱局面21929年1932年,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开支达7亿美

2、元,是19001929年总和的近3倍;1930年胡佛政府批准了“霍利斯穆特法”,大幅提高890种关税,许多国家采取相应措施,实行贸易保护。这说明胡佛政府A采取自由政策加剧了危机B大幅度财政支出导致经济危机C一定程度上干预经济发展D实行贸易保护恶化了国际关系3下图反映的是19651972年纽约市场每盎司黄金价格走势。图中变化说明A布雷顿森林体系不断完善B美国民众购买力有所提升C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削弱D美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419451948年,美国先后向日本派出的三个调查团,分别就日本的战争赔偿的问题先后建议:必须拆除日本剩余的工业设备用于战争赔偿;只拆除军用设备,保留必要的设备,用于日本经济的

3、复兴;为维持合理的生活水平,进一步缩减赔偿范围,减少2/3 的军工设备的拆赔量。由美国对日战争赔偿态度的变化可见A日本经济崛起促使美国调整政策B美国逐渐把日本纳入其战略轨道C日本已经和美国结成了盟友关系D美国主动扶持日本军国主义势力5史学家霍布斯鲍姆(19172012)说:“自由贸易对于英国,就如同在政治上美国宪法对于美国一般,同是两者身份形象的象征。英国从世界经济体系中撤退,放弃了自由交易的原则,愈发凸显当时各国急于保护自家门户的现象。说得更明确一些,西方各国在大萧条压力之下,不得不将社会政策的考虑列为优先,经济事务只好屈居次要了。否则政治后果会很严重,德意志等国的例子就摆在那里。”他强调A

4、大萧条时期激烈的经济战有一定的合理性B德国法西斯势力兴风作浪产生了严重后果C经济大危机将自由放任主义政策击得粉碎D各国携手合作才能够达到共同繁荣和稳定6根据2019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德国25.1%的国内生产总值流向公共社会福利支出,远高于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20.1%。德国财政部长舍尔茨表示:“社会福利支出会持续上升,将由2019年的1800亿欧元升至2023年的2000亿欧元。”德国的这一做法A使其率先进入“福利国家”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压力C充分调动了劳动者积极性D实现了社会的公平公正71936年,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农业调整法违宪,禁止实施,但根据法院的裁决,农业管理局却可以继续存在并仍然负责

5、管理农业生产,只不过工作重点发生了变化,即从限制农民生产转移到补贴农民种植土壤保护作物,如草、豆类和饲料作物等等。这一变化A开创联邦政府有计划介入自然灾害救助的先例B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C改变了国民经济体系与农业体系的结构关系D说明广大农民群众对罗斯福新政充满了信心8如图是18901938年美、英、德、俄国苏联四国的生铁产量示意图。其中分别是A美国、德国B美国、俄国苏联C英国、德国D英国、俄国苏联9俄国史记载,在20世纪20年代“社会主义商店”虽然享有政府的优惠待遇和较低价格,但常被认为“不如私人商店”。因为私人商店一般能提供更快捷、更舒适的服务和较好的质量、较多的品种。材料

6、表明A新经济政策削弱了无产阶级专政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促进经济恢复活力C战对共产主义政策弊端日益显现D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催生新经济政策10下表是根据俄国及苏联国民经济建设文件汇编材料绘制的苏俄部分经济建设指标在世界和欧洲的排名表,对表格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使工业生产总值于1928年恢复到战前水平B1932年苏联机器制造业占欧洲第一,表明工业化已经实现C农业集体化的推行,有助于1937年苏联工业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D19131937年的经济建设,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1美国“退群”统计表“退群”时间国际组织/协定2017年1月23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20

7、17年6月1日巴黎气候变化协定2017年10月1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7年12月2日全球移民协议2018年5月8日伊朗核协议2018年10月3日决定退出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2018年10月17日启动退出万国邮政联盟 如表中美国的“退群”举动A说明美国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B意味着西方阵营不断分化C反映其着眼于创建新的双边体系D说明其强烈的功利主义外交12如图反映了1948一1979年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缔约国家数量变化情况。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世界贸易组织的不断壮大B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C新兴独立国家的大量增加D不结盟运动的扩大13目前,世界地区性经济合作不断扩大和增多,全球已有近百个大小不

