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同步测试卷(三)第三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A1949年渡江战役的胜利B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D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政治经济活动的法律依据是()A1954年宪法B民主革命纲领C七届二中全会决议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
2、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实际上是指()A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B选举新的国家和政府领导人C确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D制定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82年宪法序言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序言中“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是指()A它曾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B它曾代替国家宪法的职能C它曾是两次国共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D它曾为国家统一作出贡献“多党合作制就好比一支交响乐队,各民主党派都是演奏师。大家公认,谱曲的是共产党,并且是吸收了交响乐队各位乐师意见才把乐章谱好的。”这段话表明了()中国共
3、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的友党关系在多党合作中,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各民主党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都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政治纲领虽然不同,却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合作的政治基础ABC D“我父亲有一同事,因上课时挥舞教鞭用力过猛,戳破了毛主席的画像被打成反革命,不久就被枪毙了。”对此现象理解正确的是()这种现象毫无历史根据据判断,这反映的是“文革”时期的历史现象说明当时我国法制建设遭到了严重破坏表明当时阶级矛盾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A BC D197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删去了“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总原则,一些自治地方
4、被取消。这说明 ()A当时没有实行区域自治的必要B民族区域自治政策遭到了破坏C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被彻底破坏D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遭受破坏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A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79年10月,邓小平曾说:“对于我们党来说,更加需要听取来自各个方面包括民主党派的不同意见,需要接受各个方面的批评和监督,以利于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克服缺点,减少错误。”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新时
5、期民主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B这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现了制度化和规范化C我国的多党合作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D这可以调动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辟群策群力、共建国家的新局面“比较”是历史学习、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巨大差异。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宪法或宪法性文件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历史地位或评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1954年宪法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82年宪法改革开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规定了我国的根本
6、制度和根本任务,确定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A.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B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C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政治制度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D三大战役取得胜利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村民选举是新时期我国农村自治的基础环节。近年来,每次村委会换届的参选率都在90%以上;一大批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的人走上了村委会的领导岗位;选举还培养了农民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和素质。这一事实表明()A村委会的职能由“管理和监督”变
7、为“指导和服务”B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C使农民拥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D使农民有能力直接行使国家权力某镇政府修筑公路时,需占用一村民的承包地。该镇政府在没有与该村民达成有效补偿协议的情况下,便组织人员将其承包地上的庄稼毁掉。该村民要求镇政府对此事予以合理解决,但未得到答复。于是,该村民向县人民法院提出了行政诉讼,将镇政府告上法庭。法院经过认真的庭审调查,作出判决,责令被告对原告作出合理赔偿。这一事实不能表明()A政府滥用职权会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B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C我国公民的合法权利受到法律保护D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权受法院监督国旗(国徽)或区旗(区徽)的设计有其特定的政治意义或政治依据。下面
8、两图反映的历史现象,其政治理论依据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三权分立原则D“一国两制”的构想右图是为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而设计的宣传画,宣传画突出了邓小平的形象,你认为作者的设计意图是()A突出邓小平为香港回归做出的巨大贡献B对邓小平未能亲眼目睹香港的回归表示遗憾C回忆香港回归的艰难历程D庆祝香港的回归,祝愿香港繁荣昌盛香港、澳门的归属问题已经解决。中国政府同有关国家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主要方式或途径是()A外交谈判B军事威胁C大国插手 D全民公决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决定,授权澳门特别行政区对设在珠海市南部横琴岛的澳门大学新校区实施管辖,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与岛
9、上其他区域实行隔离式管理。这说明“一国两制”()A其实践日益丰富发展B保证了澳门经济的繁荣稳定C适合中国的任何地区D是完成祖国统一的唯一途径下面的两幅图片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最主要的区别是()A社会制度不同 B实施群体不同C主要作用不同 D享有权利不同“一国两制”构想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主要在于它()A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B遵循了实事求是的原则C始终奉行和平共处原则D贯彻了民族平等的原则“振甫先生致力于两岸关系凡一十四年,夙慕屈平词赋,常怀国家统一,私志公义,每与道涵相契。汪辜会谈,两度执手;九二共识,一生然诺。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
10、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庶几可告慰先生也。”汪道涵唁辜振甫逝世电文中两度提及的“九二共识”指的是()A和平统一祖国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一国两制”原则 D加强两岸合作交流1980年,当时的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蒋经国在回答美国人士提问时说:“大陆是中国领土,凡伤害中国同胞者,皆为中华民族敌人”。材料表明蒋经国()希望共同维护民族利益希望实现国家统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倾向于接受“一国两制”方针A BC D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二、非选择题(第21题20分,第22题12分,第23题8分,共4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1、下面的表格。(20分)材料政治制度性质意义实质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秋菊打官司这一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陕西某农村一位农妇秋菊,在其丈夫被村长打伤后,不满意对村长的处理,为了“讨个说法”而层层向上级复议,并在最终行政复议讨不到令自己满意的说法后,通过打官司,得到了相应的“说法”。1993年4月,浙江省义乌市的个体工商户张晓华不服磐安县公安局限制人身自由、扣押财产的行政处罚决定,向浙江省义乌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义乌市人民法院于1993年8月判决如下:一、撤销磐安县公安局1992年12月对原告张晓华实施限制人身自由和扣押其财产的具体行政行为;二、磐安县公安局返还张晓华原煤款37万余元;
