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趣味”探讨作家在神秘的女老师一书中曾这样描写语文课:一篇好好的文章,被老师拆成段,段拆成句,句拆成词,词拆成字,拆得七零八落,然后慢慢地“咀嚼”。一节课不够“嚼”,第二节课又来“嚼”,两节课不够“嚼”,第三节课又来“嚼”一直“嚼”到像嚼了几天的泡泡糖,一点味道都没有了,这篇课文才算教完。虽然这段话的描写几近于“刻薄”,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她感性地批判了语文教师不能整体把握教材,学生对文本缺乏主体感悟,教师成为课堂的绝对权威,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的现状,更为犀利的是,作家一针见血地指出课堂中最致命的问题:没有趣味,缺乏生机,犹如闻一多先生笔下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这里断不是美
2、的所在”。值得庆幸的是,在语文“新课标”实施之后,这样的课有了很大的改观。“新课标”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并且,因为有兴趣,就会减轻疲劳感,就不会感到负担过重,这是一种积极的减负措施。”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注入”趣味的“活水”,让课堂更有生机活力呢?阅读教学中的乐趣、美趣、情趣、理趣从何而来呢?一、全新解读文本,满足学生好奇心“学生对事物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激起求知、探究等学习意愿。”(摘自河南大学出版社学校教育心理学377 页)然而在阅读课开始前,学生对文本已有了初步的感知与理解,阅读其
3、实是建立在已有经验上的进一步建构。因此,教师只有全新解读文本,让学生始终保持对课文的新鲜感、求知欲,才是诱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教师不妨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于无疑处生疑。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包诗”,文中对“孤帆远影碧空尽”一句的诠释是“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师:对这句话的理解有提出疑义的吗?生纷纷摇头。师:“孤帆”的意思是“白帆”吗?生:不是,“孤”是孤零零的意思,“孤帆”可能指孤零零的一只帆。师:长江武汉自古就是交通要道,江面上真的只有这一只帆吗?结合“凝视”一词,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呢?生:江面上肯定不止这一只帆,只是李白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孟浩然乘坐的这一只帆上,其它的船他
4、根本没注意。生:这说明李白对孟浩然的感情格外深厚。师:对啊!再想想,既然长江上不止孟浩然乘坐的这一只帆,为什么李白还是用“孤帆”呢?从“孤”字中又体会到什么?生(激动):李白离开了孟浩然这位知己好友,想着以后再也没有人能理解自己,内心自然十分孤独寂寞,所以他眼中“帆”也变得孤零零的了。(掌声)在这段教学实录中,教师处处于无疑处生疑,紧扣一个“孤”,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理解诗人之间感人至深的情谊。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力求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剥茧抽丝般地引领学生的认识走向深入,思想逐渐深刻。2.营造开放课堂。向课外有机延伸也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策略之一。课堂走向开放不仅可以有效地拓宽学生的视野,还
5、可以“以点带面”地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更广泛的满足。但是有没有必要开放,开放的目的是什么,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采用什么方法,在哪一个教学环节上延伸。教师都要周密地思考,否则很容易造成“假开放”。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就是一种有效的开放途径。例如,上完毛泽东的长征,教师可以问问学生还想了解些什么?学生可能还想更多的知道关于长征时发生的小故事;可能还想更多的了解毛泽东的其他诗,可能对长征的历史意义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教师适时抓住阅读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根据自身不同的兴趣,有针对性、指向性地阅读,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3.创新教学设计。如果学生在上课前都知道教师要上什么内容,怎么上,那么教师的教学已经失败
6、了一半,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也是合情合理的了。我主张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追求独特的风格,但应避免固定的模式,千篇一律的教学只会阻碍学生的语文发展,削弱学生的阅读热情。例如,多数教师教学生学习成语故事时,都会认为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蕴涵的喻意。而我在教学前发现,预习课文的孩子早就通过辅导书和字典了解了喻意,反复强化根本没有必要,联系实际谈理解又会陷入空洞地说教。了解了学情,我在教自相矛盾时就独辟蹊径。我告诉学生许多成语故事都可以根据成语字典中的成语词条,加以合理的想象改编而成。我先将“自相矛盾”的词条出示出来,让学生想想哪些地方没写具体。再让学生对照课文,看看哪些地方改编具体了,哪些地方可以描
7、写得更生动些。此时的学生仿佛成了教材的编者,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接着,我又在这一单元练习中挑出“东施效颦”和“买椟还珠”两个成语,让学生自己试着根据成语词条改编成语故事。整节课学生自主参与,大胆创新,高潮迭起,笑声频频。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课堂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创造中充满了活力和张力。二、鼓励个性感悟,促成学生成就感在教学三借芭蕉扇一课时,我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孙悟空的性格特点,感悟这一典型的艺术形象。当时,很多孩子出于对孙悟空的喜爱,不停强调孙悟空的勇敢、智慧、不畏挫折、为百姓着想的优秀品质。但有一个孩子却提出孙悟空也有其天真、草率、卤莽的特点,他拿到芭蕉扇后,就迫不及待地
8、“把脸一抹,现了本像,径自出了芭蕉洞”,这就为牛魔王再变成猪八戒将扇子反骗回来埋下了祸根。这个同学独特的感悟简直令我拍案叫绝,我激动地点评她的发言:“是呀!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正因为有缺点,才使得吴承恩笔下孙悟空的艺术形象更显得有血有肉,更加丰满可爱,更贴近读者。”三、师生和谐互动,创设轻松的氛围阅读兴趣不仅仅是积极的认识倾向,更是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学生在阅读课上可以轻松愉悦地思考;可以充分自由地表达观点;可以随时随地提出疑问;还可以尽情享受独特的、被肯定后的成功体验。阅读只有成为令学生舒服的事,学生才会生成阅读的动力,养成持续阅读的习惯。因此,教师平等的与学生对话,给予学生表达不同观点的权
9、利;营造宽松的阅读氛围,允许学生以适合自己而不影响他人的方式阅读;把学生的错误当作生成的问题,合理引导学生而不漠视甚至批评,都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课上获取求知的兴趣。另外,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幽默风趣的素养、关注学生的品格等也是唤醒课堂生机的要素之一。而这都离不开教师丰厚的文化积淀、人文素养,正所谓“厚积而薄发”,就是这个道理。语文课应该最是充满趣味的课,阅读应该是人生最为惬意的事。它犹如天籁般的音乐,让学生屏息聆听时,体会到乐趣;它好似勾勒小桥、流水、人家的国画,让学生徜徉欣赏时,感受到美趣;它仿佛隽永深刻的小诗,在学生含英咀华,反复回味的过程中,不知不觉领悟到人生别一种情趣;它如同苏轼笔下“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庐山,在学生远近高低的不同视角中,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理解感悟,使平淡的阅读绽放出理趣的光芒。