8、等、形式各异的地区经济贸易组织和集团,参加国达150多个。WTO成员95%以上参加了一个或多个这样的地区性经济一体化组织。这反映出A发展中国家积极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B经济合作消除了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C地区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呈互动态势D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得以巩固142016年,美国联邦参议员伯尼桑德斯指出,过去35年,自由贸易政策使得公司更容易关闭美国的制造工厂,更方便把工作转移到墨西哥、中国和其他国家,去劳动力最便宜、税收最低、环境保护要求最弱的地方寻找劳动力。这反映出A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B发展中国家成为最大赢家C跨国公司的国家属性消亡D产业转移固化了国际分工15.

9、2019年11月5日-10日,习近平出席并宣告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这是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国家级展会;同时,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达到了全球最佳水平的77.9”。这表明A中国旨在积极推进“经济全球化” B中国崛起并主导了国际贸易体系C中国进口贸易量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D中国政府成功化解了国际贸易壁垒16.易中天曾经说道:“这(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也是一场历时三百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材料中“争”的核心问题是A. 争夺政治统治的权力 B. 寻求社会稳定发展的途径C. 争夺学术霸主的地位 D.

10、 探寻实现专制集权的途径17.孔子说“学而优则仕”,而他的弟子曾参要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表明儒家A. 强调学养与修养并重 B.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C. 以“仁”为思想核心 D. 注重追求功名的官本位思想18.史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he)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材料表明A. 西汉初期统治者“尊儒尚法” B. 法家思想与道家思想颇有渊源C. 韩非子是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 D. 道家思想是诸子百家思想源头19.习近平

11、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引用诗经中的一句话:“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下列主张与诗经属于同一思想流派的是A. “必吾先从事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我以爱利吾亲也。”B.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C.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D. “治大国,若烹小鲜”20.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出现“儒者气象”主要是因为A. 主流思想发生了变化 B. 民间向学之风兴起C. 选官制度发生大变化 D. 社会环境走向安定21.韩愈在论佛骨表中说:“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

12、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据此可知,韩愈主张A. 援佛入法B. 反佛崇儒C. 融佛尊儒 D. 三教合一22.宋儒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认为知识及做人的“源头活水”是A. 读圣贤书 B. 诚敬存之 C. 发明本心 D. 端坐澄心23.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A. 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 B. 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C. 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 D. 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24.法国作家维克

13、多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机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下列有关这段话的认识比较合理的是A.雨果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B.雨果指出了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的事实C.雨果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更加神奇D.雨果认为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25.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下列书法作品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是A. B. C. D. 26.古代中国科技著作往往以“经”命名,如医药

14、学的黄帝内经难经本草经,数学的算经十书,还有天文经、星经、茶经、水经等,在编写方式上也往往模拟经学的注解方式。这反映了古代科技发展A. 具有儒学化特征 B.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C. 为封建统治服务 D. 受益于儒学的推动27.明清时期通俗小说的读者有两类:直接读者和间接读者。下图为直接、间接读者与通俗小说传播方式的关系。由此可知A. 明清通俗小说传播途径呈现多样化趋势B. 间接阅读是小说传播的主要方式C. 社会上层阅读小说侧重于版籍传播D. 通俗小说为明清时期的主流文学28.宣和(宋徽宗年号)画谱墨竹叙论说:“有以淡墨挥扫,整整斜斜,不专于形似,而独得于象外者,往往不出于画史,而多出于词人墨卿之

15、所作”这说明此类画作()A. 描绘民间风情B. 注重规范法度C. 彰显文人意境D. 突出生活实用29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开颅洗脑”的意义是()A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B是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C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30陈独秀说:“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曰忠、曰孝、曰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材料反映了()A儒家思想第一次遭到严厉的批判 B20世纪初新旧道德观念的冲突C新文化运动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 D向西方学习过程中资产阶级的困惑二、材料解析

