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五年级上语文听课反思25黄鹤楼送别_苏教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7481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语文听课反思25黄鹤楼送别_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五年级上语文听课反思25黄鹤楼送别_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五年级上语文听课反思-25黄鹤楼送别苏教版毛老师的课,主线明晰,情感真挚,环环入心,声声入耳,实在难得。一、以倾听者的姿态进入课堂。张华教授说:“教师学会了倾听,就学会了教学。”毛老师始终是一位认真的倾听者。他的语言幽默,态度真诚,评价细腻。他说:“我感到女生读得就像李清照,男生读得像李白。读到诗的境界里面去了。”“这位同学有诗人的气质,古色古香,看来读诗就要像他这样,慢一点,缓一点,读出味道,读出优雅。”这样的语言,让学生感觉这个老师很有情趣。整堂课,始终感觉毛老师思想着学生的思想,体验着学生的体验,并尽可能提供必要的帮助。二、以精当的问题建构稳定的对话框架。回顾整堂课,老师主要提了这么几个

2、问题:1、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这首诗的意思你明白了吗?3、诗人和作者想要抒发一种什么感情呢?4、哪些地方让你体会到了“依依惜别”?这几个问题,将文本的学习指向从整体到细节,从内容的理解到语言的品味,从了解故事到体会诗情,从而建立了稳定的对话框架。三、以丰富的情境营造对话氛围。情境能够将文体还原为生活,更贴近交流的距离,促进迁移,实现同化。创设丰富的情境有助于营造课堂良好的对话氛围。这堂课里,老师主要采用用语言讲述带入情境、用音乐创设意境、表演朗读渲染情境等方式,将课堂对话的氛围带入诗文的意境,带入李白与孟浩然的离愁中。印象最深的是毛老师两次深情款款的讲述。一次在课始,一次在学生表演完李

3、白与孟浩然的离别对话之后。教师用深情的语言来创设情境,而朗读的回环,更是催化了情境的感染,当孩子们情动辞发之时,正是词涌心头之际,此时的课堂是一种超然的意境。四、在对话的融合中提升读的层次。毛老师采用“组词组句组段”的组块教学,用读词读句读段的策略感悟诗的意境。“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是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策略,课堂上通过自由读定位读对比读引读演角色读拓展诗文读等等,成功地唤起了学生的读文情感,尤其对重点词语、重点语段的品悟与积累体现了一个进步、提升的过程。总之,这堂课因为浓浓的对话感而显得有语文味儿。如果要提建议的话,我觉得有两点可以和毛老师交流:其一、“文包诗”体裁的文章,将文和诗编在一个文本里,似乎反而令故事也不够生动,诗味也不浓了。记得尧斯说:“如果一部文本用一览无遗的方式组织其因素,我们作为读者就只好厌倦或者拒绝这本书,或者怨恨想将我们完全置于被动的企图。”也就是说太一览无遗了,就无法在读者心中制造一波又一波的张力。这样的文本,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内容确实不难,因此,在课堂上如何更让学生关注文本的语言特点,如何巧妙连结以往的文本举三反一,如何更有效发展、释放学生的学习力呢,值得进一步研究。其二、这堂课虽然多次“吟诗”,但每一次回复都仅仅停留在“读诗”状态,诗的意境吟得还不够浓,韵味不够足,颇觉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