12、三、磐安县公安局赔偿张晓华误工损失费人民币600元。该案受理费由磐安县公安局负担。材料二近年来,“民告官”的行政诉讼案件大量增加。据法制日报报道,湖北省武汉市法院系统近5年的一审行政案件数比前10年行政案件的总和还多191件,达到5900多件。而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数字是,行政诉讼法实施15年来,受理一审行政案件91万余件。在所有一审行政案件中,原告胜诉率为30%。请回答:(1)如今类似材料中“民告官”的案件数量增多,反映了什么问题?(4分)(2)秋菊通过打官司得到相应的“说法”有何积极意义?(4分)(3)在“民告官”案件中,“官”方败诉的原因主要是什么?说明了什么?(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13、题。材料一美国政府(2008年12月)15日对台湾两岸正式启动空运直航、海运直航以及直接通邮表示欢迎。另外,“美国在台协会”新闻组长暨发言人何志也在昨天就两岸实现“三通”表示,美国欢迎两岸“三通”的建立,因为这对于区域和平有帮助。何志说:“美国认为两岸互动的增温,包括台湾两岸三通的实施,对于区域的和平稳定与繁荣有相当程度的帮助。”东方日报(2008年12月17日)材料二我写的是一部抗争与泣血的回归史。“两岸统一”不是人为的遐想,也不是标语式的口号,而是被生生割裂的海峡两岸发自生命本身的呐喊,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 阎延文(台湾风云作者)(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实际,分析海峡两岸基本实现“三通”的意
14、义。(4分)(2)材料二为什么说两岸统一“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4分)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选B。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前提。【解析】选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1954年前在我国是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是我国政治经济活动的法律依据。导学号14540018【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A项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是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B项内容在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已选出;C项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已经确立,故D项符合题意。【解析】选A。1949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曾代行
1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导学号14540019【解析】选A。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故错误;各民主党派在思想上、组织上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故错误;排除含有或的选项即可。导学号14540020【解析】选A。本题为材料式选择题,解答此类题目既要依据材料信息,又要联系教材所学有关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就本题而言,首先据材料所述判断该现象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而后可以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是错误的,是正确的,与当时的实际不符合,正是由于毛泽东对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的错误判断,才导致了“文革”的发生。材料中的“同事”、“被枪毙”说明了当时法制已不能发挥其应有的
16、作用,所以是正确的评述。导学号14540021【解析】选B。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满足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的统一,A错误;“文革”时期,很多行之有效的政策和规章制度遭到破坏,但不能说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被彻底破坏,C错误;D与题干无关,可以排除。故选B项。【解析】选A。“文革”悲剧发生的原因就是民主与法制建设不健全,从中吸取的教训,就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解析】选B。从题干所给的时间来看,这一时期“文革”刚结束不久,正是拨乱反正、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时期;邓小平话语中“需要”一词的含义,即过去我们做得不够。综合以上两点可知,B项中的“实现了制度化和规范化”是不符
17、合史实的。【解析】选C。比较三大宪法或者宪法性文件的背景、内容、地位和影响,认识中国法制化的进程。导学号14540022【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认识。“参选率都在90%以上”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和人民民主意识的提高,B项正确;A项是村委会职能的变化,与题干无关;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不是村民参加选举才拥有的,C项错误;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有权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但不是直接行使权力,D项错误。导学号14540023【解析】选D。本题考查获取、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A、B、C三项都能从材料中找出相关的依据;D项的表述是错误的,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权不是受法院的监督
18、,而是受人民的监督。【解析】选D。本题考查分析、解读信息和归纳能力。图中的紫荆花、莲花图案分别是香港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在香港与澳门设立特别行政区是根据“一国两制”的构想。【解析】选A。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解决香港问题创造了条件。【解析】选A。本题考查分析和归纳等能力。中国同英国、葡萄牙通过领导人会谈、外交官员谈判协商,最终达成了协议,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解析】选A。“一国两制”是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横琴岛属于广东省珠海市,澳门大学在横琴岛建设新校区并由澳门特别行政区管理,这件事能够办成,是“一国两制”优越性的生动体
19、现。导学号14540024【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区别。两者在这四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但最主要的还是社会制度不同,西藏等少数民族自治区都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而香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解析】选B。“一国两制”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统一大计,遵循了实事求是的原则。【解析】选B。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2年,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即“九二共识”。【解析】选C。蒋经国的言论体现了“海峡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的观点,体现了前三个方面,当时还没有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导学号14540025【解析】本
20、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图片回答问题的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建国之初是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奠定时期,形成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材料政治制度性质意义实质材料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政党制度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民人民主专政材料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基础,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奠定了基础材料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制度充分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
21、原则,少数民族实现了当家做主,保证了祖国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发展【解析】第(1)问属于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但注意要围绕着我国法制建设的相关内容去组织答案;第(2)问“民”告“官”的胜利,大大促进了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第(3)问应主要围绕着“官”即政府应该如何做来组织答案。【答案】(1)反映了公民法律意识不断提高,法律面前政府与公民平等的原则,体现了我国法制建设的进步。(2)“民”告“官”的胜利,让人民群众真正认识到法律才是他们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主要工具,从而大大促进了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3)政府部门在行政中的怠惰、错误。说明政府部门必须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解析】第(1)问从经济交流、加强亲情等角度回答;第(2)问从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等方面加以阐释。【答案】(1)意义:方便了两岸人民的生活,促进了两岸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有利于区域的和平稳定与繁荣。(2)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顺应国家统一的历史潮流;两岸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