16、题(共40分)31民族精神是在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民族文化的内核和灵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先秦时期是古代中国民族精神构建的时代。礼记礼运语谓:“圣人耐(能)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周易乾卦象传语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人们从天象而感悟人道,认为人应当像自然的运行那样生生不息,不断前进。礼记中庸所谓“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种精神,在先秦时期常常被称为“中和”或“和合”。 材料二宋儒在学术上坚持求新,张载认为“学贵心悟,守旧无功”。理学把自然、人

17、生、社会融为一体,在熔铸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等方面起了重大作用。理学家在建立体系时,大多经历了“泛滥释老,返诸六经而后得”的过程,显示了中华文化的包容与创新的民族特色。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郑师渠历史视野下的中华民族精神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所构建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说明“中华文化的包容与创新的民族特色”。(8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 我们应当观察各种发明的威力、效能与后果,最显著的例子便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发明都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全部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知识传播的文献方面,第二种在战

18、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并且随着这些发明的应用又引起了无数的变迁。由此看来,世界上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星宿,比这三种发明对于人类发生过更大的力量与影响了! 弗朗西斯培根根据材料,就“技术发明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关系,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史论结合,层次清楚)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 文翁(前187一前110),庐江舒地人。汉景帝后期,担任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僻陋有蛮夷风,文翁就打算诱导教化。于是就选出张叔等十多个聪敏有才华郡县小官吏,亲自告诫勉励,遣送(他们)到京城,就学于太学中的博士,有的学习法规法令。减

19、少郡守府中开支,购买蜀刀、蜀布等蜀地特产物品,委托考使送给太学中的博士。“蜀生皆成就还归,文翁以为右职,用次察举,官有至郡守刺史者”。又修起学宫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免除他们的摇役,把学问高的学宫弟子用来增补郡县官员的空缺,因此,蜀地的民风得到极大的教化,蜀地到京城求学的人数和齐鲁之地的一样多。到汉武帝时,命令全国的郡县都设立学宫。 据汉书等(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翁治蜀的背景(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文翁办教育的特点及对当时社会发展的贡献。(8分)射洪中学高2019级高二(上)第二次学月测试历史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大量失

20、业所造成的思想混乱才是我们最沉重的负担,它是对我们社会制度的最严重的精神威胁”可知强调的是罗斯福实施新政的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故C正确;增加工人收入,改善其生活条件不是主要目的,故A错误;全面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干预是罗斯福新政的手段,故B错误;解决失业所造成的思想混乱局面也不是主要目的,故D错误。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929年1932年,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开支达7亿美元”、“大幅提高890种关税”,表明胡佛政府在面对经济危机的到来,开展公共工程、提高关税,对经济进行了一定的干预,故选C;“采取自由政策”与材料“公共工程”、“提高的890种关税”不符,排除A;根据所学,经济危

21、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主要原因是供需矛盾,直接原因是股市崩盘,排除B;提高关税一定程度上恶化了国际关系,但增加公共工程不能体现该信息,排除D。3.【答案】C【解析】1970年以后,纽约市场每盎司黄金价格走势迅速攀升,说明布雷顿森林体制崩溃,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削弱,C项正确;19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A项不符合史实;黄金价格上涨会削弱美国民众的购买力,B项错误;1970年代是美国历史上的“滞胀”时期,D项错误。4.【答案】B【解析】材料“必须拆除日本剩余的工业设备用于战争赔偿;只拆除军用设备,保留必要的设备,用于日本经济的复兴”表明美国逐渐把日本纳入其战略轨道,这主要和两大

22、阵营的形成有关,故B正确;此时日本尚未崛起,故A错误;这一时期的日本是作为战败国处置的,排除C;“美国主动扶持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故选:B。5.【答案】A【解析】“西方各国在大萧条压力之下,不得不将社会政策的考虑列为优先,经济事务只好屈居次要了。否则政治后果会很严重,德意志等国的例子就摆在那里”表明大萧条时期激烈的经济战有一定的合理性,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路,故A正确;B理解片面,材料无法体现德国法西斯势力兴风作浪,排除;CD材料未体现,排除。6.【答案】B【解析】据材料“德国25.1%的国内生产总值流向公共社会福利支出”、“社会福利支出会持续上升”等信息可知,德国持续增

23、加福利支出,会增加政府的财政压力,故B项正确。福利国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经出现,故A项错误;福利制度容易滋生“懒人”,故C项错误;D项夸大了德国扩大福利支出的作用。故选B。7.【答案】B【解析】从材料反映的农业管理局的职权“从限制农民生产转移到补贴农民种植土壤保护作物”可以看出,这一变化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反映农业管理局的职权涉及自然灾害救助,排除A项;这一变化没有涉及国民经济体系与农业体系的结构关系,排除C项;广大农民群众对罗斯福新政的信心,与这一变化没有关系,排除D项。8.【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前期经济发展最快

24、的是美国、德国,超过英国和法国,故是美国;是德国;是英国;在一战之前相对落后,经过二十世纪20年代的新经济政策和两个五年计划,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时期依然发展较快的是俄国苏联;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9.【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20年代,俄国社会主义商店不如私人商店可以提供更快捷、更舒适的服务和较好的质量、较多的品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的实行促进了市场竞争,使人们享受到更优质的商品和服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故选B;面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的严重政治经济危机,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巩

25、固了无产阶级专政,排除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一切商品贸易,材料中“社会主义商店”和“私人商店”的存在体现了当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被新经济政策取代,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产生的影响,而不是新经济政策出台的原因,排除D。10.【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苏联推行农业集体化为解决工业化急需的粮食、原料、资金等创造了便利条件,保证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C选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A选项错误;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是在1937年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之际,B选项错误;在此时期苏联逐渐形成斯大林模式,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D选项错误

26、。故选C。11.【答案】D【解析】根据表格,美国退出各种群体,体现他强烈的现实主义,以自己国家利益为标志,故D项符合题意;退出国际组织,减少了责任与担当,违背历史潮流,A项不符合题意;美国退群体现单边主义,不能看出阵营分化,B项不符合题意;美国一直是单边主义,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12.【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缔约国家数量不断增加,这主要是因为二战后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故C项正确;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与题干时间不符,A项错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不是经济区域组织,排除B项;不结盟运动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关贸总协定是由发达国家和发展国家

27、组成的世界贸易组织,D项错误。1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目前全球的地区性经济组织合作不断扩大和增多,同时WTO成员95%以上也参加了一个或多个这样的地区性经济一体化组织,这表明当今世界地区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互动的态势,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关于发展中国家的相关信息,故A项排除;B项的消除表述过于绝对化,表述错误,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故D项错误。故选C。14.【答案】D【解析】美国公司更容易关闭在美国的制造工厂,把工作转移到“劳动力最便宜、税收最低、环境保护要求最弱的”墨西哥、中国和其他国家,反映出产业转移固化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分工,D项

28、正确;材料不能说明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A项错误;在桑德斯的分析中,美国即发达中国家是最大赢家,B项错误;跨国公司的国家属性消亡与材料内容不符,C项错误。15.【答案】A【解析】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进行,主要表现为商品生产在全球范围内完成、商品贸易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行,属于商品贸易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体现,故选A;B项“主导了”表述错误,排除;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中国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不能说明中国政府成功化解了国际贸易壁垒,排除D。16.【答案】B【解析】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各学派争鸣探求的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途径,故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

29、家争鸣”局面,他们之间并不是争夺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力,故A项错误;百家争鸣中学术讨论只是表面现象,不是争夺学术霸主地位,故C项错误;各学派宣传自己的主张并不是探寻实现专制集权的途径,故D项错误。17.【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材料“学而优则仕”未强调学养的重要性,“士不可以不弘毅不亦远乎?”一定程度体现个人修养,A项排除;材料“学而优则仕”体现儒家认为学习好并有余力的人应当做官、为百姓服务,“士不可以不弘毅不亦远乎?”体现了儒家把践行仁义道德作为毕生的宏愿,B项正确;材料“仁以为己任”不能体现“仁”的思想核心,C项排除;材料强调士应当为社会服务,而非官本位,D项排除。故选B。18.【答案】B【

30、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表明法家思想源于道家,B正确;西汉初期统治者实行黄老学说,用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治国,A项错误;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不是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C项错误;材料只列举了道家和法家思想,不能体现道家是诸子百家思想的源头,D项错误。所以选B19.【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习近平引用诗经中的一句话:“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告诫人们做事要善始善终,属于儒家思想,而诗经也属于儒家经典,与诗“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是孟子的仁政思想,故C正确。“必吾先从事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我以爱利吾亲

31、也。”属于墨家思想,故A排除。“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属于道家老子的思想,故B排除。“治大国,若烹小鲜”也属于道家老子思想,故D排除。20.【答案】A【详解】汉初采用的道家思想休养生息,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得到汉武帝的支持,确立了儒学独尊地位,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故选A;民间向学之风兴起是在确定儒学独尊地位后引发的,B错误;依据材料所述为汉初的功臣多出自于平民,到东汉中兴是则主要是儒家知识分子,由此可见儒家知识分子的地位有所提升,而西汉、东汉的选官制度均为察举制,C错误;社会环境不是出现“儒者气象”的主要原因,排除D。21.【答案】B【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

32、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可以看出韩愈认为佛教是外来事物,与儒家三纲五常不符,应予以排斥,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与材料中对佛的态度与材料不符,而且法家思想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中的“融佛”明显与材料不符,D项三教合一不对,一方面材料没有体现三教,另一方面材料是反佛不是要合一。22.【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朱熹是宋代程朱理学著名代表人物,程朱理学认为存在于人体之外的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若想达到对天理的体悟必须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向外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和经验才

33、能实现,所以知识的获取需要向本人以外的世界寻求,读圣贤书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故A项正确;B项包含在A项之中,排除;端坐澄心和发明本心则是心学的主要主张,他们强调应向人的内心寻求知识和天理,故CD项排除。23.【答案】A【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批判君主专制制度,起到了早期思想启蒙的作用,对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和实践有一定的影响,A选项“走向近代化的先声”就是这种作用的表现,故A选项正确;明清之际儒家思想仍然占主流地位,故B选项错误;明清之际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故C选项错误;黄宗羲等人的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与发展,但不是新理学思想体系,故D选项错误。故选A。24.

34、【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对欧洲文明的影响。关键信息: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A项“否认”的说法错误;由四大发明在欧洲与中国的“生气勃勃”与“停滞在胚胎状态”的反差对比可知,B项理解正确,符合题意;C项“西方科学技术更神奇”说法错误;D项“保护作用”说法错误。25.【答案】C【详解】草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奔放跃动,勾连不断,变化丰富,“神采为上,形质次之”,C为草书,符合题意;兰亭序为行书,玄秘塔碑汉汲黯传为楷书,不符题意,排除A

35、BD。26.【答案】A【解析】从“以经命名”,以及“在编写方式上也往往模拟经学的注解方式”来看,古代科技发展具有儒学化特征。故答案为A项。BC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儒学对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排除D项。27.【答案】A【解析】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直接读者通过阅读小说文本来接受小说内容,其获取文本的方式主要有购买、转借及租贷;间接读者则依靠听书、看戏等途径,间接接受通俗小说的内容;直接读者与间接读者又分别确立了明清通俗小说两种基本的传播方式:版籍传播与曲艺传播;故可知明清通俗小说传播途径呈现多样化,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直接阅读和间接阅读的比较,故无法推断间接阅读是小说传播

36、的主要方式,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社会上层阅读小说侧重于版籍传播,而是强调明清通俗小说传播途径呈现多样化,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通俗小说为明清时期的主流文学,而是强调明清通俗小说传播途径呈现多样化,排除D。28.【答案】C【答案】从“不专于形似,而独得于象外者,往往不出于画史,而多出于词人墨卿之所作”可以看出,当时这类画作是文人画的代表,体现出文人意境,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误,材料中反映出的是文人画的内容,没有世俗的内容;B选项错误,不符合“不专于形似”;D选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实用的内容。29.【答案】D【解析】材料中“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分别指的是洋务运动

37、、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是戊戌变法;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是辛亥革命;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是指辛亥革命;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是新文化运动,故D项正确。30.【答案】B【解析】陈独秀对儒家思想的批判说明了当时新旧道德观念的冲突,故选B项。A项说法不对;新文化运动猛烈抨击传统文化,故C项说法不对;在新文化运动中,资产阶级旗帜鲜明地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故D项说法不对。31.答案(1)内涵:天下一家的统一精神、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求同存异”的和谐精神。(8分)(2)包容:融合先秦以来中国内生的民族精神(或融合儒家和道教思想),接受外

38、来佛教思想的精华,以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包含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等学术观点不同的流派。创新: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将自然、人生、社会融为一体;继承先秦以来民族文化的内核和灵魂而坚持学术的不断创新,使儒学更具思辨性、哲学性。(8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圣人耐(能)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能够概括出天下一家的统一精神;依据“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可以概括出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依据“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可以概括出包容和谐精神。 第(2)问,题目要求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二主要是重理论上说明其具有包容和创新的特色,其中的包容和创新还需要结合所学宋明理

39、学的具体知识点进行理解分析。具体来说,包容性体现在:材料二中的“泛滥释老,返诸六经而后得”,再结合宋明理学的来源可知,宋明理学融合先秦以来中国内生的民族精神吸收佛道义理来解释儒家经典,接受外来佛教思想的精华,以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由宋明理学的不同流派可知,其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的儒学体系。创新:由材料二中的“理学把自然、人生、社会融为一体,在熔铸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等方面起了重大作用。”可以得出,以理学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把自然、人生、社会融为一体,继承先秦以来民族文化内核和灵魂而坚持学术不断创新,使儒学更具理论化、思辨化和哲学化。32【答案】示例:火药的发明推动

40、了近代文明的进步。(2分)据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和一些火药武器大规模用于战争,火药的威力显现出来。蒙古人西征,把火药及火药武器传播到阿拉伯国家和西欧。西欧得到火药和火药武器后,为近代资产阶级打破封建壁垒,推翻封建统治,夺取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武器。不仅如此,近代资产阶级还发明了近代火药武器,并利用其船坚炮利,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与掠夺,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工业革命等,把人类文明向前推动了一大步。由此可知,火药在近代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6分)【解析】本题为观点类试题。第一步应明确观点:火药

41、的发明推动了近代文明的进步。第二步,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论述。第三步总结:由此可知,火药在近代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居功至伟。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也可选取其他发明进行论述。33.(1)政治:国家的统一与安定;经济:西汉封建经济发达、国力强盛;思想:儒学地位的提升;四川地区特点:四川地处偏远,经济文化落后。(8分)(2)特点:派遣学习;言传身教;各地实践。(4 分)贡献:推动了经济发展,使得蜀地百姓安居乐业;改变了风气,形成了向学局面;推动了蜀地文教昌盛;推动全国各郡国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4 分)【解析】(1)根据材料中文翁的生卒年“前187一前110”可知,他生活在西汉前期。考生根据西

42、汉前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情况和材料中的“蜀地僻陋有蛮夷风”,即可概括出文翁治蜀的背景。(2)根据材料中的“选出张叔等十多个聪敏有才华郡县小官吏,亲自告诫勉励,遣送(他们)到京城,就学于太学中的博士,有的学习法规法令”“减少郡守府中开支”“修起学宫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把学问高的学宫弟子用来增补郡县官员的空缺”等信息即可概括出文翁办教育的特点。根据材料中的“减少郡守府中开支,购买蜀刀、蜀布等蜀地特产物品,委托考使送给太学中的博士”“蜀地的民风得到极大的教化,蜀地到京城求学的人数和齐鲁之地的一样多”“到汉武帝时,命令全国的郡县都设立学宫”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答出文翁对当时社会发展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